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物制剂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范文精选

药物制剂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范文第1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2012级蒙授药物制剂专业44名学生。

2教学主要过程

本次将行动学习法应用于蒙授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化学的教学,主要的教学活动包括:①通过共同研究,提出问题;②成立行动学习小组;③积极开展学习、解决问题;④组织班级讨论与汇报。

2.1提出问题:在行动学习法中,首先要提出问题,问题并不能由教师单独决定,将蒙授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分成行动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商议下,最终选择提出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要按照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主要要求,设计并提出在本专业相关技能的基础上的一些教学问题。以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中的局部麻醉药为例,问题的提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问题。如举例说明局部麻醉药的分类,每一类局部麻醉药的代表性药物的理化性质、合成及代谢途径等;②通过行动学习法探究后,学生可以掌握的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如通过局部麻醉药的发现与发展历史,结合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剖析每一类局部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和缺点,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局部麻醉药的应用方法、适用范围、给药途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制等;③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综合性、难度性的问题。通过提供各种需要局麻患者的手术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每一种手术(阑尾炎、剖腹产、眼科手术、甲状腺良性肿瘤等)需要选择哪一种麻醉药,并能解释使用的原因。

2.2成立行动学习小组:行动学习的开展主要是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完成的,将2012级蒙授药物制剂专业的44名学生分为7组,每组平均6~7人。学生轮流担任提问者、陈述者、观察者、支持者、监督者等角色,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创造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学习环境。小组中陈述者的主要任务是向其他成员详细介绍对提出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并寻求其他成员的反馈意见,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助下不断改进完善;提问者主要负责提出疑问,请陈述者作出回答;支持者可以随时补充陈述者的观点,帮助小组成员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观察者作为倾听者;监督者负责监督整个小组的活动进程,有利于促进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达到有效的互动。

2.3开展学习与解决问题:开展学习以每个行动学习小组选择的问题为起点,小组成员针对提出的问题,采用各种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终形成正式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学习就是小组成员质疑和反思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寻找关键现象和事件;通过各种途径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提炼出问题的重点内容;将问题理论化、逻辑化和系统化;讨论解决问题的主要可行方案;再次对问题进行界定并验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筛选;制定行动计划;执行行动方案;总结并分享给其他成员。

2.4班级讨论与汇报:教师在行动学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按照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主要要求,设计并提出在本专业相关技能基础上的一些教学问题。然后指引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要对学生们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帮助。最后教师还要在指导每一组学生认真完成任务后,回到课堂中对本次行动学习召开讨论总结大会,目的是要评估本次行动学习的所有成果及取得的成绩,并从中选出本次行动学习中表现最佳的小组和成员,将在本次行动学习中得到的解决方案流程化、精细化、标准化,把所有成果在小组之间共享。

3主要教学效果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蒙授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通过行动学习法学习药物化学这门专业必修课,可以在比较轻松、愉快、活跃的学习环境下,掌握药物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构效关系。在行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不是被动去学,而是作为各行动小组积极的陈述者、提问者、观察者、监督者,发挥各自的作用。特别是小组成员中的提问者和陈述者,更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也就是说,通过行动学习法可以使学生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蒙古族学生,药物化学在他们的眼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理解困难的理论,变成了生动有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3.2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传统的学习模式一般使学生变成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几乎很少。而行动学习法是一个有计划、有总结和有反思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的行动学习活动,可以把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逐渐增强个人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担当角色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去提出问题,也可以去寻求答案,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得到深入理解和有效启发。行动学习法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可以培养小组成员的学习技巧,可以开发个人的潜力潜能,可以增强自信,进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3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行动学习法对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带着难以解决的问题参加学习,需要利用很多课余时间主动查阅资料,从而发现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学习小组在交流讨论之后,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要进行反思,即从中审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获取新的知识,并在不断努力的学习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药物制剂专业范文第2篇

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学好本课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与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融合到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药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可经常列举一些与药物构效机理、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和药物分离提纯有关的实例。例如,在讲授卤代烃的过程中介绍卤代烃在医药上的应用;在讲对映异构现象时,可以列举许多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性药物,如沙利度胺等。说明化合物的立体构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进而加强学生对立体化学的重视。在讨论羧酸衍生物水解反应活性时,列举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与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的作用时间长短,以此说明酰胺比酯难以水解。通过这些实例的列举,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学好有机化学,才能学好专业知识。

2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是多层次、多结构、多样性的复杂过程,因而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既有客观规律可以遵循,又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要善于把一般的教学常规与本学科特点相结合,摸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内容中找出线索和规律,掌握其内在联系。

2.1问题探究法与专题讨论法相结合

“问题探究法”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鼓励学生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他们提供自由讨论的机会,这既是专题讨论法的重要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我们教研室一直开展专题小结教学模式,将有机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为50个左右,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专题小论文,教师批阅后,学生用PPT进行汇报,教师再进行总结,教师还应抓住时机再次质疑,有意识地留出一些问题给学生,唤起学生思维的第二次高潮。这样下来,通过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到最后PPT汇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大提高,而且确实能学到东西,拓宽知识。

