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招生工作思路

招生工作思路范文精选

招生工作思路

招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二、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今年,培训方面的工作任务较重,压力较大委组织部的要求,现述职如下:

一、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根据市直机关工委的学习安排,我主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论述。我积极参加局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对每个专题的学习都认真阅读,反复思考,积极发言。本人长期订阅政治理论报刊,坚持利用空余时间自学,并形成学习习惯,以利于拓宽自身理论视野,加深对一些热点时政问题的理解。在理论学习上,我坚持学以致用,力求有所收获:一是结合实际,融会贯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分管工作,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二是对照分析,改进提高。对照自已思想工作实际,总结分析,找寻差距,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六个强化”,即强化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强化时不待我的工作紧迫感,强化勇于担当责任锐意进取精神,强化重在落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强化踏实做人干净干事的品格,强化廉洁自律的法纪。面对困难,我与分管科室同志积极应对,认真思考,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确定通过“抓重点,促全面;抓关键,促落实”的方法,切切实实,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技工学校发展。坚持上规模、求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鼓励并支持各技校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营造有利于技工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为技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指导并督促各技校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市技工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5月,粤西技工学校申报省重点技工学校,已获省专家组评估通过。

(二)迎难而上,积极做好技校招生工作。今年,中职学校招生形势依然严峻,技校招生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完成招生任务压力较大。为做好技校招生工作,我组织各技校对生源情况开展调研,并主持召开多次技校招生工作会议,总结往年招生工作经验,分析今年招生形势,及早部署招生工作,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拓展生源渠道,强化招生宣传等办法,有序推进技校招生工作,同时,按照政策和上级的要求认真组织智力扶贫招生工作。

(三)配合市重点项目,积极为**钢铁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组织有关技校对**钢铁基地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开展调研,指导市高级技工学校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从今年秋季开始,开办高级技工班及大专班,积极为湛江钢铁基地及配套产业培养技能人才。

(四)全力以赴,积极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重新认定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我局对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进行重新认定,交由培训科牵头组织进行。这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社会比较关注,压力较大。5­—6月,我与业务科室同志集中精力,认真组织开展该项工作。6月1日—30日我亲自带领专家及有关人员到82个申报培训机构逐一实地考察,对各申报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及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认真考察,经讨论研究,认定67个单位为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并确定承训专业(工种)。

(五)以人为本,做好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组织各技工学校专责人员,学习和掌握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政策和运转办法,按照省劳动保障厅及财政部门规定,及时做好11922名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工作。

(六)坚持质量第一,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并努力拓展鉴定范围及人数,1—6月,全市完成职业技能鉴定人数33532人,同比增长51%。

三、廉洁自律,干净干事

我十分珍惜组织和群众的信任,经常告诫自己,正确对待名利及手中的权力,力戒贪念。严格遵守廉政规定,保持党性原则,洁身自好。一是自己分管的工作,坚持原则,严格依照政策办事。工作上的付出不求回报,没有索要的思想,更没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行为。对社会比较关注的工作,如智力扶贫招生,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重新认定工作,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深受各方面好评。二是抓好分管科室干部的廉洁教育,他们没有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四、主要存在问题

上一年,我积极做好了本职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由于重视不够,加上平时工作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较少。二是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办法不多,全市高技能人才增量较少。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招生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今年,说,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力度,特别要做好普通招生工作,确保完成3000人的招生计划;做好其它类型的招生工作,争取各类在校生人数在8000人左右。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区基础设施,继续实施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启动新校区规划及一期工程建设,不时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技术学院争取用两三年左右的时间,把硬件设施、各种类型教育的规模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以更好的效果回报社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继续坚持以抓教学、抓招生、抓管理、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为工作重点,依照扩大规模、空虚内涵、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学院规模发展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程和民生工程,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市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工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有机统一为主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办学活力,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立足我市实际,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加快发展?说,职业技术学院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走产学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要把服务当地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三农”作为立院宗旨,竭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实用人才。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促进就业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大胆进行专业改造,增加理工科专业的设置并着力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使学院和企业可以共享教师和技术专家等人力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和实训条件,促进企业需求与职业技术学院能力建设的对接,实现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今年,说。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加强制度建设,重点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内涵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教职工聘任等进行制度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系,形成工作质量好、工作效率高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快遴选和培育优势学科,强化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形成学历、职称、专业、双师型”等方面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提高学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学院还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招生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优秀生源困境对策

