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级财政管理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精选

一级财政管理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规范财政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缓解区镇财政困难,促进镇级财政转变职能,提高镇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立起基本保障到位、依法理财、运转高效、优质服务的财政运行机制,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基本原则

(一)预算管理权不变的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镇政府在区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并依法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二)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原则。各镇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仍归属各镇,区财政不集中、不平调。

(三)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属于镇级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各镇按规定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原则。各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镇享有和承担,并负责债权债务的清偿工作。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省县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指导意见,“一调整,二完善,三清理,四改革”(调整区镇财政体制;完善乡镇财政基本保障职能,完善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职能;清理财政收支,清理财政供养人员,清理债权债务;改革预算编制方法,改革财政收付形式,改革财政所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全面推行“调整体制、集中收付、统一核算、规范管理”的运作模式。其主要内容:

“调整体制”,即调整区对镇财政体制。坚持积极稳妥、简明规范、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实事求是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调整和完善“核定收支、分税结算、递增包干、增量分成、欠收赔补”的区对镇财政体制,鼓励多收,激励发展,重点培植“卫星镇”,进一步明晰镇级财政收支范围,正确划分区镇收支级次,合理确定收支基数,建立和完善促进各镇财政增收节支的激励机制,调动各镇发展经济、组织收入和自求平衡的积极性。我区的体制调整方案,将在充分调研酝酿的基础上,待时机成熟后适时出台。

“集中收付”,即对镇财政预算内外收支和镇属事业单位的收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撤销各镇财政所及镇机关所有银行账户,由区国库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分镇开设“结算专户”、“预算外收入户”、“预算内支出户”、“预算外支出户”。各镇的各项税收(国地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收入直接缴入区国库,各镇的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代收代办款项、待结算款项、借款、罚没收入等)缴入“预算外收入户”,区按资金性质将应缴款项分别解缴区国库和区财政专户。区财政局按照各镇年度收支预算和收支进度,从区国库和区财政专户将各镇预算内往来资金拨至“结算专户”,区国库科按年度支出预算,将资金拨至各镇“预算内支出户”,由各镇按规定开支。各镇财政全额供养人员的国标工资、政府采购支出和大中型专项支出等统一由区财政局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各镇财政所统一核算所属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收入全部进入“预算外收入户”,支出由区国库科直接拨付到“预算外支出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村级三项资金继续实行区级集中管理的体制,按有关实施办法处理,有关专项资金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统一核算”,即将各镇的总预算会计的财务收支集中到区国库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统一核算;将各镇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集中到镇财政所统一核算,待各镇事业单位改革到位以后,并入区统一管理和核算;各村的财务收支实行“村财镇管”,由各镇农经管理部门核算。

“规范管理”,即以各镇为主体,实行预算区镇共编、支出规范监督、账户和票据统一管理、采购依法组织。

1、预算区镇共编。一是区财政局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结合各镇财力情况,制订人员经费安排的基本需求以及公用经费的分类定额标准,提出全区镇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意见,报区人民政府批准;二是各镇政府根据区政府批准的预算编制指导意见,按照统一表式,编制本级预算草案,经区财政局初审、汇总后,报区政府审查,通过后,再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三是各镇财政所将部门预算及时批复至各单位,并由区财政局汇总报市财政局备案;四是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因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需要调整预算的,由镇政府提出预算调整方案,报区财政局审核同意,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2、支出规范监督。根据各镇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统一工资和津(补)贴发放标准,明确各镇支出范围,健全各项支出制度,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从严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小车费、电话费等消耗性费用开支。严格按预算安排各类支出,无预算和超预算的支出一律不予办理。

3、账户和票据统一管理。各镇银行账户的开设、变更、撤销由区财政局、人民银行统一审批和管理。区国库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规定统一申报银行账户,按镇开设“结算专户”、“预算外收入户”、“预算内支出户”、“预算外支出户”、“涉农补贴补助专户”。各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结算凭证、农业税收凭证等,由区财政局统一管理,并实行领用、缴销、验证制度。