2.2采用CAI课件和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

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到一些微观世界的内容,如化学反应过程、电子云的空间图形、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形成、立体结构等。这些内容高度抽象,难以理解。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增强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识。通过CAI课件模拟实现,使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直观性、现实性、趣味性和活泼性,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一些形象化和信息量要求大的教学内容制成CAI课件,在课件中置入文字,代替了传统的大量板书,节省了教学时间。在课件内容及制作的表现形式上力求创新,突出药学特点,注重药学知识的介绍,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学准备时,我们利用网络检索最先进的网上科技信息资料,借鉴并运用各高校先进的教学资源,扩大了知识准备范围,提高了教学的优化水平。同时,我们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把教师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与学生共享,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改变了学生把教师作为获得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首先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增加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与药学的联系性,增加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加强实验过程的监控,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不断巡视,及时检查每个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不管实验成功与否,要求必须实事求是地书写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检查和登记,杜绝抄实验报告的现象;检查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及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规范实验考核,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4规范课程综合成绩评定

药物制剂专业范文第3篇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该课程的地位和性质,同时也明确了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立体化学特征和主要的化学性质;熟悉典型的有机反应和反应历程;了解各类代表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实验课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官能团的性质和典型的有机反应,熟悉常规仪器的使用。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教师的教学都紧扣大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我校药剂专业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文科生,底子薄,基础知识缺乏,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弱,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既要保证多数人听得懂,听得轻松有趣,又得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的同学,所以,必须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狠下工夫,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教师在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之外,还需开发本学科的趣味性、专业相关性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内容

2.1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如何把知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除了需要教师的激情、热情,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将知识分成记忆、理解记忆、理解、探索性等几个不同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同一个知识到底属于哪个层次,可能会应人而异,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有机化学而言,其知识多数属于理解记忆,还有一些内容是偏探索性的,需要一些练习来加强理解、提高能力、检验自己的。对于纯记忆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编段子、打比喻、类比等方法来帮助记忆;对于抽象的、需理解记忆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模型、图表、动画、比喻等直观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立体异构,分子结构时,学生往往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这时,实物模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是因为学生缺乏某些知识而造成的理解困难,教师还应帮助他们复习,包括复习内容、复习方法等。

2.2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制作PP]。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关键,没有好的教学内容,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再好的手段也没有用,所以,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然后用一种好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我们根据药剂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遇到与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相关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多介绍一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他们专业课中的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内容相当熟悉。考虑到文科学生的特点,对于他们可能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并添加一些相关的复习内容。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如小实验、小应用、小案例、小幽默等,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总之,教学内容是一个很广的东西,我们不能只局限在书本上,而应跟据学生实际、教学大纲等精心设计,不断完善。

2.3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刚入校门的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还停留在拿来主义,即教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习什么,教师教会了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会了什么,而缺乏主动学习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有机化学作为大一新生的一门基础课当然也承担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诸如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主,然后讨论,检验学习效果,既培养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感,具有较好的效果。

药物制剂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指以传授或者培养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直接相关的职业中的技术技能岗位所要求的道德、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1]。职业教育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2]。

一、宁夏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概况

(一)宁夏生物制药工业快速增长。近几年,随着全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宁夏生物技术在自治区政府的扶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医药工业生产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个别品种产能居世界前列[3]。

(二)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发酵工业基地。自治区政府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医药企业开发生产抗生素类、维生素类系列原料药等发酵产品,升级换代优势原料药,扩大生产化学制药制剂等高端产品,将银川打造成生物医药发酵产业基地。

(三)医药卫生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在我国大力推进医药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这就要求医药生产企业及销售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门人才组建的医药营销队伍,以适应市场深化改革的需要。

二、依据宁夏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方向确立本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继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面向生物药物生产、药品营销等企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依据企业主要生产岗位,确定本专业主要培养生物药物发酵生产、分离提取纯化、药物制剂、药物检测、药品GMP生产管理以及药品营销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本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参见表1。

三、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公共基础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并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统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二)专业课程。科学设置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4]。

(三)工学结合课程。以微生物发酵制药企业和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分析其典型行动领域,确定本专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药品经营企业分析其典型行动领域,确定本专业拓展能力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技术和专业技能相对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5]。专业课程体系主干课程的构建参见表2。依据国家教学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总表参见表3。

四、积极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鼓励教师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力开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支持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加强带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本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行业、企业聘请一些专家作为兼职专业教师,阶段性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授课,促进本专业教学贴近企业生产。

五、建设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验室及实训基地

一方面积极建设实验室,加强开展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器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药用菌生产基地的现有条件,加强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生产实训项目并实现生产。

六、结语

生物发酵类药业以及其他化学制剂类药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因全国环境保护的要求其生产发展也积极向绿色经济转型。企业的发展转型也预示着生物技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不断地发展改进。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优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渤,宁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

[2]杜倩,张民权.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8,9

[3]王旭.优化宁夏工业园区布局研究[J].北方经济,7,7

[4]庄曼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与实施路径———访徐国庆教授[J].职业教育,9,5

