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范文精选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范文第1篇

1.1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快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和反季节露地蔬菜生产步伐,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地条件好的长宁、黄家寨、桥头、新庄等乡(镇)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规模生产的原则建设日光节能温室,发展蔬菜生产,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5765栋。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86万公顷,增长41.3%,其中商品菜田0.18万公顷,占蔬菜种植面积的60%,保护地面积0.08万公顷,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453.33公顷。温棚蔬菜生产主要以新庄镇台其庄村的黄瓜生产、桥头镇向阳堡村的番茄、辣椒生产和景阳镇、宝库乡、东峡镇、斜沟乡的双抱菇生产为主。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县蔬菜温棚生产已初步形成了以鸡腿红葱、地膜莱瓜、甘兰、蒜苗、胡萝卜为主的优势蔬菜生产和以津研系列黄瓜、合作903番茄、乐都长辣椒等为主的保护地蔬菜及双抱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

1.2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按照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温棚建设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料、统一施工、统一管理、集中连片建设,有效保证了温棚建设质量,基本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收益。目前,1栋0.033公顷的川水温棚年收人是5000元以上,l栋0.02公顷的浅山温棚年收人也在2000元一3000元。通过对全县1510栋日光节能温室生产效益抽样调查,种植效益较好的乡镇有新庄镇台其庄村(72栋)、桥头镇向阳堡村(260栋)、东峡镇衙庄村(14栋)等,这些温室一般年纯收入平均为4000一6000元/座,最高达8000元。宝库乡、景阳镇、东峡镇、斜沟乡、塔尔镇等共有263栋温棚种植的双抱菇,平均年纯收入达8000一12000元/座,生产投入平均为5000元/座左右。

1.3种植品种增加

目前,大通县在温棚种植密集区,开出样板示范园,种植了适宜该地区的新品种蔬菜,如“春秋王国”白菜、“无穷花”、“圆叶”菠菜、“阿兰”一代、“晶莹一号”等名优品种,食用菌种植也由过去单一的平菇发展到现在的白灵菇、双抱菇、金针菇等一大批新品种,金皮西葫芦新品种试种成功。

1.4政府服务到位

一是信息服务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向农民提供蔬菜的市场信息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温棚蔬菜。二是强化技术服务,通过举办温棚蔬菜技术培训班,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深入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乡镇现场指导温棚蔬菜生产,帮助农民提高温棚蔬菜栽培水平。

2大通县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的认识不够有些乡镇历来有养殖的习惯,养殖业是该地区农户致富的主要途径。据调查,良教乡、塔尔镇的许多农户有一定养殖技术,养殖户每月可有一千元的收人,因此对种植蔬菜根本不感兴趣。黄家寨镇村民由于靠近国家大型企业,当地许多群众多以打工为生,他们算了一笔帐:打零工月最低纯收入400元计算,年纯收入4800元,而种植一个棚需要投入2个劳动力,年纯收入一般为4000元左右,因此当地群众认为“务劳菜”划不来。

2.2科技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落后据统计,全县9镇13乡农业推广站、农机站、植保站、蔬菜站(公司、办)等科技服务单位只有7个,在编专职人员仅12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3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鲍西村1998年高投资建造日光节能温室450栋,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室内没有栽培高产高效的果莱类蔬菜,而改种低产、低效、管理粗放的叶菜类蔬菜,结果蔬菜产量低,效益差。

