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范文精选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范文第1篇

网络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200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面向21世纪的教导''''''''中明确提出,每个8岁的儿童都能阅读,每个12岁的少年都必须能登录到互联网上,每个18岁的青年都受到计算机高等教导,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计算机的终身教导。在实际教学中,网络教学更应充分体现素质教导的要求,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网络教学应有与其它内容的教学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一、网络教学的任务

众所周知,人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家如此,小学生也如此。所以,网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上面所说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朴的学会上网,不是为技术学习,而是为能力学习。

我校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学生中有40%的家庭购买了微机,70%以上的家庭实现了宽带上网,有90%的人在家里或学校里上过网,20%左右的人常常上网,当问及上网能做什么时,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的内容,如看新闻、查资料、听音乐、玩游戏等等。网络已走进了学生的家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让网络为学生的学服务。

2009年,我校教师了风靡全球的英特尔未来教导的培训,教师们的教导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发现网络教学并非易事。如为常常上网的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为一篇''''''''环保''''''''文章搜集素材,结果只有30%的学生找到了一些有关资料和文章,其他同学却不知道找什么、如何去找。可见,网络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如何上网。

二、网络教学的预备

在学生上网学习之前,有必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网络安全、互联网使用的道德规范的教导,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不轻易下载网上内容,不随便在网上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网页等等。这个环节是保证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的要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三、网络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网络教学应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的进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素质教导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它大体可分为下面几个教学环节:明确主题、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下面,我们以''''''''搜集有关黄河的内容,预备一篇环保小论文''''''''这一课题为例,说明网络教学的应用。

1.明确主题:

教师首先公布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关黄河的内容,为环保小论文预备素材。只有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为自己的学习确立非常明确的目标,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

2.搭建框架、进入情境:

假如把主题看作宝塔的金顶,这一步的任务则是构建塔的框架。教师抓住''''''''黄河''''''''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索哪些详细问题与''''''''黄河''''''''有关,如:污染、断流、泥沙淤积等,把它们作为一个个节点,为主题搭建一个有详细目标的框架。

3.独立探索:

有了详细的目标,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搜寻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并把找到的素材保存下来。此时,可能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适当的给予辅导,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完成搜集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加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导的目的所在。

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的学生找到了更简捷的搜索信息的方法(如使用Google搜索);有的则从不同角度了解了''''''''黄河''''''''的有关知识;有的找到了多种保护环境的途径;有的还把自己找到的信息进行了科学的分类,通过剪切、粘贴,把有价值的资料通过“Word”或“Wps”文档记录下来,完成了自已文章所需要材料的初步构建。

4.协作学习

现今社会,很注重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搜集完信息,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发表见解。这个过程也是在网上进行的,如为学生建立一个“网上交流”区,学生在这个交流区内可自由地和任何对象实现对话,交流心得,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这一环节要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北师大何克抗教授认为:评价内容应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个方面。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网络教学还有一种模式:教师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制作网络型的课件,教师依据这一课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合作型的学习,学生也可依据这一课件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如《漂亮的小兴安岭》这一课,采用网络式教学时可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的教学软件,供师生共同学习:新视听,电子课本,智力加油站,求知起跑线(含字词宝典、配音空间站、词语桥等),了望台……由于这种网络式的课件交互性好,知识容量大,同时也便于师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也成为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整合的典范,成为广大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的首选。

网络教学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网络教学推进了开放式和协作式的教学新方式,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它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网络教学有它最基本的特性;我们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它存在的问题,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为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合格人才。

一、网络教学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网络教学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指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使教学资源在全校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学,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体现。

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研讨也必须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2)知识更新速度快;(3)人才竞争激烈。所以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网络教学的意义主要是推进了开放式和协作学习式的教学新方式,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它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

1.网络教学是一种跨地域、超越时空的教学。网络教学由于覆盖面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使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范围内学习的自由,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的距离在缩短,学生接受教育和公平教育的机会增多,它突破了以教室为中心形成的“同一时间和地点内教与学”时空的限制,构建了无围墙无时空的“虚拟教室”和“虚拟学校”,学习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某种单一方式的教学,而是可以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学。

2.网络教学是一种真正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焦点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不是教师怎样讲,而是学生怎样学习。

