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论文

土木论文范文精选

土木论文

土木论文范文第1篇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1],因而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2]目前,我院正在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适应我院2002年升本后本科教育的要求,以体现我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点[3]。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0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以来,一直在进行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教学计划的修订。笔者结合几年来专业建设工作,介绍我院2006级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1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目前,我国高校分为三类:重点高校、一般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级研究型人才,主要由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培养;第二层次是高级设计、施工管理人才,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第三层次是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职专科学校培养[4]。邵阳学院2002年升为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2003年兴办,办学历史短,教学经验积累少,无论从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科研能力,还是学生生源,都不具备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的条件;同时也不具备与办学历史较长的一般本科院校竞争的实力。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在湖南省和全国所处的地位,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懂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据此,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制定了2006级教学计划:⑴设置2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制定“2.5+1+0.5”人才培养模式,即进行5个学期的专业通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育,2个学期的专业方向课教育,1个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计划的研究文畅平(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湖南邵阳422000)摘要: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结合专业建设实践,以突出学生就业服务对象、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地位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和办出特色的基础,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实践环节应用型人才学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⑵拓宽专业基础,建立土木工程专业“大平台”课程体系。⑶建立“模块”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整体优化。

2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是最古老的工程类专业,在世界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我国不少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条件好,办学经验丰富,生源素质较高。我院土木工程专业2003年兴办,办学历史短,教学经验积累少,竞争实力弱。我们应正视自己的差距,找准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⑴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第一,人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应用技术科技含量随科技发展而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务实,更有针对性,也更加迫切,既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应用型人才,人才的需求呈明显的多样化趋势。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应顺应这样趋势,建立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的办学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适应岗位需要为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土木工程各技术岗位工作的需要。第二,人才的专业知识面要宽。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基层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专业划分不太细,且比较综合,他们需要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工程一线技术把关的技术人才,要懂设计,会管理,这就要求技术人员知识面要宽。第三,土木工程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很强,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培养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有本专业各领域的技术知识外,还要有相应的管理和经济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⑵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思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以及素质要求,是我们构建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依据,也是我们教学培养方向。为此,我们强调三个突出:①突出学生就业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教学培养方向,体现在课程体系上,就是要突出施工类、管理类课程的地位。②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人才的知识结构,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创造力。当然,经验的培养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切实保证了各类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工程训练的时间,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和经济知识贯串其中。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注意把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统一起来。③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地位。作为教学型高校,应以教学为中心,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中心地位,既以技术基础课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这方面我们有优势,第一,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来自设计、施工、行业管理等部门,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事业心强,工作责任高;第二,这些教师能为实践环节教学提供适宜的教学工地;第三,能够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⑶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包括:①课程实验类;②实习类;③课程设计类;④毕业设计(论文);⑤计算机应用类,包括贯串于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计算机应用。超级秘书网

3阶段性成果

从2002年起,多次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今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订,按照“2.5+1+0.5”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优化实践环节课程模块,即“平台”类实践环节;“课群组”类实践环节;“综合”类实践环节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⑴课程实验类。占总学时约13%。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测量实验,土工实验等。⑵实习类。总计6~7周,包括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道路勘测实习等⑶课程设计类。总计10周,包括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群组”类课程设计等。⑷综合类。总计16周,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⑸计算机应用类。包括计算机文化类、技术基础类,专业应用类等,课内安排126学时,课外安排约360学时。

4结语

专业教学计划体现了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反映了高校办学水平,“办学不应该老围着别人有什么,而应该想别人没有什么,这样才办得出特色”[5]。突出学生就业服务对象、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地位这三个“突出”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应该成为我们办出特色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02):14~16.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邵阳学院教务处.2003级本科专业教学计划[Z].关于制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土木论文范文第2篇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常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增加、质量、配合比以及现场施工所需的其他工作进行准备,这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在开始浇筑时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若施工中因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而出现中断的现象,就会极大的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骨料、水等基本材料,还有一些调节混凝土性能质量的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等其他原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需要严格把关材料质量,确保所有的原材料质量都能够符合技术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等级必须要符合要求,骨料的含泥量与含水量都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水中不得含有侵蚀性物质。而对于外加剂,增加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选择最合理的外加剂,以满足混凝土的性能需求。一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会加人适量的粉煤灰用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而外加剂则主要是添加膨胀剂,以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收缩补偿作用,减少或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的确定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其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定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的施工状况、气候环境以及原材料的相关参数等,根据试验室的试验结果合理确定配合比。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到水的比例设定。因为若水含量过高,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水含量过少,又会使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出现堵塞现象,这点是需要设计人员格外注意的问题。