2•3设施建设档次低温棚建设无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绝大部分温栅是因陋就简,只能起一定的保温保湿作用,不能对光、温、气进行有效调控。许多地方温棚建设未能统一规划,温棚布局分散,道路、灌溉、输电线路等设施也不配套。同时,由于在温棚建设过程中对选购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造成部分温棚还没有建成就已变成“危棚”,劳民伤财,挫伤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2.4科技含量不高一是栽培水平低,主要是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加上温棚技术培训工作跟不上,使很多从事温棚生产的农民很难掌握温棚栽培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二是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工作力度不够。目前,大通县温棚生产品种适用于温棚生产的专用性品种缺乏,露地用种顶替温棚用种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引进的“樱桃西红柿”“金皮西葫芦”“乌塌菜”等一些新品种,由于群众饮食习惯而没有市场,农户种植一茬便放弃生产。三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够。主要是蔬菜、瓜果、花卉栽培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影响了设施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许多有关设施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很难及时向生产一线推广应用。如“黄瓜嫁接”技术是减少黄瓜病害的主要技术,但农户都嫌麻烦,以嫁接黄瓜口味不好等诸多理由不愿种植。因此,科技含量不高是制约我县设施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5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财政补助金额少。农民在川水地区建设一个面积0,033公顷的温棚需要投资6000一21000元。财政补助每棚只有2000元,农民自筹比例高达67一82%,在浅山地区建设一个0.02公顷的温棚需投资5000元左右,财政每棚补助3000元,农民自筹比例为40%。二是贷款难。主要是申请贷款的手续比较繁琐,贷款担保和抵押很难解决。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可用于建设温棚的自有资金极其有限。四是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企业和个体老板偏少,投资力度不大。

3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大通设施农业发展应按照“选准一个资源、建立一片基地、生产多个产品、树立一个品牌、占领一方市场、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1转变干部群众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一是破除小农意识和计划体制的旧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要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破除怕担风险的思想,树立风险经营意识。教育干部群众特别是区位优势差的浅脑山干部群众消除顾虑,树立风险意识,大胆地试,大胆地搞,坚持“典型引路、示范指导”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一片,成功一片,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2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今后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对设施农业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县乡村三级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设施农业工作,解决设施农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把发展设施农业制定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兑现。三是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全县设施农业现场观摩会或经验交流会,积级推广设施农业建设的先进典型,交流经验。四是充实和加强技术服务部门的力量,尤其是要把懂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使他们才尽其用,各展所长,为发展设施农业做出贡献。

3.3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建设布局在具体做法上,要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高、中、低档次温棚和大、中、小温棚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连片开发,合理布局。在区域布局上,川水设施农业应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花卉种植。脑山地区大力发展温棚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充分利用集雨利用工程,在浅山地区发展温棚蔬菜生产。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棚室蔬菜生产,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效益。

3.4广泛筹措资金,加大投人力度一是要尽快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提高温棚建设补助标准。二是加大银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支农资金用于补助设施农业的贷款贴息。四是把农业开发资金和农村产业资金优先用于发展设施农业。五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大通县的设施农业建设。

设施农业范文第2篇

三峡库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1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

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21世纪初全面推广,从开始的地膜蔬菜种植逐渐发展到蔬菜、水果、花卉、药材、食用菌、苗木等设施园艺,生猪、鸡鸭、牛羊规模养殖等设施畜禽,河汊围网养鱼、网箱养鱼等设施水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三峡库区设施园艺近10万hm2,畜禽规模养殖1亿多头(只),设施水产品近100万t。库区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粗放耕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库区农业结构调整,缓解了人地矛盾,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库区生态环境,并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移民安置稳定。库区发展设施农业具有一定优势:①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库区干群对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园艺设施农业的意义和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设施农业技能,自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②从2008年起,国家和库区各地政府在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园建设中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和推广经验;③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后续工作(实施时间2011—2020年)规划在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投入巨资发展生态农业园建设(包括设施农业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目前,三峡库区设施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成片成规模的园艺设施不多,尤其是大型连栋温室不多,影响其效益;②设施农业的设施装备和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如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足,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标准;③设施农业尚未形成配套系统,设施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物流、营销、科研等尚未完全配套;④设施水产因受严格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的限制及影响,长江网箱养鱼被取缔,2010年后全库取缔网箱养鱼4.2万多口、85万m2,需要根据三峡库区实际研究发展设施水产的新思路新办法。