3.网络教育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教学,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它将通过已有的和不断完善的功能,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知识最有效地转化到下一代个体的认知结构中,在有限的学习期间使个体认知水平达到社会要求的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终身受益。

二、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等。

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时,要满足以下原则:(1)是最小代价原则。即一方面媒体在内容上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能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设计和制作媒体所花费的代价是否小,用来是否方便。(2)是共同经验原则。即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所传输的知识经验,同学生已有的有若干共同的地方,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3)是抽象层次原则。即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

(4)是多重刺激原则。即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

对教学环境的基本要求是:(1)满足激励功能。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满足益智功能。教学环境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智力活动水平。(3)满足健体功能。教学环境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4)满足陶冶功能。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其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5)满足推动功能。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网络教学具有鲜明的优势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增强职业的自豪感和价值感。因为,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的备课是真正实现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融进自己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一切本领,可以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点通过多种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这样经过精心备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乐于学习,受益无穷,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2.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对教师来说,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更为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对教师来说,教学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过程。交往意味着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协商、对话的关系。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现有的角色地位,让二者建立起同学或共学的关系,对教育资源拥有平等的获取权。

3.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网络教学突破了“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四、网络教学应发挥其最大效益,还要趋利避害,关注相关问题

1.网络教学如何实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2.网络教学的虚拟现实特征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3.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适应以及接受和实施网络教学的意识培育。

4.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制作。网络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

5.注重开发网络功能,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目前,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严重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要把丰富网工资源作为目前网络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

网络教学范文第3篇

21世纪是计算机和网络的世纪,Internet正以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和惊人的增长速度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WorldWideWed已成为Internet上最流行和最具潜力的信息查询、和交互方式,被广泛地用于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而且这些技术(多媒体技术、Web和数据库互连技术以及分布对象技术等)在教育方面的潜力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开放的和远程的教学方面。

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等约束的共享,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时间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实现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个性化教育”。目前,它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Web的软件实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或教师只要有一台连网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远距离教学,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在这样的系统中学生可以进行学习、讨论、考试等,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传输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第二种形式是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方式,它除了需要第一种方式中的各种软件支持以外,还需要特殊的硬件,使学生和教师可以相互实时看到和听到对方,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所提供的特殊功能。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协议的三层(Brower/Server,B/S)模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讨论网络教学系统的模式、基于NT的Internet软件开发方法和环境。

2基于Web的网络教学模式

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中,除了可实施传统的讲授式(包括利用电子邮件或下载教学内容、浏览网页等异步式讲授)、讨论式(通过网络先登录到一台主机上,然后进入BBS系统参加讨论)以及个别辅导式(可通过语言编写实时运行的CAI课件来实现,也可通过自由下载的CAI课件实现)以外,还可实施最具网络特色的探索式教学和协作式教学。

2.1讲授式教学

在网络上实施讲授式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同步讲授和异步讲授。

同步讲授指教与学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除了教师、学生不在同一地点上课之外,学生可在同一时间聆听教师讲授以及师生间有一些简单的交互,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某一专门配置的网络教室中讲课,通过摄像机和网络系统将教师讲课的情景传送到远程网络教室中,远程网络教室配有视、音频接收器,并通过网络将接收到的视音频信号发送到网络教室的每一台计算机中。这种教学必须采用实时交互式教学系统,该系统将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达到双方或多方实时交互,能够实现实时传送音频和视频。这就不仅要求较高的网络传输率,而且需要一些硬件设备(如摄像机、话筒、多点控制单元MCU等),这类系统主要适合于专用高速网络或者是局域网,目前,一些省教育学院对教师继续培训而开设的远距离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同步教学形式。

异步式讲授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它可以很简单地实现,只要利用Internet的WWW服务及电子邮件服务就可以满足最基本要求。这种模式是由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编制成HTML文件,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询问教师,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阅读一些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就象我们在学校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一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向教师请教,也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

2.2探索式教学

这种策略在Internet上的应用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电子邮件或邮件列表学习方式,到大型、复杂的学习系统中都可以采用。实施这种策略需要由某个教育机构(如大学、中学或研究机构)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生对象来解决的问题,并通过Internet向学生,要求学生解答。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参考。另外,还设有专家负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给学生的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如“请查阅某某节点上的某某文章”之类。这种学习策略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2.3协作式学习

