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析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析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之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于2017年正式,2020年进行修订,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阔步前行。本轮课程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征:一是新目标,即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新框架,即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包含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三是新任务,即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改革任务。当前,一线历史教学、教研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一、处理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分力与合力

从逻辑关系上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先于学科核心素养而制定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要依据,基于历史学科本质特征和历史教育内在要求,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形成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领各学科核心素养,而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贯彻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达成关系上看,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定要通过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达成。二者犹如伞柄和伞骨,伞柄代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伞骨代表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只有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撑起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把伞。要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课堂是主阵地,教师通过每一节课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从内容关系上看,一切事物的发展皆有其历史。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能够在历史学科中找到依托和支撑。在“人文底蕴”方面,历史学科系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丰富厚重的历史为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平台。在“科学精神”方面,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包含了去伪存真、追求实证的科学态度、方法和理性精神。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于“国情历史”,中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之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古今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碰撞之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参与跨文化交流”等,都直接指向了历史教学的责任和价值取向。因此,历史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整体布局,将分力凝聚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处理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互补与互助

各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和角度不同,缺少了哪门学科的支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都不完善。各领域、各学科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互助的关系。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例如,地理学科中的“人地协调观”,对于历史学科中的“时空观念”的达成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不同学科核心素养还存在部分培养目标指向重合或相似的情况,即各个学科有公共的领域,且能够相互助力。做好二者的互补和互助,一是要秉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各学科不能故步自封;二是要搭建一条学科之间融通的渠道,使学科之间互相借力,相互促进;三是要追求教育合力,形成学科教学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支撑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处理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传统课程目标的关系:传承与创新

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对以往课程改革成果的传承和发展。相较于以往的历史学科课程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出了几个特性。一是延续性和继承性。确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产物,因此本次改革必定是对以往课程改革的延续,继承了以往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二是稳定性和发展性。本次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注重教学改革、评价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乃至基础教育改革的配套发展和整体稳定,注重稳步推进基础教育各项改革的协调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传承与创新。一是要做好传承工作。教师要充分继承以往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二是要做好创新工作。教师需明确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运用创新思维,改革教学方式,把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切实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处理好初中和高中学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统一与渐进

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不同,因此对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存在深度、高度、广度上的差异。对思维品质的水平和关键能力的层次要求不同,使初高中学段和相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又具有了渐进性。一是初高中对接,整体构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对于历史学科教育来说,我们既要明确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又要把握历史学科教育的整体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要有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前瞻性呼应,即初中教师在实施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要明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实现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支撑。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要有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承接性呼应,即高中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同时明确学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现状,充分利用学生的学科素养基础,实现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持续提升。二是分年级推进,梯度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教师要结合“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指标,实施不同层次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渐进式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梯度,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发展的差异性。这五个方面在教和学的达成难度上不同,“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是比较容易达成的素养要求,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三个方面相对抽象,属于难以达成的素养要求,需要教师区别对待。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精心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预案,使其更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者:李秀忠 单位:新乡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