地方高校是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学校或是从部委专业院校“下放”到地方后的院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自1999年以来,一直以30%的速度扩大招生规模,扩招给地方高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地方高校由于地域劣势明显、教育资源紧张、学科建设滞后等因素,致使研究生招生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必然造成优秀生源不足、调剂生源过多、研究生生源质量低下。那么,地方高校如何走出研究生招生困境,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本校,是当前地方高校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思考。

1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困境

1.1优秀生源不充足

从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看,地方高校报考人数占招生规模的比例为2.2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8∶1(见表1、表2)。

据笔者调查了解,地方高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一般倾向报考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喜欢选择经济发达的热门地区的高校。报考地方高校的都是二流水平、三流水平及中等偏下的本科毕业生,造成这种局面既与招生制度有关,也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资格线(只按12大学科门类和3个不同区域划线)相关。

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主要靠研究生的水平来反映,因此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如能把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入口关,制定强有力的教育培养措施,研究生教育必然会带动地方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许多大学已硬性要求研究生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因此,优秀生源的矛盾是地方高校招生困境之一。

1.2生源分布不均衡

某地方高校考生报考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数学等通用学科领域,而在农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学科领域(属艰苦行业)遭受冷遇。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考生与招生计划之比为3.18∶1,某地方高校为2.2∶1。在同一所高校内,不同硕士学科点的生源分布极不均衡,如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硕士学科点近三年上线人数占招生计划的比例为95%以上,而农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其他学科占不到50%。同时导师队伍的现状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个别院(系)、学科专业点导师队伍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单位导师人数偏少,生源充足,不能产生规模培养效应;有的单位导师人数充足,而生源相对不足,有些导师招不上研究生,影响导师积极性并产生矛盾。而且地方高校的生源组成以本校为主,本校与外校的生源之比为8.6∶1,这种生源结构不太合理,容易造成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畸形的生源结构是生源分布不均衡的另一方面。

生源分布不均衡,影响地方高校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也严重地影响导师的积极性,这是地方高校招生面临的困境之二。

1.3地域优势不明显

众所周知,一所高校的办学地理位置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一般都是办在非省会城市,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畅通、政策不灵活、就业不顺畅等,本校和外校的优秀应届本科生必然选择省城高校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和单位,而放弃地方高校,导致地方高校志愿生源严重不足。

地方高校是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学校或是从部委专业院校“下放”到地方后的院校,因办在地、市、州,其获得教育经费、科研投入、师资培训、政策倾斜等方面与名校及省城高校相比必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克服学科单一、专业传统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多学科人才需求的矛盾,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地域劣势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之三。

1.4调剂生源过多

某地方高校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4人,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85人,导师与学生比为1∶1.75(一般高校为1∶5~8)。同时导师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导师形成梯队,73.65%的导师在35~45岁。导师都经过严格的系统训练,都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人数占导师总数的91.67%。但近三年招收的研究生中调剂人数过多(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近三年某地方高校42.79%的学生是通过调剂录取到学校。调剂的考生没有参加本校的专业课考试,很多考生所考科目与地方高校设置的考试科目不同,学校无法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无法把考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学科研究方向凝炼一致,无法挑选最优秀的生源。这些调剂的考生基础不太好,在以后的研究生教学、培养和质量的提高上必然会有很多阻力,这对于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层次的提升势必造成负面影响。调剂生源过多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之一。

2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对策

2.1加大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标准强调综合衡量。美国大学在招收研究生时,最重要的是考察申请者本科学习时的成绩,其次是推荐信和GRE成绩。而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是“统一规划”,录取的主要依据是初试成绩,复试和面试成绩为辅,作用不大。这种统一考试制度难以发现考生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难得选取最优秀的学生。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计划”色彩,硕士生招生考试从招生计划的制定、考试科目的确定、入学考试的组织到新生最后录取等无不体现行政管理的载体———“行政命令”在这一过程中的权威,每年硕士生的招生工作的依据不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是一道道“红头文件”。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确实可以使整个工作井然有序,但是以牺牲高校的创造性、灵活性为代价的。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必须改革,应该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招生工作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明确复试、面试的方式、方法,鼓励他们自主选才。特别是研究生招生录取复试资格线的划定,对地方高校既不利于选才,也不能体现公平性。因此,加大研究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取消层层约束、种种限制,发挥地方高校招生工作的自主权,是解决地方高校招生难问题的最好措施之一。

