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级教师论文

一级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一级教师论文

一级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1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实验环节中,应用手工、场景、电子、仿真、体验等诸多手段,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要求,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简单、被动、模拟操作到主动设计、创新性综合运用,逐渐提高实验内容的难度,构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教学管理自主化

在实验环节中,凸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团队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为以学生管理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把学生“小老师”与专任或兼任实验教师等同的做法,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3)教学组织探究化

在实验环节中,采取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变身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学安排先体验后专业操作,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问题的探究者,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开拓的创新意识。

2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结合

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构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全方位、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我们将实验教学根据技能掌握程度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和“创新技能型”。

(1)基础技能型实验属于初级层次

侧重单一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演示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为一门课程的辅助实验或者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在基础,面向综合。例如外贸单证实验课程,紧扣单证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了商业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报检单据、报关单据、结汇等各种单据的制作背景,从签订进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办理运输、投保、报检、报关、结汇等环节整合教学内容。

(2)综合技能型实验属于中级层次

侧重综合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设计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指的是仿真实验,即在一个模拟的外贸环境中,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进出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并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处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

(3)创新技能型模块属于高级层次

侧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与科研、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该模块的实验内容可来自教学与生产实际、科研相结合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最终以论文形式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也可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商业策划书的撰写,或者模拟产品会布置展台及对产品的推介,等等。旨在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三个层次的实验按照能力要求分成不同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体现了不同的实验培养目标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由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分成若干模块使得教师能清楚认识不同实验课程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生为本的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一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炼素质全方位发展,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最后,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基础型实验以实验操作、实验规范、实验能力及实验结果综合统一折算为30%计入总成绩;综合型实验,以实时评估具体实验环节操作质量(60%)加上整体测评考试(40%);创新型实验以发掘优势为主,5级评分制。

3实验教学体系的运作

基于校园网络技术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开放性的运作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包括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IP地址,登陆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宿舍进行讨论和互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报告。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应制定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以保证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另外,要加强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任教师应该提供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学工作量计算向实验教师倾斜,稳定实验教学队伍。

二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按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

1了解当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通过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明确本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行业和企业,合理确定调研的样本,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心,对比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阶段的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对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确定实验模块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2修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

编制实验教学大纲针对区域经济特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及差异化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从设计理念、教学定位、改革思路、计划方案及体系特色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

3实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参考

一级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近100%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受学生的好评。多媒体课件研制能力较强、应用状况良好,使用多媒体授课的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等课时比例达到100%,自行研制的多媒体课件达多门。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按照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发展等教育原则,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在教师的教学研究立项中,有一定数量的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课题,而且其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具体的应用和推广。例如“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法”、“聚散教学法”、“平面图形空间立体转换教学法”等,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在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已初见成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2007年,“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获取安徽财经大学重点立项;2010年“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法研究”获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在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申报中,“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法研究”获取安徽省重点项目立项,现已结项;2012年,在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法研究”获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另外,从2008~2012年,笔者发表了与此相关的文章7篇。另外,设计系根据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学校教改总体规划,结合本院、本专业特点,制定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任选课、公共限选课、专业限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六大类课程不仅综合形成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总体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在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科学引导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赋予其高度自主的选择权利,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选修课部分的学科前沿课程、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类课程的开设,及时将体现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不仅直接有利于学生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效推动了广大教师加强科学研究与教学内容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既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又强调专业能力的实用性,既强调知识、理论的提高,又注意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所倡导的“精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艺术设计

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专业课程注重把实践内容直接带进课堂,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学生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内容紧扣时展步伐、更新及时。如蚌埠“好思家”涂料厂;蚌埠鼎力仿古青铜器制品厂;蚌埠珠光太阳能制品有限公司;蚌埠蓝天塑料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的《尔雅》杂志;合肥友谊医院;蚌埠移动公司;蚌埠市文明办;其它企事业单位;国家发改委;历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设计项目。多数设计作品分别被采用,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深受社会好评。艺术设计系针对本科教学实习不同类型的需要,在学院支持下建立了相应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共13个。各实习基地场所充裕、设施齐全先进,各专业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深入,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制定了关于实习教学的措施和规定,对实习教学大纲做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每个校外实习基地,各专业均规定了明确的实习目的和具体的实习项目,并配有稳定的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至今,笔者所在艺术专业已有毕业生约600人进入实习基地,实习期间大部分设计作品被采用,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

三、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一级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1.借鉴其它高校实践教学经验,强化合作办学

一些理念先进的高等院校对实践教学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主要通过下述内容加以呈现。

(1)对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给予高度关注。优先选择具备实践经验且获取乙级以上专业技术执照的教师作为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当进入高等院校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培训。

(2)此类高等院校的实践设施优良,并且在校园内部设有诸多匹配的实习岗位。既能够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又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

(3)此类高等院校会定期开展职业技能比赛,并且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的世界比赛,学生的技能证书数量将成为对学校考评的关键指标。借助技能比赛,强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

