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8/28 9:46:04 阅读:
0.引言
在网络已经普及的当今中国,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数不胜数的数据产生。而这些不可计量的数据,通常称为大数据,也叫做巨量资料。随着社交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撒网式布局的开展,海量的数据,包括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背后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同样也不可估量。从业界的观点看,大数据具有四个V的特点,分别为:第一,数据之海量(Volume),从TB级别直接跃升至PB级别;第二,数据种类之繁多(Variety),各种各样的数据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大数据;第三,处理速度之快(Velocity),通过对一些新兴技术的运用,诸如云计算、物联网、抑或是车联网,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大数据;第四,价值密度之低(Value),大数据技术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汲取一小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其价值密度之低可想而知。此外,大数据还具有查询分析复杂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引发和催生了大数据技术和对大数据的研究。同样地,各行各业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也因此应运而生。在目前这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工业、商业等实际利润较高的行业,而一些公共服务的开展也因为有了大数据,而变得更加高效。比较成功的案例主要有:洛杉矶警察局和加州大学合作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预测犯罪的发生;梅西百货公司根据实际的商品需求和库存量制定了实时调价机制,依据对大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使用基于SAS的系统对七千多万种商品进行实时调价,并以此来提高销售量和利润率。众所周知,“三农”问题是现今中国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而将大数据应用于“三农”问题上来,对于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国新办公布的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332亿元,同比增长4.1%;农业生产就整体而言,形势良好;城市化率为54.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89元。将大数据应用于农民生活、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对于全社会真正地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大数据在“三农”问题上的应用
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居民们的生活。倘若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每一天的数据进行时效性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农民,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生活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保障农民切实利益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言,将大数据应用于预测天气状况、反映农产品市场供需变化、实时监控农田温度与空气湿度变化、观测农作物生理指标等,都将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当前,就“三农”问题而言,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农业气象预测与分析、农民生产生活APP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生理指标与生长环境监测、新农村建设、农产品流通与贸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精准农业等。“三农”问题应用大数据的方面应包括但不局限于:
(1)农业气象预测与分析。
通过建立农业气象系统,对经过集成的气象大数据进行分析,实时监控气候变化,预测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并从气象学的角度分析因自然因素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对于提高农业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延长农业气象预测的有效时间具有相当大的帮助。
(2)农民生产生活APP开发。
依靠建设比较成熟、人群基数较大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实时反映农民以及其他农村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应用程序,以缓解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相关实例包括日本为缓解老龄化加速和经验丰富的农民日渐减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开发的农用APP,以此帮助监控农作物生长和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并促使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3)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生理指标与生长环境监测。
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在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中和一定概率的农作物上布设各种适宜类型的传感器,获取农作物生理指标和生长环境的实时数据,并利用大数据技术集成和分析,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及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上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4)新农村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定少不了新农村建设。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5)农产品流通与贸易。
利用大数据对农产品的流通与贸易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对农产品价格走势、农产品流通方式以及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提供一份可靠的数据参考。
(6)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依靠信息技术,根据空间的转换和变异,定时、定位、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和管理的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方位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其中包含十个子系统,分别为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将大数据应用于精准农业中,有利于完善农业生产各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包括农田病虫害精确定位防治、农田土壤肥力管理、农田边界图管理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应用于“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可以预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都将大幅提高;农民将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福利;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普及,生产率将大大提高。
2、大数据时代“三农”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会拥有接近40ZB的数据。据麦肯锡预测,未来中国的大数据产品市场潜在规模有望达到1.57万亿元。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样地,大数据时代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做的是抓住机遇,冷静应对挑战,积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大数据应用于“三农”问题,通过对与“三农”问题有关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并分析,毫无疑问会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朝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大数据应用于“三农”所带来的新问题同样也不容忽视,其中主要包括技术欠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欠健全以及有关隐私保护和决策失误的风险。
(1)技术欠成熟。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数量级是海量的,相关技术急需发展,能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相关人才缺乏。应用于“三农”问题,一个小环节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加强我国在大数据方向的技术发展和农业类院校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显得迫在眉睫。
(2)相关法律法规欠健全。
由于大数据时代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而到来的,与大数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未颁布。此时将大数据应用于“三农”问题中,可能会导致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窃取数据,据为己有,并为自己牟利。与大数据相近的电子商务,同样也是近几年步入人们视线的新兴事物,但由于电子商务法迟迟没有颁布,导致网上购物没有法律的保障,其安全性存在很大的疑点。
(3)有关隐私保护和决策失误的风险。
对大数据的分析首先是要获得海量的数据,由此引发不少隐私倡导者对大数据可能泄露和危害个人隐私的担忧。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专业人员可能因为巨大的数据集而产生虚假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决策的重大失误,甚至会对全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引发新的安全问题。
3.针对大数据在“三农”问题中的应用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弥补
(1)加强相关部门对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三农”问题的扶持。
由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大数据技术了解和熟悉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为了更为高效地发展应用于“三农”问题的大数据技术,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应用技术的实施。此外,政府部门还需建立专门的“三农”大数据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来帮助解决和处理有关“三农”问题的大数据应用事务。
(2)加强农业信息化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应用于农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尚属于稀缺资源。而要发展农业信息化,就必须加强我国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着力稳固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三农”问题上的应用。另外,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样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鼓励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创业,开办对“三农”大数据进行分析的企业,以此巩固大数据产业在农业上的应用。
(3)加快大数据技术及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应用于“三农”问题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车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与大数据相关的新兴技术在不断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大数据技术也应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就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三农”问题而言,能够有所发展的领域,包括农业气象预报、全球定位系统的大数据应用、水资源环境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应用、农民生产生活APP以及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对于未来,我们可以放眼眺望,中国在“三农”问题上的大数据应用将会遍地开花,农村地区经济腾飞、农民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以及农业生产逐渐向高效化、高端化发展。
作者:尹骁 王明宇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管理创新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心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税收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