药物制剂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模块化课程建设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尝试。教育部推行和倡导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模块化的课程改革,在安徽合肥学院试行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已初现成效,我校教务处也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些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药学院在制药工程专业(校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药学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药物制剂专业(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了模块化改革的探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认真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成效显著

2008年,药学院开始基础化学的实验课模块化整合改革,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打破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壁垒,构建独立的基础实验化学课程体系。从2008级本科生教学中实施到现在,基础实验化学的模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推进药学院模块化课程改革开创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1构建完整独立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药学院将四大化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实验化学,是药学、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为主,强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医药领域发展需要,对陈旧、重复内容进行删改和重组,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根据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应用、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实验有机结合的新体系。该课程总学时数为120,其中包含81学时基础性实验,39学时综合性实验和2周综合设计性实验技能训练。

1.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基础实验化学课程的原考核方式为根据平时出勤率、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分,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总评分的比例较高。由于考核方式较笼统,部分学生实验操作马虎,部分实验报告还有相互抄袭的现象;指导老师对部分学生的评分不够客观真实,忽略了实验技能操作,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目的。改革考核方式后,首先明确考核项目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并大幅度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在总评分中所占比重。把原来的平时出勤率、平时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综合评分组成平时成绩,增加了期末综合考核(卷面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的形式),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口试方式进行考核,对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现场重点考核,保证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占总评50%以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3推进基础实验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

药学院将基础实验化学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物化在教材中,成功编写了配套适用的教材《药用基础实验化学》,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把传统的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按照知识体系与教学顺序整合为一体,充分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素质,从2008年使用至今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很多兄弟院校都在使用。在取得一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药学院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定期组织课程组骨干教师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交流课程教学心得,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课程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2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核心课程

在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药学院根据学校进一步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在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中全面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初步形成了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和“一站五区”的实践教学模块群。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核心知识能力要求,重新梳理专业核心课程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药学类各专业特色凝练和各专业区分度等问题,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核心能力,组成体现专业特点的核心课程体系。药学专业定位为培养能在药物研究所、医院药房、社会药店、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研发、质量分析、营销管理、合理应用和生产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和药事管理法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能在医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物合成技术、制药工艺学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药、化工(化妆品)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改进、质量控制、工艺设计、新剂型开发研究、新制剂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与制药辅料、药物分析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

3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打造

根据药学类各专业不同定位和核心能力培养特点,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优化整合,以必要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前期铺垫,构建核心能力知识体系,形成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以原料药为主线的制药模块,包括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模块内容包涵了从有机化合物到化学合成单元反应,从药物构效关系到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从制药小试工艺研究到中试放大工艺等整个制药研发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

(2)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的制药模块,包括物理化学、药用高分子与制药辅料、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等课程。内容涵盖了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和新剂型开发等基本知识能力。

(3)以药品质量控制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包括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波谱分析和药物分析等课程,涉及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等内容。

(4)以药物营销管理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包括药事管理学、医药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药物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每个课程模块的组成模仿中医药组方配制的基本原则。按照“君臣佐使”基本理论,“君”和“臣”为该模块专业核心课程,“佐”和“使”为重要的基础课,将课程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满足该模块的基本知识能力要求。

4药学类专业“一站五区”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改革

2011年,药学院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契机,提出了“一站五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由制药工程专业推广到药学院各专业,展开实验教学体系模块化改革。“一站五区”是以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为目的,设置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站,分五区展开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连续的培养,从基础到综合,从小试试验到中试放大,依次为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区和生产实习实训区。根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站五区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组织各专业教师召开实践教学专题研讨会,邀请企业、研究所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共建一站五区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每个区设计开发出切合实际生产和实践需要的实验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组成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的实验项目。基础实验实训区包括80个基础性实验项目,综合实验实训区包括10个综合性实验,中试实验实训区包括原料药中试实验和药物制剂中试实验2个项目。把课程实验对应某一区,分区进行有机整合,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同编写配套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充分利用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办药物研究所,同时结合大学科技创新活动、挑战杯比赛、药学类实验技能大赛和产学研项目等开展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区建设,并将本科第六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第七学期的毕业实习组成生产实习实训区,使本科生从进校到毕业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以连续、渐进、系统地方式铺开。在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完成第1~3区的学习和训练;在第六学期到第八学期,展开第4~5区的学习和训练。其中第六学期有9周时间集中进行生产实习,保证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药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建立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五个区不同的实践内容和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估方式,以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考评。一旦学生有一个实验实训区考评未通过,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5结语

模块化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深化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首先应根据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应用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特点和对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将模块化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其次要通过修订课程大纲,使各模块内的课程内容衔接具有连贯性和阶梯性,有效发挥模块化课程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最后要指定理论课程模块群和实验教学模块群中每个模块的建设负责人,建立各模块教学目标和培养标准,细化每门课程的改革计划和建设方案,提出配套的应用型教材编制计划,逐步落实好模块化课程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8-11.

[2]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