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三农气象服务;农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1 “三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是一个与天气有很大关系的产业,由于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之下,一定会受到土壤、植被、气候等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要数气候了。人们俗语中提到的靠天养活,讲的就是这个浅显的道理。由于气象跟农业生产有很紧密的关联,所以我国一直把农业的气象监测和预测问题作为首要问题来解决。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气象灾难让我们措手不及,比如年内,中国的南部地区和美国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南亚地区出现洪涝,亚洲和南美洲多国暴雨频繁。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农业的气象发展,并且不惜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科学研究,我国在这方面也不例外,也一直关注着此项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

有史以来湖北省就被国人誉为鱼米之乡,肥沃的土壤和自然天成的自然条件使得湖北省的农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居高不下。解放后,人民开始致力于养殖业,和农业一起发展,推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农业气象问题也逐渐热门起来,下面我们就我国的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1农业气象的灾害性是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由于我们现在对待和应付气象灾害的观念和手段很落后。即使说,当前我省的农业生产和当前的气候状况还是基本可以适合的,还是有很多的气象灾害发生,严重的对我省的农业稳定生产、农民的收入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且甚至影响到全国的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在农业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应付气象灾害的观点和手段非常落后,手段还非常有限,而且这些灾难特别是洪涝灾害在一般情况下不可避免。以前大力发展和鼓励人民进行抗灾和减灾的工作,实际上是通过人力、电力和一些物资来换得粮食的总产量。并且这些方法对农民的收入增加起不到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大力提倡减少灾难发生、改变养殖模式和调整比例,因地制宜的发挥地方特色的长处,提高生产,兴建水利,引进新科技手段。

1.2农业的发展战略中对气象服务的重视不够

而且有很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事情总会发生。有时更会造成很多对农业的决策性问题。而且专业问题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很多大型的农业项目都没有进行适宜性和可行性的检测和分析,农业生产者们对于气象的知识还很匮乏,对于农业的气候资源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利用它来指导生产。

1.3当前的气象不能和农业生产充分结合起来,以至于导致农业生产的脱节

农业科技含量的逐渐提高,而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变得日益明显,而且对于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要也必须是全方位的,并且农业气象是一个和很多学科都有关联的学科。只有很少量的农业气象预报仅供农业的决策部门来决策,个性化、专业化的农业预报和情报的服务还很少,农业气象的科学技术专利还不是很多。而且可以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情报服务也很少。在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的各个环节的把握不够,存在诸多的变化因素。因此,把可以和农业知识联系到一起,是农业气象发展的原动力。

1.4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还不是很高

比较具有个性的农业气象服务还不是很多。气候的变化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很不好控制。而且气象服务对异常天气气候的探测网还不密,探测手段和预测水平还不高,对农业气候资源以及对于天气的预报准确性不够高,提供和预报天气的设备很有限。所以,我们要在传统的天气预报基础上加强气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功能。引进气象新科技,加大预报信息网络的覆盖,加快气象建设的脚步。

2 改善“三农”气象服务的对策和措施

新世纪新时代的到来也影响了环境的改变,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种种自然灾害的来临让农民倍感压力,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因此,及时的灾害和极端天气预警等措施需要服务于农民朋友,把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也是首要任务,以准确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朋友们用科技武装保护自己的田地,提高防灾防害的意识,以科技的手段面对种种问题都是首要的责任。

2.1改变“三农”气象服务的观念不可以只是关注生产气象的服务

更要加强生活服务的建设。逐步加强农村气象系列化服务,不只在一个方面做文章出对策,对农村各项工程建设开展全方位的气象服务,促进农村气象服务的持续发展和完善的服务系统建设。

2.2农村气象监测网点以“细致化、自动化、全方位”的思路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稳步速度建设农村气象监测站网络。建设农作物、森林场、经济林以及农村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等特殊气象观测站点,开展对基本气象信息的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监测,成型综合监测体系。

2.3气象服务信息机制需进村入户进入每家每户

让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做好“三农”气象信息的推广,以推进气象服进村入户。另一个方面要深入探索稳步市场营销的机制,不增加农民们的负担的情况下,采用各种形式建设气象信息快速直播通道,多农民需要的实时天气预报预警、气象农田知识、短时间多方面信息联发。

