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金管理论文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现金管理论文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将公司各类现金流量预算按管理单位职能进行划分:电费资金流量管理单位为营销部,作为A类为管理考核单位重点管控;工程资金流量管理单位为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等工程项目管理单位,作为B类管理考核单位着重管控;工资保险现金流量管理单位为人资部,作为C类管理考核单位加强管控;其他各项成本支出等资金流量管理单位为公司各职能单位,作为D类管理考核单位零失误管控。按照管控单位明确责任主体,依据管控目标从上到下层层进行梳理,目标细化至每一岗位,建立“公司—归口管理部门—预算单元-管理责任人”四级管理模式,明确管理责任、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做到奖罚措施到位,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的全面管控。

二、完善全员现金流量预算管理运行体系,强化过程控制

(一)全面推行现金流量预算目标管理

按照上文划分的不同类管理单位,结合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制定各类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目标。对A类现金流量预算,直接影响公司整体预算准确性,但管控难度最大,公司对此类预算目标依据考核标准拟定;对B类现金流量,所占比重虽没有A类大但是仅次于A类,结合实际管控状况管控目标比考核标准略高;对C类现金流量预算,虽然比重与B类相当,部分月份比重比B类大,但预测与执行难度较B类简单,对此类指标管控目标比B类更要严格;D类现金流量预算虽然比重很小,但也是其中一组成部分,此类预算预测难度最低,对此类现金流量预算管控目标要有效做到“零失误”。

(二)划小现金流量预算单元,明晰预算主体

按照现金流量预算管控责任主体细化不同的预算单元、针对各预算单元的生产经营业务,按照管理类别和不同的体系,将预算单元细化基层班组、具体专责。从而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管控目标的细化分解,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有效做到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并可以有效的将奖惩考核与预算执行管控有机结合。

(三)强化重点现金流量预算的管理与控制

公司可以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控人员纳入到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中,实现对重点现金流量预算的实时监控。对重点现金流量预算从预算申报、执行、完成统计、评价分析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全部都作为现金流量预算的一个控制节点,并将每一管控节点的管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明确具体的人员,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三、建立全员现金流量预算分析体系,加强内部监督

(一)建立过程预警分析机制

公司财务作为现金流量预算整体归口管理单位,在每月下旬对各单位申报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统计,逐项统计各预算单元的完成情况,对偏差较大的及时预警提示,及时完成存在困难的预算,并与各预算单元责任单位沟通拟定相关的完善措施,有效保障各单元预算的完成。

(二)建立月度执行分析机制

按照“公司—归口管理部门—预算单元-管理责任人”四级管理模式制定并下发月度预算完成分析模板,强化了对预算执行分析的指导作用。每月定期召开基层单位的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分析会,对每月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依偏差比率排名,对偏差较大的后三名单位着重分析。

(三)建立现金流量预算执行通报机制

建立现金流量预算执行通报制度,每季度对对各单位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排名,并在公司内部办公系统通报。通过排名、奖惩兑现,有效激励、引导各单位提升现金流量预算准确性管理。同时,将现金流量预算准确性纳入季度考核评价,促使全体员工“建标、对标、追标、创标”,提升争先进位意识,确保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完善全员现金流量预算考核体系,提升责任主体积极性

(一)建立完善考评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奖励可有大幅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个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并不断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同时针对不同种类现金流量预算依据其比重、管理难易程度等区别奖励,体现奖励科学公平性。科学公平考评体系的建立可以在公司范围内形成优胜劣汰,创先争优的良性竞争机制。

(二)量化全员考核体系,切实提高考核质量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筹资管理不合理。企业的筹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内容只有三项管理,即资本结构的管理、长期资金管理和短期资金管理。各种资金来源在资金使用中所占据的比例是资金结构确定的关键。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确定适当的资金结构可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中存在资金结构管理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是负债资金在资金结构中所占用的比例较大。现代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使得企业出现较大的财务负担,最终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对资金的利用率较低。我国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资金利用率不高,一些企业库存资金量较大,企业中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大,给企业发展和资金流动造成一定的阻碍,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