协作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相比,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基于Web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基于Web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式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等。

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通过网络进行竞争性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竞争关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全神贯注,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先从网上在线学习者名单中选择一位竞争对手(也可选择计算机作为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然后开始各自独立地解决学习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协同:是指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伙伴:由于个人的思考范围有限,若在学习过程中,能和伙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Internet网络,使得学生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更多了,而且具有更多的便利条件。在这种系统中,学习者通常先选择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选择其中之一经双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便相互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相互帮助和提醒,直至问题解决。

角色扮演:在帮助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帮助自己的学习。角色扮演协作策略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则检查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

3基于Web的应用软件的开发技术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普及,网络级应用软件的计算模式也正在由传统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型转向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协议的三层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是松散耦合结构,它们通过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对话,客户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结果返回客户。在客户/服务器模型中,客户端需要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客户机软件、应用软件等好几层软件。而在服务器端则是单纯的数据库服务器。在软件版本升级时,所有客户端软件均需更新。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型是在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简化了客户端软件,只需装上浏览器作为客户端应用的运行平台,而将所有的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集中在服务器端,降低了应用开发成本及管理成本。用户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Web服务器处理请求,查询数据库,并将查询到的信息组织成HTML页面发送给用户,在用户的浏览器显示。

如果程序在浏览器上执行,则服务器必须把程序代码传下来,而浏览器也要聪明到可以执行服务器所传下来的程序;如果程序在服务器端执行,则服务器只要把执行的结果传下来即可。因此基于Web的应用软件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分别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应用。

3.1客户端应用开发技术

开发客户端应用的可选方案主要有JavaApplet和ActiveX控件,其中:JavaApple的最大优点是独立于特定系统平台,可以“一次开发,到处发行”,但获得平台无关性的代价是不能利用特定平台的优点,使得使用Java开发的应用程序执行效率不高;另一方面Java的应用体系框架还较为简陋,使用JavaApplet开发具有复杂界面与功能的应用程序比较困难。

ActiveX技术基于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可以在使用ActiveX技术开发的应用软件中使用Microsoft所提供的程序开发框架和功能强大的MFC(Microsoft基本类库),能开发出复杂的应用程序,同时保证了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但现在只有Microsoft公司的InternetExplorer所支持,NetscapeNavigator必须加上第三方厂商开发的插件才能提供对于ActiveX控件的有限支持。

3.2服务器端应用开发技术

Java和ActiveX虽然具备与Web服务器通讯的能力,但相对而言程序设计比较困难,而使用Web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存取Web数据库可就简单得多。

现在主要有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IDC(InternetDatabaseConnector)、ASP(ActiveServerPages)等几种主要的服务器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其中ASP是Microsoft公司新推出IIS3.0服务器的一个组件,是继Microsoft在IIS2.0推出IDC之后新一代的动态网页开发方案。ASP实际上是一种在服务器端开发脚本语言的环境,利用它可以开发出动态、交互、高性能Web服务器端的应用,且能较容易实现复杂的Web应用。利用ASP开发的脚本程序全部运行在服务器端,极大地减少了对客户端的要求。

ASP具有以下特点:

(1)完全同HTML文件相集成。

(2)容易生成,不需手工编译和关联相应程序。

(3)面向对象和可对服务器端的ActeveX组件进行扩展。

ASP可以使用任何脚本语言,只需提供其相应的脚本引擎就可,ASP自身提供VBScript和JScript两种脚本引擎,缺省为VBScript。制作ASP文件同HTML文件一样,可以用任何纯文本编辑器进行编辑。

4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环境

4.1硬件结构

我们教育技术系现在除了承担本系的教学工作之外,

还负责教育技术中心的所有任务,包括全校的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跨系选修课,而学校目前的校园网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拨号网,不便从事网络教学,更不能传输多媒体信号,无法满足我们基本的教学需要,为此我们在原有的课件开发中心的基础上,建设成了一个满足我们教学需要的网络教学系统,等学校校园网升级改造完成后,还可以作为全校的网络教学系统予以开放。