4、采购依法组织。根据《政府采购法》的统一规定,年度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各类采购预算,由各镇按规定提出采购申请,经区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审核后,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统一办理。

四、配套措施

(一)清理财政财务收支。认真核实各镇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和范围,摸清收支底数。对各项收入进行认真清理,掌握各项税收、非税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全面清理各镇财政供给范围,进一步核实与财政支出相关人员、车辆、电话等基础数据,确保各项基础资料真实、可靠。

(二)清理财政供养人员。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财政拨款、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人员进行清理登记,建立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严格各镇人员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编制外使用人员,凡清退范围内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对清理对象各镇要按照区里的统一部署,采用各种积极措施,妥善进行清理。今后,对因工作需要确需增加行政事业机构和编制的,必须逐级申报至上级编办审批;区镇编制内新增财政供养人员,必须报上级人事部门会同编办、财政部门审批。否则,编制部门不予列编,财政部门不安排经费。

(三)清理银行账户和票据及债权债务。全面清理各镇财政所以及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和财政票据,并进行逐一登记。认真清理各镇“帐内、帐外”债权债务,按照单位、个人和短期、长期分类逐一登记造册,报区政府备案。严格控制新增负债,努力消化现有债务,计划用三年时间由各镇政府减半化解现行债务。同时,区将建立镇政府借贷审批制度,各镇政府及其部门对外借贷,必须报区财政审核,区政府审批。

(四)清理上划财政所。根据省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和要求,财政所实行垂直管理,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执行,财政所现有人员暂维持现状。实施镇财区管后财政所设立所长、结算会计、单位会计、专管员、出纳员等岗位,主要做好年度预决算的编制、组织收入、安排支出、报账结算和对镇属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等财政财务管理工作。

(五)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岗位配置。设置岗位3个,其中:负责人岗位1个(可兼任),总预算会计岗位2个,人员从镇财政所现有人员中择优选用,主要负责全区各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等工作。

(六)严肃改革纪律。各镇、各单位要严格按照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要求执行。监察、审计机关全程介入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责任,严肃纪律,确保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规范运作,及时到位。

五、实施步骤

全区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在*6年6底前完成,确保*6年7月1日起正式运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省县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研究制定我区改革方案;召开全区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动员部署会议,下发有关改革文件和资料。

第二阶段:准备工作阶段。

制定“三清”范围、内容、时点、相关表格,各镇开展自查、自清,由区组织复核、复查“三清”结果,确认各项基数。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清理工作结果和确认的各项基数,提出初步改革方案,经决策后施行。

二是调整财政所管理体制。成立财政所管理体制改革组,负责改革后财政所的岗位设置、人员调整和安排等工作。

三是组建区国库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由区财政、人事、监察等部门负责组建区国库科—国库支付中心,并选调人员。同时,制定资金收付流程、规范账户设置、完善相关制度等工作。

四是组建镇财区管计算机网络工作平台,由区财政、各镇政府等部门负责各镇财政所结算会计、镇机关经费会计与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计算机联网工程,以及镇财政所与镇会计中心会计的账务移交和接收工作。

五是完善财政体制和编制预算。由区财政局负责调整和完善镇级财政体制,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明确收入范围和支出安排顺序,分类制定预算定额标准,并落实区镇共编预算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

总结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完善相关管理方法,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针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以巩固和完善改革成果。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第2篇

