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论文

银行论文范文精选

银行论文

银行论文范文第1篇

1、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影子银行产生的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不足再加上其长期游离在政府的监管体系之外,导致影子银行过度扩张,盲目地进行信贷活动,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得金融体系中累积了大量的风险。一旦风险超过限度,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金融体系塌陷。另外,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可以将收益和损失放大,因而陷入危机。而此时,商业银行会卷入这场风波,而且会严重受到影响,很有可能还是受伤最深的主体。

2、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盈利机构,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经营业绩。对于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商业银行势必最关心对自身经营业绩的影响。下面具体分析三种影子银行的影响。

(1)银行理财产品。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构成来看,融资信托类理财产品属于影子银行范畴的。虽然说发行及购买融资信托类理财产品的这一流程中,商业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都隐性地使用政府和银行的信誉担保,实际上风险并没有转移出去,而是累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部,这样会增加系统风险,可能会使得商业银行付出更大的流动性代价;但是,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资产转让和信贷资产转让等行为,将这些资产“表外化”,不占用贷款额度,也不用提交存款准备金,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盈利水平,就会直接提高商业银行的业绩。

(2)委托贷款。在委托贷款业务中,委托与受托双方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获得更大的利润使得双方都有动力来进行这项合作业务。具体来讲,作为委托方的大中型企业,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进而通过贷款转贷给中小企业,这样可以收取较高利率,获取利润。同时,商业银行起到了中介人的作用,收取委托贷款的手续费和贷款利息,且不承担其中的风险。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传统信贷业务不能使得商业银行适应当前的经济潮流,所以商业银行就要发展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商业银行肯定会积极参与委托贷款业务的,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中,委托贷款占了很大比例,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利润来源。

(3)民间金融。虽然说民间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很可能不努力去向商业银行争取贷款额度,就会使商业银行少了一部分客户,此时一些商业银行就会意识到更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存在,因此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可能会加快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增加经营利润。但是,民间融资行为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替代品,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必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一,民间融资对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的竞争构成威胁;其二,民间融资产生的风险很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资金受到损失。由于民间融资的利率一般较高,一些套利者会以合法的手段从商业银行贷款,转而进行民间融资行为,获取利差。这部分民间借贷有很强的隐匿性,一旦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的风险将转嫁到银行业,从而很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与委托贷款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积极影响比消极影响要大,而民间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负面效应较大;商业银行的利润大部分是从影子银行的创新产品获得的,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正确对待影子银行带来的创新。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根据上文对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

对于影子银行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创新求变,认真学习分析影子银行的业务创新机理,并且有针对性地推出新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子银行的替代作用。对于影子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建立相应的防火墙机制,严格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严格按照贷款全流程管理,防止影子银行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保证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合作业务风险可控。

(二)从监管机构的监管角度来看

监管不完善是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产生消极影响的一大重要因素,监管机构应该加强监管,具体如下:

1、监管主体要明确,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目前在我国,法律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主体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非金融机构由地方政府或者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监管或者没有监管。另外,银监会对这些公司没有权利进行监管,像人人贷公司,运作模式上属于中介业务,只是提供了资金双方匹配的渠道,本质上不属于金融行业。但是,这类公司又属于典型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就造成了监管多头或者遗漏,不统一和不成体系,彼此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整金融行业标准,降低金融监管门槛,逐步让这些金融属性较低的机构纳入到监管部门管辖之下,使这些机构阳光化,以便更好地发展。

银行论文范文第2篇

缺乏自主创新,业务结构脆弱由于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在投行业务的开展主要是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也就是通过模仿同行的产品来达到扩张规模的目的。造成投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限的产品种类满足不了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而且由于产品类型相似,无法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2]。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依靠传统投行业务来获得收入,比如财务顾问、债务融资等;而一些新兴的业务比如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高端财务顾问等运用的银行不多。这种业务结构不够牢固,外部环境一旦出现变化,就会极大的影响到投行业务的收入规模。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及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国际银行业务拓展速度在不断地加快,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市场金融产品的创新,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银行金融投资渠道更加广阔,而且金融投资成本也降低很多。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大型企业有了更多的投融资机会,以此来扩大规模。而且衍生了他们更好的需求,要求金融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服务客户的水平。因此,投资业务的发展给银行到来了很多的优质客户和更大的利润来源。

(二)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只会越来越高,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我国金融市场。所以,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发展多元化投资业务,增加收入渠道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有利于增加业务量;商业银行通过为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财务分析,能够掌握其财务情况通过为企业或个人提供财务分析等业务的投资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财务状况,为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做出有效的判断。

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建立信用评估体制、健全组织架构、创新内部控制方法以及加强会计监控等,还可以通过规避操作风险来提高竞争力。分层次、分级别的设置风险控制部门,有效的规避和防范风险。严格的划分风险的种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危机化解机制,尽可能的减少外来风险给商业银行业务造成的影响,增强其竞争力。

