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工作安排

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工作安排

《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下发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在全市掀起学习贯彻省政府《意见》,加快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热潮。日前,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的七条具体措施,为全力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开足了马力。

国务院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我省第二大城市市的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将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提出了建设"一中心、四基地"的战略定位。为支持加快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去年底,省政府又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从加大资金项目支持、金融服务支持、土地资源政策支持、强化组织领导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省政府《意见》出台后,市委、市政府积极抢抓机遇,在认真调研、集思广议的基础上,迅速拿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加快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七条具体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到2016年,将建成为国家新材料基地、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基地、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西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经济总量达到全省八分之一,基本建成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贯彻省政府《意见》、加快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七条措施具体是:一是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继续保持投资高速增长。就是要把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向上大力争取中省投资、向外尽力招商引资、向内全力激活民间投资。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引进3-5户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拉动全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二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优化农业、做强工业、突破三产,力争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63:30。进一步强化工业对经济发展的牵引力,确保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增强科技对产业提升的驱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到生产总值的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45%。三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设陕甘宁川毗邻地区特大城市。就是构建"一主、三副、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推动关中西部百里城镇群加速崛起,推进凤翔撤县设区,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将蔡家坡、凤翔、陇县建成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10-30万的城市副中心。四是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就是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施西宝客运专线、南客站、宝汉高速西线、连霍高速市区过境段、绛法汤高速、麟北煤田铁路专线、西宝北线改扩建、西宝中线改扩建、渭河两岸堤路结合工程、蟠龙大道等项目;积极争取合凤高速、大凤高速、宝兰客运专线、宝中复线、宝成复线、关中城际铁路环线等项目早开工;全力抓好机场、铁路枢纽南环线、西安-法门寺城际轨道旅游专线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包装机场高速、麟岐蔡高速、城际高速干线、市域旅游环线等重大交通项目。五是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激发超常规发展的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省政府《意见》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在园区体制改革、企业改革、社会事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基本建成内陆型开放开发先导区,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60%,经济发展外贸依存度达到25%以上。六是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努力建设和谐新。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惠民,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力争每年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率先建成全国创业型城市;完善"大社保"模式,到"十二五"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6%以上,率先形成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社会事业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公众安全感继续位居西部前列。七是用足用活支持政策,按照省政府《意见》精神,完善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工业转型升级、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加强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制定财政、金融、税收、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市财政每年配套安排6亿元左右专项资金落实《意见》,并随着财力增长逐步增加。同时建立落实《意见》评价监测指标体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行政问责办法,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