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摘要:思维和语言是紧密相连的,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外化。高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既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学科优势,结合学生实际,将语文思维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基于此,特分析学生语文思维现状,再阐述培养语文思维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规范,也使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成为现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还不够重视,注入式教学依然存在,有些教师依然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追求现成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现状

(一)对教材资源运用不足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活跃度及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材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文字描述中还设计了配套的插图,为学生思维训练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对这些教材资源的运用不够充分,在备课时缺乏对教材图片信息的揣摩与研究,在教学时对教材中图片材料的处理过于简单,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思考,也没有做出相关的提示,将大部分的教学精力都放在了对文字材料的解读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影响了学生全面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对学生现有认知资源利用不足

高中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资源去开发新的认知。但是,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激活学生思维的手段与途径,忽略了对学生现有认知资源和认知水平的考虑,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多知识已经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三)缺乏思维训练的空间与氛围

当前,“大语文”教育观念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突破性的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接受,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格局,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迫于高考压力,并没有将“大语文”落到实处,将语文教学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上,人为割断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现实生活的联系,致使高中语文的教与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学生缺乏思维训练的空间,思维潜能被压抑,学习效率低下。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不够重视,课堂教学语言和表情、手势、肢体动作等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不足,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一)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创设思维培养教学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认知。生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没有了生活的滋养,高中语文就会失去生命力,也失去教育的价值。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拉近语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站在生活的立场,用生活化的思维去看待和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意识。高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为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将枯燥的书本文字变得立体、形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高中语文教师还可用高中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或感兴趣的生活话题、社会热点等进行课程导入,组织学生对事件进行点评、讨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其产生更多新奇的想法,带着满满的求知欲进入学习中。语文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任务,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统计等得到所需资源,锻炼了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高中语文教师可利用教材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收录在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典范佳作,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教师可抓住课文题目,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在问题的带领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材中的课文受篇幅和字数的限制,有些篇章内容进行了从简设计,使很多文章都出现了留白,高中语文教师可利用这些留白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思维,想象留白处应该表述的内容,可用写话的形式让学生将留白补充完整,深化学生的感性思维。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反映的生活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理解和感受时很容易出现偏颇,高中语文教师可针对这些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课文描述和现实生活的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二)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锻炼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1.重视文章品读,积累写作经验。阅读和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更是培养锻炼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途径。阅读可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与写作经验。在课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素材,对学过的课文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将其变成写作的论据材料,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入选到课本中的课文都可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文,其中包含了精妙的写作技法,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文章的品读,通过细致的品读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构思、行文布局和遣词造句,使其变为学生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升自身的文化积淀。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从阅读文本出发,从中挑选出优美的句子或段落,鼓励学生进行对比写作或仿写,将写作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读写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加强写作训练,实现读写统一。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培养。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写作训练,实现读写统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感受到知识和快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写作前的指导,点拨学生的写作思路,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开放式结尾的文章,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意犹未尽之时组织他们进行续写训练,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发展将文章补充完整,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又升华了学生的阅读情感。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文章创作背景或与作者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阅读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高中语文教师可抓住契机,让学生书写读后感,一方面锻炼了书写习惯,另一方面学会情感表达,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3.比照教材课文,以课文评作文。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往往由教师布置题目后,先让学生进行审题,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完成写作后再由教师进行批改,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是语文教师普遍采用的写作教学模式,看似教学节奏紧凑,但学生往往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得不到有效的启发,教师的点评缺乏针对性。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可利用教材课文的典型示范作用,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带到日常的课文教学中去,以课文评作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课文讲授中,高中语文教师可把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到的论证方式、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同课文作比照,让学生通过对比更好地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优缺点,从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在提升写作素养的同时更好地提升语文思维的能力。

(三)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1.把握问题设计与提问技巧。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把握问题的设计与提问技巧,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环节,鼓励高中生进行质疑问难,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以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独立的思考,自主探索知识,领会学习要点。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性,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改变问题或改变提问方式,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认知去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提问方式上,除了最常用的直问法外,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曲问、泛问、设问、检查性提问等方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2.注重提问评价和问题引导。在课堂提问环节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对于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出彩的部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既能密切师生关系,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引发了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回答结束后,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将学生的回答要点进行提炼与概括,并复述给全班学生听,巩固相关知识点,同时也可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解决思路,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当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卡壳的情况时,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就相关内容进行提示,引导学生优化思维过程,也可换个角度对学生进行重新提问,引导学生转化思维的角度。语文教师还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四)组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语文思维深度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锻炼与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教材为依托,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媒介,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工作,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报刊、书籍等去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拓展学生的思维。高中语文教师还可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教材中的课文改编成小剧本,自己设计人物角色、对话、表演动作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高中生的智慧。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高中语文教师可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还要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相互推荐优质的阅读作品,通过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和人生真谛,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高中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与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语文学习回到真实的情境中,使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天空,自主完善现有的思维体系,为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总之,良好的语文思维对于高中生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更深层次地理解语文知识,了解语文内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旭日.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5(28).

[2]赵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科教文汇,2012(17).

[3]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6(3).

[4]李俊霞.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8(9).

作者:王跟成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朱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