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长建设扶贫会议讲话

民政局长建设扶贫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表彰我县2006年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并就我县2007年建设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发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新一批建设扶贫工作当中。下面,我就去年建设扶贫工作作一个简要回顾,并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作讲几意见。

一、2006年建设扶贫工作简要回顾

2006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村基层办、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以“开发式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到户”为方针,以“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劳务培训、沼气能源”为重点,采取“创新牵动、重点启动、措施推动”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基础、产业、科技、生态、社会”五大扶贫工程,取得了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双胜利。全县共投入资金1273.9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15万元,单位帮扶等其它资金658.99万元,全县第二轮第一批22个省扶重点村和16个建设扶贫村农民年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16元,人均粮食增产55公斤,实现2900个极端贫困人口脱贫、13000个低收入人口越过低收入线的脱贫目标。我县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雀塘镇叶家村被评为“全国整村推进先进村”。实现了建设扶贫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创新牵动,强化建设扶贫工作“内驱力”

1、创新扶贫理念,理清思路促发展。一是理清工作思路。突出班子建设,建好“火车头”;突出提高素质,培训创业人员;突出资源开发,培育支柱产业;突出“以人为本”,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二是理清干部思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送钱送物”为“送智送技”;变“扶事”为“扶人”。三是理清群众思路。变“两眼向上”为“自力更生”;变“要钱要物”为“要科学技术”;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2、创新帮扶机制,因户制宜帮民富。全县共安排2000多名党员干部与困难户“一对一”结对子,把项目、资金、技术作为帮扶到户的核心内容来抓。针对各户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项目,尤其注重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扶智”上,帮助搞好技术培训,引导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确保实现“帮扶一户、脱贫一户”的目标。

3、创新管理办法,严格要求出成效。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坚持“项目跟着投向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严格项目资金的投向、使用和检查监督,实行“三公开、三监督”的监管制度,即分配资金的标准和数额公开,扶贫项目和内容公开,使用效益公开,做到审计、群众、舆论等层层监督,避免发生项目资金“跑、冒、滴、漏”的现象,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重点启动,铺就建设扶贫工作“快车道”

1、围绕关键抓党建,夯实基层组织。全县38个建设扶贫村共调整充实村支“两委”班子成员68人,调整村支书19人,改选村主任28人,36个村实现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发展农村党员128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6人,确定村级后备干部115人,组织培训村固补干部600多人次;大力开展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积极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38个建设扶贫村中建起了远教站点17个,利用远教站点培训党员3600多人次,选送了31名优秀青年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通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贫困村的村支“两委”班子结构更为合理,文化层次明显提升,尤其是致富能力显著增强,使懒散的班子勤了起来,松软的班子硬了起来。

2、整合力量抓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全县共新修和维修

公路159.2公里,其中通畅公路12个村50.4公里,通达公路12个村52.8公里,维修公路56公里;兴修高标准水泥硬化渠道47.6千米,整修骨干山塘65口;兴修自来水工程22处,架设主管道77千米,解决5000多人的饮水困难;兴建沼气池1050口,其中680户进行了“改水、改厨、改栏、改厕、改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力地提高了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3、因地制宜抓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因地制宜,立足市场,科学规划了“食用菌、林竹、生猪、肉牛、家禽、药材、小水果”七大产业布局。全县巩固发展食用菌635亩、药材3240亩、小水果2380亩、楠竹低改5200亩、退耕还林1810亩、香葱410亩、甜玉米1500亩;养殖专业户发展到330多户,养猪12000头、牛4500头、山羊4800只、鸭8万羽、鱼26万尾,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香菇是我县新兴的产业项目,我县顺应灾后重建需要,积极引导、加强培训,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利用小额信贷资金扶持,取得明显成效。太芝庙乡尚志村去年香菇产业共创收40多万元,仅此一项为群众人均增收850元,最多的一个户谢庚泰纯收入达3.5万元。

4、三管齐下抓培训,拓展致富门路。我们努力探寻扶贫培训“经常化、多样化、实效化”路子,开展了以食用菌技术、水果栽培和养殖为重点的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现场指导人数2200多人次,印发资料12000多份,扶持产业示范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52户。在此基础上,重点抓了劳务技能培训,通过采取“创建对接平台、实施挂钩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等三项措施,共选送1600多人到省市县专业技能学校培训,其中1360人被推荐到上海、广东、北京等大中城市稳定就业,拓展了贫困农民致富门路,并为他们创造了新的生活。

