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馆

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馆(站)体系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代表党和政府的文化主旨,引导社会文化发展创新,开展先进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具有阵地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和特色优势,凸现着群众文化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功能;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着党和国家的组织意志;在规范程序的运作中,表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导性和示范性;在文化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着社会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作用。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还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定位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这既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高度信任.也给公益性文化事业提出了历史重任公益文化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具有传统公益属性和拥有深入基层的庞大网络优势的文化馆(站).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必将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以为,作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单位——文化馆(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它的职能地位和发挥作用。

一、文化馆(站)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而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馆(站)站在其本质属性上也具有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发挥出重要的骨干作用。

(一)文化馆(站)的本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把文化馆(站)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文化事业,本质上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文化馆(站)站的传统职能,文化馆(站)站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公共文化服务可谓是文化馆(站)所有工作内容的概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包括的七个方面中.文化馆(站)站都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是在群众文艺创作、辅导、文化娱乐服务、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农村文化服务等各方面都能发挥较大作用。从文化馆(站)的工作性质来看,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站)是最可依赖、也是最可信任的一支力量。

(二)文化馆(站)的优势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文化馆(站)在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拥有独有的、难以替代的巨大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优势

文化馆(站)站具有覆盖全国城乡村镇的网络化优势,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目前,全国文化馆(站)3千多个。文化站3万多个,有社区和村文化室13万多个。这个巨大的网络体系,可谓是最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平台

2.属性优势

文化馆(站)站是由政府设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政府投入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无偿服务是其主要的服务方式。这种公益性的服务方式,也具有其他专业机构、企业等单位无法替代的属性优势,更能长期坚持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3.基础设施优势

文化馆(站)站现有的基础设施.是十分宝贵的国有资产和国有阵地近年来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善改进,已成为实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物质基础文化馆(站)的设施有无、建设面积的大小及使用的合理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文化阵地的牢固性、先进性和服务质量。很多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建设、改造和完善文化馆(站)设施。有的地方甚至增加了网球场、露天舞场、演出广场、休闲花园等新设施项目并限定了各级文化馆(站)的办公用房比例.尽可能多地增加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空间.这些宝贵的基础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

4.传统优势

文化馆(站)在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种常设性阵地活动中.在实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和打造出一批精品和品牌群文活动等.在组织和开展公共文化传播工作方面具备独有的优势。

二、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中的“龙头”作用

文化馆(站)体系作为基础性的文化机构,其主要职能定位则非常明确,即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映社会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整理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的一部分,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的格局是以群众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其职能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素质。文化馆(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中具有鲜明的“龙头”形象。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等具体内容。其中,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群众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馆(站)体系担负着组织、策划、示范、辅导和研究等工作任务,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与享用者,发挥着用文化传播文明、歌颂进步、教化民众、丰富生活的职能作用,形成了在社会办文化的大趋势中保持着国办文化的主体和主导地位,鲜明地树起了群众文化的“龙头”形象。

三、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新作用、新特点

文化馆(站)是普及和繁荣群众文化的主导性业务职能部门,其业务活动是工作主体。长期以来,文化馆(站)恪守工作职责,以业务活动为主体工作,以运用文艺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辅导、研究、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和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等为主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现代技术、设备的普遍应用,文化馆(站)服务性的本质和特点越来越突出。当今,很多文化馆(站)开始围绕工作主体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一)技术服务项目不断增加

所谓技术服务,是指以现代化设备为依托,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为群众、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技术服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馆(站)主办、承办活动的技术保障;二是对社会需求的服务;三是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培训。

1、灯光、音响服务。

在市、区文化、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很多文化馆(站)陆续添置了价值百万元的灯光、音响设备,而且各个街道都配置了一定的灯光、音响设备,完成了本省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音响保障,而且为街道、社区和有关单位的活动提供了灯光、音响服务。在各街道文化站配置设备后,及时举办了音响操作培训班,并在使用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了演出质量和水平。

2.音乐制作和影像摄录服务。为适应文艺演出活动的需要,文化馆(站)配置有音乐工作室和录音棚,承担了各类大型活动的音乐创作、设计、录制工作,并且达到了专业化水平为更好地积累活动资料,传递活动信息,扩大活动宣传,并本着立足本区、服务群众的精神,还发展了小型的影视创作、摄制工作。

