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研修总结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精选

网络研修总结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20**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月13日—25日(***)

**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学时;

**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月2**日—8月8日(**)

**月2**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学时;

**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学时,共计**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月21日—**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试点培训

**月21日—**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培训实施(**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2009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当前,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积极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重点。农民科技示范户,作为农民中的先进科技典型,一方面,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他们对周围农户又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头作用。实施农民研修计划,就是由政府出面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农民到科技示范户(科技研修基地)进行劳动学习和技能培训,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互带的作用,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实施农民科技研修计划,建立涵盖我市各类主导产业的农民研修基地50个,使1000名农民通过研修掌握一门切实可行的致富本领,并初步形成市、县两级农民科技研修组织管理体系,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一批农民科技研修基地或单位

凡在我市辖区内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民科技协会等均可成为**民科技研修基地或单位。各县区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本地区的农民科技研修基地。

申报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1.是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的典型;

2.所从事的产业(专业)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和经济效益;

3.所开发的项目具有一定的生产场地和培训服务网络;

4.基地负责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依法经营,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良好的信誉,在帮助农民致富上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二)分期分批培训农民科技研修人员

根据农民科技研修基地的实际条件和能力,每年提出全市可供研修的专业内容,确定一定数量的农民科技研修人员,由县区组织申报、分配和落实。

申请参加农民科技研修计划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强烈的致富愿望;

2.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

3.具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

4.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

(三)定期开展农民科技研修交流活动

市、县两级科技部门负责总结选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民科技致富典型。每年对选拔的农民科技研修基地由市、县(市)区科技部门组织参观、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四)建立农民科技研修计划服务网络。

以**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单位)和研修人员提供相应配套服务。凡命名的**市农民研修基地和参加研修计划的农民经审核后均可成为**市农业科技信息网会员,享受会员各项服务。

四、实施原则

(一)自愿的原则:确立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及研修人员均本着自愿的原则。

(二)引导的原则:政府科技部门将采取一定的具体措施鼓励建立农民科技研修基地,支持农民参与研修。

(三)分步实施的原则:农民科技研修计划是一项长远性工作,先示范性起步,逐步总结完善。

(四)统一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农民科技研修计划,确定统一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五)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研修计划,既要使参加研修的农民学到致富本领,同时又要使承担研修任务的基地得以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五、实施措施

(一)成立沈阳市农民科技研修计划领导小组:

组长:**市科技局局长

副组长:**市科技局副局长

成员:**市科技局处长

区科技局局长

区科技局局长

区科技局局长

县科技局局长

县科技局局长

县科技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农村处。

(二)农民科技研修计划纳入全市科技计划管理。对农民科技研修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研修基地或农民科技研修人员,将以补助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三)市科技局每年依据研修需求和基地状况,确立年度研修专业和基地名录,并公开选拔研修人员。在基地、研修农民双方本着自愿原则,协商签订研修合同后,研修项目方可正式实施。农民科技研修计划实施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四)研修计划在实施中,以县、区(市)为单位,以乡村为重点,以项目和人才为切入点组织实施。

(五)对研修基地用工的区域范围、用工数量及用工时间等,计划管理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服务的关系,灵活组织实施。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培训资源内容广泛。各级教师培训院校和机构重视培训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的课程资源。2011年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计划涉及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个学科。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涵盖高等教育阶段的物理、心理学、金融、广告、管理传播学、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美学、电气信息类学等课程资源。其中,集中培训课程资源多达25种,在线培训课程也涵盖了19类,100种课程。当前,仅“全国教师网联”成员高校的学历和非学历数字课程资源就已有1万多门,共计10万多课时。国家示范性项目中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培训、知行中国———班主任远程培训、中西部项目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等,都开发和提供了相应的优质课程资源。

培训方式灵活多样。远程教师培训运用混合学习方式,即培训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体研讨(包括在线研讨)、与学科专家面对面交流、在岗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的。根据广大教师需要,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整合和开发优质的培训资源,同时注重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导学团队,进行远程培训的教学指导、答疑解惑、线上交流、学习评价和校本研修等工作。安徽省根据“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探索实践的“骨干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在线学习与在岗实践相结合,远程培训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和管理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评价机制初步形成。远程教师培训的评价考核机制初步形成,比如,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校本评价相结合、平时作业和阶段检测相结合、过程性学习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网络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学员培训绩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总结,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健康推进。

互动交流形式多样。远程教师培训的网络平台,具有课程优化、资源优质、师资优秀、学习便捷、交流顺畅、信息灵通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参培教师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和心得分享,彰显了独有的优势和作用。例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平台资源既有在线课程、精品课程展示,也有经验交流、教师论坛、教师博客、合作伙伴等。参培教师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专家答疑研讨、小组学习研讨、专题在线研讨、QQ群研讨、班级沙龙研讨、作业互评互学等,方便了教师在远程培训中开展学习、交流、表达、分享等活动,也提供了便捷、多样、及时的教学指导和跟进式网络研修服务。