3施工现场的其他准备工作除了混凝土的配制以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还需要将施工的基础处理做好,相关的隐蔽工程要进行验收处理,模板支撑体系也要确保牢固可靠,不留缝隙。另外,还需要做好测温管的安置,在冬季施工时还需要准备养护所需的保温材料。最后,经基础施工等技术交底工作经隐蔽验收及技术交底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材质控制技术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比如最基本的原料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海水均不能使用。另外,水泥强度的掌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混泥土施工水泥是必不能少的应用材料,主要有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三种。混凝土水泥一般使用通用水泥(通用水泥一般指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硅酸盐水泥)。所以一定要掌握水泥的性能及应用方法,然后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另外,在水泥施工时应注意保持水泥储藏地的干燥,防止水泥受潮变质;施工工地上的水泥应遵照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及出厂批号进行标示,以便分类储存和应用。

2水泥水热化降低技术首先混凝土本身的热量就是水泥的水热化产生的,因此,在土木工程及建筑施工选购原材料时就要选择水热化比较低的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之后必将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混凝土后期的强度,以此来降低水泥的用量。然后是要利用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择使用比较优良的骨料,科学的采用和添加粉煤灰和减水剂,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水泥的用量降低,最终来达到降低水热化的目的。其次是可以通过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的办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也就是说通过可以通过循环冷却水的办法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的温度的。最后想要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温度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掺加一些块石。

3混泥土的浇筑技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浇筑顺序首先应自然流淌、水平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任意加水会导致水灰比过大,和易性变差及沁水离析,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上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之前一层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时间间隔,才能控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4混泥土的振捣技术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5技术规范不标准混凝土在实验室进行配比的过程中虽然技术规范都达到了规定标准程度,但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与实验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配合与分析,使得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混凝土施工强度要求模式。

三、结语

土木论文范文第3篇

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土建施工规模大、工期长,整体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把各种机械、材料、建筑体通过传感网和局域网进行系统处理和控制,同步监控土建施工的各个分项工程,严格保证了施工质量。物联网技术对施工质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确定位。定位和放线工作是进行施工的首要步骤,其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能否达标。传统的施工定位主要是使用一些光学仪器和简单的测量设备,其精度较低,容易产生累加误差。通过物联网定位技术,可以快捷测得待定位点附近事物的局域坐标,并依此进行定位。(2)保证材料质量。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证,只有材料质量达标,工程质量才能符合标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原材料供应系统以微电子芯片作为数据载体,将其安装到建筑原材料包装上,可以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通信。微电子芯片可以对任何物品给予唯一的编码,并且,射频技术可突破条形码必须近距离直视才能识别的缺点,无需打开商品包装或隔着障碍物即可识别,并可进行批量识别,商品一旦进入射频识别的有效区域,就可以立即被识别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同时,还能可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原材料供应链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透明管理,随时获取商品信息,提高自动化程度,使供应链管理更加透明,并实现智能化供应链管理。(3)环境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水文、气象和地质等,各种环境因素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复杂多变的影响。散布于施工场地的各种传感器能将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及时传输到处理中心,并向管理人员提供警示,为管理人员采取防御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4)对受损构件进行修复补救。在施工时将RFID标签安装到构件上,可以对各个构件的内部应力、变形、裂缝等变化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异常,可及时进行修复和补救,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质量。