2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试点示范情况

从2008年起,国务院三峡办及湖北、重庆2省(市)及库区区(县)政府探索组织实施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的模式和经验,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资助、地方筹资、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办印发了《关于在三峡库区开展现代农业试点、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指导意见》,批复了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秭归县晚熟脐橙标准园及产业链建设、巴东县溪丘湾生态茶叶示范园建设、涪陵区南沱镇优质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万州区太龙三峡移民食用菌产业区建设、忠县设施柑橘品种示范推广园建设、长寿优质杨梅产业发展、宜昌年产3亿株现化化种苗工厂项目、云阳县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苗木基地建设项目等14个设施农业项目;计划投资03亿元,其中国家资助2.73亿元,地方政府、对口支援单位和建设项目单位投资2.3亿元;准备用3-5年时间,在库区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园区),引领库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移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上述设施农业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正按计划实施,一部分项目已完建并投入使用,发挥出一定效益。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于2012年5月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105万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29.33hm2、高科技无公害蔬菜基地6.67hm2,建设库房813m2、道路6.7km、排水沟1km以及灌溉水池等,可年产无公害蔬菜460t,茶叶75t,实现年总销售收入1400多万元,解决16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库区各地采取地方自筹资金、利用对口支援投资、建设项目单位投资、当地村组用土地入股等方法,积极推广和发展设施农业。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龙立村利用上海对口支援40万元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20个,村集体当年仅大棚一项实现收入6万元。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引导和帮助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公司在南沱镇、珍溪镇、义和镇建成柑桔优势产业化示范园500hm2,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品种选育—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科技研发—果汁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柑橘产业链,直接受益移民6000余人,使果农每年每人增加纯收入超过1000元。万州区支持同鑫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建设智能温控大棚实施蝴蝶兰花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重庆闽万菌草食用菌技术公司建设食用菌生产标准化厂房,使同鑫农业园带动培育了50余个从事相关种养殖项目的专业大户,并惠及4000名移民年均增收8000元;闽万菌草公司项目建成后安排农民就业300人以上,直接为当地农民增收45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有关理论来指导,运用技术来支撑,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和确保其效益。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考。三峡库区发展集约农业和设施农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多赢”目标,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现实需要。2)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思考。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把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看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三峡库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很好地运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才能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资源,发展集约农业、设施农业,合理解决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和人多地少突出矛盾,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3)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运用思考。现代农业是集生物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现代管理为一体,具有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点。三峡库区农业生产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指导和发展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和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地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推进库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4)推进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思考。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移民的安置稳定,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农业,帮助移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效益,增加移民就业创收能力和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移民安置稳定,逐步劳动致富,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3]。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工作机制

三峡库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设,是惠民工程,切实把发展设施农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强发展设施农业的领导,统筹全局,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并逐级落实发展设施农业责任,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发改委、财政、移民、农业、农机、科技、水利、环保、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要素,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

2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

库区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摸清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根据《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因地制宜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采取国家支持、地方财政配套补贴、利用对口支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措施,调动社会及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争取多方面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库区各地要结合建设生态农业园,创建一批高标准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生态喷药植保技术、CO2施肥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加强设施农业新材料新工艺引进,促进设施农业设备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4]。

3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要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上,要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材料、先进技术装备、环境控制技术、水肥施用新工艺、配套加工设备等,适应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精准化、规模化要求。项目管理上,要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效能,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科研上,要加强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设施装备、科学管理等科研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工作,提升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项目配套服务上,要加强“产供销”配套建设,并努力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设施农业推广服务能力,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5]。

4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三峡库区各地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一是要根据库区资源环境条件实际,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药材、苗木等设施园艺,并加强生产、仓储、加工、物流、营销、科研等“一条龙”配套建设,综合提升设施园艺产出效益,有效促进移民就业和增收。二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的生猪、牛羊、鸡鸭鹅等设施畜禽,并加强产供销配套建设,认真做好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在发挥设施畜禽效益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三是库区各地要根据严格保护水质的要求,创新发展设施水产,在长江干流、支流上每年实行达氏鲟、长薄鳅、四川白甲鱼、胭脂鱼、岩原鲤、大口鲶、铜鱼等珍贵鱼种和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种大规模放流增殖,在保护好鱼类资源的同时,适当发展渔业生产;在其它非饮用水源地的水库、湖泊可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养鱼、养虾、养甲鱼等设施水产,并努力做好优良种苗选育、先进养殖技术推广运用、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配套建设,推进设施水产持续发展。

设施农业范文第3篇

一、建设任务

年,全旗计划新发展设施农业1.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65万亩,春秋拱棚0.65万亩。

