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口老龄化下养老产业发展分析

人口老龄化下养老产业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社会已经受到了一些影响。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主要依托于政府解决,从养老问题入手,帮助老年人开展养老生活,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需要负担的老年人激增。本文通过结合养老现阶段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分析养老需求,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出切实有效的养老产业模式的建议,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营造祥和的社区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养老模式

当前,人口老龄化是中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老年人口规模扩大,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发展养老产业,是缓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能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的生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的养老服务机构都会选择远离城市中心,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建立,十分不利于子女看望老人,也造成老人的心理不适感。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人员间的联系,不论是老人还是子女,均希望能够在较近的地方生活,减少距离感。由于养老行业的门槛较高,让很多希望从事养老工作的人望而却步,养老行业的竞争力较弱。本文以我国人口老龄化为出发点,分析养老行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对策。

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高速扩张

中国的养老产业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用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养老市场的规模近几年来扩张迅速。由图1和图2可知,我国在2018年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4.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5.9%。随着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在2019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长至6万亿元,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地区的养老产业规模达到了1.56万亿元,已经占据全国养老产业规模的25%,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根据《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的统计结果,截止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7.7万亿元,达到了11.4%的增长幅度。由此可以推出,2030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居家养老为主,市场供给缺口大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是“9073”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养老方式,从而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其中,居家养老占比高达96%,可以说是老年人的首选。我国的养老产业市场最常见的形式是机构养老,在2019的上半年已经开设有29900家。中国的老年人口正在逐年增长,据估计,在未来十年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床位需求数量与老年人口相差甚远,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

(三)政策赋能养老产业发展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详细概括了养老的发展模式,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辅助养老,机构较快发展,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且开发多种老年产品和服务范围,促使老年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

(四)养老产业盈利难题待破解

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方面不够完善,呈现出行业集中度较低,且规模性不足等情况,所以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国际标准,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达到80%,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帮助养老机构维持正常的经营。然而调查显示,我国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均在30%~40%之间,存在严重的经营问题。例如,北京大学的乔晓春教授在2019年出具过一份报告,对北京养老机构的盈利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实现盈余的养老机构仅占4%,可见我国养老机构很难实现盈利。

(五)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种类较少

我国的养老机构仍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所以会呈现出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种类较少的现象。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主要依靠两个方面,其一是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服务水平不高,十分容易完成;其二是开设养老机构,我国的养老机构通常只关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和基本的医疗检查,不能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的定制服务。

二、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评估

养老服务产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国的人口红利出现下降的趋势,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对养老服务产业做出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18.7%,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高达13.5%。我国老龄化发展呈现出增速快、态势猛、总量大、未富先老的特点。除此之外,老年人的高龄化、空巢化现象加剧,急需养老服务产业的开展,才能应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并有效解决随之而来的大量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其发展空间巨大,然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养老机构的设施不够完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不足、与老年人相适应的产品较少等问题,对养老行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根据国家标准,老年人与护理人员的需求比大约在3∶1,缺口将近1000万个。另外,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在逐年提高,推动了养老产业的需求上升,老年人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也不断提高。

三、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家庭功能结构的改变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不少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子女面对的压力已经很大,如果让子女放弃工作来负担老年父母的照护是不现实的。请假多、家庭负担过重的员工,职业晋升的机会会相应减少。空巢老人虽然需要心理关爱,但是子女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要面对经济、工作、精神等多重压力,家庭关系易出现危机,一些家庭问题也是由“养老”这个问题所引起的。

(二)照护费用较高,照护人员没有专业培训

不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目前的照护费用都是家庭自己负担,是一比很大的支出。以上海为例,老人生活能够自理,只是给老人做饭、做家务,上海城区的居家保姆每个月的费用是4200元以上,加上日常生活开支,两个老人的退休金也只能勉强维持。机构养老需要给老年人提供床位,还需要按照服务内容支付照护费用,每个月的经济开支也不是小数目,基本上相当于老人每月的退休金。退休金较少或者农村没参加社保的老年人,这笔费用更是承担不起。目前合格的照护人员比例较低,社区医院还不能提供上门服务。而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提供的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帮助,与老人情感间的交流较少。