3.美术设计服务。美术设计制作,包括各类展览、宣传橱窗、舞台美术、环境布置等的设计制作,不仅是文化馆(站)的重要工作项目,而且也是一个很大的服务空间。与此同时,新型设备、材料、技术的不断产生,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制作方式、手段和视觉效果。因此要适应各种需求,加强自行设计制作能力,拓展了文化馆(站)的服务业务和服务领域。

(二)设备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基层单位和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一般不可能把所需设备置备齐全。文化馆(站)将非使用中和闲置设备,如演出服装、乐器、活动舞台、灯光音响等,以无偿出借和低偿租赁的方式向社会提供服务,既发挥了设备的使用价值,又方便了单位。

(三)信息服务平台更加丰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信息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单位都至关重要。作为现代文化馆(站),必须搭建自己的信息平台,为群众文化工作服务。通过固定的信息平台,将公共文化工作及时地传递、交流、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区城文化交流的广度和速度。

(四)技能培训服务贴进时代。培训工作是文化馆(站)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文化馆(站)传统的培训工作是指对基层文化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培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强,促使文化馆(站)的培训职能不断扩大,由单纯的文艺骨干培训延伸到了业余艺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领域,而且逐渐成为许多文化馆(站)工作的热点。比如开办艺术培训学校以来,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而且大大增强了自身的运行活力。

四、巩固和加强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公共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作为官办的文化机构—文化馆(站)(站)的发展也令人担忧。由于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机构编制不明确以及文化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抗衡新文化的冲击等原因,导致一些群众,特别是农民的业余生活枯燥,群众团体文艺活动比较少,从而诱发了现象的蔓延。因此要推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当务之急强是化和巩固文化馆(站)的地位。

(一)、强化公益和服务职能,明确文化馆(站)的主体地位。文化馆(站)体系具有的“两馆一站”,是国办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工作性质有主导性和服务性,工作内容有普及性和综合性,真正体现文化馆(站)体系存在价值的还是其鲜明的公共文化事业的功能。群众文化作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文化馆(站)的职能,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素质。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即是以群众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站)的主体专业职能是群众文化,目前很多的文化经营依然属于群众文化社会化发展的范畴,但不能将产业化作为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化运作的扩大,一些依托文化馆(站)体系自身力量推出的带有产业化发展倾向的引导性的、低偿的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也与文化馆(站)自身使命相抵触,应当严格控制在准公益的范畴之内。当然,这些项目一旦形成文化产业,则应与文化馆(站)事业相分离。

(二)、始终坚持群众文化业务方向,巩固文化馆(站)的导向地位。文化馆(站)体系要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弱化或改变文化馆(站)体系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更要明确坚持群众文化服务的主体地位,组织、辅导、研究、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以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以组织、辅导和研究三大要件构成其业务体系,向社会提供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只有坚持群众文化服务方向,不断完善其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站)才能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大力进行社会文化的引导与宣传,巩固文化馆(站)的阵地地位。文化馆(站)代表了政府的文化主导思想,是引导社会文化发展、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重要阵地。文化馆(站)具有的阵地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特色优势,能够很好地凸现群众文化的龙头作用与辐射功能。文化工作的各个实施环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组织意志,在组织规范的运作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导性、示范性,对社会文化市场起着引导、调控和示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多元文化与国际化发展中,文化馆(站)要发挥阵地作用,大力进行社会文化的引导和宣传,教育和引导群众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

(四)、增强创新和精品观念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魂、魅力之本、动力之源。而创新首先要从观念上创新。文化馆(站)的同志首先应该全面领会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新思想.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转变观念贯穿于文化创新的全过程。通过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创新,让公共文化产品更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以创新的公共文化形式和内容带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同时在组织群文活动的内容、表现形式、科技含量和组织手段以及培训辅导活动中,都应寻求发展特色、铸造自己的精品、打造自己的特色知名品牌在完成常规工作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强势。集中力量.铸造自己的精品品牌,形成文化馆(站)工作的一个又一个亮点.让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久。只有打造了自己的精品品牌.才能在各种社会培训组织中脱颖而出.体现出文化馆(站)的不可替代性。

总之.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及其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文化馆(站)必须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倡导多样化的文化氛围以吸引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造大众化和精品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服务.建立现代化的数字网络服务体系,才能为广大群众做好优质的文化服务工作.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构建起社会主义社会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