3.资金管理过程中缺乏监督。现代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着监控力度不强等问题,没有设置具体的监控机制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运营情况进行管理,导致子公司和母公司的资金在运营环节出现较多的问题。一些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设置了资金管理和资金监控的制度,但是没有将这些制度有效的应用到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所以不能达到实际管理的效果。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投资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决策机制对投资情况进行决策,也没有形成较好的约束机制,导致企业资金投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资金没有明确的流向。

4.资金预算不能起到实际作用。资金预算就是通过一系列影响资金运行的因素对未来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其中影响资金运行的因素有资金管理的目标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等。企业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预测,对未来的资金收支情况有效控制。资金预算作为企业控制未来资金收支情况的依据对企业财务的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资金预算可以加强资金的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很多企业对编制的资金预算没有合理的执行,导致预算制度只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最终使预算管理不能够发挥实际的管理作用。

二、改善企业资金管理需要采取的对策

1.加强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合理的资金预算可以体现企业经营的思想和目标,资金预算的核心是对企业的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全面规划,达到资源配置的目的,对企业的各项流程进行规划能够将企业的财务收支和资金投资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的过程中。加强资金预算的措施有三项,首先是在企业管理中成立资金预算管理委员会,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全面负责。为了增强企业的机构权威性,企业相关负责人员还应该参与到预算管理委员会中。其次应该把握企业的战略目标,坚持合理的预算原则,确保企业资金预算编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最后应该对资金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让企业的员工共同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管理控制体系,确保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还应该加强对资金流的分析,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贯穿资金流量的管理,从而使得资金的流动更加有序。

2.合理配置企业的筹资管理结构。企业资金流转的关键在于筹资,筹资作为企业获取资金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强化企业筹资管理首先应该让管理者明确筹资的动机,对最低资金需要有效确定,然后对筹资措施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确定最佳的投资方式。其次应该在筹资过程中对筹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选择科学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有效降低筹资成本。最后应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确保企业负债的合理性,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完善资金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为了确保企业资金流的信息真实性,应该强化企业内部资金的监督机制,对企业财务资金的管理环节进行考核。企业还应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制,使用专门的审计人员对资金的监督管理进行约束,对审计人员的地位和职能要明确定位。为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机制。对于企业的重大经营执行过程中的审计应该加强监督,将传统企业管理中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根据企业发展确定的目标和企业资金的预算情况确定企业的资金流向和投资情况。对企业的财务变化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跟踪,对财务的变动进行定期检查,企业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反映,对于不合理的预算进行纠正和处理。

4.加强闲置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企业资金应该集中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使企业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大的效益,更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该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结算部门对资金实行统一的管理。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多头开户现象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资金的集中调整和监控,从而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资金流转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账务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闲置资金进一步减少,达到增加企业现金流量的目的。企业在财务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由于财务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重视力度。企业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企业资金管理的先进经验,从各个资金管理的环节对资金管理情况逐步进行推进式的管理,由简单到复杂对资金进行管理,首先应该是财务管理,其次是物流管理,紧接着是营销管理,最后是生产管理。对资金实施分布式管理,对资金使用的各个子系统有效的开发,实现集成化的管理。流动资金中所占资金比例较大的是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两者的循环时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所以为了有效缩短资金回笼的期限,应该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降低应付账款的比例,对货款回笼的力度加强,从而提高资金的流动周转和使用效率。对企业中存在的积压物质及时进行处理,使用科学的方法确保存货资金的结构,对资金的损失有效的减少。除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之外,还应该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利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时间价值对资金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闲置。此外,还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配置固定资产的需要量,盘活闲置的固定资产,以达到增加现金收益的目的,有效的节约管理成本。