对我国政府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提出建议,就要了解我国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发展和改革历史,特别是对在我国预算管理运行与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要有理性认识。只有通过对原有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客观分析,才能深入理解政府资金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才能做好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我国政府资金预算管理的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1950年我国编制的第一个财政收支概算标志着新中国政府预算的诞生。这一时期,我国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了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基数法预算为核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发挥重要作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也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改革拉开了帷幕。但是这一时期之初的政府资金预算管理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不同步,甚至远远落后于整体的改革进程。直至1998年我国分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体制得以确立,政府越来越意识到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这段时期,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才真正成为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才有了相当程度的突破。我国投入控制型的资金预算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期基数法预算的产物,作为一种预算资金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投入控制型资金预算管理模式具有强调资金预算控制和高度关注预算收入的鲜明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它在应用中的制度性缺陷,成为了当前政府资金预算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首先,资金预算控制的异化导致预算投入与结果严重脱节。其次,资金预算管理不够灵活,执行效率低下,导致预算资金供给时效与部门事权责任分离。最后,资金预算审批难以达到合理确定资金预算规模、优化资金预算结构的目的。综上所述,投入控制型的资金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合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管理的需要了,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OECD国家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改革

OECD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虽然各成员国的改革进度不同,但是都是从以基数法为核心的投入控制型的预算管理向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转型。分析和总结OECD国家改革的经验成果,是推动我国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目前,几乎所有OECD成员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更高质量的预算执行结果、增加政府公共服务透明度和责任意识为目的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而且,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这项改革在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并以各种形式进行着改革尝试。OECD国家由于国家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相似性,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上表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都是以市场化取向的政府改革为背景;都建立了基于产出和结果为导向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合理制定政府预算中长期绩效规划;都比较注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增加政府预算的透明度;都会有条件地放松对政府预算的投入控制,为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也都会将权责发生制引入预算会计。OECD国家的财政管理改革除了具有以上相同特征,还因为各种原因,表现出各自的显著特点。一些国家完全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改革全面,覆盖所有政府部门,强调提供公共服务的执行部门的权责及预算,并保持中央对预算的执行结果的有效控制。代表的国家有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另一些国家虽未以产出和结果为基础编制预算,但采用了渐进的、注重预算过程的、对绩效因素不同形式引入的改革模式。这些国家大多没有要求制定严格的绩效合约,预算执行机构也有较多余地来定义他们自己的结果目标。典型的代表国家是美国、日本。

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应该在必要的理论原则指导下开展,否则将很难保证改革具备应有的逻辑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管理实际的基础上,我国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可阐述为以下几点:一是客观公平原则,即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无论是绩效指标的选择、绩效信息的收集,还是产出结果的核实,都必须满足规划客观、数据真实可靠的要求;二是效果统筹原则,集中体现为社会福利的持续改善,这是政府资金预算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三是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原则,即要求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的绩效管理全过程保证公开透明的,保证随时可以有效监督,高效开展。这十分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管理的外部监督水平,并有助于增强公共部门对预算项目管理的责任感;四是以民为本的原则,究其根本,政府部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要令广大群众满意才是出发点和归宿。要将以民为本的绩效原则落到实处,就要做到把公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绩效的终极标准;五是SMART原则,该原则是来源于企业绩效管理,较好地汇总了绩效管理所有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其对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其中,S(Spe-cific)代表明确性,即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M(Mea-surable)代表衡量性,衡量性是指事先制定的目标一定要有可衡量的方法,不然就很难判断此目标的可行性如何(Achicvable)代表有效性,即制定的目标是有效的,可以接受并且完成的,R(Relevant)代表实际性,实际性是指所要达成的目标有实际意义,所花费的资金要切实为大家服务,增加公共的福利,T(Time-bound)代表时限性,所谓时限性就是指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内可以把目标实现,如果缺乏时限性会使绩效管理的不公平性增大,难以实现其最初的目的。

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步骤

在分析和学习完西方国家的预算绩效管理后,本文来介绍一下我国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具体步骤。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绩效目标申报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自评价及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其中,绩效目标是被评价的对象在一定时间内预期能实现的效果或者产出,是后期跟踪绩效的重要依据,也是对绩效进行评价和自评价时十分关键的判断指标,在绩效目标申报管理环节中,我们有六个策略可以选择,分别是:从规划中定位目标、关注目标特征、目标制定原则要求、准确表达绩效目标、科学认识目标逻辑结构、完整设计目标内容。绩效目标是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一项,也是预算绩效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关键点,必须要切实可行,经得起反复推敲,符合社会整体发展方向和社会规划,并从其时间段、质量、效果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的定量化描述,为后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污水处理项目为例,在制定和申报绩效目标时,可以从投入目标、管理目标、产出目标以及效果目标几个方面入手,不但保证污水处理项目的有效开展,而且要实现环保和节约。