2.4协调农村突发灾害应急气象服务体系与突发公共灾害应急体系相适应

完善农村气象应急响应机制,快速实现气象部门对灾害问题的响应。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完善体系的软硬件,更要加强注意在农村气象监测系统、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而且要全方位考虑气象服务需要,多在灾害易高发地区、重点地区设置必要的监测站和传输通道,确保应急服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进一步加强做好灾害防御措施。

3 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行业,它的发展关系我国的人民温饱问题和一些其他行业的发展。而三农气象服务是为其提供根据的最有效途径,所以保证三农气象的准确性,提高服务水平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梁潇云,任福民.200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J].气象,2006(04).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土地;管理;经济;三资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土地问题。地方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都归结于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建立符合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监督和管理规制,实现农村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农村三资管理的功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概念和功能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是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详细来说,就是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在内的资金管理。对农村现阶段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工艺设备及相关物料、材料以及债权等隐性资产的管理。对农村集体资源的管理,是在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范围之内,对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的管理,包括农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通过“村账委托”对农村的各项收入支出做好审核把关,对农村的资金管理,以便于能够对农村各村镇的资金数额实施有效的管理。对资产的管理,主要凭借的是台账制度,确保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完善在对资产的监督使用过程中,资产的合理分配。实施村民民主制度,最终使资产得到可持续发展。三资管理中,实现对农村的资源管理,主要是为了方便在资源使用中,随时随地的监督查询和全程监控。对合同的管理职能,只要是为了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使用,以防止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乱纪情形发生,实时电脑全网监控,对农村的各项管理,实施电脑录入和统一管理以及动态监督。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农村集体“三资”清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争端、资源性国土未确权、农民交换土地现象严重、非法占用耕地实施它途工程、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化现象严重。村级财务管理中,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村集体组织成员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在行使民利的同时,在民主理财方面,还在走过场。

“三资”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民主性和真实性,对于“三资”的公开程度半透明或不透明,使得集体管理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资产、资源的真实情况。村级管理干部,对资产管理还缺乏必要的规范性措施,没有严格按照合同和召开管理小组大会实施综合决策。在承包合同实施阶段,没有按照合同履行条款,造成不必要的隐患和纠纷问题,对承包款管理也缺乏必要的提点措施。

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解决措施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健全管理机制,规范集体管理小组工作。明确三资管理工作程序,把握管理重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管理工作机构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建立“三资”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财产安全、资源资料真实完整。对上级支持农村建设的各项用款项目资金用途,在村民中实施透明、公开、公示,进一步发挥农村三资管理中心的服务功能,在具体工作实施阶段,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农村集体财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三资”管理中,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反规章制度、愚弄欺骗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村级管理中,对各项收支提供合法凭证,内部实施有效地审计监督,对于重大事务,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财务资料要定期公开。

“三资”管理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调动群众参与集体事业的积极性。在思想、管理、认识上,保障和加强村民利益,发挥集体事业对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从思想和认识上,将管理团队的认识,深入到一定高度。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的公开化,才能实现“三资”管理的有效化。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实现县、乡网上数据传输,网上审计和网上监督。

“三资”管理中,解决合同和土地争端问题,除了以农民和农村经济并重为目标外,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在监督下公开管理状况,在公开监督中,实现“三资”工作的良性循环,在农村集体事务开展中,对一些重点实施项目实施公开、正常、公正、有效的集体事业发展。

4 结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实施科学、民主、有效地机制,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安全,实现农村经济复兴,发挥集体资产优势,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集体事业的积极性,保障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化运营,实现集体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解决集体财务管理中的矛盾,保障集体资金的用处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制,实现规范化管理,实现资源管理的优化配置,保障村级农民经济发展的利益。在三资管理中,公开监督管理小组,实现三资工作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荣媚.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2013(1).