(三)措施推动,建立建设扶贫工作“助推器”

1、高度重视,强化战略地位。县委县政府领导始终把建设扶贫工作提到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予以重视,纳入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年来,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共计召开7次会议,专题研究建设扶贫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整合了扶贫资源,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切实形成了工作合力。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们抓住“内促发展、外树形象”两个关键,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造势,通过采取在政府网站开设网页专栏、在县“一台一报”开辟专栏和每月编印一期简报等方法,大力宣传张学礼、李建社、雀塘镇叶家村等先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建设扶贫工作。

3、示范带动,树立“风向标”。我们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以及市农业局、林业局3个省市扶贫工作组的支持下,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重点在太芝庙、潭府、陈家坊、雀塘、寸石等乡镇的五个村创办示范基地,使其成为我县建设扶贫工作的“风向标”,为全县建设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加速推进了全县建设扶贫工作进程。两年来,省水利厅原厅长王孝忠先后8次率队进驻潭府乡大江边村指导工作,兴办了防洪大堤、排灌水渠、青龙桥、水泥公路、村部大楼、完全小学和100口沼气池等十件实事。过去贫穷落后,又遭受“5·31”特大山洪洗劫的大江边村,现在亮点频现,面貌一新。县委书记李万千在“全国整村推进先进村”叶家村扶贫,积极总结该村整村推进的成功经验,强调要按照“十个好”的要求来抓建设扶贫工作,去年该村新修通组公路3.8公里,新建采石场一个,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走上了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县长董康明在檀木村立足高起点、严要求,坚持办实事、求实效,为群众新办了公路建设、自来水工程、沼气能源等十件实事,昔日偏远的穷山村从此勃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006年,我县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扶资金投入少、到位迟,导致一些能拉动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好产业得不到及时实施;二是大部分工作队员没有与单位工作脱钩,驻村时间少,个别甚至存在“挂空档”现象;三是少数工作组存在重经济项目、轻组织建设现象;四是少数驻村单位和个别乡镇负责人不够重视建设扶贫工作,对群众缺乏感情,工作态度冷淡,工作不太积极。个别单位一年来没有任何领导和队员到过联点村,也没有按要求到位资金;五是有个别贫困村的班子战斗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思想。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二、2007年建设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7年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年。根据全市建设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我县建设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农民增收途径,认真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突出对贫困农户的直接帮扶,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年全县建设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科学制定2007-2008年潭溪镇、严塘镇、小塘镇、新田铺镇和巨口铺镇20个省定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和全县16个建设扶贫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2、完成10个村以上的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农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任务。

3、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年内人均增收200元,增粮50公斤,4000人稳定脱贫、减少低收入人口6000人。