支撑网络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实际上就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它根据支持的学生人数、范围、学生访问网络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变化很大,组织结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具有如下模块:接入模块(电话拨号和Internet接入)、交换模块、服务器模块、网络管理与计费模块、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等。

4.2软件环境

在工作中,我们以Microsoft公司的Web服务器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为平台,使用ASP技术开发服务器端应用。具体是:

4.2.1服务器平台采用微软的NTServer4.0。

4.2.2Web服务器采用IIS4.0(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器),它与NTServer操作系统紧密的集成在一起,通过NT所做的优化工作,使之具有很高的执行效率,且采用NT的安全认证特性,易于管理,便于开发具有强大功能的网络应用程序。另外,IIS除了提供HTTP服务之外,还提供了FTP及Gopher服务。

4.2.3服务器端的脚本引擎动态服务器页面ASP(ActiveServerPages)是运行于服务器端的脚本引擎,通过它,可以创建动态、交互式且高性能的Web应用。

除了在服务器端运行脚本这一特点外,ASP还提供对ActiveXServer组件的支持。ASP允许开发人员运行用其它语言开发的ActiveXServer组件,其中包括C++,VisualBasic、Java等。

4.2.4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7.0。在WindowsNT环境下,SQLServer7.0与NT很好的集成在了一起,可以充分发挥NT的优势。

4.2.5Web应用程序开发工具Microsoft公司的VisualInterDev6.0为在Internet上创建Web数据库应用程序提供了完整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它是快速设计、建立和调试Web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了可视化的HTML编辑器,包括设计视图、源代码视图和快速预览视图;支持使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来开发和调试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脚本程序;提供了方便地开发、调试和修改ASP(ActiveServerPages)的界面和工具。在编写ASP时,可以使用ASP内建对象,这些对象在服务器环境中自动被创建和管理。

网络教学范文第4篇

[摘要]卫星和Internet是开展网络教育的两个基本平台,开展高校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共享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探讨了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网络教育的系统平台构架、教学应用模式、教学效果和经验,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对进一步开展跨校选课网络教学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关键词]卫星;Internet;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以文字印刷为主的函授教育到广播电视教育再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卫星和Internet是开展网络教育的两个基本平台,如何把这两个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联互通,开展高校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共享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的一个新的研究应用领域。探索基于卫星和Internet网络教育的优化解决方案,实现跨校名师授课的直播与交互,探索异地联合办学的新型网络教育模式,为我国的网络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网络教育提供一个宽带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平台和联合办学的营运模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和Internet是开展网络教育的两个基本平台,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形成一个高速的网络教学环境,它由卫星、卫星地面服务站、教育服务中心、教育教学站和Internet五大部分组成,其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一、基于卫星和Internet的网络教育系统1.卫星卫星是实施远距离通信的有效手段。VSAT(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甚小口径终端)是卫星系统中易于安装的智能化微型地面站,用于客户端接受卫星信号,并与用户计算机设备直接通信。在跨校选课的网络教育中,我们通过第三方租用了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亚洲3号”(Asiasat3)卫星,它带有54Mbps频道带宽的Ku波段转发器,采用先进的星上补偿技术,把上传的讲课内容广播覆盖到教学服务站(用户)。2.卫星地面服务站卫星地面服务站的核心是网络操作中心(NetworkOperationCenter,简称NOC),NOC采用美国休斯公司的DirecPC卫星通讯技术,提供到卫星的上行传输和用户接口。NOC网络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进行日常的行政管理、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和对不同客户的帐户及记费进行管理。客户的各种信息通过专线(DDN)或者Internet上传到NOC,然后由相应的服务器推送上星。3.教育服务中心教育服务中心是负责提供丰富的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学校或机构。教育服务中心教师端由音视频设备、播课服务器、地面专线设备等将实时摄录的授课音视频信息经压缩(MPEF-4或H.263格式)后,通过宽带专线把实时多媒体流发送到卫星上行站,同时回传一些控制信息,利用Ku波段卫星调制编码转成卫星信号上传至卫星,卫星广播到最终用户(教学服务站)。同时,教育服务中心提供基于Web的教学平台。4.教学服务站教学服务站是卫星实时授课的用户端。用户端需安装一套VSAT终端设备:包括一个75厘米的向南安装的Ku天线,一台用于卫星信号接收的、带有一块标准的DirecPC卡的计算机。此计算机通过电话线或专线上传呼叫信息,通过卫星天线和DirecPC接受卫星广播的内容,形成天地回路,在一间具有投影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室里,学生就可以同步学习高品质的卫星直播课程。5.Internet学生通过Internet访问教育服务中心提供的Web教学平台,浏览多媒体Web课件,通过BBS、Email等与老师交流,并能从Internet获取有关课程学习的资料。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系统包含两个教学子系统:卫星宽带视频教学子系统,教学网站子系统。卫星宽带视频教学子系统利用卫星的宽带广播功能和互联网的双向通信功能,实现了教师实时授课的视频广播和师生间的语音交互。该系统包含两种信息流,一是教学直播视频信息流,二是语音交互信息流,可以实现学生实时提问和教师现场解答。教学网站子系统借助Internet为学生提供不间断的非实时教学服务。学生通过Internet访问被选课学校构建的基于Web的学习平台,实现在线辅导、课件浏览、智能答疑、作业提交、资源库检索和点播请求等学习活动。二、跨校选课网络教学的应用模式1.教学组织在项目实施中,我们选择了西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计箅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几门课程,课程卫星直播学时确定为30~45,并开通相应课程的Web教学平台。我们在相应专业和年级,采取自愿报名、按课程学分收取一定学习费用,组织学生的网络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并参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将发给西南师范大学单科结业证书,我院承认所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并记入学籍。2。教学模式在基于卫星和Internet的网络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为:“纸介教材+卫星直播课程导学+多媒体课件学习+教师网上值机笞疑十网上提交作业十本地教师辅导+网上模拟自测+集中考试”的模式。几个主要教学环节是:(1)实时授课:西南师范大学的教师按课表授课,通过卫星系统向我院实时直播,学生在多媒体投影教室听课,可与教师进行实时语音交流。(2)线上学习:西南师范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向我院参加跨校选课的学生开通相应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生可通过计算机点播课件自主预习、学习和复习。