[2] 朱志林.莆田市秀屿区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12(12).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这三个问题是凝结在一起的问题,其中,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在工业革命以前并不存在所谓三农问题,而是经济发展由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转变的过渡期的产物。而工业革命带来了部分地区的城市化,工业现代化步伐较快的地区率先解决了三农问题,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而遗留的部分地区由于其地理、历史、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解放和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归根结底也是人的现代化进程。农业发展也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所以,农业的发展要依赖人,农业的发展成果要由人来享受。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问题,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可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

二、我国存在的三农问题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的落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工业化和农业经营市场化的力度不深。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土地利用不合理,农村户籍制度的存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和疏导。三是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核心关键的农民素质低,技能水平不足,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表现乏力。农民收入低,生活成本高,负担重。其实这三个问题是相互依存的,农民的素质低导致我们在实现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阻力很大,农业发展缓慢导致农村社会问题的存在。农业发展的滞后导致农民收入不高,农民收入低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医疗保障等无法得到完善。在解决农民的问题上,要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整体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城镇化率越高,农民占国民比重越少,农业发展越好。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教育无法很好的实施,教育资源匮乏。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尽快建立系统完善的农业培训体系,提升农民在农业种植、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从而使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农民生活的改变更多地依赖于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在农业发展愈来愈收到国家战略层面重视的背景之下

我们不仅要注重城市的发展,更要统筹兼顾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形成“以城带乡”的整体经济发展格局。城市反哺农村,农村依托城市。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困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我们更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民生。积极探索寻求解决农村户籍问题的措施,逐步解决隐藏于不平等户籍中的问题,使得农民也能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还要明晰农村土地的权利归属,使得农民能够利用手中的土地获得更好的收益,如使用土地抵押贷款,获得租赁收入等。另外,也要严守耕地红线,不能随意的将农用地变更为非农用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首要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增加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形成以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这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通过财政补贴调整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科技企业经营成本。

四、总结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1在农学类高校的“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意义

在2009年举办的“第三届信孚公益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高明教授曾呼吁“:农业院校应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不能为摆脱‘农’字而丢掉‘三农’特色”[1],因此,在农学类高校的“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对彰显农业院校的“三农”特色和探索“三生教育”的实现途径都具有相当的意义。现行“三生教育”教材是开放式的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在一定意义上‘,三生教育’课程是作为标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的。标本课程开发是指在‘三生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校教师为开发主体进行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资源条件的课程开发活动,在‘三生教育’的课程开发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参与到其中,就课程资源、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自主决策,依据现有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等相关资源,结合本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三生教育’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标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的改造。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回归社会现实中的生活故事和案例,把身边的生活引入‘三生教育’课程与教学之中”[2],因此,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家庭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意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和因材施教。当代大学生比较注意个人价值的形成、发展和实现,注重现实和讲求实际,而现行“三生教育”中理论教学的价值取向、内容与教育对象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出理论教学在价值取向和内容上某种程度的片面性。这使“三生教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和个性。因此,如果农学类高校能结合自身实际,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一些“三农”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必须接受“三农”教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特定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目前“,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担当起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百80%的来自农村,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三农的现状。但是,大部分同学从小到大就被灌输了走出黄土地的思想,长大后总想脱离农村“,跳出农门”,因而选择了抛弃农业、远离农村、脱离农民的道路,对“三农”问题默然视之,甚至有些人都不知何为“三农”问题,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与党中央“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发展战略是不一致的。在此背景下,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的高等农业院校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社会。

对农学类大学生开展“三农”教育的同时实际上也是进行很好的“三生教育”。“三农”问题在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新的历史责任的同时,也是在给当代农学类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人生机遇。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因此,如果能在农学类大学生“三生教育”中带入“三农”教育,有利于现代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创业观念的培养。

2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状况

2011年5月份,笔者就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状况及效果进行了走访式调查和问卷式调查。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即“学校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基本做法”、“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知情况”、“入学与就业的意向性”以及“学生对三生教育与三农教育相结合的认可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736份问卷,收回712份,收回率96.74%。通过走访和对所有回收问卷的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笔者得到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基本状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评价和阐述。

