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育儿知识

幼儿育儿知识范文精选

幼儿育儿知识

幼儿育儿知识范文第1篇

1调整教学内容比重

为突出和强化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提高其技能的整体水平,调整部分技能课程教学内容所占比重。如:教师口语课程应在一般交际口语表达基本技能中,增大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最实用的表达技能——讲故事和儿歌朗诵的课程比重。压缩不同文体朗读和即兴演讲、辩论、普通话说话的专章专节课程内容,只在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授课中简单介绍。舞蹈、美术、声乐、钢琴等课程应根据学习程度的不同侧重对个别学生的技能训练。

2改革技能考试方法

2.1增加阶段性考核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课(包括学前教育专业专(本)科声乐、舞蹈、钢琴、美术、教师口语、书法、信息技术、视唱练耳的考核分别在每学期第1、5、10、17教学周,以假期作业、阶段性考试、期中考试的形式进行3次阶段性评价和1次终结性评价,其评价比例分别10%、10%、20%、60%。以此让学生验证每阶段所学,明晰自身的技能水平。

2.2教学和考试分开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学前专业技能课程,在期末考试工作中将不再由任课教师作为唯一的考核人,而是外请两位或多位该课程领域的专家参与到考试中。专家将以考核标准为依据,让学生从训练内容中随机抽取题目进行面试考试,以检验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加考核的公平性。

3挖潜学生课下时间

向早晚自习要时间。把学生的声乐、钢琴、舞蹈的课下训练用早晚自习的时间安排成表,由高年级学生干部和管理员负责监督,由任课教师负责布置训练任务的方法,督促学生自主训练。向假期要时间。统筹规定每学期由哪些技能课任课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并在下学期开学由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学生的表现以10%的比重计入该生本学期总成绩。

4制定训练及考核方案

为解决技能课任课教师授课内容不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制定信息技术、课件制作、口语、礼仪、书法、美术、体操、钢琴、舞蹈、声乐、说课、边弹边唱等20余门课程的训练及考核方案。各科任课教师在每学期都制定出明确的训练内容及考核标准,为学生明确在各阶段如何训练及教师衡量学生各阶段水平都起到标尺的作用。

5调整课程计划

综合以上改革措施,结合学前课程技能训练及考核方案,进行课程计划的调整:

5.1开课时间

面对因学前教育市场师资紧缺,学生在第五学期教育见习期间就被幼儿园留用,但一些课程还没有学完的情况,将原本开设在第五学期的教法类课程调整为第四学期开课。为满足课程结构均衡需要,将教法类课程先导课提前开设。如: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由第三学期改为第二学期开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由第四学期改为第三学期开课。

5.2拆分、压缩部分课程

为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的要求,对一些课程进行拆分和压缩。如:拆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以讲座的形式开设对校史、校训等内容的理解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内容。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在第三学期进行。压缩精简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训练信息技术技能的操作技能,以增强学生对于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应用。

6加强教师管理

为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要从教师自身和学校考核两个方面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提高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6.1努力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任课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学校创造一定的条件,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三项内容的听课任务:到学校相关学科听课,以尽快达到高校课堂教学水平;到同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听课,以尽快掌握行业内培养特质;到优质幼儿园听课,以尽快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通过完成三项听课任务的办法,以期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要求。

6.2出台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幼儿育儿知识范文第2篇

[要害词]幼儿园治理;发展性教师评价

众所周知,幼儿教导属于非义务教导,它具有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多数企事业幼儿园也面临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改革,幼儿教导出现教导市场化的趋势。所谓的教导市场化并不是把教导全部交给市场,而只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教导领域,改变过去仅靠政府单一直接配置教导资源的状况,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幼儿园的教导治理体制之中。①现实告诉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形势,迅速转变思想,树立治理理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占得先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动力保障,因此,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南师大幼儿园是一所高校办园,近几年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步伐的深入,我园已步入改制的行列,逐步推向市场,先行成为一所企业化运做的幼儿园,要办好幼儿园已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型的组织行为,而是关系到教职工生存问题的责任。

传统的教师评价重视的是选聘和奖惩教师,主要的方式有:“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这些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被动地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仍有相称大的差距。

幼儿园治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对教师队伍治理的人本化,因为教师工作无疑是幼儿园诸多治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发展性教师工作的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治理和建造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治理人本化的有效举措。如何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后,在治理中的收益得失如何?怎样调动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我在幼儿园治理工作中,必须认真面对和急需解决的要害问题。本文试从在幼儿园治理过程中,如何利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等方面做一浅显的探讨。

①邬志辉《现代教导治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导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也有各种不同的界定。刘尧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①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

②李小红、李三福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师评价方式,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的总称。”③在幼儿园实际治理过程中,并结合本园的特色,我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的,重视评价过程,重视相互交流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的评价体系。其特点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功能