(4)对学生的校外实践环节给予高度关注。校外实践可以有多种方式:轮调式(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学校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校外实践环节进行,并且每月定期开展轮调)、实习式、进修式、走读式等。在上述校外实践方式当中,应用最广泛、收效最佳的当属轮调式。例如,可以同理念先进的高等院校开展联合教学的模式。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当有效借助此模式提供的优势,将专业课教师派到合作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依照本院校的现实状况加以选择性的应用和吸收,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训实践体系加以有效的健全和完善。

2.突出国际商务单证实训重点,打造一专多能

国际经济贸易牵扯到诸多部门、诸多流程、诸多手续,是一个繁琐的流程。国际经济贸易要求其工作者既要了解并熟知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政策,又要了解并掌握外贸单证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单证实训的重点在于强化国际经济贸易单证的制作,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普遍性环节加以深入的了解,强化对单证业务的实践技能。通过系统化的国际贸易业务实践培训,能够为日后顺利的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理应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操作。因此,出于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形成更加牢固的知识框架,并能将理论知识顺利的应用于实践的思考,应当为学生安排一定周期的国际贸易实训环节。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实践操作形成零距离接触,从而有效的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国际贸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商品均以单据的形式完成买卖,贸易双方都是以单据作为货款的结算凭证。因此,单证制作质量的优劣对于国际贸易业务以及利润的实现具有直接性决定作用。单证的准确性、完整性、清晰度以及实效性对于结汇的顺利与否存在重要的影响,有关工作者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耐心。所谓“一专多能”人才,就是说既要掌握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水平,又要对相关岗位的实践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应当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之中。在“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坚持“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特殊优势加以最大程度的施展,制定目标并建立规章制度,为计划的切实落实提供必要的保障。应当建立专门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管理部门,将部门优势做以有效发挥,使企业整体倾向于“一专多能”型人才,从而向企业员工提供有利的多技能学习的机会。当企业工作者实现了“一专多能”后,其岗位落实和薪资待遇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有清晰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拥有过硬的多技能工作者,企业应为其办理国家从业资格证书,将工作者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3.融合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就业质量

在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当中,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是能够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步骤。然而,上述关键步骤一定要借助校外的力量和资源才能实现。正因如此,上述关键步骤成为了实践教学当中的弱化点。因此,着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健全实践教学的必要步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常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首先,将学生派到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和就业。并利用对实践基地的考察和与实践基地进行联合研究等的手段,对学生的实习状况和社会需求状况加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进行指导改进的效果。其次,利用对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者授予可作资格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者主动服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意识。除此之外,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并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负责人员和国际贸易机构的专业化人才进行客讲。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业务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从而为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训实践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秉承相互扶持的理念,在借助国际贸易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国际贸易企业)的力量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实际需求纳入考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由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策略措施;在企业的人员配备不足时,可以由学生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帮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运营压力。通过上述做法,高等院校能够同企业形成稳固的信任度和长久的合作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对每个实践教学基地设置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并执行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数据实时追踪机制。现实表明,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引发的就业创新,能够有效地处理企业同学生之间信任度低的问题,并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重稳定。

二、结语

一级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为了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拟探讨“三课合一”教学模式,即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利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核心,《外贸英语函电》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辅助,把三门课程内容有效整合,设计出一套新的课程方案与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反映外贸操作的全过程。《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内容涉及外贸业务的各环节的理论与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课程;《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国际贸易知识与商务英语写作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外贸单证实务》是一门强调进出口业务中单证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课,是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和外贸英语能力的结合。这三门课程的内容贯穿于整个外贸业务过程中,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三课合一”教学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外贸业务是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进行该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互为贸易伙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使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一致。

二、“三课合一”教学模式的的具体操作

(一)教学内容设计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

把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定若干具体的任务。对于每个项目下的任务,教师设置具体的、详细的、真实的情境和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外贸英语函电》或《外贸单证实务》的教学内容进行,由教师设计具体的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二)操作方法

1.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再分开

进行对于每项内容,首先由教师讲授相关内容和基本知识,接下来就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了这个项目后再进行下个项目的讲授和操作。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任务把全班同学按每四名学生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小组长,由组长来组织学习计划的制定和管理任务,并组织小组成员商讨、确定完成小组目标的方法和步骤。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小组目标。

3.评价交流

在各小组完成规定的任务后,选定1-2个小组成员用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再由其他小组给予评价,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通过这个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实例下面以几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三课合一”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1.交易磋商

首先由教师讲授国际贸易交易磋商的基本知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以及讲授如何撰写询盘函、发盘函、还盘函和接受函,然后由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和进口方,要求按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进行价格的磋商与确定,在这个项目中,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知识的综合运用。

2.贸易术语的选择

首先由教师讲授《INCOTERMS2010》中的11种贸易术语,包括每种术语的适用范围、风险划分等,再以1~2篇信函为例来讲授如何与外商进行贸易术语的磋商,然后给出具体的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和进口方,用信函的方式磋商并确定以何种贸易术语成交。在这个项目中,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知识的综合运用。