2.1学校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基本做法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三生教育”,根据《中共云南省委高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云高工[2008]44号)和《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云教[2008]31号)的要求,学校成立了“三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三生教育”实施意见》,后经多次修改,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农学类特色的“三生教育”工作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体现在“实践性”和“三农性”上。在进行“三生教育”时,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实践教学。根据《实施意见》,学校将“三生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宣传部,把“三生教育”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二者各占1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专门负责,实践教学部分由学校宣传部、学生工作处、保卫处、招生就业处、各系部团委分工负责,在全校一二年级学生中开展“三生教育”。在进行“三生教育”时,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三生教育”与“三农”教育结合起来。作为农学类高校,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三生教育”中始终坚持“学农、爱农、务农”的教育理念,将“三生教育”与“三农”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招生就业处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结合专业、创业设计、放飞梦想”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学校团委组织开展了“抗旱救灾,节约用水”的征文比赛,学生工作处组织了一年两次的“三下乡”活动,学校宣传部先后邀请了原云南农业大学校长黄仁跃同志、原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孙伟同志等农业专家给全校师生进行“三农”知识专题报告。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教师结合农学类高校实际,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三生教育”与“三农”教育结合起来,在16学时的理论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三次《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应如何开展有“三农”特色的生命教育》、《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应如何开展有“三农”特色的生存教育》、《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应如何开展有“三农”特色的生活教育》专题教育。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摸索与实践,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三农”教育有机的融入了“三生教育”之中,把对学生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引领与今后学生服务“三农”的现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2学校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效果

为验证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不妨先进行以下相关资料的对比。

[资料一]跨进中州大学,本想把当代农民的疾苦带给大学的学子们,让他们关注三农,了解三农,怀着美好的期待,做了好几次演讲,然而,当我再次登台做“三农”报告时,我才发觉同学们不喜欢我,厌恶我的讲话,甚至老师们也如此。为此我开始怀疑,开始怀疑当前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大学精神,是否应该把“三农”精神融入其中呢?这个问题责任在谁啊?(摘自2006年6月16日《博客网》文章《当代中国三农现状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作者wangyoucao。)

[资料二]近日,笔者在河南省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一次有关三农问题的调查。据调查显示:53.3%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三农”,83.7%的同学则根本没有毕业后投身农村建设的打算,拥有9600多万人口的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看到上面的调查结果,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否意识到思想的落后?是否意识到我们应为“三农”做些什么?(摘自2006年4月18日《中国教育在线网》文章《面对三农的呼唤大学生应做些什么?》,作者王利利,姜思遥,赵萌萌。)

[资料三]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农业学院,近八成的学生属于农村户口,一成学生的家长或亲友在农业事业单位工作,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90.8%的学生能一口气说出何为“三农”,82.3%的学生知道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78.6%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从事“三农”行业,94.4%的学生对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表示认可并希望其它的基础课也能“三农不离口”。(数据来源于2011年5月笔者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走访和问卷调查统计。)通过以上的资料对比,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所取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经验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三生教育”的实现途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3如何在农学类高校的“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

参照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摸索与实践,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开展“三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探索出三条在农学类高校的“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实现途径。

3.1在生命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教育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缺乏生命知识和人生理想,人生意义模糊、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而提出的”[3],经过一段时间的生命教育实践,我认为生命教育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种唤醒教育,即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唤醒哪些有上述生命问题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价值。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根据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在进行生命意识的唤醒教育过程中,可融入一些“三农”教育。下面就是我对在生命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的课堂设计。

导入语:据我了解,在座的大部份同学都来自于农村,关注“三农”问题的著名学者李昌平曾说过“: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我想再加上这么一句:做云南的“三农”学子真难。我们知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利益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云南农民利益的数字,做几道有关云南农民利益的数学题,共同体会一下做云南的“三农”学子究竟有多难(本人上课时采用原云南农业大学校长黄仁跃教授关于1978年至2009年云南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差距图表和云南农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图表的相关数据,教师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题目非常简单,不需要草稿,只要大家用“心”思考就行。

题目设计1:你的家庭月收入是多少?(不需要学生正面回答,只要求学生默记自己的答案,在学生思考几秒中后由教师解答)据我前期的调查,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仅占10%,属于高收入家庭;月收入在800元(昆明市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是830元/月)以下的占26%,属于低收入家庭;较多学生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1500元,属于中等收入家庭。

题目设计2:你现在的月生活费是多少?(不需要学生正面回答,只要求学生默记自己的答案,在学生思考几秒中后由教师解答)据我前期的调查,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仅占10%,月生活费在300元(昆明市最新的最低收入保障底线)以下的占26%,较多学生的月生活费在300~800元。

题目设计3:加上每年4500元的学费,根据你刚才默记的答案,计算一下你每月的消费额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几?(不需要学生正面回答,只要求学生默记自己的答案,在学生思考几秒中后由教师解答)据我前期的调查,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数字,为了这个数字,有的家庭不遗余力,有的家庭倾家荡产,有的家庭债台高筑。