二、基本要求

(一)坚持突出重点区域、相对集中发展的原则

按照“围城沿路、靠近村屯、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种苗工厂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经营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全旗新建5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和春秋拱棚小区的面积要分别达到下达任务的50%以上。

(二)坚持基地与市场同步建设、生产与销售兼顾的原则要把产品生产与销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基地与市场同步规划建设,产品生产与销售同步安排,使二者相互促进。要先找市场后落实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效益比较,确定和落实种植品种。

(三)坚持建设类型规范化,建造结构多元化的原则

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的原则,规范日光温室的建造标准,突出增温保温性能,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室内空间,并要具有较强的坚固性和耐久性。在建造结构选择上,要针对沙区、漫岗区、黄土丘陵区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建造结构和材料,做到棚型优化、性能可靠。在提高建设质量上,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择优选择施工队,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狠抓工程质量监督。

(四)坚持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的原则

要早规划、早开工、加快施工进度,新建日光温室要实现今冬生产;新建春秋拱棚要在当年发挥春提前、秋延后的作用。

(五)坚持突出农户参与、先定户后落实任务的原则

要努力提高农户参与度,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认真调查核实,确定设施农业项目户,按照项目户的实际需求落实任务。要注重场地选择,对于没有水源、电源条件的地块不能发展设施农业。

三、主要措施

今年是我旗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力推动,把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抓出成效。

(一)加强对广大农户的宣传引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宣传、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设施农业增收致富的典型,尤其要大力宣传蔬菜、食用菌价格和市场好的趋势及在干旱条件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避灾农业的重大意义。用典型实例进行算账对比,说服动员,促进广大农户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消除顾虑、坚定信心,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好设施农业用地的调剂工作

要积极克服困难,在继续深入细致的做好说服动员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有偿流转、返租倒包、户间置换、合作经营等形式,妥善解决好设施农业用地问题。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资金支持是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在充分发挥农户投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按照群众自筹、政府扶持、项目支持、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思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利用市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通过以奖的方式,按实际建成并且达标的50亩以上设施农业小区进行奖励。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将扶贫、发改、农牧业、林业、水务、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建设、电力改造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倾斜。金融机构要把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作为支农的一个重点,创新信贷支持方式,优先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施农业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产品产、加、销企业和经纪人、专业协会等投资建基地、建龙头企业。

(四)加强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是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和关键环节之一,必须进一步予以强化。一是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按建设面积调配技术力量,要采取外聘等多种渠道配齐技术人员,并进一步落实服务范围和技术责任,保证每50亩小区有一名技术人员指导服务,并做到技术服务及时到位,技术应用准确无误。二是统一培训技术人员。积极与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加强对生产者的培训。以新建小区为重点,以现场培训为主要形式,当场演示操作,提高生产者技术应用能力,做到每个棚室都有1个明白人。也可以选择能人带户的模式,在每个小区建1-2栋示范棚室,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四是搞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开发名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高效嫁接、专业化制种育苗、优化棚型、优质薄膜等适用技术。

(五)加强产品销售

产品销售是决定设施农业发展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地要把产品销售放在与小区建设和产品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突出抓好。一是大力开拓市场。各地要在加强产地销售市场建设的同时,组织人力,广泛开展市场考察,找客户、拉订单、建立销售网点,努力做到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同时,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和举办洽谈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加大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促进销售。二是积极培育壮大营销队伍。要培育和扶持兴源有机食品、蕴绿菌业等龙头企业,加强专业合作社、协会建设,壮大经纪人队伍,拓展销售渠道,增强销售能力。三是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依托,以设施农业小区为单位,统一考察市场、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组织销售,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四是抓好品牌建设。要积极培育品牌、创名牌,以此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销售。五是在抓好现有龙头企业建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通过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建设一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制种育苗为主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食用菌、蔬菜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六)抓好产品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也是关系设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保证。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配备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并落实监管责任和制度。二是进一步加强以农药、添加剂为主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环节的监管,杜绝禁用投入品的使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三是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制定生产技术规格,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监督,保证规模操作。

