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急性胸痛患者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胸痛患者急救护理体会

摘要总结了100例急性胸痛患者急救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快速的评估、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积极有效的个体化的护理等。认为急救中的治疗与护理对降低急性胸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胸痛;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常隐匿着一些致命性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而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和ACS(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现年轻化上升趋势,急救过程中快速的评估、诊断及正确的处置是为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的先决条件;及时有效的护理又是各项救治措施得以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同时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以胸痛就诊的100例急诊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31岁~89岁,平均(52±7.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h~2d不等。伴随症状:胸闷伴胸痛54例;胸闷伴呼吸困难31例;胸痛伴呕吐11例;胸痛伴大汗4例。100例患者中心源性胸痛42例,其中急性心梗22例、心绞痛20例;非心源性胸痛58例,主动脉夹层16例、肺栓塞8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6例、肋间神经痛8例、胆结石4例、胸膜炎4例、带状疱疹2例。

1.2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医院都已使用CKMB、MYO、TNI作为诊断AMI的新标准,可将3者联合测定作为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首选方法[1]。抽取患者静脉血2ml注入抗凝试管,摇匀后用滴管吸取血液滴入测试片圆孔处2~3滴,15~20min后观察检测结果。测试片须冰箱冷藏保存,取出后0.5h备用,禁止在输液侧肢体采集血标本,保证采血过程顺畅,以防标本发生凝血、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1.3结果

100例急性胸痛患者心肌损伤3项联检结果占心源性胸痛比例显示:CKMB单一阳性为13例,占7.6%;MYO单一阳性为16例,占87.5%;TNI单一阳性为5例,占100.0%;3项全阳性10例,为100.0%;3项全阴性60例,占13.3%;CK-MB、MYO阳性5例,占60.0%;MYO、TNI阳性1例,占100.0%。

2急救护理

2.1快速有序接诊

优化服务流程患者由分诊护士直接接入急救大厅A区(急危重症区)交予急救护士及接诊医生,在医生询问病史的同时予以患者安全舒适的卧位,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感受,及时给予言语上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测量生命体征、采集ECG(12导联或18导联),医生根据患者ECG表现、临床症状及既往有无缺血性胸痛病史进行初步危险分层[2,3]。接诊时和蔼的态度、细致的询问、周到的服务及医护人员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密切的分工协作使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增加,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关系,从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

2.2及早吸氧

吸氧不但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症状,且能够稳定患者紧张心理,减轻由不良情绪带来的不适。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SPO2≥92%,同时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及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4]。

2.3建立静脉通道

用药及时有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故不作为首选[5]。用药前抽取血液检验标本。使用微量泵正确控制液体量和速度,保证给药途径通畅。

2.4持续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心电波形、节律和ST段变化,观察患者胸痛程度、部位、性质的变化,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以便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时用药,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并详细做好各种记录。

2.5及时止痛

积极有效地止痛可防止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促发心律失常。密切观察患者胸痛性质、持续时间和部位,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同时要加强给药前后呼吸、脉搏和血压的监测,防止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兴奋的副作用,并拉上床栏,防止患者跌落[6]。皮下注射盐酸吗啡5~10mg或0.9%NS20ml+吗啡10mg稀释后缓慢推注,若疼痛不能缓解,1~2h后重复使用,必须密切注意观察,随时评估患者。

2.6及时心理评估

予以心理疏导由于不同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心功能情况等不同,其心理干预的内容也略有不同,应针对个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指导,做到确实有效[7]。及时了解患者真实感受和想法,从语言和行为上支持和鼓励患者,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8]。

2.7转运过程中的护理

患者在急救诊疗全过程由首诊医生及接诊护士负责,转运前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携带应急所用急救药品及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气囊、插管箱、吸引器等,与接诊科室护士严格床旁交接班:包括首诊病历、护理记录单、化验单及患者心理评估单等,使治疗护理衔接紧密连续不中断,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3小结

急救过程中优化、简化、规范的救治流程,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护理,不仅增加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融洽了护患关系,更为疾病的诊治和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中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了急性胸痛的抢救成功率,达到“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广凯.cTnI、CK-M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89~1090.

2梁章荣,何明丰,张英俭,等.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胸痛危险分层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949~950.

3黄元铸,王志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识别、早期处理及危险度分层[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9):3~5.

4李玉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吸氧护理[J].护理研究,2009,16(5):65.

5梁艳玲.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08,27(01):38.

6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230.

7刘一兵,宋丽华,张金兰,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6):724

8蔡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及对策[J].河北医学,2006,12(3):84.

作者:段惠玲 田芳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