题目设计4:面对这个微妙的数字,你有何感想?请同学们思考一分钟,然后请举手回答或由老师抽答。答案并不求得出一致,真正的目的在于唤醒那些有生命问题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在思考和回答中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责任。最后,教师要进行理论引导“:我们从考上大学的那天起,就背负着父母的殷切希望,如果我们还未来得及回报家庭,甚至还未能把家里为自己上学的债务还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等于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自己的亲人或社会,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在现实面前,即使需要承受再大的痛苦,我们都没有权利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责任,更没有权利让亲人来承担自己身后带来的不堪重负的经济债务;今后不管碰到多么不如意的事,多么不理想的工作还是多么坎坷的生活,我们都要顽强的生活下去,不只为自己,也是为了自己父母老年的幸福。”

3.2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拓展生存思路

在生存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存环境,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拓展生存思路,从而行之有效地进行生存能力训练。要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关键是要找好二者之间的融入点,各类高校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去寻找融入点。以农学类高校为例,教材64页有这么一句话“学会生存,首先要有所追求,为追求而生存;学会生存,要学会坚强,因为人的生存受环境制约”,这就是在“三生教育”中进行“三农”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融入点。2009年,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紧紧抓住这个融入点,结合云南的旱情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生存环境教育。教学过程可以这么设计:先采用多媒体方式播放云南旱情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关于节约用水的生存环境教育。另一个融入点是教材97页“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目前大学生面临的最实际问题不是创业问题,而是就业问题,学生们都在为此而拼命训练自己的生存能力,但有的学生却苦于职业参照物的不明确而无从下手,因此,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为学生的生存能力训练提供必要的参照物,融入适合自身的生存教育。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融入了《献身黑土地,奉献在“三农”》的专题教育,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思路,为学生的生存能力训练提供了适时的参照物。教学过程可以这么设计:第一步,简单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第二步,学习2010年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回信的重要精神,激励学生在热情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书写美好的人生;第三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和保障政策;第四步,介绍成功校友服务“三农”的实践经验。

3.3正确应用农业科技双刃剑

在生活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生态文明观,养成良好的自然道德,正确应用农业科技双刃剑,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教材第十三部分的内容是“生活道德”教学,其中157~160页通过对“自然道德”的教学,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明白“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某些破坏性的后果,从而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在于把握科技发展的走向,用生态价值来评价科技发展,在科技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上确立生态文明观,走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化肥、农药等农业科技双刃剑的威力,它们的发明创造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使粮食、蔬菜、水果、饲料、肉类、蛋类等浸染上某些毒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农学类大学生是学习和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群体,因此,在农学类高校的生活教育中融入“三农”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然道德,从而学会正确应用农业科技这把双刃剑,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生活道路。

教学设计:从西瓜膨大剂说起。

第一步“就事论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2011年5月份江苏镇江市西瓜成熟前5天爆炸,疑因使用膨大剂的相关报道,然后设问:同学们对此事件如何看待?倾听学生的相关评论后,教师可适当介绍当前社会对此事件的两种声音——一种是“谈膨大剂色变论”,如“膨大剂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主要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变淡、口感差,不利于长时间储藏。同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也有可能造成儿童发育不良、痴呆等”;另一种声音是“适量使用无害论”,如“冯双庆教授认为,它对人到底有没有什么损害现在没有一个定论,植物的激素和人体的激素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不太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且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膨大剂会给人体带来副作用”,“据专家介绍,膨大剂首先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适量使用对人体无害”等等,最后由这两种声音得出“膨大剂是一把双刃剑”的结论。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法律风险;法律意识

电子商务简称电商,是将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到商务活动中的一种模式。农村电子商务指的是农村在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应用电子通信的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必须要将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模式不再单一。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让我国农村经济快速的实现转型和升级,从而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使乡村振兴的战略得以实现。随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由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存在着经验不足的情况,这使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1.1交易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方面的法律风险