(二)拓展产品与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应该实现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无缝对接,不但拓展两者之间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营销要结合客户多样化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投资银行业务产品,使客户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突破传统的存贷款观念,在为客户融资的基础上,通过提供项目融资、委托理财、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金融创新等投资银行业务,对客户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

(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银行论文范文第3篇

(一)金融管理模式不完善。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仍有一些欠缺。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暴露出来,例如: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使得各地金融机构剧增,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银行会计风险日趋增大。

(二)会计管理模式不健全。总分行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总分行制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这一模式的缺陷在于一是导致了管理层级多、管理人数增加,指令的传递或信息时沟通渠道明显增长,极易发生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三)会计人员风险意识不高。一方面,不法分子想方设法地找到并利用银行内部管理的漏洞,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犯罪手段进行诈骗。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拉拢银行员工,致使少数员工误入歧途,二者通过内外分工,骗取银行资金,这样更加大了银行风险防范的难度。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一)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商业银行更侧重扩大经营规模,搞粗放型经营,对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往往不重视,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造成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内部会计控制薄弱。商业银行对现有的制度不严格执行、不能落实到位,重建制、轻落实,导致各类形式的会计风险案件时有发生。

(二)会计人员素质堪忧。银行新业务的迅速发展,同时缺少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人才。有的会计人员自我防范的意识缺乏,再加上对业务认识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掌握牢固的业务知识,难对业务流程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和判断,使会计人员不能很好的认识内控制度。

(三)内部检查监督乏力。一是银行会计监督检查针对性和计划性不强。财会主管部门的检查往往只是例行公事,缺乏上下级的沟通,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二是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相对不足。内部审计部门附属于银行机构,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三是监督不力。会计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金融监管模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规范银行业监管标准、统一监管规则、完善监管政策;明确银行业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分工,规范监管约束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监事会运行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风险尽可能地防范、控制或化解,从而实现风险管理损失最小化的目标。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通过实现银行经营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化、制度严谨化、业务标准化、监控综合化、整改彻底化等目标,全面落实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重大差错事故和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

(三)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是防范会计风险,保证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银行内部的各级管理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银行论文范文第4篇

(一)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不明晰

品牌建设相对滞后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仅仅作为传统物理渠道的补充,从战略性角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尚未明确。另外,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宣传力度不足,仅采用简单的、层次较低的宣传广告来推介,独立鲜明的邮储银行品牌形象还未建立,客户认知度不高。

(二)电子银行业务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自助设备使用有待提高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产品创新能力较弱,以个人网银为例,尚未开通跨行资金自动归集;电子银行支付商户数量较少,商户类型需拓宽;自助机具的智能化水平较低,功能单一,自助开卡、缴费、理财等功能尚未开通。邮储银行自助设备、电子银行业务体验终端等硬件配备不足,已配备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三)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机制不健全

专业人才配备落后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缺乏科学的经营考核机制,存在“重开通、轻维护、弱反馈”的现象;营销手段较为单一,过于依赖网点传统营销方式,微信、易信等新型网络营销工具利用不足。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大堂经理的配备,但当前很多网点未能配备大堂经理,而柜面员工又缺乏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深度了解,营销电子银行业务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四)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滞后

数据安全易受到威胁邮储银行缺乏统一的电子银行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办法,管理人员、柜员等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点不明晰;风险事件发生后,由于部门之间的权限不清晰,不能及时做出反应;科技技术保障力量薄弱,数据安全易受到威胁。

二、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实施电子银行优先战略

加强电子银行品牌建设邮储银行应尽快组织实施电子银行优先发展战略,总行层面要制定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自上而下加速推进电子银行的应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具体来讲,对电子银行发展所需资源配置要给予倾斜,积极整合产品、渠道,强化电子银行对各项业务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邮储银行可以委托专业公司设计邮储电子银行的特色品牌,加大在高端媒体的宣传,逐步树立鲜明的电子银行形象。加快电子银行体验中心建设,开展客户体验工作:对于不信任电子银行的客户,要不厌其烦地向其宣传电子银行业务及其优越性,让其逐渐接受电子银行服务方式;对习惯使用电子银行的客户,要强化客户体验与反馈,让邮储电子银行品牌逐渐深入人心。

(二)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创新力度

提升自助渠道服务能力邮储银行应加速电子银行新功能的研发推广和既有业务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电子渠道化,扩大电子银行业务覆盖面。加强同更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拓展水、电、煤气、招投标平台等公共事业类、政务类平台,引导各省叠加区域特色业务自助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邮储银行应加大自助设备、电子银行体验终端等硬件的投放力度,加快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建设,拓展电子银行各类渠道,强化对自助设备的运营管理,做好自助设备的使用引导,提升自助设备使用效率。

