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精选

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第1篇

1问题的提出

1.1体育学校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分析

对山东省两所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周岁,86%的学生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微信支付等,学生使用银行卡和家人进行学习、训练和生活费用的汇入支出往来;2%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友活动;67%的学生用网上支付和微信支付的方式购买生活日用品、食品等。这说明利用网络进行支付的方式,已经是在校学生生活消费的主流。

1.2学生在网络消费支付中遇到的欺诈现象

据调查,在校学生因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强,导致网络欺诈事件频发。每学期网络欺诈事件在学生中都会发生10余起,主要有以下几种:(1)网络电信诈骗。由于学生辨别能力差,因此犯罪分子利用电话对其进行恐吓、欺骗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骗取了钱财;(2)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购物平台,虚假信息,骗学生购买;(3)网络游戏诈骗。由于学生玩心较重,因此犯罪分子就利用网络游戏骗取学生钱财。

1.3学校遇到的网络欺诈事件的解决途径

学校管理部门遇到此类涉及金额比较大的事件,一般都会通过公安机关报案,但由于调查难度较大,公安机关也只是提醒学生要注意识别诈骗信息。据学校所在辖区派出所对所在辖区学校出现的网络欺诈的统计显示,2013—2015年度的网络安全欺诈事件在学校是逐年上升的趋势;网络受骗金额越来越大;网络欺诈手段不断翻新;学生上当受骗人数逐年增加。

1.4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现状

经调查,体育学校因师资和时间所限,都没有专门开设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在对学生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学校出现学生被网络和电话诈骗钱财的事件虽然屡见不鲜,但是被骗钱款能够追回的几乎为零。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一起重视,共同杜绝网络色情、暴力、反动、迷信等信息对青少年的污染。随着网络使用层面的逐渐低龄化,体育学校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除了要对网络综合征、网瘾、网络犯罪等情况重视外,还要对新兴的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安全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对策研究。

2.2健全网络安全的教育体制

体育学校的领导应提高重视度,各部门协调配合,带队教练员、文化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应齐抓联动,共同杜绝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安排网络安全教育讲座,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利用广播等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和具备防范网络犯罪的法律知识。

2.3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

体育学校应开设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特点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训练实际,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让学生们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要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认识到网络上的不良内容会造成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各种不安全的隐患,让其学会在网络世界中识别虚假和不良的信息,保护自己的利益;健全法律法规知识,理智地拒绝各种诱惑,不给网络欺诈等犯罪行为有任何的可乘之机。

3结语

在网络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学校对青少年运动员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十分必要。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的建立都要求学校在这种新形势下,就如何正确使用和利用网络资源这些实际问题,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和知识。

参考文献:

[1]袁旭,李忠艳,孟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

[2]李霞.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新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

[3]鲁兵.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6(24)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第2篇

1问题的提出

1.1体育学校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分析

对山东省两所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周岁,86%的学生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微信支付等,学生使用银行卡和家人进行学习、训练和生活费用的汇入支出往来;2%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友活动;67%的学生用网上支付和微信支付的方式购买生活日用品、食品等。这说明利用网络进行支付的方式,已经是在校学生生活消费的主流。

1.2学生在网络消费支付中遇到的欺诈现象

据调查,在校学生因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强,导致网络欺诈事件频发。每学期网络欺诈事件在学生中都会发生10余起,主要有以下几种:(1)网络电信诈骗。由于学生辨别能力差,因此犯罪分子利用电话对其进行恐吓、欺骗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骗取了钱财;(2)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购物平台,虚假信息,骗学生购买;(3)网络游戏诈骗。由于学生玩心较重,因此犯罪分子就利用网络游戏骗取学生钱财。

1.3学校遇到的网络欺诈事件的解决途径

学校管理部门遇到此类涉及金额比较大的事件,一般都会通过公安机关报案,但由于调查难度较大,公安机关也只是提醒学生要注意识别诈骗信息。据学校所在辖区派出所对所在辖区学校出现的网络欺诈的统计显示,2013—2015年度的网络安全欺诈事件在学校是逐年上升的趋势;网络受骗金额越来越大;网络欺诈手段不断翻新;学生上当受骗人数逐年增加。

1.4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现状

经调查,体育学校因师资和时间所限,都没有专门开设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在对学生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学校出现学生被网络和电话诈骗钱财的事件虽然屡见不鲜,但是被骗钱款能够追回的几乎为零。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一起重视,共同杜绝网络色情、暴力、反动、迷信等信息对青少年的污染。随着网络使用层面的逐渐低龄化,体育学校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除了要对网络综合征、网瘾、网络犯罪等情况重视外,还要对新兴的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安全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对策研究。

2.2健全网络安全的教育体制

体育学校的领导应提高重视度,各部门协调配合,带队教练员、文化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应齐抓联动,共同杜绝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安排网络安全教育讲座,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利用广播等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和具备防范网络犯罪的法律知识。