绩效跟踪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开展管理时要注意更加关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不是对其进行监管,密切关注工作实际执行过程中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具体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要通过跟踪解决以下两个主要问题,即对申报的目标进行调整和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揭示,这样可以调整预算,使之切合实际,避免资金不足或资金浪费,并对管理进行干预,使整个工作可以顺利展开,以期实现最初制定的绩效目标。绩效自评价及绩效评价环节是通过实现确定适当的评价标准,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实现绩效目标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工作以及达到的效果进行各方面的评价。这一环节既是绩效责任落实的核心,又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既是结果应用的灵魂,又是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助手。所以必须对此环节予以十分的重视,实现绩效自评价及绩效评价发挥的作用。最后,结果应用是开展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也尤其重要。因为它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阶段,这一环节开展的情况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成败,决定了绩效目标实现到何种程度,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得到了什么样的产出,公众满意度如何,得到了怎样的公共福利,所以结果应用的实施同样不容忽视。比如,污水处理企业在绩效管理实施阶段,首先要保证污水处理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并力争到2015年达到国务院《“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规定的标准(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70%;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等)。

结语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第3篇

(_年十一月九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全省县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市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最后请储书记作重要讲话。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推进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和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自上世纪==年代初建立以来,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乡镇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就我市而言,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从体制上上划到市级财政管理,以及全面取消农业税,镇级财政运行和管理的条件及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的镇财政运转十分困难,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部分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基本保障能力下降。一些镇经济结构单一,税源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基本堵住了向农民伸手的口子,但由于镇级财政负担的供养人员多,加之支出水平不断提高,支出压力日益加大,收支矛盾十分尖锐。

=、镇级财政负债严重,财政风险不断加大。长期的财政困难和发展压力,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各镇积累了很重的债务。这些债务,既有历史上的陈债,如前些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社员股金欠款、教育集资、企业借资等,也有近几年的新债,如建设镇工业园或开发区增加的贷款、面向职工和个人的集资。巨额的债务负担,使镇级财力日显拮据,也使镇级财政“空壳化”的现象更加严重,运转比较艰难。

=、镇级财政面临着职能转变的新形势。农村税费改革后,陆续取消了屠宰税、乡统筹等面向农民的税费和集资,今年起又取消了农业税,镇级财政组织收入的范围缩小。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市级管理后,镇级的大部分财力被剥离上划至市级,镇级财政只管理着行政及少部分事业单位的支出,财政的支出范围也相应缩小。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党和政府的农村财政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如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又需要镇级财政承担许多新的工作,对各镇财政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镇级财政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财政支出管理较为薄弱。近年来,通过多次专项检查和审计发现,一些镇预算编制不规范,执行管理不严格,支出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理财的透明度不高,财政监督不到位,造成了资金浪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二是一些镇随意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现象有所抬头,加重了财政运转的困难,加剧了财政“空壳化”。三是部分镇不顾财力可能,不切实际地搞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的债务负担。如果不能有效规范镇级财政支出的管理,遏制人员和债务的增长势头,镇级财政的困难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

为切实缓解乡镇财政困难,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某省省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理财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省今年在*县、*市、*区、*县、*区进行试点,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年=月份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总理特别指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的改革试点”。我省随后召开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对全省县乡财政运行模式实行分类指导,对*困难县(市)和苏中部分困难县(市)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模式,规范管理、保证运转、防范风险。=月==日,省里召开了县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会议,对苏北各县(市)和苏中转移支付县推进改革进行全面部署,明确要求从明年=月=日起全面施行。今天我们召开会议,就是对我市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从明年=月=日起全面实施“镇财市管镇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镇、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党性,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请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推进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确保高质量、高要求完成任务。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把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推进到位