由价值规律可以了解到,市场中商品的价格会随着商品价值的波动出现变化。和线下交易的方式相比,线上产品交易的价格存在着极高或者极低的情况,很难将商品的价值规律很好地反映出来。这一点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由于网络交易存在着特殊性,因此政府相关的部门很难对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监管,这使线上交易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线下产品的价格[1]。农村电商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以下两个方面中能够得以体现:第一,农村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很多都是小规模进行生产的个体农户,这些农户往往都是将自己种植和生产的农产品放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售卖,而售卖的产品往往没有经过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的商品很可能是“三无产品”,产品本身的质量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第二,销售过程中存在着以次充好的情况。有些农户经营者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受益,并不会对交易的产品以及消费者进行负责,常常存在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

1.2电商交易主体的法律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是个体农户,其二是农村合作社,其三是农村企业。三者之中,个体农户的总数是最多的。通常情况下农村企业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法律责任,是在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之下进行注册的,可以承担民事责任,而对于个体农户来说,仅仅是完成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注册工作,就可以进行网络销售,甚至不经过注册,直接就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开始销售产品。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讲,这类销售主体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一旦在交易当中发生了问题,难以独立的对民事责任进行承担,也难以受到法律的监管,如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将会造成维权困难的情况。

1.3农村电商交易中电子合同存在的法律问题

2005年我国实施了电子签名法,该法律赋予了电子签名和文本签名相同的法律效力。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电子合同存在两方面的法律隐患。首先,电子合同的存在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的群体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并且交易产品存在着特殊性,这使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往往不会提供相关的电子凭证,尤其是很多农户并未在电商平台上进行产品售卖,而是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微商形式的销售,这就使交易过程没有签署合同和凭证[2]。其次,电子商务在交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叫做点击合同的形式。在电子商务中的网络过程中的点击合同往往是由商家或者电商平台单方进行拟定的,消费者只有点击同意之后,才能够进行消费和交易。这种合同类型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这种合同中可能存在着某些难以发现的条款,在消费者同意之后,可能会对自身的权益造成风险;其次,这种合同的法律效力并不一定受到法律的承认,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了侵犯之后,这种合同不能作为维权的依据;最后,由于电子文件保存于终端以及存储器当中,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对电子文件进行篡改,因此文件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成为了电子文件难以成为法律上的证据。此外,电子合同也存在着保存困难的问题,容易被人为窃取和修改。

1.4交易平台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网络交易平台是农村电商发展所必须的载体,然而农村电商的平台交易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当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存在着泥沙俱下的情况,有些交易平台的准入验证程序并不符合规定,在注册的时候就不合法,因此也不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因此在平台上交易的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由于在电商平台上经营的电商农户往往基本素质较低,对风险缺乏鉴别的能力,因此容易受到侵害。其次,在平台上进行交易需要使用第三方支付,在购物的时候消费者会先将钱打到第三方支付软件上,然后在确认收货之后,第三方支付再将钱打到商家处。第三方支付本身有着方便快捷的特点,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操作风险。例如当前可以使用的面部识别功能,可能会导致第三方支付的账户资金被盗刷,同时由于网络安全问题,手机支付还可能受到病毒的攻击,使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受到侵害。随着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情况将会有所好转。最后,由于第三方支付的手段能为支付平台带来相应的收益,因此平台竞争之间也存在着法律风险问题。当前很多电商平台都要求商家必须进行二选一,只能在支付宝派系或者微信支付派系中选择一个平台进行消费,这种强迫式的选择是非正当的,这不但会让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影响,还会让交易丧失公平,让商家和消费者交易的成本增加[3]。

1.5隐私权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问题

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农民个人信息泄漏,隐私权被侵害的情况。隐私权指的是公民的个人信息不泄漏,私人生活不受干扰的权利。近些年私人信息在网络上泄漏的情况非常严重,当前我国网民群体数量庞大,相较于城市人来说,农村人民在使用电子交易的时候,非常容易泄漏个人信息。泄漏信息的方式包括:第一,黑客对平台的攻击,将平台的个人信息进行窃取;第二,由于农民平均素质相对偏低,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意识相对较弱。此外,还存在着有些平台因为经济的原因,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贩卖,依此非法获利。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也容易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商品的商标、网点的网页设计、产品的图片信息等被盗用或者模仿。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的时候,随处可见个体商户使用企业商标、商品简介和图片完全一致的现象。电子交易中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是由于当前我国人民当前还缺乏知识产权维权的意识,市场的监管不到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交易产生不信任,从而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