3.进出口合同的履行

首先由教师讲授出口合同的履行和进口合同的履行过程,在这个项目中涉及到很多单证的操作,比如如何填写开证申请书,如何制作与取得各种单据:商业发票、装箱单、汇票、报关单等,这些单证的操作需由教师详细讲授。在这个项目中还涉及到信函的撰写,如卖方在审核买方通过银行开来的信用证,经审核后发现有与合同不符之处,需要买方修改,卖方通知买方修改信用证;或者是卖方在货物装运前,迟迟未收到买方的信用证,这时卖方应催促买方及时开来信用证。在对相关知识讲授后,教师设定具体的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出口辅助方、进口方、进口辅助方来完成证(开证、催证、审证、改证)、货(备货)、船(租船订舱、出口装船并取得提单)、款(制单结汇)全过程的操作。在这个项目中,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考试办法与考核模式改革

一级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以格林菲尔德为核心代表人物的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学派。该学派不仅有重要的理论贡献,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实践价值,具体表现在学校管理中的组织目标、管理制度、领导行为、系统环境等方面。同时,从该派理论可以观察到当前我国中小学人文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并有助于改进之道的探寻。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是在针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论尤其是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提出强烈批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尽管国内目前已有一些相关理论文献但为数不多,而从实践角度探讨其价值的文献则更为少见,这与人文教育管理论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学派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把握其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对其实践价值联系实际进行剖析,并对我国中小学校人文管理问题进行反思。

一、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的主要观点

持有人文主义立场的教育管理思想家以T·B·格林菲尔德(T.B.Greenfield)、C·霍金森(C.Hodgkinson)、W·英格里西(W.English)、S·J·麦克西(S.J.Maxcy)等为代表,其中格林菲尔德是领袖人物,其理论观点集中反映在《格林菲尔德论教育管理——走向一门人文科学》一书中。总体而言,这批人是在对过去的教育管理理论,尤其是行为科学影响下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提出猛烈批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旗帜鲜明的一派理论观点:组织不是自然实体,而是人为适应社会而自行创造的产物;组织的目标其实是人的意志、权力、价值的体现;组织的结构也不是实在的和预先建构好的,而是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的产物;既然组织是人为的产物,因此也不存在统一、客观、普适性的组织理论;教育管理面对的问题不仅是事实问题,更重要的是价值问题,撇开价值问题就无法认清教育管理的现象和本质;教育管理活动中事实与价值不能割裂,如果管理者只看重管理中的结构、形式、工具意义,就会把更重要的教育目的置于脑后,这样教育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就会被大大削弱。[1]

不得不特别指出的是,国内有些研究者由于已经习惯于将西方人际关系理论看作是一种所谓的“人本管理”理论而有可能将人际关系理论混同为或认为至少部分属于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需要澄清的是,人际关系理论因其只是在常规视角下对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主导下的古典和现代组织理论进行反思而在根本上持有科学主义立场,如将其与人文主义管理论相混淆,难怪有学者会说这是“滑天下之大稽,可能要贻笑大方”[2]。

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的实践价值探析

尽管说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在批判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同时所持有的许多观点有矫枉过正之嫌,但事实上它除了有理论贡献外在实践上也不无裨益,尤其是它对个体及其价值重要性的强调。在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中片面、极端的观点保持足够警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组织目标、管理制度、领导行为、系统环境等方面来考察其实践价值。

(一)组织目标

一般而言,管理是围绕着一定组织目标展开的各种具体活动,因而组织目标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在组织目标上,人文主义学派强调的是个体的目标而不是组织整体或其所属各个部门机构的目标,甚至否认有组织目标的存在。格林菲尔德曾经说过:“许多人并不相信组织的目标,他们只有‘在组织中做什么和怎样做才正确’的认识。”[3]152这种观点从现实看来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组织成员对其所在组织的目标还是会有所认同或共识,就如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发展目标有其理解和共识一样。对于这一点,格林菲尔德最后不得不指出,所谓组织的目标实际上是有权力的组织成员的目标:“组织目标是当前最有势力的组织联盟的当务之急和意旨。”[3]152显而易见,校长的职位和权力足以使其意志转化为学校的目标。对此,笔者曾经在做一个中学校长负责制的调研中,发现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目标确持有此种态度,认为“那都是领导们的意思”“校长说了算的”。这样的学校发展目标对教职工中的认同感及其产生的导向作用可想而知。因此,人文主义学派比较极端的强调个人目标的观点事实上从一个反向的角度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学校组织目标如发展规划的确立必须倾听教工的意见、反映个体的心声、调动群众的参与,从而充分代表利益相关个体的意志;退一步讲,即使是校长有好的规划与设想也应当在充分征求意见、获取教职员工支持与共识的前提下予以合法化。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