(七)加强部门配合协作

部门之间搞好配合协作是形成发展设施农业合力重要措施之一。发改、农牧、扶贫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搞好计划衔接,整合有关项目、集中扶持设施农业发展;旗财政部门要把旗级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并做好政府采购工作;金融和保险部门要积极筹集资金,投放设施农业建设贷款,搞好设施农业保险补贴;农牧业、科技部门要制定技术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搞好技术服务,抓好科技培训,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农牧业、供销社、民政、工商部门要做好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组建和完善工作,抓好经纪人队伍建设;扶贫部门要积极扶持贫困嘎查村发展设施农业,为项目户贷款提供贴息;气象部门要做好风雪天气的预测预报,提高防灾控灾能力;农电、水务、林业、农业开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为设施农业小区配套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农牧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设施农业小区;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大发展设施农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包村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尽最大努力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

设施农业范文第4篇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5月以及7月对苏南地区农业旅游景点内的游客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随机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9.00%,有效率为98.48%。本次农业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调查以苏南地区的七个农业旅游景点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南京千盛农庄、苏州农林大世界、苏州旺山农庄、苏州艳阳农庄、苏州星期九农庄、无锡唯琼农庄和无锡龙寺生态园。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设定相关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相关变量值,采用EXCEL得出相关表格以及分析结论。

二、研究背景

在旅游业发展日益火爆的今天,农业旅游渐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核心,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的关键。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实践中,存在着旅游设施建设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不同职业游客职业结构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在问卷中的分布比例,学生(40.5%)、企业管理人员(27.2%)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业,其次分别是公务员(8.2%)、农民(6.7)和工人(4.6%)。以上五种职业占据了被调查者的90%左右,可以说是来访农业旅游景区的主要群体,职业来访率和回头率都很高,应该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重视;被调查的教师、军人数量较少,其他职业不具代表性,笔者以下不予分析。

2.不同职业游客对不同设施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职业的游客对不同农业旅游设施满意度各不相同,尤其在农家餐厅和解说设施上表现最为明显。农民对农家餐厅不满意度最高(33.3%),公务员不满意度最低(5.6%),其他职业对该设施不满意度也较低,均在10%左右。

企业管理人员对解说设施不满意度最高(23.5%),工人和学生不满意度也在15%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对解说设施的知识性、指导性比较看重,过于简单、单调、乏味的解说设施内容往往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要求。

不同职业游客对公共卫生设施不满意度都比较高,农民不满意度最低也在16.7%,最高的公务员甚至达到了44.4%,公共卫生设施可以说是农业旅游景点数量最多的设施之一,其风格、位置、整洁程度对各种职业游客影响力较大,但却往往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忽视,不是缺乏创新、没有乡土气息就是长期没有更新、污损不堪。

四、对苏南农业旅游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调研游客职业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建设

游客的职业特征各不相同,对旅游设施的需求、关注点、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怎样满足游客的差异性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型游客,如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对餐饮及交通等设施更为关注,且对园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要求高,在保持农家餐厅、交通绿化设施良好现状的前提下,应加大游憩、解说设施等的建设力度,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争取回头客;而对于度假休闲或学习型游客,如学生,他们对园区内的游憩、解说设施更为关注,游憩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趣味性与冒险性,解说设施的建设要能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方便。对于工农来说,则更关注旅游设施的实用性,当前各景区都比较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使得工农的农业旅游偏好相对较容易得到满足。

2.把握主要矛盾,主攻个别职业

农业旅游观光游客何止几种,但笔者所述五种职业可以认为占据游客大部分比例,具有代表性。尤其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就占据了四分之三左右。农业旅游示范区,尤其是中小型或刚刚起步的农业旅游景点可将主要精力头放在这几种职业的接待上,针对职业特点与需求完善各种设施的建设,但不可顾此失彼,过于青睐某一职业游客,否则会造成不同实施的普遍使用率不强。如果该农业旅游景点客源稳定、效益较好的话还可发掘潜在市场,如离退休游客等。

3.注重细节,不忽略任何一种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见效快、收益大的餐饮设施等,对于各种职业游客普遍关心的、关系到游览质量的解说和公共卫生、解说、游憩设施,则要加强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环境营造,从细节出发,增强景区的整体和谐性,从游客需求出发,做好设施地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同时加强设施创新工作,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尽最大努力吸引、挽留游客,增加不同类型游客的数量。这些设施投资相对较小、易于改进、改进效果明显,应该是农业旅游景点再建设的起点和重点。