远程培训的基本现状

教师远程培训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形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远程课程培训传输到受训教师那里的一种全新教育形式,真正体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快速便捷和跨越时空的优势。发展教师远程培训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战略抉择,是时展的迫切需要。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瑞士等,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的教师远程培训也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教师远程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国际潮流。通过几年的实践,远程教师培训呈现出明显优势。一是技术优势。借助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因特网(internet)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师远程培训,能够提高教师培训资源的传播速度和继续教育的服务效能,为参培教师提供多种手段和途径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促进参培教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活力。二是便捷优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坚持为基础教育和课改服务的理念,注重问题驱动、案例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和研讨式交流,以网络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为基本模式,综合视音频技术、实时与非实时互动技术,运用网络、电视、光盘、手机、电话等不同的传播媒介,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多种学习途径。这样,方便了教师共享优质资源,方便了与导学专家的请教交流,便捷了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远程教师培训的特色和优势还表现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如河南师大探索总结了“LEPP”培训模式,即引领、体验、实践、平台。这样,教师理论讲授、学员研修交流、教师现场解答、专家指导点评、学员网站平台自学等,通过网络平台形成了方便快捷、衔接紧密的培训形式。三是资源优势。教师远程培训可以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共享和教师培训的均衡发展,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名中小学在职教师需要培训,由于人多、量大、面广,高水平培训师资和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增加了教师培训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远程培训通过可以上网的电脑,就能轻松享用优质培训资源,便于开展量大面广的培训,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四是共享优势。远程教师培训具有网络经济的高边际收益特点,可以通过规模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降低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与时间成本。1000多万的中小学在职教师需要进行5年一个周期的轮训。如果采取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需要大笔的差旅、食宿及场地等费用投入,耗时又费力。据实施远程教育的国外高等学校初步估计,这种教育方式可使学生多学习30%的课程,学习效率提高80%,节省40%-50%的费用。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一是网络平台的服务支持问题。在培训过程中不时出现网络的拥堵和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参培教师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少数地方远程培训平台的学习监控和过程管理等不够科学合理,教师参与平台的学习缺少适时监督,研修计划和考核方案缺少前瞻性和稳定性,也影响了教师们网上学习的内驱力和持久力。二是课程资源整合共享问题。一些地方开发的资源,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提炼,影响教师的使用,不能实现共享。三是参培教师的观念转变问题。远程培训方式不同于以前的集中面授培训,具有分散性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强调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对远程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理念有待转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极少数农村教师有消极情绪甚至有抵触情绪。四是学校对远程培训的重视问题。部分学校因客观原因所限,没有把教师培训纳入到学校管理日程,因而在相应的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不能及时跟进,在计算机的配置、网络的畅通、绩效的评价考核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远程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助力推进的基本策略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远程教育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领导者、管理者和参训者都应转变观念,坚定信念,增强运用远程培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新培训理念是提升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首要选择。从理论上讲,培训可实现三种需求: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教师培训的终极目的是改善行为,是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让潜能转化为显能,发挥培训对知识所起的“解调器”和“放大镜”作用。远程培训还可以培养教师的现代意识及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媒体的多种能力,培养和树立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学习行为、教学行为以及生活方式。

2.优化网络培训平台。教师远程培训的首要条件,就是科学搭建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平台,创建良好的远程学习环境,保证培训过程中的网络畅通和运行稳定,为广大参培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服务。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是网络。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网络支持平台不仅方便信息交流,而且营造一个特殊的氛围,鼓励更多的受训教师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了保证受训教师与导学教师之间的顺利交互及资源获取,需要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及管理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管理,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导学教师工作区和受训教师工作区进行专门的设计。近年来,教育部推进的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积极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已经形成由全国教师网络联盟成员高校、优秀网络培训平台和有关省级优秀远程培训机构组成的教师远程培训骨干力量,远程教师非学历培训规模每年超过百万人次。安徽省创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是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的门户网。平台拥有强大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学术研讨、作品展示、考核评价、在线通信和学情统计等功能,有较完善的支持服务和学习监督系统,是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专业化平台。自2006年网站开办以来,教师远程培训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覆盖全省16个市,共培训中小学教师30多万人次,开设课程500多门,涵盖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36个学科,促进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创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局面。

3.建设优质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建设的对象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案例、课件、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等九类教育资源。目前,这一建设应该根据最新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参照新的课程标准,联系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加大资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开发建设一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内容全面、实际适用的教师培训资源。课程资源建设应注意“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近几年,全球出现了免费共享网络课程资源的新趋势。在其推动下,教师教育的开放资源建设也相继开展。比如,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与各成员机构合作开发支持教师校本培训的开放教育资源,南非沙哈拉地区教师教育联盟正合作开发用于教师培训的多语种的开放教育资源,乌干达和赞比亚的小学教师和教师教育者已率先尝试部分资源的使用。一些基于Wiki共同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创新实践更为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分享提供新的思路。WikiEducator项目是最典型的例子。该项目中,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依托网络社区协同共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领域所需资源,并计划于2015年提供一套全球免费共享的教育课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发挥系统优势,整合中央电大和全国68所重点高校网络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联合44所省级电大协同办学,通过资源共享,服务教师培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网上半年来,已有几百万人次上网观看、学习。这充分显示这种模式的成功,也引领了各级大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