2.3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

体育学校应开设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特点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训练实际,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让学生们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要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认识到网络上的不良内容会造成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各种不安全的隐患,让其学会在网络世界中识别虚假和不良的信息,保护自己的利益;健全法律法规知识,理智地拒绝各种诱惑,不给网络欺诈等犯罪行为有任何的可乘之机。

3结语

在网络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学校对青少年运动员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十分必要。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的建立都要求学校在这种新形势下,就如何正确使用和利用网络资源这些实际问题,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和知识。

参考文献:

[1]袁旭,李忠艳,孟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

[2]李霞.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新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第3篇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给社区居民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社区网络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社区网络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区居民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社区居民易受到网络失范行为的影响;社区居民运用网络成瘾。对此,需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创造一种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强化社区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社区居民网络安全意识,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社区;网络安全;教育

社区安全是确保社区居民生存和生活以及发展的基础,也是社区发展与存在的前提条件。一个社区在安全方面做的好和坏与社会甚至国家稳定的大局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改变着社区居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开放性、互联性及共享性程度越来越大。小到一个社区大到一个国家,会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威胁,甚至可能造成社区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1]。由于网络对于社区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刻性,社区居民对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社区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安全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社区与社区网络安全教育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作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00年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规模做了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2]。目前,我国学术界就社区给出了多种定义,尽管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是较为一致的,认为一个社区应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同时认为,社区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有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社区家庭是使用网络最多的群体,几乎每个家庭都涉足网络。社区居民作为应用网络非常广泛的人群,他们对生活、学习以及对于人生的认识往往由于网络的融入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尽管一些社区居民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但使用网络时却缺乏相应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就使社区居民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这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社区网络安全教育滞后,一些社区居民的安全观念陈旧、自救自护意识不强、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同时,许多社区居民在主观上不重视网络安全教育,缺乏“网络安全观”理念,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网络安全事件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其网络安全意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因此,一些社区居民在使用网络时往往会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对象,他们在网络上受骗上当主要表现在:其一,在与网友进行聊天时上当受骗。许多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平台与人聊天,从中寻找目标来实施诈骗,而大多数社区居民由于网络基础知识欠缺,在与网友聊天时,往往会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从而成为犯罪分子的诈骗对象。其二,使用网络进行交易时上当受骗。近几年,由于方便快捷、价格相对偏低,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社区居民购物的一种方式。一些社区居民对网络购物所涉及到的安全知识不太熟悉,导致他们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很容易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而被不法分子利用,这样就会造成个人财物损失。其三,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时上当受骗。现在,国内和境外的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抹黑中国,在互联网上刊载许多具有煽动性、反动性以及低级庸俗的文章,大肆宣传西方思想、文化等。由于一些社区居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不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如果他们长期受到西方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就有可能误人歧途,并实施违法行为。

(二)社区居民易受到网络失范行为的影响

网络失范行为主要包括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和网络失德行为。当前社会网络传播速度较快,但我国网络法律尚未完善,网络道德还需要建构,这就使得一些社区居民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比较淡薄,在思想上与行为上形成了一种网络是没有道德空间、没有规则的错觉,进而实施一些网络失范行为。网络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其一,运用互联网对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进行破坏,例如,使用网络技术复制制作作案工具盗取他人财物,以及在网上从事与交易等违法行为;其二,运用互联网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如利用电子邮件来散布一些虚假信息、泄露他人隐私、对他人进行心理上与生理上的攻击以及冒用他人网名而损害对方声誉等;其三,运用网络黑客技术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黑客入侵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体系中影响力最大的威胁因素,当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时就会为黑客提供可乘之机[3],包括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通讯服务和侵入特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三)社区居民运用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又被称作因特网性心理障碍,是由于人们长期应用网络而造成一种着迷网络的状态,进而给人们带来一种不能抗拒以及想再次进行使用的欲望,除此之外,人们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有依赖性。网络成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成瘾以及网络交易成瘾等几类。当前网络成瘾的居民在社区并不少见,网络成瘾往往让社区居民从心理感到非常无助,非常痛苦,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对此,相关部门专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网络成瘾症的学生人群在社区居民所占比例为6.8%,相当多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放弃学习以及退学,其中因使用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学生人群占比在60%以上。与此同时,网络成瘾的社区居民大多数情况下沉溺在网络带来的虚拟世界里,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社会,这就使得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和接触,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被老师与家长管得较严,几乎没有自由,在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氛围变得相对轻松,于是就在网上放松自己,这种情况男生比较常见;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新的人际交往领域与学习环境之后,一旦受到挫折就会感觉失落,此时他们一般会把网络作为寄托,在网络上寻找朋友聊天,向网友倾诉所遇到的烦恼。另外,还有一些社区居民由于好胜心比较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某种诉求没有满足或者受到了某种伤害,于是便在网络上寻求心理补偿。这样久而久之,上网时间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网络成瘾。

三、社区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

一是社区领导要重视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有效途径。二是创办一些网络安全主页并及时登载网络安全的一些法律法规,便于社区居民学习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和黑板报等方式促进他们了解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应举办社区网络安全演练,加强相关训练,以强化社区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1],他们在思想上构筑一道防线,自觉抵制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与违法内容,从而维护网络安全。