5.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企业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风险,为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应该强化资金的风险管理。首先应该培养财务人员的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将各种风险防范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身上。其次应该培养财务人员对风险的预见性,可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有效的降低风险。成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相关人员对资金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化解。最后应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资金管理的合规运行,确保资金流向信息的真实可靠,对资金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进行监督,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三、结语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要以金融活动为基础。企业不仅要生产商品,而且还要对商品进行销售,它的经营过程实际上是商品价值生成(制造)和获得的过程。但是如果要生成(制造)和获得价值,首先要支付一定的价值。在现如今的商品经济中,只有货币资金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所以企业只有具备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才能使用支付贷款的形式获得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机器装备,才能通过支付工资的形式得到劳动力;只有在这两种资源都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才可以进行产品的生成。生产的商品价值能否获得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的好坏,而商品价值能否实现主要看企业能否获得货币资金,并且获得的货币资金是否大于原先支付的货币资金的总额。所以生产商品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商品的价值增值。基于以上的描述,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预先支付(一定量的货币资金);支付原料、设备和工资;商品生产及销售;获得多于预先支付的货币资金。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货币资金的流通活动,而这一点恰好也是金融活动的本质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经营管理其实就是金融管理。因为金融问题贯穿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金融活动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而且还是企业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一,企业如果要进行生产经营,首先应该拥有一定数量的经营资金,一般而言,企业经营资金出处主要来自:原有资金,银行贷款,以负债形式向金融市场融资。企业原有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就是发行股票,所以在此之前就应该先清楚的知道股票的性质、作用、价格以及发行的时间等问题。如果企业要向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就要清楚的知道信贷的政策、利率以及贷款期限等问题。如果企业向金融市场以负债的形式进行融资,就要清楚的知道股票的发行以及发行的策略等问题。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如果没有金融管理,就不能顺利进行企业资金的筹集。

第二,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不仅可以通过扩大该企业的生产规模进行投资,而且还可以通过买进股票等进行投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信托进行投资,这就需要清楚的知道金融市场行情的变化情况,尤其是一些证券的收益情况以及利率情况,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买与卖。防止因判断失误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各个企业要通过不懈努力实现生产正常和经营顺利,进而维持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所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严格依据国家金融管理的相关制度;并且还要努力完成资金管理、工资基金管理以及清算管理等工作。第四,由于商品经济社会不断变化,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有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使企业的经营不良,产品的销售不好,或是证券投资失败;或产品过多而堆积;或企业员工因事故造成劳动力降低,或企业破产。为了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和找到解决的办法,企业应该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序、健康的生产活动以及经营利润,同时签订保险并依照保险活动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毋庸置疑,金融管理包含保险管理。

二、企业金融管理现存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少有用的内部激励制度、资金利用存在争议、经营管理的低效率等,这些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同样存在过。企业金融管理现存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要债困难。资金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下去的前提,当企业想要收回在外的资金时,就显得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他们事先并没有对欠债的公司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也没有充分了解欠债公司资金的流动,最终导致企业要债困难,资金出现故障,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过度依赖银行借贷。正如我们所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原有资金、银行贷款、以负债形式向金融市场融资,但当前大部分企业进行筹资时太过依附于银行借贷。企业金融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的金融资本结构通常是和经济体制息息相关的。企业获得的流动贷款大部分都是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消耗的,这不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使坏账的现象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银行借贷的信用。企业金融管理技术不先进。当前企业还没有较为专业的金融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同时管理人员又没有充分意识到金融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技术不先进,而且他们只注重平常的核算工作,忽略了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

三、针对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1.拟定企业信用评估策略。企业在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易时,应该事先了解一下它的经营状况,检查它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资金是否流通以及经济效益是否良好等,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它的信用进行评估,然后把这个评估结果作为企业经营的必要参考,尽量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从而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削减贷款的消耗。

2.探索新的融资方法。探索新的融资方法,其中就有直接上市融资,上市融资不仅要求比银行贷款的低,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更好的执行高科技的项目投资,进行直接上市融资有助于企业的转型。除了这个方法,企业还可以间接融资,通过间接融资可以实现与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同时还可以约束着贷款银行。

四、总结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稽核检查缺乏具体法规,参保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现象严重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并不规范,原因在于没有具体的法规作为依据。在社会保险费征收上,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职工是按照不同的标准缴纳的,这必然导致社保经办机构在实际收费过程中,无法对参保单位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管理。这不仅加重了稽核单位的工作量,而且加重了社会不公平,造成人们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不理解。社会保险费拖欠现象也较严重。一些参加了社会保险的企业由于经营困难,不能及时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另外,各险种各自征费,各自稽查,造成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和人力、财力浪费的现象也很严重。