2.2出台鼓励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地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上线及录取人数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可对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市场经济下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继续学习、报效祖国,采取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等。如某地方高校出台优惠政策“一免一发”(免三年学费、发生活费);“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分达到国家规定的复试分数线,身体体检和复试合格者,我校保障录取。”等,这些优惠政策出台后,效果很好,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所以,不同的地方高校可采取多种途径,制定鼓励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院(系)、导师的积极性。院(系)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其积极性将极大地影响研究生教育规模、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某地方高校设立导师与学生“一对一”制度,即导师给优秀本科毕业生做思想工作,一对一的交流,鼓励学生报考,导师联系的生源,交给导师本人培养和管理,导师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还可增加导师的工作量、提高导师的课时津贴等。

2.3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龙头工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工程,学科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学科建设从其内容上来看,包含了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地方高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主导,地方高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做好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引进或培养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启动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形成一支德才兼备、有影响、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靠的就是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群、特色专业群去吸引考生。办在地、市、州的高校既无地域优势,又无信息优势,必然要用学科建设的特色,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取得招生工作的突破。

2.4加强招生宣传,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的亮点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招生宣传,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的亮点,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制定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向全国其他高校邮寄招生资料。利用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全方位宣传学校,把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和学校的招生优惠政策广泛宣讲,深入人心,使更多的外校优秀生源报考学校,改善学校的生源结构。

参考文献

1周瑞祥.1998~2000年我校研究生招生情况分析与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1)

招生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优秀生源困境对策

地方高校是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学校或是从部委专业院校“下放”到地方后的院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自1999年以来,一直以30%的速度扩大招生规模,扩招给地方高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地方高校由于地域劣势明显、教育资源紧张、学科建设滞后等因素,致使研究生招生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必然造成优秀生源不足、调剂生源过多、研究生生源质量低下。那么,地方高校如何走出研究生招生困境,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本校,是当前地方高校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思考。

1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困境

1.1优秀生源不充足

从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看,地方高校报考人数占招生规模的比例为2.2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8∶1(见表1、表2)。

据笔者调查了解,地方高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一般倾向报考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喜欢选择经济发达的热门地区的高校。报考地方高校的都是二流水平、三流水平及中等偏下的本科毕业生,造成这种局面既与招生制度有关,也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资格线(只按12大学科门类和3个不同区域划线)相关。

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主要靠研究生的水平来反映,因此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如能把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入口关,制定强有力的教育培养措施,研究生教育必然会带动地方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许多大学已硬性要求研究生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因此,优秀生源的矛盾是地方高校招生困境之一。

1.2生源分布不均衡

某地方高校考生报考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数学等通用学科领域,而在农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学科领域(属艰苦行业)遭受冷遇。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考生与招生计划之比为3.18∶1,某地方高校为2.2∶1。在同一所高校内,不同硕士学科点的生源分布极不均衡,如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硕士学科点近三年上线人数占招生计划的比例为95%以上,而农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其他学科占不到50%。同时导师队伍的现状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个别院(系)、学科专业点导师队伍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单位导师人数偏少,生源充足,不能产生规模培养效应;有的单位导师人数充足,而生源相对不足,有些导师招不上研究生,影响导师积极性并产生矛盾。而且地方高校的生源组成以本校为主,本校与外校的生源之比为8.6∶1,这种生源结构不太合理,容易造成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畸形的生源结构是生源分布不均衡的另一方面。

生源分布不均衡,影响地方高校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也严重地影响导师的积极性,这是地方高校招生面临的困境之二。

1.3地域优势不明显

众所周知,一所高校的办学地理位置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一般都是办在非省会城市,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畅通、政策不灵活、就业不顺畅等,本校和外校的优秀应届本科生必然选择省城高校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和单位,而放弃地方高校,导致地方高校志愿生源严重不足。

地方高校是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学校或是从部委专业院校“下放”到地方后的院校,因办在地、市、州,其获得教育经费、科研投入、师资培训、政策倾斜等方面与名校及省城高校相比必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克服学科单一、专业传统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多学科人才需求的矛盾,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地域劣势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之三。