(三)健全电子银行营销考核机制

提升员工专业素质邮储银行应尽快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和奖惩措施,尽快将电子银行客户渗透率、激活率和替代率纳入对网点经营业绩的考核,以此调动各级对电子银行营销的积极性。邮储银行总部应对电子银行营销活动进行包装策划,完善现有“手拉手、大学生网商大赛”等营销活动平台。邮储银行还可以依托网点经营管理转型,通过交叉营销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客户。针对电子银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现状,邮储银行一方面应引进懂金融、懂营销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大堂经理队伍,充分发挥大堂经理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培训,强化员工电子银行营销意识,尤其对一线员工要系统性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知识、营销策略等知识培训,提高其营销以及维护电子银行的技能。

(四)完善电子银行风险防控机制

银行论文范文第5篇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投资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性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一般说来,现资银行有以下几种组织结构模式:

1.职能型组织结构

呈金字塔型,从总裁到部门经理,再到一般员工,整个组织处于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目前,我国大多数投行实行的是这种模式。

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是按业务范围(或按地区)组成一个组织单位,每个组织单位都具有其独立完整的责任公司体制,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3.矩阵式组织结构

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投资银行起源相近,在组织架构和部门设置上,基本上大同小异,颇为相似。十数年来,我国的证券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伴随证券公司资本规模的增大和业务的扩张,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从简单转向日益复杂化。伴随着业务发展,风险控制的需要日益增大,导致了做业务的“前台”和负责监管的“后台”的分离,在证券公司内部逐步建立起来了行使监察、管理、服务、支持等职能的后台部门。同时,由于业务逐渐专业化,销售交易、质量控制等部门也从前后台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中台业务部门。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注册制的改革,将来国内投资银行的组织架构必将出现新的变革。现阶段对证券公司组织架构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我国证券市场、证券公司超高速发展的同时证券公司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这固然同我国证券市场不完善等外部条件有关,但也同证券公司内部管理的不完善有关。而建立合理的公司组织架构是完善证券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证券公司组织架构对完善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管理、进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众所周知我国证券公司的规模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还很小,而且国外证券公司多为混业经营的“金融航母”,规模的劣势和经营范围受到限制的劣势现实地摆在我国证券公司面前,因此实施注册制之后,如何应对国外证券公司的竞争将是我国众多证券公司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从证券公司组织架构角度寻找与国外证券公司的差距并对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加以改造将是我国证券公司迅速壮大的一条捷径。因此证券公司组织架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国内投资银行组织结构的实证分析

目前国内著名的投资银行大都根据业务性质和业务的阶段对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进行细分,将投资银行分为股权业务部、债券业务部、并购部、股票资本市场部、债券资本市场部、质控部、运营部等。由于目前国内金融实行分业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单一,这样的投资银行组织架构有利于业务的专业化分工,业务的顺利推进,可以相对较好的服务于资本市场的客户。

1.中信证券投行业务结构

中信证券的组织架构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向导,以项目为核心”、“专业分工、协同合作”的组织理念,特别重视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长期的、广泛的高增值服务。对于每一位客户,投资银行部都在充分了解其本身情况和需求以及其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为客户寻找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业务的每一个阶段帮助客户实现目标。

2.招商证券投行业务结构

招商证券投资银行部的组织架构是典型的、国内绝大多数投资银行采用的组织结构。这种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使得公司的业务运转非常顺利,能够有效的对接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很好的服务于国内资本市场客户。

