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摘要】新形势下,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性和职业性相融合、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融合、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职业性

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2015年8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因此,新形势下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推动课程综合改革创新。而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有助于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环节。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迫切性。

自05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高职院校根据新课程体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加强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专题教学,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等,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教育成效上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学生主观认同感不高,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重专业理论学习,轻思想理论学习,重专业技能训练,轻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重视不够,投入不够,教学上细枝末节的改进以及教师单兵作战式的推进,并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实施课程综合创新改革是提高教学成效的迫切需要。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主要思路

1.从教学内容上看,坚持思想性和职业性相融合的需要,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内容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都使用的国家统编教材,教材体系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但是高职院校近年来推行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得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了很大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承担着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在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中,学生的学习场所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征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要顺应职业人才培养需求,坚持思想性和职业性相融合,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突出体现职业人才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教育内容,从而保障思政课在职业人才培养中既坚持政治导向、价值引领功能,又切合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技能型需求,满足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

2.从教学载体上看,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融合的需要,构建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好课堂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导力量是教师,思政课教师要着眼于“基于学”而设计“教”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学法”的革命,充分把握和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需要打牢理论功底,提高教学技艺,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实施不同类型的教学计划方案,做到分专业、分年级、分专题的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当前,思政课教师需要着重研究、完善专题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及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取长补短,综合使用。其次,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使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和拓展到企业和社会,形成“课堂、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立体教学空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是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引进网络教学手段,建立课程网站,开展网络在线互动,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实验活动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新机制。

3.从教学改革体系看,坚持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从来都不是孤立地去探讨某种教学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改革问题,必须不断深化教学研究和学科理论研究,为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学理支撑。一方面,现代思政课教学的过程、环节和要素通常都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变的动态性,这种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必然要求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教学实践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在教学体系视阈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教学模式更关注教学方法的内外部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关联。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思政课教师整合资源、群策群力,开展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讨论和辩论,加强对各门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加强对不同课程内容衔接的研究,及时解答教学热点难点问题,才能达到有效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实践探索

1.整合教材内容,突出职业教育要求,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把职业教育中诸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道德优良、专业水平高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突出相应的职业教育内容,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四门课程为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培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渗透职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环境教育;《形势与政策》介绍有关就业和创业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就业与创业》系统讲解就业和创业的理论知识,通过创业模拟、创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当然,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在确保其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的基础上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二者兼容而不是相悖的,不能顾此失彼。

2.改革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境界从来都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就能达到的要求,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接收和接受才能转化。因此,教师在实施每一种教学方法时都要进行学情分析,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方案。比如,在讲解思想时,就“如何正确评价的功与过”这一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布置学生课前调查的生平和事迹,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争辩,让学生在大量详实的史料面前领略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赫赫功勋,顺其自然地形成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和认识,最终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进师生感情,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学要求。再如,在讲解爱国主义时,以“谁不说俺家乡美——爱国主义的生长点”为题,设置了课堂演讲环节,通过学生的精心准备、精彩演讲活动,用小中见大的方法自然激发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人生抱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计划安排和组织管理,形成全员覆盖的长效机制。

工学结合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生学习在学校和企业中交替进行,学习情境从校园延伸到企业和社会。因此,借助丰富的企业实践平台,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融入到到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边学、边做、边教”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这也是当前思政课实施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是把知名的劳模、行业专家、社区和街道的负责人以及社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等请进教育课堂,以讲座形式或咨询形式给学生讲课;二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思政课实践课题活动。三是精心设计不同课程的实践主题。如,《概论》课程打造“走进新农村,激发新动力”品牌主题实践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拓展“人生•理想•法纪”主题实践活动(演讲比赛,社会调查,法律讲座,模拟法庭,观摩庭审,扬州好人、劳动模范校园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等活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与创业”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由“教化”向“内化”转变。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整合教学力量,发挥合力效应。

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各个学校要加强集中领导,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经费投入,加强教学管理,配足培强教师,健全和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等;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需要抱团作战,集中力量攻克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整体推进教改课题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打造一批精彩课堂。思政课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进行研究,一是实施集体备课制度。2015年思政课教材新修订以来,课程内容有了较大改动,课程建设趋向新一轮的综合改革创新。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和辩论,对有效厘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相互借鉴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开展集体听课评课、互评互学制度。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可以真实、直观地体验课堂教学成效;互评互学制度能够帮助教师有效总结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三是建立教科研团队。教科研团队中一般要有一两位学术带头人,若干位教学骨干教师组成,围绕教研课题、科研课题、网络课程等项目,集中力量攻关,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发挥传帮带的功能,帮助每一位教师成长。

四、结语

总之,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需要各个学校和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思政课办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丁国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经验与趋势[J].前沿,2013年第1期.

[2]史英平,于爱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3]骆昭平.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作者:吴志娟 顾馨梅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