1.4调剂生源过多

某地方高校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4人,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85人,导师与学生比为1∶1.75(一般高校为1∶5~8)。同时导师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导师形成梯队,73.65%的导师在35~45岁。导师都经过严格的系统训练,都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人数占导师总数的91.67%。但近三年招收的研究生中调剂人数过多(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近三年某地方高校42.79%的学生是通过调剂录取到学校。调剂的考生没有参加本校的专业课考试,很多考生所考科目与地方高校设置的考试科目不同,学校无法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无法把考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学科研究方向凝炼一致,无法挑选最优秀的生源。这些调剂的考生基础不太好,在以后的研究生教学、培养和质量的提高上必然会有很多阻力,这对于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层次的提升势必造成负面影响。调剂生源过多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之一。

2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对策

2.1加大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标准强调综合衡量。美国大学在招收研究生时,最重要的是考察申请者本科学习时的成绩,其次是推荐信和GRE成绩。而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是“统一规划”,录取的主要依据是初试成绩,复试和面试成绩为辅,作用不大。这种统一考试制度难以发现考生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难得选取最优秀的学生。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计划”色彩,硕士生招生考试从招生计划的制定、考试科目的确定、入学考试的组织到新生最后录取等无不体现行政管理的载体———“行政命令”在这一过程中的权威,每年硕士生的招生工作的依据不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是一道道“红头文件”。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确实可以使整个工作井然有序,但是以牺牲高校的创造性、灵活性为代价的。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必须改革,应该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招生工作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明确复试、面试的方式、方法,鼓励他们自主选才。特别是研究生招生录取复试资格线的划定,对地方高校既不利于选才,也不能体现公平性。因此,加大研究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取消层层约束、种种限制,发挥地方高校招生工作的自主权,是解决地方高校招生难问题的最好措施之一。

2.2出台鼓励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地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上线及录取人数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可对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市场经济下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继续学习、报效祖国,采取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等。如某地方高校出台优惠政策“一免一发”(免三年学费、发生活费);“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分达到国家规定的复试分数线,身体体检和复试合格者,我校保障录取。”等,这些优惠政策出台后,效果很好,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所以,不同的地方高校可采取多种途径,制定鼓励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院(系)、导师的积极性。院(系)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其积极性将极大地影响研究生教育规模、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某地方高校设立导师与学生“一对一”制度,即导师给优秀本科毕业生做思想工作,一对一的交流,鼓励学生报考,导师联系的生源,交给导师本人培养和管理,导师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还可增加导师的工作量、提高导师的课时津贴等。

2.3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龙头工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工程,学科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学科建设从其内容上来看,包含了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地方高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主导,地方高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做好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引进或培养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启动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形成一支德才兼备、有影响、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靠的就是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群、特色专业群去吸引考生。办在地、市、州的高校既无地域优势,又无信息优势,必然要用学科建设的特色,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取得招生工作的突破。

2.4加强招生宣传,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的亮点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招生宣传,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的亮点,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制定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向全国其他高校邮寄招生资料。利用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全方位宣传学校,把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和学校的招生优惠政策广泛宣讲,深入人心,使更多的外校优秀生源报考学校,改善学校的生源结构。

参考文献

1周瑞祥.1998~2000年我校研究生招生情况分析与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1)

招生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1.1生源分布不均衡

某地方高校考生报考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数学等通用学科领域,而在农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学科领域(属艰苦行业)遭受冷遇。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考生与招生计划之比为3.18∶1,某地方高校为2.2∶1。在同一所高校内,不同硕士学科点的生源分布极不均衡,如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硕士学科点近三年上线人数占招生计划的比例为95%以上,而农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其他学科占不到50%。同时导师队伍的现状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个别院(系)、学科专业点导师队伍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单位导师人数偏少,生源充足,不能产生规模培养效应;有的单位导师人数充足,而生源相对不足,有些导师招不上研究生,影响导师积极性并产生矛盾。而且地方高校的生源组成以本校为主,本校与外校的生源之比为8.6∶1,这种生源结构不太合理,容易造成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畸形的生源结构是生源分布不均衡的另一方面。

生源分布不均衡,影响地方高校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也严重地影响导师的积极性,这是地方高校招生面临的困境之二。

1.2优秀生源不充足

从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看,地方高校报考人数占招生规模的比例为2.2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8∶1(见表1、表2)。