(3)教师值机:每门课每周提供4个学时的教师值机时间,学生通过Internet与任课教师在线交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4)电子邮件:学生可将疑难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发往授课教师信箱,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回答问题。(5)学生作业:每章(单元)布置一次作业,一门课程共3-5次,学生完成作业后由网上提交,由授课教师批改。(6)辅导教师:由我院为每门课选派辅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提供答疑、批改平时作业等。(7)“入网”交互:教学期间,任课教师来我院与学生见面,面对面交流、提问、答疑,教师与学生实现了零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集中考试:课程考核除平时的卫星直播听课考勤、作业提交记载、点击课件次数记载等外,在我院组织集中考试,由西南师范大学统一阅卷。三、教学效果(1)由于采用卫星直播教学,教师讲课视频、音频、PPT同步传输,画面流畅无失真,音质清晰,学生听课具有身临其境的实地教学效果。(2)在课程直播过程中,可同时录制讲课过程,或课后通过卫星投递,教学站通过卫星接收设备下载到校园内局域网服务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点播进行补课、复习。(3)网络课件提供了灵活方便的现代学习方法,学生可任意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不限次数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反复点播课件进行学习,完全可以不受讲课进度和时间地点的限制,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得到充分地体现。(4)教育服务中心网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种同步和异步的交流途径,如答疑板、卫星直播在线语音交流、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等,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达到充分沟通。(5)授课教师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名师名课”的风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6)通过卫星及Internet远程教学,我院学生基本掌握了所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四、总结与探索(1)网络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表明,单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或单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型”教学模式均有失偏颇。本项目中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以卫星视频教学实现“教师主导”,以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实现“学生自主”。这样,既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又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创造性素养的培养。(2)利用卫星和Internet开展网络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远程教育,它通过前述的教学模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卫星播课中音视频传输速度、图像声音的再现质量、电子板书的清晰程度都令人满意,而且视频、音频和PPT三种效果同步进行,调动了学生的各个器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主讲教师与学生见面,面对面交流及其辅导教师的参与,将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利用卫星和Internet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能够促进不同类型(文、理、工、师、农、医等)的学校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高校的教育资源。(5)利用卫星和Internet,依托重点高校的网络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理念开展高校间的网络教育,对西部地区的一般普通高校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扶贫”,使其逐步摆脱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局面,推进学校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6)通过项目的研究,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运作模式,积累和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适应资源共享、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办法。(7)存在的问题①卫星直播教学,尽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学生还是感到没有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没有姿体语言,仍感觉不太适应。这是心理认知、人机工程、技术平台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②学生在开始听直播课时,兴趣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坚持不住了,需要毅力和恒心,学生的自律问题和形成性考核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③现有的教材、教法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趋势,适应网络化远程教学的特点,让传统的教学资源与,IT技术更好地进行整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④跨校选课的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多校选课的网上预约方式、开课年级选择、课程学习收费标准、利益分配、教学环节的实施强化、课程考核形成性考核办法、学生参与的鼓励措施、课件开发、师生交流等。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的网络教育构建在卫星宽带网络和Internet之上,通过基于卫星直播课程和高速Internet浏览相结合的远程教学,实现了身处异地的学生接受同一教师的实时授课和学习指导,真正做到了把名校、名师、名课堂搬到了异地课堂。利用卫星和Internet开展高校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的网络教育,发挥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各地合作学校可以摆脱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局面,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进学校的发展。这将有助于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参考文献][1]李学明等.远程教育系统及其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2]于斌,孙斌.“三网合一”开展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1,(8):36—38.[3]何克抗.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DB/OL].