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施工事故也频繁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建筑施工的伤亡人数在各个行业中仅次于采矿业和交通业,位居第3。施工伤亡事故的频繁发生,无情地夺去了无数建设者的生命,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不小的压力,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安全问题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管理的不规范和技术的不成熟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施工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事故的产生,保证施工安全:(1)生产管理系统化。即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人员和车辆的出入进行控制,保证人员和车辆出入的安全。通过对人员和机械的网络管理,使之各就其位、各尽其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安防监控与自动报警。无线传感网络中节点内置的不同传感器,能够对当前状态进行识别,并把非电量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向外传递。通过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协议,信息可以在无线局域网、蓝牙、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等网络之间相互漫游,从而达到更大地域范围的网络连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物联网的规模化相得益彰。自动报警系统网络逐步规模化,数据会变得异常庞大,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信息的目的,可对物体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3)设备监控。即把感应器嵌入到塔吊、电梯、脚手架等机械设备中,通过对其内部应力、振动频率、温度、变形等参量变化的测量和传导,从而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操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土木论文范文第4篇

1.1土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不完善土木工程质量检查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点,质量安全是土木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但是,实际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土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制度的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木工程的质量。例如,在土木工程施工前期材料采购阶段,材料采购人员中饱私囊,收取材料供应商的高价回扣,忽略材料的质量,在质量上以次充好,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可能因为材料质量得不到保障,最后完成的建筑不能正常投入使用,或者建筑物的使用期限达不到预定期限。近几年,我国在建筑工程中出现过很多“豆腐渣”工程,指的就是新建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坍塌或者建筑完工后因为质量问题不能投入使用。曾近,有新闻报道过一座住宅型建筑在销售完毕投入使用过程中出现墙壁粉刷材料导致使用者呼吸道问题的事件,之后该建筑商又重新对所有住宅进行粉刷。土木工程二次建设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成本,这对建筑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建筑物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对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不完善的土木工程检查制度是无法对土木工程的质量提供保证。土木工程是各种建筑工程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材料、维修、设计、保养以及勘测等内容。完善的制度对于土木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土木工程中每一项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必须得到完善质量检查制度的保证。

1.2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低目前,在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水平,缺乏设计、检查和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土木工程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施工人员的学历比较低,年龄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给土木工程质量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图的认识存在问题,一部分施工人员甚至完全看不懂施工设计图,所以在施工中就有可能出现预留缝不够的、建筑物水电线位置没有空出来的情况,这会对其他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由于这些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能力,对于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管理的认识也不够,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的影响土木工程的质量,对施工人员能力的考察也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目前建筑业面临的现状,必须严格对土工工程的施工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

1.3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以及近几年的房价飙升,在我国出现了很多小商品房建筑,这些房地产为了牟取私利,对施工安全的认识极为淡薄,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充分保证。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的文化不被施工人员认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规定正确戴安全帽,甚至有一部分施工人员认为夏天太热,戴安全帽不舒服,所以直接不戴安全帽就开始施工,这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小商品房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搭建不到位,施工人员从建筑上摔下来,出现受伤或者其他更严重的情况。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出现的安全事故也比较多,曾经某城市在一座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死亡19人,出现事故的原因是施工人员要乘坐电梯到高层建筑物上进行施工,电梯中承载19人,甚至还包括一部分施工工具,电梯在严重超重的情况下直接从最高层直接掉到地面,施工人员当场死亡。这个事故就说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电梯最大只能搭载10-13人,严重超载这种安全意识没有深入到他们的认识中去,施工中就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其实,土木工程中包含很多安全隐患,有一些甚至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这些都容易对工程本身或者施工人员造成巨大的伤害。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施工管理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办法

2.1完善土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土木工程质量的检查有重要意义,只有对土木工程中每一项内容都进行详细的质量检查,并保证质量检查符合规定,才能为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提供保障。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完善质量检查制度。首先,加强施工管理质量检查中每一个参与人员的职业素质,避免在材料采购中出现采购人员收取回扣,材料质量低劣的现象;其次,在质量检查环节,要严格检查工作,对土木工程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详细检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或者损害用户生命安全;最后,要将质量检查的每一项规定写到制度中去,以制度监督的严格方式,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

2.2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土木工程中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严格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平衡施工人员的年龄和学历水平,避免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清楚施工过程和施工目的的现象出现。其次,对监理人员要提高工作态度,保证他们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最后,可以以知识培训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

2.3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人员具备安全意识,不仅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也能够为施工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证。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认识,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宣传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结束语

