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煤矿事故的心理学研究

煤矿事故的心理学研究

摘要:针对煤矿事故安全心理研究系统整理的不足,对目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了安全心理因素、测量方法以及预测体系。对环境及组织的研究落脚点是职工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决定环境及组织的效用性;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定量的研究;运用动态的思维预测安全心理水平的变化,确定不同的应对策略的效果。

关键词:安全心理;预测;组织

1研究内容及方法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安全的研究正逐步转变到对人的研究,而人是事故研究中的最不确定因素,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与后天的环境密切相关。影响安全心理的因素,种类繁多,我们需通过调查及软件分析,获得最关键的因素,进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

1.1安全心理研究因素

对安全心理进行研究,首先应分析获得影响安全心理的因素,在此将其划分为个体、环境、组织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关于个体的影响因素研究,把人作为分析的重点,指出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情绪、生理疲劳都可作为安全心理的研究内容[1]。选取个体心态、生理疲劳、意志品质、个性气质、情感情绪、人际关系、认知能力作为影响矿工安全心理的个体因素[2]。道德品质、情绪情感、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全心理产生影响[3]。研究发现提出心理契约对煤矿工人的安全感有重要的影响,在企业内部是否有良好的沟通平台,对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心理约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对矿工的安全心理的影响因素应包括:冒险麻痹、情绪不稳、情绪稳定、自觉主动、安全意识、责任心、纪律坚持、满意度[5]。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分析了生理疲乏、情感耗竭和疏离工作都对不安全行为产生影响[6]。关于环境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指出工作环境、时间、强度以及生产技术等都会对矿工心理产生影响,并着重对工作环境中的色彩、照明、温度、湿度、噪声等的影响进行了阐述[7]。研究后发现,高温、风速、热辐射及微气候环境[8],都会对员工的劳动效率造成影响,危害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心理安全。研究指出环境的不佳会加重员工的不适,进而加重疲劳,引起不安全的行为,最终引发事故的产生[9]。关于组织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矿工自身以及煤矿的管理[10]。探讨了管理相关的制度、管理方式、工资的分配都对职工的安全心理产生影响。指出造成此行为的原因包括工人的安全意识不足、基层管理者指挥不当、煤矿薪酬体系不合理、煤矿工人日常生活过于单调等。关于个体、环境以及组织的综合关系研究,指出个体心态、生理疲劳以及工作应激为直接因素;个性气质、作业环境、组织公平为间接因素;安全教育、组织管理、工艺技术为根本因素。将煤矿事故分为管理、设备、信息、环境、人因风险,其中人因为内源潜变量,其余为外源潜变量。研究发现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内源潜变量,同时不安全行为和安全心理受外源潜变量的影响最大。以上研究成果表明个体、环境以及组织三者是研究安全心理的主要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环境及组织的研究落脚点是职工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决定环境及组织的效用性。

1.2安全心理测量方法

对基本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后,需要采取测量方法获得准确的结果。用操作测试度量认知心理,用问卷度量安全心理,用生物节律预测人体三节律。设计了煤矿作业人员安全心理测量表,该体系有两个维度,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运用前因———行为———后果分析法(ABC)编制煤矿安全心理行为测量表,该表由个人心理特点、个人行为特点、企业组织管理、人机环境因素四个部分组成。从3个维度建立个人的评估量表,包括:个体、组织、外部环境。在研究中指出,对矿工的安全人格心理测评采用“Y-G人格测验”,能够测量主提升司机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从而确保矿工的人格测量以及心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对安全心理的测量需在确定维度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定量的研究,进而得出心理水平的层次。

1.3应对安全心理预测及对策

针对煤矿的心理预测指标,对个性心理测试、认知能力、5种感知进行了测试。研究运用实验心理学仪器和心理量表对瓦检人员进行研发究,得到各项安全心理阈限值,取得了各项参数标准,建立了心理模型以及人格心理结构。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有调查干预、咨询干预、危机干预、文化干预等。运用粗集理论度确定影响安全心理尺度的因素的权重,依次为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建立函数计算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指数。根据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理论,从人才、组织、资金和制度4个方面建立适应煤矿发展的长效机制。获得不同因素对习惯性违章行为(HVB)的起效时间的长短,见效时间的最快的是安全自制力、矿工安全意识、过去行为和倦怠水平;其次是安全奖惩、安全督导以及安全培训见效较快;最后是群体示范性规范和凝聚力效果。分析了影响心理的各个要素,提出员工接受度最高的是优化薪酬的分配。通过动态的仿真获得最优的干预措施,为改善工作环境采用混合的员工援助计划(EAP)模式。运用Probit和Logistic对多重复杂条件下的矿工的行为进行动态预警研究,研究发现煤矿工人的激励程度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的发生。以上研究成果表明,运用动态的思维预测安全心理水平的变化,确定不同的应对策略的效果,寻找能迅速的提升煤矿的安全水平。

2研究结论

当前煤矿的安全管理的重心在发生变化,已逐步从对设备的管理、环境的管理,转变到对人的管理,只是相关的系统整理仍存在不足。本文从安全心理的研究因素,测量方法,应对策略,预测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研究表明对环境及组织的研究落脚点是职工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决定环境及组织的效用性;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定量的研究;组要运用动态的思维预测安全心理水平的变化,确定不同的应对策略的效果。因此确定研究对象,寻找测量方法,运用动态的思维确定对策成为研究的一个方向。

作者:柳晶 单位:吕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