4.有针对的开展宣传工作,争取回头客

农业旅游景点在进行宣传促销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广撒网的宣传方式时不可取的。比如可以打造“学生游学专线”“带薪假期两日游”等等,针对不同的职业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甚至可以专门到某一职业集中区域进行宣传,不但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宣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话还会争取到大量的回头客。

参考文献:[1]江宁,陈建明.从游客涉入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设施农业范文第5篇

1.1设施农业发展较快,但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设施农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余杭区设施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49.43万千瓦;大棚设施面积1.72万亩;节水灌溉设施366套;冷藏保鲜设施库容积3.2万立方;水稻工厂化育秧能力3万亩以上。但从总体上看,设施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如智能化大棚只有800亩,占大棚总面积的4.6%。喷滴灌面积只有2445亩,所占比例甚微。在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上,很大程度上还仍依靠经验,与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1.2设施农业的经营效益较高,但仍属弱势产业

据调查统计,应用设施栽培的蔬菜、水果增产幅度在10%以上。设施栽培草莓平均亩产值1万元左右,大棚蔬菜产值1~1.4万元,大棚西瓜产值0.8万元以上,设施种植业平均利润达0.4~1万元/亩,是传统种植业利润的4~10倍,凸显了设施农业的优势。但全区设施农业规模较小,产品市场不稳定。全区收割机仅有150台,且收割利润很低。

1.3设施农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服务面积不大

近年来,以设施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以农机为例,全区已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拥有各类农机具246套,各类作业面积总计达6万亩以上。但是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覆盖面不够广,作业面积主要在粮田(占7%),其它产业尚未涉及。就合作社本身而言,结构松散,与农户联系不够紧密,运作管理不够规范。

1.4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有所增强,但仍是杯水车薪

余杭区曾于2006~2008年安排资金300万元,对大棚设施进行补助。2010年又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快余杭区设施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安排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补助范围涵盖基础设施,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装备等。其中大棚设施补助300万元,农机设施补助1000万元,杭州宇航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施项目扶持630万元。由于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农业技术,在设施配套及农机装备等方面初始投入较大,政府虽然作了较大的努力,但这些补助资金对全区设施农业发展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与“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目前,余杭区除新迪国际、森和种业、华立农业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企业外,因受资金的制约,总体建设规模和设备技术的投入还相当不足,发展势头缓慢。

2余杭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2.1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工程,推进省力化农业的发展

随着农民转移就业进程的加快,农业功能区、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省力化农业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当然是首打其冲。如收割机节省了割稻、打稻,筛谷三个过程,是人工效率的20倍。农业机械化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速发展。

2.2大力实施喷滴灌设施工程,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喷滴灌设施不仅喷洒均匀,而且土地滋润力度易控制,节约用水,能促进农业丰产丰收。面对环境恶化、水污染加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实际,发展喷滴灌设施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余杭区仅在几个花卉和果业园区中应用喷滴灌设施,因此农技推广部门必须将喷滴灌大力推广到茶叶、蔬菜、花卉苗木、水果业的功能区、示范园区中去,喷滴灌发展前途广阔。

2.3大力实施高性能大棚工程,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余杭区的大棚设施中,智能大棚的比例较小。毛竹大棚易损易坏,抗台能力差。钢管大棚抗逆能力有所加强,但调控能力不强。而智能化大棚不仅抗逆能力强,更具有控温、通风、遮阳、微灌的优点。因此,笔者认为,在农业园区、农业功能区中示范推广高性能大棚,是实现精准农业,精品农业的重要措施。要通过政策引导,对发展钢管大棚实行适当扶持,对发展智能化大棚重点扶持。通过大棚设施的增加,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发展反季节农业,丰富市场供应;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

2.4大力实施农技培训工程,推进技能化农民的培育

设施农业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其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而发展设施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必须在立足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训工作要根据余杭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与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需求相结合、与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相结合,通过培训,把传统农民培养成技能农民,为设施农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