2.社会保险基金增值保值不理想

社会保险基金被很多人称为“养老钱”甚至是“救命钱”,所以,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受到千万人的密切关注。也正因为如此,社保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式是银行,其次是国债。众所周知,这是目前社会上两种风险最低、回报率最低的理财产品。与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因此,根本无法达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此外,由于社保基金的征收标准不一,各险种独立收费,导致社保基金总额分散,无法达到集中营运获利的目标。

3.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基本监管要求,但缺少对操作环节中产生利益冲突时的有关禁止性规定。使得社会保险基金在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监督检查方面都由社保部门自己进行,根本起不到有效的监管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全国统一。但因为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实现全国覆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养老基金积累较低,社会保障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限,导致社会整体统筹层次不一,基金共济能力有限。

二、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的建议

1.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明确监管机制

社会保险是一项利民政策,理应惠及更多人。所以,相关部门要创造条件让更多人受益于社会保险。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缴费率,全面带动养老保险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保保险覆盖范围扩大了,立法监管水平也要相应提高。让基金管理在公开透明的机制下良性运作,各监管主体和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发挥出基金管理的最大效用。

2.加强社会保险宣传,提高全民参保意识

随着社保基金的制度不断完善,政府相关部门要多途径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人们初期对参保意义产生不信任的倾向。可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树立典型、带动一片的方式,真正提高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另外,可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用良好信誉和形象说明社保对自身及家庭所起的作用,加深群众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了解。相关部门要与时俱进加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号召企业和职工主动参加社会保险,构建新时代的全民社保体系。

3.提高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联动机制

当今社会是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收集与输出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与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加强社保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可以建设覆盖省、市(区)、县在内的全区域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网络,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提高社会基金的整体应用。另一方面,完善的社保基金网络化管理体系,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大大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确保社保信息及时、准确、快捷的相互传递。如此的联动机制,可以快速聚拢资金,扩大投资回报率。

4.科学调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增值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

一、农村信用社加快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向现代化银行改革过渡的需要。目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正在由“深化改革试点”全面转入“深入实施和攻坚”阶段,并按照股份制、银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向现代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迈进。建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要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就必须适应银行业改革的大势所趋,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改革传统落后的风险管理模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特别是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门槛,农村金融市场已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一枝独秀”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只有不断引入现代金融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竞争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获取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手段,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化解风险,直接决定经营发展的成败。随着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农村信用社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只有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对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从而保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

(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的标准不断提高,且正在加快与国内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接轨,以敦促农村信用社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外部监管的要求,也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现实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创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是融合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更新风险管理理念,着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鉴于以往农村信用社因风险管理不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历史教训,农村信用社必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思想意识,正确把握审慎经营、风险可控的原则,坚持以风险管理为总抓手,把风险防控观念贯彻到全部工作和各个环节的始终,真正突出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和首要位置。二是实现风险管理的“三个转变”。首先,在风险管理方式上,要由事后风险化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思想转变;其次,在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上,要由信用风险为重点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性风险等多种风险并重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理念转变;第三,在风险管理的覆盖面上,要由单一的区域,分散的岗位和片面的专业向不留死角、不出空白、不遗漏洞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转变。三是抓住高管人员这一关键环节。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必须从管理层抓起,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树立审慎经营、内控优先的思想理念,引导和带领广大员工将全面风险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改善全面风险管理的环境。一是加快理顺行业管理体制。按照股份制、银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权责明确、科学规范的行业管理体系,理顺各级农村信用社的责权利关系,整合资源优势,为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体制保证。二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架构。结合规范完善县联社法人治理,进一步明确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职责,落实责任,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理(董)事会要合理拟定全面风险管理的规划,制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并对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监事会检查和调研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既定风险管理政策和原则的行为。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并确保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和经营环节出现的各种风险。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冶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冶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现代金融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

金山油化纤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