改革镇级财政管理方式,就是按照“一调整、二完善、三清理、四改革”的总体要求,在以镇为独立核算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对镇级财政采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入上划、资金统拨、支出控制、票据统管、债务审批”的管理方式,按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要求,组建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由其统一管理各镇财政资金,并分镇进行财务核算。改革的范围包括全市==个镇和城北新区。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预算共编。市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结合市镇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提出镇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各镇政府根据市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综合财政预算草案,经市财政部门初审、汇总,再报省财政厅审查批准,提交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批;最后,各镇财政所将预算及时批复至各单位,并由市财政局汇总报省财政厅备案。年度预算批准后,因国家政策等原因需要调整预算的,按法定程序报批。

=、账户统设。取消各镇财政所、镇属事业单位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将原市财政结算中心更名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由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金融机构开设“结算专户”、“预算外资金专户”,并在各镇金融网点开设“结算分户”、“支出专户”两个分账户。“结算分户”核算镇级各种收入的归集和报解,在该账户内不得发生任何支出,“支出专户”核算镇级各种支出。

=、收入上划。各镇组织的所有收入,无论何种来源渠道,全部先进入“结算分户”。然后由各镇财政结算会计根据资金性质,属于税收、非税收入的,直接缴入市级金库;属于单位预算外资金的,上划市“预算外资金专户”;属于财政预算外资金、暂存资金的,上划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结算专户”。

=、资金统拨。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执行镇级年度收支预算的基础上,安排镇级财政支出的顺序是:首先保证各镇的必保支出,然后再安排各镇运转支出,最后安排专项支出。具体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遗属生活补助费、优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办公费等运转支出、专项支出等。每月由市财政按各镇年度预算和收入进度,将预算内往来资金和市“预算外资金专户”中的预算外收入划入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结算专户”,再由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拨至各镇“支出专户”。各镇公务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仍由市财政统一发放;社会保障支出由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扣缴,划拨到市财政局社会保障资金专户;运转支出由各镇按年度预算规定支出;专项资金按程序拨付,并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镇级各项采购支出,根据镇级年度预算,由各镇提出申请和计划,资金由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拨付到市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统一支付;村级三项资金,仍按某省省财政厅文件规定管理。

=、支出控制。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根据镇级年度预算安排和每月支出计划,视各镇当月资金调度情况,将资金拨付各镇安排使用。严禁各镇超范围支出或借款透支,一经发现没有按照预算安排和支出计划支出,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下月将扣回已拨资金。

=、票据管理。将各镇财政所的票据管理权上收到市财政局,今后各镇一律不得自行印制票据,不得使用非财政监制的票据,所有票据统一向市财政局领取。各镇所用票据采取“专人负责、验旧领新、限量使用、票款同行、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由各镇财政结算会计负责票据领用、保管和缴销,并负责对镇属单位领用票据的监督,对已发放的票据定期验票,做到以票管收,所有收入及时入库和上划,严禁坐收坐支,严禁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

=、债务审批。各镇应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办任何事情都应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严禁盲目举债。各镇政府和事业单位对外借贷,必须经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审批。市政府审批后,各镇方可借款,借入资金先从各镇“结算分户”转入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结算专户”,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照市政府批件和借款合同,转拨至各镇“支出专户”,由各镇按规定用途使用。

=、改革财政所管理体制。

⑴改革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将各镇财政所人员上划市财政局垂直管理,设财政所长、结算会计、单位会计、出纳会计、专管员等岗位,一般镇设=人左右,规模较大的镇根据业务量大小可适当增加,主要负责各镇收入组织、支出管理、报账结算以及资产、项目等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各镇财政所现有在岗行政编制人员全部上划市财政局管理,编制暂不上划,待明年镇级综合改革后再上划。对兼任镇机关其他中层以上干部的和从原经管站、会计站考聘的镇农税员,不纳入上划范围。

