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儿科护理实践中纠纷因素探析

儿科护理实践中纠纷因素探析

【摘要】由于护理纠纷的产生和护理行为紧密相关,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儿科护理纠纷不仅严重阻碍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还会会妨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由于患儿情绪化严重无法配合治疗,且儿童疾病的产生和转变较快,病况的不确定性加上医院的紧张氛围,使得家属和护理人员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情绪当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护患纠纷。由于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实践中频繁的接触患儿家属,导致儿科护理工作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护理纠纷。笔者通过分析昆山儿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措施加以防范,对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护理纠纷的原因

1.1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由于护理人员对自身从事的工作认知短浅无法律意识,认为医疗纠纷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无任何关系。对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无任何羞愧意识,在常规护理中不谨慎、不仔细,不规范。

1.2护理人员不具备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因措辞不当、信息传达不明确而遭到家属反感。其中包括谈话的方式不当,对患儿及家属态度生硬,对家属的询问表现不耐烦等情况出现,此类状况使得家属内心产生反感,进而引发护患纠纷事件。

1.3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心理素质不强

护理人员面对复杂的护理工作,内心易出现忧虑、焦躁情绪,加之笨拙的操作技术,而时常受到家属指责。此外,不严谨的工作态度,如:查房不及时,注意力涣散,给患儿配错药或巡视不到位等。

1.4专业技术水平不娴熟

儿科护理实践中,对应的工作不能即时完成;护理人员面对突发性疾病的患儿,呈现慌乱状态导致工作无法进行;对护理程序和技术不能完全了解,实际的实践经验不多,导致工作频繁出错;对待工作中没有预见性,遭遇偶发事件反应迟缓。

1.5医疗费用问题

出现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医疗费用问题。如:收费不明确不合理加上新药品、新疗法致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如果不及时与家属沟通,或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乐观,此时容易产生医患矛盾。

2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2.1树立法律意识

对于一些医疗法律常识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全面的了解,树立基本的法制观念,对于因护理纠纷而引发的法律案件应仔细分析,认识医疗纠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尽量避免在工作中触碰法律底线。对于医疗文件的记录必须严格、认真,杜绝误差的出现,防止因此而发生护患纠纷。护理人员要明白保护自己就要遵守规章制度。我国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罚条例》是所有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护理人员对于自身权益、患者权益、医院的权益都要积极地维护和争取,学会通过法律保护所有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2.2增进护患沟通

护患纠纷通常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家属和护理人员的语言冲突是一个主因,因此护理人员要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最基本的沟通技巧,护患之间能够营造一个融洽的沟通氛围。对于家属的疑问和顾虑应作出真切的回应,不说假话、不说大话,让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服务产生信任。通过有效的沟通,加深护患之间的了解,避免纠纷的发生。

2.3转变服务观念

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自觉性,以救死扶伤为终极使命,对待本职工作要严谨、客观、认真、务实,从患儿的需求出发,站在家属的角度思考,给予病人提供认真、细心、优质的服务。

2.4加强业务素质

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容易给工作人员造成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真诚的与家属交流,对于操作技术要不断强化,加强心理素质建设,降低护理纠纷发生概率。对护理人员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使其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能增加一种对待工作的紧迫感。对各项规范制度恪尽职守,促进护理事业的提升。

2.5规范收费管理

护理人员要协助家属缴纳医疗费用,并对各项费用的指标和价码给予明确的指示,提供相关的药品价格表,进而消除家属疑虑。避免收错费、乱收费现象出现,从而赢得家属信赖。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民众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提升,这导致医疗行业的风险不断增大,护患纠纷频频发生。儿科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明确法律法规,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以热情的服务态度、熟练的护理技术给予患儿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服务,以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护患关系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芬,巫雨芽,邓小丽.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98-199

[2]朱岩.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250-251

作者:贺鹏 单位: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