1、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注重发展教师个体的有效活动。

在评价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在宽松的环境中(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导的过程,使发展性教师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2、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有效体系。

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随着教导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给教师的自我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空间,同时,在专业发展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教师是幼儿学习、发展的促进者,而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再是谋生的职业,而是教导事业发展能动因素;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期望有一个能动发展、自我实现的氛围和空间。

3、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与幼儿园发展相统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的总体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和默契,是教导改革与发展成败的要害因素之一。从这一点看,幼儿园通过有效的举措,将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幼儿园的需要巧妙地融为一体,是教导治理与教师评价的根本任务,这也正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之所在。教师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自身价值不断展现的过程,也是与事业共同发展的过程。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要谋求克服教师个体需要与幼儿园总体需要之间分歧的有效策略,以实现教师和幼儿园共同发展的目标。

发展性教师评价功能的发挥,使评价活动具有有效性,使教师专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空间,使幼儿园的需要与教师的需要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①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导性、可行性、民主性、改进性等原则②外,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还总结出几条独特性原则。这些原则是: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简朴地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可见,教师的不断发展将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得到家长的认可,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效应又将为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将不断促进我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2)互动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园内与幼儿园外相互之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方位、多渠道、互动的过程。在评价中,采用问卷调查、与家长交谈、园长接待日、社区交流日、年级或班组观摩等形式,在互动中进行评价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幼儿、家长都是教师工作的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导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可见,对

教师的评价必须得到学校治理者、教师群体、幼儿与家长、社会的认可,这样,

对教师教导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过程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在过程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信息收集,而是主动进行的过程积累,是对其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对实践过程进行的事实性评价。在评价中,重视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重视过程中自己每一点的进步与变化,以便来不断矫正自己发展的步骤与速度。这样就打破了原有定势——终结性评价定乾坤的评价状态,使幼儿园教师治理从真正意义上走向指导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进程。

(4)保密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坦诚不公,因此确保教师评价材料的保密是争取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的要害。在幼儿园中,大多数为年轻教师,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因此,教师评价的材料应视为教师个人的保密文件,在交流和沟通中,用与教师本人面谈的形式,反馈意见,严格限制无关人员接触这些材料。

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幼儿园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①刘尧《中国教导》浙江教导出版社2009年3月

②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③李小红、李三福《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湖南教导》人民教导出版社2009年2月

④胡小敏著《中国教导》浙江教导出版社2009年8月

⑤胡小敏著《中国教导》浙江教导出版社2009年8月

五、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对教师的现有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对工作的情感和态度、现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做出较为完整的、综合的评定。

1、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导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在治理过程中,主要进行纵向比较,以期发现教师发展变化的轨迹;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一些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相关资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导教学活动行为,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使教师专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行列。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又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更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和发展。

幼儿育儿知识范文第3篇

(一)存在着强制性指导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会强制性地且突然地进入其中,这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常见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对游戏的进程一概不知,也不考虑幼儿的感受就介入游戏之中,无奈之下幼儿只有停止游戏,这充分表明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具有强制性。事实上,教师的指导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对区域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二)存在消极指导的现象有少数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简单的自由活动,教师在此期间无所事事,也可得到放松,幼儿的活动较为随意,毫无目的、毫无计划;有些教师会沉浸于幼儿的某区域活动中,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更不要谈组织指导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而不应该借此放松自己,而是要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尽一切努力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

(三)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忽视了指导方法的重要性,导致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不知所措,漫无目的。教师很少与幼儿一起融入到活动中,通常都是在一旁走走看看。同时,幼儿的活动情况和兴趣都不被教师关注,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一些较为优秀的幼儿,不能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区角”失去了一定的作用,幼儿借此打发时间,长此以往,区域活动成为了形式化的活动,教育价值很难得到实现。

二、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虽然说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可以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探索学习,但是这并不表明教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介入其中。事实上,只有在幼儿无法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时,教师才可以加以指导。因此,教师要注意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幼儿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活动中时,教师最好不要去打断他们,这样会打乱他们的思路,使幼儿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例如,在《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动手操作的材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得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大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戴在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表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成功了。由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把握指导的时机,并适时介入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给予幼儿鼓励和帮助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出一份力。有些时候教师要倾尽全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管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如何都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幼儿的个体情况不一样,一旦幼儿主动性强,善于思考,不管结果怎样,都要加以鼓励和表扬。不然,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就会失去自信,对区域活动产生恐惧感,致使幼儿没有任何兴趣参与活动。对这种幼儿而言,有效的指导就更加重要了,教师要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并在他们进步时加以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另外教师可以要求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们共同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应重视提高指导方法的技巧新课程改革后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有了明显的角色转变,教师本是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者,而今却转变为活动中的引导者、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等角色。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尤为明显,没有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前,教师会安排好课程和活动,幼儿只需被动地接受就行。有经验的专家说过,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力适应幼儿、了解幼儿,能够从幼儿的角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让幼儿去适应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要协助幼儿有效进行活动,不要做出主观判断,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幼儿提供、创造条件促进活动的进行,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打断他们的活动。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必要时加以指导。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是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经常会借助自己的经验主动地进行实践,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很多机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幼儿育儿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终身学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