4、加强技能培训,推进劳动力转移。年内劳务输出培训1000人,科技骨干培训50人,实用技术培训10场次、3000人。

5、搞好省直、市直单位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办点示范。搞好“互助金”项目试点工作。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着力培养“四个能力”,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村支两委、党员干部的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重点要培养“四个能力”:一是提高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的能力。要引导村干部和党员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观念,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致力于增强发展后劲。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重点吸收一批文化水平高、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经济能人、致富能手或优秀青年入党,每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和建设扶贫村要把发展1-2名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作为一项硬任务来完成,力争3年内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达到党员总人数的20%。二是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政策和法律,是村干部和党员建业兴村、律己为民之法宝,要认真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学习并掌握党的农村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按政策依法办事,以政策和法律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村党组织工作、学习、生活、活动等一系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三是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要引导贫困村的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构建和谐农村三十六策》,不断提高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的本领。四是提高艰苦创业,务实创新的能力。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和引导贫困村的干部和党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精神,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坚持做到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营造“能人创企业,农民创家业,党员干部创事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重点抓好“四项工程”,致力促进村级经济持续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2007年,我县建设扶贫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和挑战。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利导,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建设扶贫工作。从有利条件看,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加大对农业生产支持、对农村基础投入的同时,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中央财政安排多项政策直接帮助贫困群体。例如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国有大中型水库移民实行后期扶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县列入比照西部大开发扶持范围等等。这些措施对于缓解我县农村贫困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新形势下建设扶贫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我们重点要抓好以下四项工程:一是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要对这次省扶贫办认定的20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的16个建设扶贫村统一规划,从政策、科学、投入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坚持整村推进工作与农村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促进这些村的整体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扶一村、亮一村、富一村、带动一片”的目标。二是扶智培训、自主发展工程。要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村民的劳务输出能力和贫困户参与产业建设扶贫的能力,大力提高特困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要选择几项增产增收、群众欢迎、容易掌握的实用技术,加以大力推广。要切实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特困村群众在学到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致富技术,每个青壮年农民要掌握1-2门致富技术。要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瞄准对象,在对贫困群众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确保培训经费用于贫困农户劳动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参训人员获得稳定就业机会的能力。并实行跟踪管理,做到通过培训取得就业资格证书、输出到定单协议单位、获得一份较为稳定的职业、带动全家实现脱贫,确保扶贫培训的成效。三是建支柱产业、促农民增收工程。要引导和帮助特困村农民从实际出发,按照“整治耕地、开发山地、建设基础”的发展思路,做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牧则牧。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论证为前提,以本地资源为基础,把能直接解决群众温饱,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开发的重点,走符合我县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同时,要以种植带动养殖,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放手发展一批种养大户,逐步开发建设一批投入少、成本低、规模大、效益好的种养业基地,并进一步抓好农产品的加工,开发特色产品,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四是因户制宜、重点帮扶工程。在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贫困人口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对五保户实行财政供养;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负担过重的贫困家庭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因灾因病造成的短期贫困,一方面给以必要的救济救助,一方面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服务提高抗灾防病能力;对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开发式扶贫提高发展能力。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做到落实帮扶人员、落实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落实脱贫时间。

(三)建立健全“四个责任”,扎实完成全年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各项任务。一是强化领导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领导挂帅、县直单位、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每个工作组要有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各级领导对建设扶贫工作要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亲自检查,真正做到建设扶贫工作有人问、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将建设扶贫工作纳入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扶贫任务和目标,逐级分解,层层签订扶贫开发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将每个项目具体落实到人,并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三是强化资金投入责任。联村单位要尽可能地为驻点村筹措较多的启动资金,要求每个单位每年至少不低于5000元。资金到村后,要严格财务管理,开支由工作组长与村领导两支笔审批,每年年中、年底向群众公开扶贫资金的收支情况。四是强化部门配合责任。扶贫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是政府行为,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单位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主动承担责任;扶贫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统筹安排,集中资金,整合力量,提高建设扶贫工作效益。

(四)认真当好“四个模范”,努力塑造建设扶贫工作组和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派驻贫困村的工作队员是县委县政府的“形象大使”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县委县政府的形象。大家一定要乐于奉献,知难而进,当好“四个模范”。一是要当好虚心学习的模范。不但要学理论,而且要学政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技术知识;不但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从学习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要当好勤奋工作的模范。按照县委的要求,今年的建设扶贫工作队员明天就要下村。请各位工作队员按时做好各种准备,与单位打好工作移交。工作队员下村后,要坚持驻村不跑通学,每月在村工作不少于10天,真正做到下得去,蹲得住,吃得苦,干得好,认认真真地帮助驻点村解决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勤勤恳恳地为村民群众办几件他们想办而又办不了、办不好的实事。三要当好遵纪守法的模范。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组织观念和法制观念,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有关规定,维护党的形象,杜绝违法乱纪事件发生。工作组内部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组组长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并且教育队员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合力。四要当好科学发展模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建设扶贫工作,准确把握扶贫规律,认真探索扶贫路子。要因地制宜制宜,因户制宜,结合各贫困村、贫困群众的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项目,实事求是,不贪大求洋;要注重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突破工作难题,避免片面追求政绩,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贫困地区群众的全面发展。

同志们,建设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深远,我们深感肩负责任重大。让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和总理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批示)精神,抓住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机遇,深入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团结进取,为开创我县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