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探析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探析

摘要: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由多个课程模块组成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构造了可结合技术发展和专业特点动态调整的知识单元矩阵;设计了覆盖本科一年至三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方案,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体系;知识单元矩阵

0引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导致了艺术设计方法、艺术设计载体、专业定位的改变。当前的艺术设计是高新技术支持下的艺术设计,表现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专业能力的重要支撑。从社会需求看,行业企业需要大量优秀的艺术工程师或艺术设计师,其能力构成包括扎实的艺术设计知识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大学计算机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获得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教学现状看,教学内容有所更新,教学方法已经有所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课程教学能很好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但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高校认为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对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学生认为现有的课程体系与应用实践有很大差距,企业认为学生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跨领域、跨专业的计算机能力。也就是说,从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育现状看,目前国内艺术设计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远远落后于高校、教师、学生的期待,也滞后于设计领域用人需求。这一现象已经引起部分艺术类设计院校的关注,并在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如何有效开展大学计算机教学,提升学习效率,服务专业发展,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和调研认为,应加强大学计算机课程总体设计(顶层设计),研究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课程单元,并在实践中反馈与改进,从而更好促进专业的发展。

1思路

艺术设计类专业包括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其能力构成包括专业学科知识、现代工具使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1]。分析其能力构成,专业学科知识的形成经历了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培养过程;现代工具使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思维形成、现代科学伦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包括艺术设计、创作等内容。在专业学科知识和专业实践方面,往往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这与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与能力,支持专业能力的形成,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网络及应用、计算机伦理等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工程类专业开设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制图、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内容;医学类专业开设医学大数据、计算机影像学、多媒体技术等内容;经济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内容;艺术设计类专业重点在于平面设计、三维设计、动画设计等内容。所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是系列课程或模块的集合,课程的完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以学生入学为起点,延伸至三年级的专业课程,最后在专业实践中应用。形成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分方向,三年级重应用的教学格局,从而有效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应用技术的专业特点,满足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

2实践

2.1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将大学计算机课程划分为系列模块,形成知识单元矩阵[2],并在一至三年内实施。知识单元矩阵考虑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学生需求,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大学计算机课程单元矩阵如表1所示。在课程单元矩阵中,矩阵的横向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用于区别各模块的内容特征,也适用于课程单元内容规划和评价,这个维度基本是稳定的。矩阵的纵向是课程知识单元,也是目标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技术发展、学校类型、专业特点变化调整。纵向维度上的知识单元的集合,就是广义的大学计算机课程。还可对纵向维度加以拓展,例如将大学计算机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就会形成与计算机+艺术设计类似的复合型专业。表1考虑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将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内容通过知识矩阵来表达,将课程体系的认知问题具体为知识矩阵的认知问题。在课程单元矩阵中,把握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本质问题就是对知识单元矩阵的“横向”和“纵向”关系的把握。横向关系中的理论、操作与应用、抽象设计三个目标是递进关系,是矩阵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2.2大学计算机课程结构设计

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的主要模块都包含在表1的矩阵中,从学科思想、专业目标出发,进一步规划设计大学计算机课程结构,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持续支持。参照知识单元矩阵,设计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共用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结构,如表2所示。考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课程模块开设次序、学生学习持久性等内容,课程安排理论教学52学时,持续6个学期,可补充实践课程学时。表2中,第2学年的方向课程需要在5个方向中任选2个方向。课程结构可以推广至相近专业,并可以增加知识模块。

2.3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重构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实施周期为3学年,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是授课周期加长,需要合理安排知识单元内容;二是在教学反馈、考核方法上都要有所改变,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三是在课程管理方面需要职能部门的配合。下面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说明教学实施过程[3]。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工具完成构图或绘图训练,完成计算机绘画创作实践,前期需要完成计算机基础系列模块和计算机绘图模块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模块在第二学年开设,部分专业会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习”等课程结合进行。教学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渐进反馈的教学方式。设定教学任务后,通过微课、MOOC、微信群及时跟踪学生信息,通过反馈调整内容和方法。考核环节,将项目、研讨、报告、作品综合评价,部分内容可使用学生互评方式[4]。设置合理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将在相关专业课中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抽象与思维表现力。

3结语

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设计了艺术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知识单元矩阵,该矩阵的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专业情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同时完成适用于两个专业的大学计算机课程设计。设计的课程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今后的实践中,将进一步探索课程内容与一些专业课结合,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7年)[EB/OL].

[2]刘梅彦,徐英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算法思维的培养[J].软件导刊,2016(4):199-201.

[3]唐永华.艺术设计类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研究[J].软件,2017(4):43-46.

[4]杨正武.融入现代技术的软件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7(12):235-237.

作者:唐永华 林彬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