一、概念界定

(一)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life-longlearning)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终身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又被称作一种融入普通人生活的事务。“终身学习通常是指每一个社会中的人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价值最大化的现实需要而进行的不间断学习。这种学习伴随生命的始终,即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1]终身学习这一概念由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延伸出来。终身教育最早在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导论》中提出,意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不间断、持续、全面地进行教育。“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了三大概念:学习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2]终身学习,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反映和认知。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并非一词两义:终身教育侧重于施教者,强调受教育者贯穿一生所接受的教育;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终身学习理念是基于终身学习的含义延伸出来的一种理念,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能够指导人们学习和实践。对幼儿教师来说,有必要且必须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

1.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职业认同的一个下位概念,是面向幼儿教师群体延伸出来的子概念。魏淑华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兼具过程性与结果性的。一则强调职业认同的动态性,会因事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二则说明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总体上的主观定位。”[3]因此,教师职业认同主要指向教师对自身“教师特征”的主观认同,体现出个体对职业的认知、情感、期望、职业价值观及对自身职业技能的主观认可度。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在此基础上被定义为“幼儿教师基于自身的职业定位对职业产生职业的认可度。包括职业认识,对职业的情感投入、看法、内心的抱负、自我评价等。”[4]2.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首先,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存在差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更强调幼儿教师的主观感知,因此,共性与个性并存,因人而异。即使是在同一个环境、同样的职务下,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其次,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具有动态性和稳定性。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其所从事职业的环境、对象、同伴及自己对职业的理解、深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也并非日新月异,其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既是个体与职业逐渐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并且是基于此过程个体认知与职业认知逐渐一致的状态”[5]。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质变与量变相统一的,也体现了其动态性和稳定性。最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具有关联性。影响幼儿教师主观感知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薪资待遇、教师队伍的风气,幼儿家长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和看法等,都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3.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意义。“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是提升幼儿教师质量的重要前提。”[6]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衡量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状况和幼儿教育领域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教师职业认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是教师应对工作时的心理动力,影响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包括教师付出的时间、精力,工作压力到来时幼儿教师的自我调适。幼儿教师质量得到优化发展,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必不可少。”[7]良好的职业认同有利于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其专业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反思是一名优秀幼儿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终身学习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价值

1.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深度。教师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8]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主动学习,接触更多先进科学新颖的教育理念,丰富和扩展专业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在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使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并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幼儿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主动进行终身学习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性和职业认同的提升。2.增强幼儿教师职业认可度。在终身学习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深入理解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本职业的认可感。幼儿教师通过对教育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转变观念,可以改善其教育教学行为。教育得到不断优化,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和职业归属感就会顺势而升,幼儿教师的流失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3.帮助幼儿教师度过职业倦怠期。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并进入或长或短的职业倦怠阶段。“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指的是幼儿教师处于长期的职业压力状态中,在应对工作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时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造成面对职业压力时产生倦怠、疲倦的状态。”[9]教师职业倦怠多受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影响。由于教师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重复性和繁重性等特点,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又存在特殊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并长期处于职业倦怠期,若得不到调整则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对其职业倦怠有正面影响,心理资本可以辅助幼儿教师乐观向上地应对工作中的大小事务。”[9]终身学习能够帮助幼儿教师通过提升自我,增加心理资本、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度过职业倦怠期:学习不仅能够让幼儿教师增强心里自信,提升工作动力和调动其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幼儿教师找到工作与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4.促进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涯唇齿相依,职业认同的提高必定会成就精彩丰富的职业生涯。因此,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职业生涯也会更加持久和有意义。终身学习是终其一生的,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是动态的、持续的。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最突出的就是持续性,二者相辅相成。“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整体素质、获得的成果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幼儿教师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体验产生的过程,职业生涯更强调过程。”[10]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下,幼儿教师能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恰当的调整和进一步丰富。当幼儿教师面临职业瓶颈或职业难题时,可借助所学知识与本领做出恰当的判断与取舍,这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强有力抓手,有助于其进行自我教育和修正,促进其进行由职前到在职、由新手到专家、由“非关注”阶段到“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的转变,使其职业生涯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化、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因此,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有助于幼儿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幼儿教师的能力也会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幼儿教师的职业体验和职业认同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

