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一、工作原则

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以拓展政务公开内容、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创新政务公开形式、细化政务公开任务为重点,积极打开我市市场监管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各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常务副局长主抓,办公室牵头,各有关综合、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将政务公开工作单独列入年内干部培训计划,积极组织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各分局、县(市)局也要参照市局模式,建立相应领导机制,为全面完成政务公开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二)积极做好政策解读。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发挥主流媒体“定向定调”作用,充分运用市域新闻媒体及所属各级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做好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政策和重大措施,各级主要负责人应通过新闻会、政务访谈、接受采访、发表文章等方式,带头宣讲政策,解疑释惑,传递权威信息。要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监测、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落实回应责任,避免出现反应迟缓、被动应对现象。严格执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会的时限要求,落实通报批评和约谈制度,确保回应不超时、内容不敷衍。

(三)依法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根据国家即将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研究制定依申请公开答复规范,严格按照法定时限答复,增强答复内容针对性,答复形式要严谨规范。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依法保障公众合理的信息需求。对在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问题,要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工作建议。对公众申请较为集中的政府信息,可以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

三、拓展政务公开内容

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内容,扩大信息公开范围,使公开内容不局限于简报类信息。加大对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重大决策、政策解读、行政审批流程、行政执法结果、监管信息、政民互动等内容的公开力度。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工作,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方面信息纳入负面清单管理,不予公开。非密级规范性文件要做到100%公开。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避免对同类申请答复结论口径不一致问题发生。

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各单位各部门要继续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工作,除涉密事项外,按照统一部署及时向社会公开。要在中国哈尔滨网站和市局官方网站设立专栏集中,根据权责事项取消、下放、承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要开设反馈意见信箱,在网站增加在线提交意见建议功能。通过市局官方网站、行政服务大厅、基层窗口等多途径,公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市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及时公开政策性文件废止、失效等情况。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及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汇总形成并统一公布本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本部门网站公开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

(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引导信息公开。围绕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市局相关处室要积极准备相关材料,便于主要负责人通过参加市政府网站政务访谈、召开新闻会等形式,深入解读政策背景、依据、目标任务等,及时准确将政策意图传递给百姓群众和企业。

(三)推进消费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信息公开。推进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做好质量提升行动、执法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市内知名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公开质量违法行为记录、侵权假冒案件信息、缺陷产品名单及后续处理情况。及时公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加大对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的公开力度。

五、创新政务公开形式

(一)努力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质量。一是优化服务事项流程。推行在线填报、提交和审查,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结合工作实际,合并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建立网上预审机制,防止多次补正、退件情形发生。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公开服务事项信息。通过政府网站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监督举报方式、网上办理进程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机构名录等信息,并密切跟踪国家取消或下放服务事项,及时做好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内容准确一致。

(二)积极拓展网上政务服务渠道。一是加快手机端网上政务服务。积极探索通过手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新途径,利用群众普遍持有的手机客户端,拓宽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方便公众使用。二是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整合业务系统、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使用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办理服务事项,做到有效衔接、数据同源,实行一站式办结,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组织做好政务舆情监测工作,扩大舆情收集范围,及时了解各方关切,有针对性地做好回应工作。对涉及本单位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等热点问题,要认真研判处置,及时借助媒体、网站等渠道准确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有关政策措施、处置结果等。遇有重大突发事件,主要负责人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建立健全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制度。针对涉及突发事件的各种虚假不实消息,要迅速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会。

(四)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善于运用媒体信息、解读政策,引领舆论、推动工作。对重要会议活动、重大决策部署等方面信息,要统筹运用媒体做好工作,及时对外公开,主动向媒体网站提供政策制定背景、制定过程、主要目标、概念解释、操作方法等内容。要注重运用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重要时段及时报道解读。出台重大决策部署,要通过主动向媒体提供素材,召开媒体通气会,做好解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