⑵取消各镇财政所的总预算会计,由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统一各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财务核算,其具体职责是:准确记录各项总预算会计业务;按旬与各镇进行结账;监督管理镇级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与有关部门进行对账;按月编制会计报表,并及时反馈各镇;参与镇级预算、决算的编制。

⑶增设财政结算会计,其职责是:负责向市财政局领用、缴销票据;与本镇各部门、单位进行收入结算并登记收入明细台账;向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办理收入报解和支出申领;参与和协助本镇预算、决算的编制;负责本镇会计档案资料管理。

为了保证改革顺利推进,保证“镇财市管镇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运行,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总体时间安排,迅速启动相关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五项配套措施的落实:

=、清理财政供养人口。按照财政供养人口范围,全面清理镇级财政供养人口,严格各镇人员编制管理,实行人员、编制、经费三挂钩,减轻镇级财政负担。

=、清理票据。对各镇财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领用的所有票据进行清理,全部上缴市财政局核销。从====年起各镇全部使用新的票据。

=、清理银行账户。清理各镇财政所、镇属事业单位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每个镇只允许开设“结算分户”、“支出专户”和“财政安排村级资金专户”,其他账户全部取消。

=、清理镇级债权债务。按照“控制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将各镇政府的所有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实,并逐一登记造册,报市财政局备案。严禁新增债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多渠道化解现有债务。在确保人员经费和必要运转经费的前提下,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强化镇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镇属事业单位财务由各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建立健全镇属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制度,切实加强财务监督,杜绝资金截留、挪用,保证各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切实保障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计划分宣传发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完善四个阶段进行,今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从明年=月=日起正式实施。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时间要求是:

=、宣传发动阶段(==月上旬)。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这次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今天,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会议,既是全面动员,更是部署落实。

=、制定方案阶段(==月中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送省财政厅审定。

=、组织实施阶段(==月下旬—==月下旬)。组织人员培训,全面实施各项清理工作,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及网络平台,实行市镇财政收支业务联网办理。

=、总结完善阶段(====年=月底前)。对我市改革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分析利弊,针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并拿出解决方案,以巩固和完善各项改革成果。

希望各镇、各有关部门按照以上时间要求,抓紧操作,尽快行动,周密细致地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努力完成好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这项重要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实施方案要周密可行。实施方案的制定,要周密考虑改革的各个环节,明确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财政体制调整方面,要明确镇级体制调整的原则和目标,统筹考虑市镇财政状况,实事求是地核定财政收支基数,努力保障镇级的基本支出需要。完善镇级财政职能方面,要合理确定基本保障水平,明确镇级财政职能转变的方向。控人控债方面,要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完善控制手段和措施,切实扎住“人”和“债”的口子。预算编制方面,要明确市镇职责,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规范镇级预算安排的顺序。集中收付方面,要规范账户设置和资金拨付程序,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实行市镇联网,用信息技术支撑财政改革。票据管理方面,要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改革财政所体制方面,要结合镇级综合改革的要求,合理设置岗位,妥善安排富余人员,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平稳过渡。

=、职责分工要明确细致。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既涉及到全市==个镇及城北新区,又涉及到多个部门、单位,需要大家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组织领导,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负责本镇改革的组织实施。市财政局要做好牵头组织工作,组织、宣传、纪监、农办、人事、编制、审计、人民银行、电信等部门要共同配合,齐心合力做好此项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在具体实施中,要根据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工作小组,完成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改革的有序进行。一要设立宣传组,负责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及主要内容,营造支持改革的社会氛围;二要设立财政体制改革组,负责清理财政收支,调整和完善镇级财政体制,确保市镇体制合理调整到位;三要设立清理清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组,负责各镇财政供养人员和债权债务的清查核实工作,保证各项数据资料的真实可靠;四要设立预算编制小组,负责确定预算安排的原则和支出安排顺序,分类制定预算定额标准,落实市镇共编预算工作;五要设立集中收付组,负责市级国库支付中心的组建,确定资金收付的流程,规范账户设置,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六要建立财政所体制改革组,负责财政所管理体制的上划,改革后的岗位设置、人员安排和职能转换等工作。