二、终身学习理念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策略

(一)在培训中转变幼儿教师观念

持续培训可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可以转变其职业观念,使其不断顺应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变化的大背景,兼顾教育的发展趋势,逐渐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时代特性。在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中不断地注入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师范院校教师承担着培养优质师范生的重任,从新生的开学之日起直到毕业,师范院校的教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便是培养准幼师职业认同的关键。”[11]通过在校内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见习、实习等形式的一线实践,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师师范生能够逐渐形成对职业角色的基本认知;通过在职培训,如国家每年执行开展的“国培计划”等,能使相对偏远落后地区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整个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

(二)在资源开发中提高学习自主性

知识大爆炸和海量的知识资源是当前时代的特征,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幼儿教师要充分开发学习形式,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皆可成为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形式。“非正式学习具备随时随地的优势,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习不再过分依赖施教者的管控,而是自觉捕捉、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活动,真正诠释了教师终身学习的内涵。”[12]非正式学习形式多样,线上、线下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其中,线下资源包括书刊、课程、教师研讨会等,线上资源包括各种数字信息,如视频、云课程、慕课、微信公众号等。同时,继续教育也逐渐成为在职幼儿教师的选择,如利用寒暑假时间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断充实、巩固自身所学。另外,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园与园之间的交流沟通,甚至国际交流也都是幼儿教师可利用的资源。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是幼儿教师对本职业应有的尊重和责任。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职业认同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教师队伍中营造学习型氛围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师队伍中播种终身学习的种子,提高其学习意识,对促进教师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教师合作共享、共同成长。人际环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但是能够对一个人产生一定的影响。终身学习理念下,就是要形成学习型社会,以大环境影响小群体,从而春风化雨般地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

(四)在各方支持下共创发展环境

幼儿育儿知识范文第5篇

1幼儿美术教育的概念

1.1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比较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身心的健康,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将自己的喜好当做是最重要的取向,同时他们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事物上,这也就给美术教育的正常进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因为美术教育实际上是在情感上的沟通,所以它也非常容易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1.2创造教育

孩子是具有创造天赋的,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对幼儿的创造能力予以充分的尊重和挖掘,这种创造能力在成人的眼里甚至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它对于幼儿审美的发展和转变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能够完善儿童视觉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去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而让幼儿更有创造的灵性。

1.3操作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更加偏向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用手、眼和脑等多个部分对审美对象予以感知,同时还要将自己的感知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用美术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幼儿最早的一些美术可能只是一种涂鸦,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但是教育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这样就使得美术逐渐成为了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2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2.1幼儿美术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急功近利

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的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的态度。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是希望能够培养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能,也可能家庭成员当中原本就有学习和从事美术的人,所以可能有些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很重视孩子美术能力的培养,这种想法实际上和孩子审美能力培养的初衷是相悖的,如果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去教育孩子,就很有可能使得孩子出现对美术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2重视美术模仿,忽视了审美感受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当中,很多教师只是将美术当做是一种模仿的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自己的一些想法,老师通常都是以最基本的方式去处理,这样也就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甚至会将孩子看做异类。对于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停留在模仿原有的作品,没有让孩子充分的去感知周围的事物,所以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这也是当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

2.3采用一套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

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将一些科学知识教授给幼儿,而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就是使得孩子的创造能力大大下降,这样也就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美术就没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尤其是一些孩子本来是存在着非常大的美术天赋的,但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所以让学生的美术天赋白白的浪费。

3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3.1幼儿美术教育贴近生活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最能贴近儿童,最能触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从实际的生活中发现物品的形状和特点。幼儿美术教育贴近生活,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并且生活中的物品,更能激发幼儿实践动手的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和事情,也能更好地拿来,让老师和家长当成题材,来教会幼儿如何去进行欣赏和感受、如何通过绘画表现自我。

3.2幼儿美术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儿童学习美术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活动的设置和选择上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其智力的发展水平,让孩子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美术,从而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强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在这些活动当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展现自我,这样一方面使得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此外也激发了孩子的美术兴趣。

3.3幼儿美术教育要渗透在其他的教学活动中

幼儿美术教育开展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幼儿的美术教育不能仅仅限制于美术课堂上的教育,需要在其他的领域和活动中不断渗透。除去正常的美术教育课程,幼儿的活动还包括课堂的自由活动、吃饭就餐等等各种活动,可以在这些活动的场所融入美术教育的元素。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儿童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3.4做好美术教育评价工作

老师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以绘画技能的高低来评判,而需要以想象力的表达为主要的依据,这样的评判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老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主观意识的培养,应该多利用孩子的自我评价和孩子之间的相互评价来鼓励学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而且也可以促进孩子和孩子之间交往能力的培养。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