(三)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养儿防老这一养老观念普遍存在,老年人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去颐养天年,绝大多数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认为去养老院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其次,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十分节俭,认为去养老机构十分浪费,从而制约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另外,子女也会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一件“不孝”的事情,只能顶住多方面的压力,继续选择居家养老。

(四)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政策不够健全

民办养老机构虽然缓解了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但目前许多养老机构仍然资不抵债,存在床位越多越亏损的情况。政府虽然有一些鼓励政策,但一些民营照护机构目前仍然存在经营困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恶性循环:经费不足,提高服务质量困难,服务质量提高不上去,信任度降低,从政府申请支助就会更加困难。此外,监管也不完善,没有统一的监管机制和行业标准,对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

(五)养老产业有效供给不足,面临严重的内部矛盾

根据“十三五”的规划,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分别约为90%、7%和3%,家庭养老占比巨大,大多数家庭都选择居家养老,由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项目前期投入较大,而且尚未形成高收益模式,对于资金需求十分迫切,造成养老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当前我国整体养老产业面临严重的内部矛盾:中国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水平不高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对于老年这一群体的养老需求不能只局限于物质上的满足,在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尤其是中高端的养老需求。此外,我国城乡养老产业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

四、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建议

(一)建立“嵌入式”小区养老中心社区

养老机构应该与老年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要有便利的交通环境,使老年人能够经常与家人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嵌入式的小区养老中心社区诞生。“嵌入式”是指通过租赁小区住宅的方式创建集餐饮、住宿、娱乐、保健于一体的附属于居民区内的养老中心。相较于传统的养老机构,其更为人性化,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内部构造,都十分符合当代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很多政策和理念都推动就近养老的产生,嵌入式小区养老中心正好符合发展的潮流,使得该模式受到广泛欢迎。老年人与家人的距离较近,从而也能安慰老人的心灵,让老人与家庭连接在一起,减少老人的心理失落感,有利于老人拥有幸福的养老生活。

(二)医养结合,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持续完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起到辅助作用。医养结合的方式对于养老来说很重要,能够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由专业医疗人员对老人进行照顾,从而丰富养老的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体系

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依托,保障全面覆盖养老体系的人口总量以及相关内容。其中,要覆盖五保老人、三无老人和失独老人,给他们提供赡养和帮助在内的基础保障;另外,还应涵盖有其他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为老人提供免费或低补偿的补贴,包括一些短期护理和支持性帮助。全覆盖也就意味着在养老体系中,不仅要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和劳务帮助,同时还要注重心理、精神、身体等各方面的照顾,从而保证老年人有一些发展性趋向,包括参与社会发展和社会交往等。

(四)建立并完善养老产业的政策法规

养老产业的发展应当立法先行,首先,可以借助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改革创新,在实施中完善、整合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相关制度政策;其次,可以出台鼓励支持养老产业的法律法规,让养老服务有法可依,在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的支持。

(五)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推动“智慧助老”发展

加快推进养老智慧化改造,通过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借助烟感报警、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助老的发展。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采用“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既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力,还规范了养老机构的经营、服务与管理行为,使养老机构服务上水平、管理上层次。“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涵盖了养老机构业务、医护、药政、行政、总务、就餐、财务、院长决策和系统维护九大模块,是养老机构进行科学管理的辅助手段和工具。将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既可以保证养老服务体系统一标准,又可以提高服务与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养老产业的高效发展。

(六)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培育和建设,提高专业能力

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政府机构要积极推动和鼓励高等院校以及职业学校开展养老相关专业,接受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职工可以获取培训补助金。其次,对于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最后,要制定合理的人员管理和保障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支持养老相关专业的建设,给予人员一定的补助,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专业人才流失。

五、结论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养老产业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经济文化、日常生活、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老年人的需求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要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还需要硬件设施、医疗等资金的提供,法律制度的保障,社会各界也应为养老尊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变化趋势及特点[J].统计研究,2004(8):50-53.

[2]孙超,唐海燕.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J].商学院,2014(1):94-96.

[3]臧少敏.“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以苏州模式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21,9(3):72-78.

[4]焦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谈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J].现代商业,2017(19):186-187.

[5]高海荣.人口老龄化下的河北省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13(2):208.

[6]尹凡,张亚明,刘明,等.供给侧结构性视域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战略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4):1-5.

[7]宋悦,韩俊江.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7):103-107.

[8]韩曙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8.

作者:郭文昕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