(二)创造一种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社区网络文化是一种互动性与开放性的文化,社区在制定安全教育规划时,可以从安全文化的顶层设计入手,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社区安全管理制度与居民的生活活动具有较强的文化约束力。[4]对此,社区可以针对居民的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社区网络文化活动,尽力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增强他们辨别不良信息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社区也可以联合高校通过开展“网络文明”讲座等形式讲授社区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力求给社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网络文化环境。

(三)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般没有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大部分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由保卫干部承担,导致社区网络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尽管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师资不足,但还是要做好网络安全教育,以确保社区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是要强化对保卫干部的培训,努力完善其知识结构;二是社区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邀请高等院校专家和教师来到社区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或者培训活动,为增强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实效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是在社区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纠正以往只教理论知识不注重技能培训的做法,可邀请有关专家进社区开展社区网络安全教育演示、演练活动,推动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到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中来。[4]

参考文献:

[1]罗志成.关注网络攻击对社区安全的影响提高社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J].国际博览,2010(03).

[2]张海波.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角色整合与能力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1(06).

[3]吾湖兰•吾拉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风,2016(16).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第4篇

为了制定详细而有针对性的教案,笔者做了一个有关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关于上网地点:有80.97%的学生在家,12.97%的学生到网吧,3.95%的学生到同学或亲友家,2.11%的学生在学校微机室。在网上做得相对最多的事项:37.00%的学生获取资讯、查找学习资料,1.41%的学生休闲购物,16.16%的学生聊天、交友,45.43%的学生游戏娱乐。如何处理有害信息:27.63%的学生随它去,21.55%的学生非常担心但很无奈,2.11%的学生有时会将它故意传给他人,48.71%的学生安装绿色上网软件。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上网面对的安全隐患很多。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家或网吧上网,在家或网吧上网缺少同龄人或者家长的引导监督。很多学生通过网络玩游戏或者聊天,将网络用于学习的只占不到一半的比例,遇到有害信息时,很多学生束手无策,任不良信息传播。

二、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在安全教育课堂中,采取了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网络,规避不安全的网络隐患。

1.案例植入,情景展演给学生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通过理清案例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认识到,接触不良网络信息,是诱发其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将学生们身边及媒体上曝光的大量因网络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的案例改编成情景剧,在课上进行展演,使学生有切身的体验。

2.开放网络资源,积极创设绿色上网环境很多老师都发现,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往往不能自拔耽误学业。老师们往往建议家长不要购置计算机,不要开通网络。但是,学生们上网的现象还是屡禁不绝。家中计算机、网络关闭了,但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网吧等其他的方式上网。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们将安全课与计算课相结合,共同创设绿色网络直通车,教会学生怎样规避网络不良信息,教会他们使用一些绿色上网软件。同时,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共同创设家庭绿色网络环境。如将有关网络的安全事项印发成宣传单派发给家长,将绿色上网软件打包进行资源共享等。对于这点的认识,经过了由堵到疏的过程。通过在安全课上开放网络资源,更多的学生学会了文明安全地上网,有选择地处理网络与生活的关系。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大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形成,不同领域的安全问题以及不同方面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安全问题超出原有的范畴,大安全观应运而生。学校安全稳定是全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高校校园安全不仅包括人身财产安全,还包含了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校园网络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多方面。讲话中曾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校园网络安全是高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加强和创新大学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大学生安全意识比较单薄,虽然存在一定的戒备心,但是网络安全隐患还较为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严重,绝地求生、王者荣耀等各类网络游戏在大学生中十分流行,部分学生通宵打游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1.树立大学生网络安全理念,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大学生有着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校园环境的良好氛围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大环境[2]。校园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包括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对学生内心声音的倾听、校园文化氛围是否良好、校园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更新情况。积极发挥校园网络的教育作用,校园网是实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依靠校园官方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可以以双向互动的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建立民主和谐、活泼理性的校园氛围。通过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更新大学生网络安全理念。强化个人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升自身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与网络新平台,通过学生的微博、微信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加强学校网络安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网络安全教育师资团队,通过学习培训、交流探讨等形式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学生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2.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首先,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掌控、了解和把握舆情监测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打造一个专业的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应创建由主管校领导牵头,宣传部、信息中心、教务处、学工处、政治保卫处、团委后勤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组建维护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主要学校及各二级学院分层进行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突出重点、保障安全。3.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制度建设网络的匿名性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淡漠,学校需对大学生提供系统、正规的网络安全教育,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日常教学过程中,编制有关的课程准则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3]。高校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好本校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的建设。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规范学校各级网站建设,保证网络安全,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广大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教育和学习的阵地、宣传学校事业发展的窗口。组织大学生学习相关文件,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懂法,自觉遵守网络使用规范。要对校园网络进行严格的监管,建立高校网络监管机构,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4]。

三、总结

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确保大学校园网络安全,才能在大数据时代确保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有利于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

[2]赵晓露.大数据时代新疆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3]曲大海.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信息化新形势背景下的网络安全[J].辽宁高职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