=、切实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三项清理工作,即清理财政收支、清理财政供养人员、清理债权债务,是实施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调整体制、规范管理都要在此基础上来进行。这些工作做不好,就可能导致一些资产、资金的流失,就可能会给以后的改革带来一些后遗症,也就势必影响到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效果。因此,三项清理非常重要,今天的会议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清理清查工作。要做扎实细致工作,把各项基础资料搞实、搞准。要明确相关的纪律要求,防止虚报瞒报财政收支、财政供养人员、债务情况,防止私设小金库、突击花钱、滥分钱物等现象发生。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第4篇

一、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机制

(一)完善市级科技计划及重大科技事项的决策机制。新设立的市级重大科技计划以及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事项,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报请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或市政府决策。

(二)建立市级部门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定期交流部门年度重点科技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沟通,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分散和浪费。

(三)加强对县(市、区)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经费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构建全市地方信息沟通平台,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联合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二、优化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四)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建设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公共科技活动。

(五)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优化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市级财政科技投入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市级科技计划经费。主要支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和应用基础研究。

——科研条件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支持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机构基础设施维修和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

——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主要用于从事科技研究机构的运行保障,结合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公益性科研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市属社会公益科研机构组织开展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环境科学、计量检测、农业等社会公益专项研究。

三、创新财政经费支持方式,推动产学研结合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市级科技计划支持方式。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应当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建立健全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七)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要符合WTO和公共财政的原则,主要用于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要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式补助、后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投入方式,加大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支持,积极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

四、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

(八)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以及重大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与评审制度,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九)完善专家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机制,建立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十)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全面实行网上申报,逐步推行网上评审,积极实施公告、公示制度。

(十一)建立全市科研项目数据库。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条件下,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等信息必须全部纳入数据库,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同时,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全市科研项目的信息。

五、强化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十二)建立和完善市级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重点规范人员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

(十三)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严禁各项支出超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层层转拨科研项目经费和违反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健全科研项目经费报账制度。

(十四)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管理制度。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健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制度。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科研项目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设账,专款专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市财政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不得长期挂账,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

(十五)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建立包括审计、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财政科技经费监督体系,建立对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制度。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第5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效益进行科学分析和比较,以综合评定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成效。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财政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通过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财政支出的“问效制’’和“问责制’’,分析、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体系,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绩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和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是财政安排用于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具有特定用途或专门用途的各类支出。包括企业挖潜革新改造支出、基本建设类支出、城市建设和维护类支出、农业类支出、科学技术类支出、教育类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医疗卫生类支出、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公共安全类支出和其他类支出等。

三、绩效评价的工作组织

财政部门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组织实施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各部门和项目单位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者,负责参与、配合财政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并开展本部门、本单位支出的绩效自评工作。

四、绩效评价工作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从项目立项、概算、实施过程等方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价。

(二)科学性原则。从实际出发,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科学设计评价标准,合理、准确地反映项目绩效情况。

(三)可行性原则。从绩效评价工作实际出发,在评价指标的设置和选取指标的数量上,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真实反映和衡量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公正客观原则。保证所采集的资料、数据等必须真实、可靠,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五)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结合原则。从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等多个层面,分析项目资金的运行过程和执行结果。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评价其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其形成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一)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向县政府报告,,按规定程序调整支出预算,并以此作为下年度财政审核、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提请有关部门对重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

(二)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分析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意见,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三)被评价的部门和项目单位,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分析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内部管理的措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绩效评价结果报请本级政府同意后,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体现和增强财政公共支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