网络教学范文第5篇

网络交往教学对于教学主题,教师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细化使其更具体和更深入。并事先设计一些能引导学生就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的高水平的问题,以便在交往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判断某一交往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应着眼于其交往的根本意义是否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具体表现在;

第一,通过多种多样的创造性的交往活动,发展学习者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确立学习者的主体性。促进学习者个体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充分发挥。

对于交往教学目标,必须强调:教学目标是不可能在教学之前就完全设定的。如果说“认知目标”可以相对地确定,那么“情感目标”、“操作目标”就有极大的变化性,即有不确定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形成于整个教学过程之后。而不能在教学之前就完全确定。这样认识交往教学模式。则整个教学过程才可能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否则,就会单调机械、死气沉沉。

2确定交往内容以及交往对象

网络交往教学在交往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学习者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方可完成;(2)学习任务需要发挥抽象思维而非仅学习运用定律或记忆性知识;(3)小组需要顺利完成指定任务所包括的各种资源,包括智慧技能、词汇、相关信息以及完成任务所制定的指令;(4)学习者解决问题时。需要在一定问题空间收集、筛选信息,并对其重新加工,形成属于自己的成果,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5)同题结果一般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标准”或“正确”答案;(6)最终的结果应成为一种产品,可以是可视化的或口头表达的形式供学习者选择。交往的对象可以是学习资源,伙伴、教师或者其他合作小组。

3交往主体特征分析

对于网络交往教学,应当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进行分析。良好的交往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习者交往能力进行适当的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交往水平。对于不善交往的学习者,要鼓励并引导他尽量多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与大家进行交流;对于擅长交往的学习者,应当引导他如何在交往中学会思考,并逐步提高交往的质量。

而最有效的“交往”通常在异质主体所构成的群体中更容易实现(补充性交往)。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学习者所在的群体进行分析,通过引导促进异质主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形成,从而实现补充个性的交往。

4选择和设计交往内容

(1)从交往主体的角度一交往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特征和交往需要。

学习者是交往活动的主体。交往内容应该与学习者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学习者知识能力太多,否则,教学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另外,网络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与教师,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是在信息的拥有量、交往的作用与能力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师生之间本质力量的异质性,才使得交往教学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并且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要由学生的活动及发展状况来判定,因此,平等、合作的师生、生生交往就成为有效交往教学的前提。”

(2)从交往的内容角度一交往教学内容应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交往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认识、共同理解的客体,是联系多极教学主体的纽带和桥梁。而且。不同的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师与学习者的活动状态及整个交往活动进程,因而,为了保证交往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我们必须确保交往教学内容的合目的性及合规律性。