土木论文范文第5篇

以工程实践和学生发展为价值导向,教学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的完整框架。针对以往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建设从理论教学环节入手,以实践环节需求导向理论教学环节建设,理论教学内容以施工项目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路径使得学生掌握知识,从理论教学环节即注重培养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从而给予实践环节教学以有力支撑。施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依托联合培养企业工程实践展开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教学以企业真实的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认知特点与对施工案例进行加工完善形成教学案例。选用的案例要求与实践环节将要接触的施工项目类似甚至相同,注重两个环节整体性、系统性,避免各环节的脱节,真正做到两个环节相互验证,互为支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结构跨度大、章节之间逻辑性弱的特点为将施工项目划分为多个案例提供了有利条件。限于理论教学课时,施工技术教学内容中场地平整、基坑工程、工程降水、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施工内容由于技术性突出,危险性大,对施工目标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应作为施工案例建设的重点,非重点章节适当鼓励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课程理论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环节

创新探究教学做到了“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的三重回归,很好地契合了现代工程教学需求。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是过程是认识现实问题→方法研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符合人们思维规律。本科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时没有工程经验,所以了解施工项目、认识工程施工问题是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施工项目、认识施工问题的过程是接近工程、与工程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对工程的好奇与兴趣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逐渐建立起丰满的施工项目的概念和工程责任感,进而激发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激励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可较好地解决课程理论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而疏离学习主体和工程实践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探究式教学的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环节设计。课程理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绪论或“章节导论”,将其作为“课程导论”或作为章节教学“回归实践、回归问题”环节,使得学生接触、了解工程,认识工程问题,因此其重要性突出。绪论是课程教学的开端,首先起到课程“导论”的作用。通过这一环节介绍课程“地图”、课程规划甚至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展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充满好奇,认为课程学习有价值,目标值得期待。各章节以“章节导论”作为第一个教学环节,作用有二。其一,通过这一环节引入真实、典型施工案例,以案例作为学习章节内容的工程背景和载体,将学生带入工程情景,明确工程师责任,并以此提出本章节涉及到的施工问题。其二,通过该环节介绍本章节内容在完整施工项目中可能的“入口”和“出口”,不同的作用和应用,使学生建立“整体和局部”认识。在第一环节基础上,第二个环节讲授施工案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通过该环首先使学生掌握分部分项工程一般的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挖掘案例中预先设置的施工问题及章节子问题(知识点K),使学生知道施工问题和知识点(K)在哪里、产生于何处、应用于何处。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第二环节中所设置的知识点(K)原理。第三环节继承“接受性”教学方法,作为探究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接下来的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在以上三个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综合学习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课后大作业为手段,即以一般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问题作为章节设计性作业,引导、驱动学生复习、收集相关资料、同学之间讨论、反思等,进而找到解决方案,完成探究过程。这一环节以提交作业为成果,但过程和能力评价多于结果评价,以合理的方式促进学习者工程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的四个环节围绕现实施工项目展开,符合人们认知规律,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教学生动。以土方工程章节“场地平整”的教学为例,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入某公园场地平整工程作为施工案例,包括图片、施工技术资料、技术、管理岗位设置等。通过该场地施工前后图片对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如何将天然场地通过施工改造成公园场地?场地施工过程中有哪些关键问题要解决?”等施工问题,将学生带入施工情境、带入岗位,而后第二环节介绍场地平整主要施工工艺过程:场地测量→土方挖、填、运输及运输机械→场地验收。在施工工艺介绍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设置的知识点(K):场地设计标高与初始场地标高、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挖填土方调配运输方案、土方施工机械性能等。在掌握场地平整施工工艺和知识点“出处、用处”基础上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知识点(K)原理。在第四环节中布置类似场地的“场地平整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设计场地平整的施工工艺,绘制“挖填土方调配图”,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3课程考核过程化考核方式具有导向作用

课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对课程的评价。针对以往理论课程考核只重视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考试成绩的问题,本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提高章节设计性作业合计分数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由30%提高至50%,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自主学习。期末考试试题综合性题目分数占试卷分数比重由以往20%提高至40%,通过综合性题目进一步考察、评价学生能力情况。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