1.6交易过后的法律维权风险

农村电商交易中存在着很多的法律问题,因此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需要进行维权,而农村电商交易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法律维权风险。和传统的线下交易不同,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法律关系主体是多元多层次的。法律关系的多元化指的是,除了传统交易当中的买家和卖家之外,网络交易还存在着交易平台、支付平台、物流等多方的责任主体,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多层次的法律关系,并且所有的法律关系都存在着虚拟性和多变性。由于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主体存在多元、多层次的特点,在消费者以及商家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就会难以进行维权。首先来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容易出现上述多种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维权的方式各不相同,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农民来说,难以掌握多种维权方法。其次,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和矛盾,难以对侵权的主体以及承担责任的主体进行明确。最后,在电商交易的过程中,维权的过程难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且维权对于普通人来说成本过高,过程繁琐,会让消费者和商家维权的热情降低,转而逐渐放弃使用网络交易。这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4]。

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法律问题的具体原因

2.1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只有出现了制度,才能让凭空出现的事物逐渐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当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很多法律问题都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具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论述。首先,缺少完整的法律体系。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目前对我国电子商务有指导作用的法律文件仅有《电子签名法》、《电子商务法》。为了弥补法律缺位的情况,有些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电子商务管理办法,但是这些地方性的文件有着较强的地方特点,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大范围应用,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并且未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制定相应法律,使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其次,农村电商交易遇到法律纠纷的时候,解决的机制不够健全。电商经营的模式使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权益被侵害的时候,维权的过程非常困难。农村电子商务经营的产品较为特殊,多为农产品、果蔬产品,这些商品非常容易出现破损、变质的情况,在农产品发生损害的时候,经营者的责任以及物流主体之间的责任难以进行划分。因此电商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纠纷,由于相关的法律机制不健全,使权益难以得到保障[5]。

2.2农村电商交易的过程中监管缺位

任何社会行为都需要经过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保证行为规范,而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在运作的过程中存在着监管缺位的情况,这是农村电商发展中容易出现法律隐患风险的重要原因。首先来讲,我国网络监管方面不够健全,监管体制处于不断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建设的速度明显慢于网络发展速度,这就会使网络交易过程中的监管存在严重的缺位,存在着监管主体缺失、监管法律缺失以及监管行为缺失等问题。其次,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具有特殊性,这使即使有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依旧难以有效的实现监管。农村电子商务的准入门槛相对偏低,经营者在完成了交易平台相关的注册程序,即可开始从事经营活动,除了在电商平台上进行交易之外,还能直接在社交网络上进行交易,这使交易方式非常多样。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的形式多样、群体庞大、范围较广,传统的市场监督方式难以在监管农村电子商务的时候发挥出最大化的效果,使监管存在大量的空白区域。而监管难以实施就会造成农村电商在交易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难以进行维权,维权纠纷多的问题。

2.3政府的服务不到位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农村电子商务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在科技支持以及政府的扶持之下,近些年农村电子商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农村电子商务依旧是新兴事物,为了能让农村电子商务健康的发展,让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现。政府应该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然而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政府的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宣传,将电子商务交易相关的知识进行普及,做好教育宣传的工作。农民在经营电子商务的时候经常使用电商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而政府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容易存在宣传跑偏的情况,这使农民并未经过系统的法律培训,群体法律意识相对较弱,这是农村电商交易中存在大量法律风险的原因。第二,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人才培养的投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而人才则是带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基础设施得到保障,并且吸引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加入到农村电商发展当中,才能让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的正规化,降低法律问题的发生。然而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基础建设依旧较为落后,缺少产品认证体系、溯源体系和检测体系,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2.4经营主体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法律问题,除了上述三方面外在原因之外,还存在着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缺乏法律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原因。农村中电商经营者大多都是个体农户,农户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这使经营主体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非常容易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同时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自身权益受到了侵犯,也难以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维权。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法律和道德意识缺失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还和政府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关。

3结语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法律问题,只有认真的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让农村电子商务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蓓.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农村电商发展法律问题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21,(02):44-47.

[2]王金龙,邹涵潇.农村电商之工业品下行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21,(02):113-114.

[3]王金龙,邹涵潇.农村电商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探讨——基于农产品上行的分析[J].农家参谋,2020,(20):18.

[4]滕健,肖裴.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商发展法律问题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