5设计交往情境

交往教学认为,交往情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无形的影响因素,良好的情境不但可以促进双方的认知发展,而且对于双方的情感、心理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网络交往教学中应该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使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为师生创造一种合作的平台。交往教学认为。“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对话理解关系,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对话就共同问题达成理解。为此,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深入。教师会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习者手中。另外。在交往教学中,学习者之间也将进行更充分的沟通与合作。交往教学吸纳了建构主义的有关观点,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对问题的理解自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学习资源。事实上,教学中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单个人所能承担的,它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所以“人际交互”的沟通合作因素尤显重要。6设计交往策略

从交往教学的角度来看。以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标的网络教学活动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民主交往策略。(1)平等对话。交往是一种民主性的交往活动,在交往中,教师与学习者共同树立民主和平等的观念,尊重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2)环境交融。人与人的交往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这一情景包括物质的环境、制度和氛围,三者共同作用创造一个交往所需要的公共领域。(3)民主评价。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多主体参与评价、发展性地看待学习者的优缺点、综合评价学习者的优缺点等等。

第二,人际交往策略。要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习者在交往中自觉地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合作精神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宽容、多向交往和注重交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上。

第三,情感交融策略。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习者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动力源之一。这可以从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给学习者成功的体验以及适时适度的鼓励和表扬等方面来考虑。

第四,合作交往策略。合作类型一般包括:自发合作、制度化合作、指导性合作和契约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自发合作或互相援助。后来这种自发的合作逐步变为稳定的社会习惯,因此合作被制度化了。指导性合作是指交往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合作。契约合作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正式同意以某种方式进行合作,并对彼此的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就网络环境中的交往教学而言。师生间合作既是制度化的合作、契约合作。又是引发学习者之间合作的指导合作。师生合作的意义、直接目的便在于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最终目的则是促进每一个学习者的发展。

第五,建立在合作交往基础上的竞争性交往策略。(1)教师要承认每个学习者都是教学认识的主体,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参与到教学认识活动中去;(2)教师要承认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更要尊重差异,组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小组,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共同的活动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3)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能够发生合作行为的挑战性作业,让学习者在分工的基础上达成合作;(4)学习者之间要相互信任,有共同取胜的信念;(5)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这是达成合作性交往的操作性因素,这些技能包括:能够用准确的语言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的表述,调节交往气氛,把握交往话题等等。

7交往媒介的设计和选择

这里的媒介主要是指文字教材和网络平台中用于学习者获取、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如图1所示,作为交往的媒介,网络环境为师生、生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使学习者在公平、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成为可能。它为交往主体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每个人作为平等的交往主体,可以自由地公开表达他们的意见,理性地进行对话和协商,民主地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拥有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参与对话和讨论的资格,但谁都不能成为“话语的霸权者”。交往主体之间以一种平等方式,通过谈话的双向交流,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自由的“理想场域”。

8交往教学的评价

(1)通过网络问卷对学生学习前的状况进行评价。

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设计关于学习活动的前需知识、技能的调查问卷,了解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包括关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概念、互联网的使用技能等。根据学习者提交的结果,计算机自动分析学习者的薄弱环节,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提出不同的活动任务和建议,以使之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2)通过社区积分对学生的交流合作进行量化评价。

学习者在虚拟社区活动的交流合作状况通过他们在论坛发的新贴数、回贴数、选入精彩主题的数量、参与在线研讨的次数,以及他们学习方案的上传、研究记录的次数等等表现出来。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和统计这些量化数据,并在学习者个人档案中呈现出来。这些评价信息可以作为总体评价的参考。

(3)借助网络日志实现学习过程的评价。

网络日志即博客。借助网络日志,学习者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所想、所感的有价值的信息随时记录下来,展现在教师、学友和专家面前,方便学习者个人反思或教师追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方便学友互评和互相监督。教师还可以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帮助学习者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还给学习者注入许多情感上的关怀,弥补了在师生分离状态下造成的情感缺失。

(4)通过电子作品集对学生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电子作品集是教师和学习者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导下自己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的学习成果。电子作品集收集了学习者的学习计划、过程草稿、最终成果、相关材料以及教师的评价等。教师对学习者电子作品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习者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水平,还要考察学习者在作品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看作品中是否蕴涵学习者的独特见解,是否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项目,鼓励学习者协作学习,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