据笔者调查了解,地方高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一般倾向报考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喜欢选择经济发达的热门地区的高校。报考地方高校的都是二流水平、三流水平及中等偏下的本科毕业生,造成这种局面既与招生制度有关,也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资格线(只按12大学科门类和3个不同区域划线)相关。

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主要靠研究生的水平来反映,因此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如能把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入口关,制定强有力的教育培养措施,研究生教育必然会带动地方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许多大学已硬性要求研究生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因此,优秀生源的矛盾是地方高校招生困境之一。

1.3地域优势不明显

众所周知,一所高校的办学地理位置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一般都是办在非省会城市,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畅通、政策不灵活、就业不顺畅等,本校和外校的优秀应届本科生必然选择省城高校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和单位,而放弃地方高校,导致地方高校志愿生源严重不足。

地方高校是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学校或是从部委专业院校“下放”到地方后的院校,因办在地、市、州,其获得教育经费、科研投入、师资培训、政策倾斜等方面与名校及省城高校相比必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克服学科单一、专业传统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多学科人才需求的矛盾,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地域劣势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之三。1.4调剂生源过多

某地方高校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4人,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85人,导师与学生比为1∶1.75(一般高校为1∶5~8)。同时导师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导师形成梯队,73.65%的导师在35~45岁。导师都经过严格的系统训练,都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人数占导师总数的91.67%。但近三年招收的研究生中调剂人数过多(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近三年某地方高校42.79%的学生是通过调剂录取到学校。调剂的考生没有参加本校的专业课考试,很多考生所考科目与地方高校设置的考试科目不同,学校无法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无法把考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学科研究方向凝炼一致,无法挑选最优秀的生源。这些调剂的考生基础不太好,在以后的研究生教学、培养和质量的提高上必然会有很多阻力,这对于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层次的提升势必造成负面影响。调剂生源过多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之一。

2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对策

2.1加大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标准强调综合衡量。美国大学在招收研究生时,最重要的是考察申请者本科学习时的成绩,其次是推荐信和GRE成绩。而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是“统一规划”,录取的主要依据是初试成绩,复试和面试成绩为辅,作用不大。这种统一考试制度难以发现考生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难得选取最优秀的学生。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计划”色彩,硕士生招生考试从招生计划的制定、考试科目的确定、入学考试的组织到新生最后录取等无不体现行政管理的载体———“行政命令”在这一过程中的权威,每年硕士生的招生工作的依据不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是一道道“红头文件”。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确实可以使整个工作井然有序,但是以牺牲高校的创造性、灵活性为代价的。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必须改革,应该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招生工作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明确复试、面试的方式、方法,鼓励他们自主选才。特别是研究生招生录取复试资格线的划定,对地方高校既不利于选才,也不能体现公平性。因此,加大研究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取消层层约束、种种限制,发挥地方高校招生工作的自主权,是解决地方高校招生难问题的最好措施之一。

2.2出台鼓励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地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上线及录取人数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可对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市场经济下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继续学习、报效祖国,采取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等。如某地方高校出台优惠政策“一免一发”(免三年学费、发生活费);“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分达到国家规定的复试分数线,身体体检和复试合格者,我校保障录取。”等,这些优惠政策出台后,效果很好,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所以,不同的地方高校可采取多种途径,制定鼓励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院(系)、导师的积极性。院(系)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其积极性将极大地影响研究生教育规模、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某地方高校设立导师与学生“一对一”制度,即导师给优秀本科毕业生做思想工作,一对一的交流,鼓励学生报考,导师联系的生源,交给导师本人培养和管理,导师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还可增加导师的工作量、提高导师的课时津贴等。

2.3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龙头工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工程,学科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学科建设从其内容上来看,包含了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地方高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主导,地方高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做好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引进或培养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启动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形成一支德才兼备、有影响、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靠的就是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群、特色专业群去吸引考生。办在地、市、州的高校既无地域优势,又无信息优势,必然要用学科建设的特色,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取得招生工作的突破。

2.4加强招生宣传,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的亮点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招生宣传,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的亮点,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制定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向全国其他高校邮寄招生资料。利用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全方位宣传学校,把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和学校的招生优惠政策广泛宣讲,深入人心,使更多的外校优秀生源报考学校,改善学校的生源结构。

参考文献

1周瑞祥.1998~2000年我校研究生招生情况分析与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1)

2周留根.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后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4(2)

3吕海燕.突出特色、调整研究生招生工作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