3.中金公司投行业务结构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简称:中金公司)是国内顶尖的投资银行,其先进的组织架构充分反映了其从事大型项目融资的业务特点。中金公司将其内部的业务部门划分为投资银行部、投资顾问部、销售和交易部以及研究部。中金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增添了投资顾问部。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主要向国内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和政府机构提供国际标准的证券承销和金融顾问服务,包括:企业重组改制、股本和债券融资、兼并收购、公司融资和项目融资等。投资顾问部的创业投资是长期的投资。投资顾问部通过与被投资企业管理队伍的紧密合作协助被投资企业完成发展战略,从而与其建立起稳固的伙伴关系。除投入资金外,投资顾问部还努力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支持,帮助企业改进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达到国际标准。中金公司也是国内投资银行中最早设立销售交易部的,它成立于1997年4月,主要从事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股票与债券的一级市场销售与二级市场的代客与自营交易。销售交易部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机构投资者,如国内外著名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大型综合性企业。销售交易部为客户提供由中金公司研究部撰写的高质量的有关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上市公司投资潜力的分析报告,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与投资资讯建议,以及执行客户的交易指令。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销售交易部已创下”中国通”的品牌,为投资中国股票的客户提供第一流的研究、最好的上市公司介入以及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中金公司在北京和香港均设有研究部,为基金经理和公司客户提供及时、可信赖的经济分析及行业和企业研究资料。尽管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的业务水平逐渐提高,国内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也日渐完善,也出现了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等优秀的投资银行运营模式,但随着注册制的推进,资本市场和国际接轨,国内投资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弊端,比如决策效率低下、机构职能重叠、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脱离、综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缺陷也逐一显现,因而,不断完善投资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探索注册制下与投资银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内部组织结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三、国外先进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目前,国际大型投资银行普遍采用事业部制的内部组织结构,以业务为划分的事业部是独立的利润中心。由于不同的事业部的服务对象存在着利益冲突,通过事业部之间的“防火墙”,保证了证券公司经营上的公正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风险在不同事业部之间的扩散。西方投资银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为最终目的,不断的完善组织架构。它们常常根据各自规模、业务要求和发展战略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因此不同时期的投资银行具有不同的组织架构不同规模、不同业务取向的投资银行的组织架构可能大相径庭。华尔街投行在20世纪70-80年代,经历了一场佣金费率下降和客户结构与需求变化所导致的投行业务结构调整,以高盛为代表的大型投资银行重新定义了投行服务和再造业务模式,调整了组织架构,为其一系列创新业务拓展奠定了基础。

1.高盛的组织结构

高盛公司投资银行部采用了事业部和地区总部相结合的矩阵式治理结构,业务线作用相对较强。投资银行部设有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下面有美洲、欧洲、除日本外的亚洲、日本4个地区分部,往下再按照行业、国家和产品进行细分。主要部门大都有两名负责人共同管理,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在客户服务上,采用地区和行业管理并重的方针,把国际资本市场的通用机制同各地的具体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

2.摩根士丹利投行业务结构

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机下设立投资银行部、销售与交易部和研究部,这种构架把各种机密相关的业务放在同一个部门,一方面可以拓宽管理跨度,有利于彼此间的协作和协调,另一方面也便于各项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以便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强化风险控制。

3.瑞银证券投行部门结构

瑞银在经济危机后重塑了投行业务,对组织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将原来的投行、股票和固定收益三个部门合并为两个。瑞银认为,投资银行相关业务的退出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将消除有关的前后台成本。此外,投资银行复杂性和规模的降低还带来了整个集团包括企业中心的运营简化,消除了过多的管理层级和扩大控制跨度。

四、注册制改革将促使国内投资银行转变经营思路、完善组织架构

总的来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的投资银行逐步成熟。但由于我国体制上还处于审核制,正处于向注册制的过渡阶段,我国的股票发行方式效率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不管是从法律法规的层面,还是券商投行水平等方面,我们还应该向西方先进投资银行学习。未来投行应根据注册制要求,大力调整组织结构,努力提升自己的投融资撮合能力,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流投资银行一样,积极扮演市场的组织者、流动性的提供者和交易结构的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核准制下,国内投行过分重视通道业务的开发和经营,认为通道业务是投行立身之本,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在新项目承揽方面,因此投资银行的业务链条和组织结构建立是紧盯发行人,业务模式紧紧围绕发行人展开,盈利模式单一,基本不考虑新股发行风险和花精力开发机构投资者的后续增值业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发展,特别是发行体制的改革,逐步推行注册制,投行在未来开展业务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有必要转变落后的经营思路。投行可以从仅仅为发行人服务转向为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双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可以通过与核心机构投资者的长期合作、战略合作,大力拓展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并购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股票质押业务等增值服务项目,开发新的盈利来源。以往仅仅依靠发行人的传统的投行商业模式将会转变,投行开始进入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竞争阶段。注册制下,投资银行要变革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就必须调整投资银行目前的业务流程和创新组织架构。中金、中信、高盛等国内外优秀投行的发展表明:在高度市场化的未来,投行要做的好,能够树立品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几个方面应有所表现:第一,有一批忠诚度比较高的客户;第二,有一支专门挖掘客户需求的银行家团队;第三,要有能够提供综合金融产品的专业设计团队;第四,要有很强的定价能力;第五,要有突出的销售能力。国内大多数投行主要缺乏后两条,因此,必须在组织架构的建设方面增强投行的定价和销售能力。这要求投行业务体系必须创新,转变旧有的业务模式和分工形式,由以往的“重保荐轻承销”向“保荐与承销并重”转变。规模大、项目储备充足的投行应根据专业分工,设立独立的投资银行、资本市场和销售交易部门,根据工作性质的差异,培养不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激励机制方面同等对待。唯有这样,才能在完全市场化的发行体制下,提高项目发行的成功概率;才能在未来的投行竞争中,确保已有的保荐项目不被承销能力强的投行夺走。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