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科护理对预防产妇产后抑郁探析

产科护理对预防产妇产后抑郁探析

摘要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产褥期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分、自我效能(GSES)评分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能够缓解产褥期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自我效能

作为产褥期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产后抑郁主要指的是产妇分娩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产生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悲观厌世以及孤独等,部分产妇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不仅影响产妇产后恢复,而且会影响家庭和睦[1]。随着现代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护理理念的转变,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在产褥期产妇护理中得以应用,其强调以产妇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干预最大化减轻产妇压力,使其顺利度过产褥期[2],保障母婴健康。为探究其实施效果,收集产褥期产妇60例,对比了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产褥期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8.63±3.72)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8±2.14)周;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8.53±3.59)岁;孕周37~40周,平均(39.22±2.13)周;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产妇;②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产妇及新生儿各项临床指标水平正常。

1.2排除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心肝肾功能疾病;②精神科疾病患者或存在精神障碍;③合并妊娠期并发症;④存在语言交流沟通障碍、听力障碍以及无法配合研究;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免疫系统疾病[3]。

1.3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产前检查,告知产妇注意事项。⑵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①以家庭为中心的环境护理:孕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带领孕产妇及家属熟悉医院及病房环境,实施一对一全程陪护,加强对孕产妇及家属的安全教育,鼓励家属全程参与、陪伴孕产妇,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减少负性情绪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向家属说明与孕产妇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减少心理焦虑、恐惧等。②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与孕产妇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赢得家属信任,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鼓励孕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向孕产妇讲解产后抑郁相关知识,教会孕产妇放松训练方法。家属做好孕产妇情绪疏导,安慰、鼓励孕产妇。③以家庭为中心的分娩支持:分娩时评估产妇心理状态,鼓励孕产妇积极配合,减少外界各种因素对产妇的刺激。与此同时向产妇及家属说明分娩时注意事项,耐心向家属解释说明,减少不必要的担忧。④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产后为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康复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要求家属密切关注产妇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或情绪波动要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对应处理,并安抚产妇情绪。家属要多陪护、安慰产妇,认同产妇的角色,尊重、关怀、体谅产妇,与产妇多交流缓解孤独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轻焦虑、抑郁[4]。

1.4观察指标:护理前后评估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分、自我效能(GSES)评分,随访产后抑郁发生率。①SAS是用于评价患者焦虑情况的自评量表,主要评定焦虑相关症状如害怕、惊恐、静坐不能、睡眠障碍等症状出现的频度,共20个条目,4~1分反向计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高。②EPDS是评估产后抑郁情况的量表,包括10个项目,每项4分,分值越高、抑郁越严重。③自我效能评分采用GSES量表,分值范围10~40分,高分值代表更强的自我效能。

1.5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适用于计量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AS评分、EPD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SAS、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AS、EP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GSE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GSES评分均提高,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产后2周内。文献报道,我国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高达15%~30%,抑郁情绪可持续整个产褥期甚至数年,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研究发现,产后抑郁主要源于对分娩过程的恐惧以及对婴儿健康状况及性别等的担忧。尤其是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容易产生恐惧、焦虑。部分产妇产褥期缺乏家庭支持及丈夫关怀,再加上躯体不适,会导致产妇情绪波动,引起焦虑、抑郁,因此对产妇给予分娩全程护理干预尤为重要[5]。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产妇对产妇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产妇及家属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其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观察组产妇接受护理后SAS、EPDS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尽管也降低,但两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体现了该护理模式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首先在产前阶段,强调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向产妇及家属普及分娩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能够做好心理准备,缓解紧张、焦虑,积极配合,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产妇情绪疏导及护理中,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支持与情感支持,使产妇能够感受到来自周围的温暖与关怀,缓解抑郁情绪。产科护理应在确保产妇分娩安全性的同时,最大化提升产妇分娩舒适性。通过指导产妇正确呼吸、用力,以缓解分娩疼痛。在分娩期间,可以全程采用导乐模式,转移产妇注意力,舒缓情绪,更好地帮助分娩。产后则尽快安排母婴接触,协助开奶,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产妇家属要做好陪护工作,尤其是产妇丈夫要耐心安慰产妇,关怀并理解产妇,通过交流舒缓压力,使产妇尽快适应角色。本研究中,两组产妇护理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该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能够预防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是提高产妇自我效能的有效方案,可予以推广。

作者:岳媛 尹一青 董梅副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