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媒体背景下戏曲艺术的传播与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戏曲艺术的传播与影响

【摘 要】戏曲艺术曾在不同时代都焕发了生机,她曾依靠大众传媒进行了广泛传播,也具有了一定的生命活力,传播的程度影响着戏曲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深度。戏曲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极强的群众基础,而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传播方式可以帮助戏曲艺术进行更深度的文化内涵拓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博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充分发挥其优秀的文化感染价值,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机。

【关键词】新媒体;戏曲艺术;

推广传播戏曲文化作为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我们在关注戏曲传承的同时,还要注重在不同时代的传播方式及其对文化价值的影响。戏曲最早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口相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纸媒和新媒体的出现为戏曲艺术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不同于演员的表演,戏曲艺术要求表演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拥有必要的感染力。如何在新媒体影响力度较大的时代,将戏曲艺术与互联网思维进行融合,更好地提高戏曲艺术的传播力度,为人民群众传播更多优质的文化内涵,成为当今时代戏曲文化传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历程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文化极具代表性的主流,人们除了要关注戏曲传承过程还要了解不同时代的传播方式。根据资料可查,戏曲最早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人们的口口相传,早期的中国戏曲发展时代主要包括两个分流,第一是以戏曲文本为主的文案传播,第二则是现场的舞台表演,人们通过舞台的表演剧,来增强戏曲的影响力,让戏曲通过更简单的方式传播出去。旧时的戏曲舞台当中,戏曲的影响力在于表演者的演唱水平,如果表演者表演内容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这出舞台戏就会多次表演,甚至可能会跨区域进行演出,在一定时期内对艺术的传播带来了积极影响[1]。朝代更替,戏曲舞台也逐渐融入了全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的文化内涵,为戏曲的表演增加了更多的魅力。戏曲的传播往往会更加注重人们的主观感受,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推进,戏曲文本也开始在民间流传,在清末时期《申报》刊登的内容中有许多包括戏曲剧院演出的内容,甚至部分广告为了更好的吸引人们注意力,常常会将重要的戏曲剧目放到更为显眼的位置,此种现象说明戏曲之间的表演也存在着广告竞争的现象,此种传播方式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接扩大了戏曲的传播范围,还让纸媒的发展带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播,从口口相传到纸媒推进,戏曲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随着电视的传入,戏曲艺术更进一步被大众熟知,电视与戏曲的结合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人们进行了艺术的呈现。在早期的电视节目中,戏曲作为轮播的主要内容,将传统的剧场搬上了荧幕,将传统的戏剧进行进一步发展,技术的升级为电视前的戏迷提供了更多的欣赏方式,也吸引了更多喜欢艺术的人从事这一行业,这为戏曲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综艺娱乐节目逐渐占据了人们的视线,当代人们更愿意关注节奏较强、趣味性较强的节目,一些热衷于新媒体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字节跳动的软件,例如今日头条、抖音等,这为艺术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也为我们更好的认识戏曲艺术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所以需要借助新媒体,加强戏曲艺术的传播,在吸收主流思想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好戏剧的传统内涵,更好的取得用户信任,加强戏曲的互联网传播力度。

二、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对戏曲传播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成为了时展的关键词,“互联网+戏曲”成为当前戏曲界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艺术的传播方式也随着纸媒不断更新到互联网,艺术形态为了方便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开始进行改良。例如,为了让人们快速了解戏曲的内涵,很多艺术家开始拍摄和设计微电影,很多媒体开始介入戏曲行业,综艺节目在进行节目设定时也会融入一定的戏曲内容,例如爱奇艺独创的《国风美少年》节目,节目中大多是年轻人,通过最新的娱乐节目视角,将戏曲艺术与年轻人的发展理念进行融合,将戏曲艺术以更加新鲜的内容搬上银幕,对戏曲艺术进行了系统的传承。新媒体看上去是高科技的发展产物,但实际上是传媒方式的更新,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9.04亿左右,手机用户达到8.97亿左右,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了解消息和更新自己的生活动态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互联网成为满足当前人们生活发展需要的重要依托[2]。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思维为戏曲艺术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媒介,实际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众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减少了纸媒和大众传媒的传播成本,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戏曲艺术的传播内容可以更广泛,也可以更简洁。例如利用字节跳动旗下APP,可以快速吸引人们的眼球,在传播内容时可以为感兴趣的用户推荐相关内容,取得用户的信任,提高用户的粘连性,最终实现戏曲艺术的快速传播。

三、新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传播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软件,拓展戏曲艺术传播途径

戏曲艺术作为贯穿中国文化史中的优秀内容之一,在不同时代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乐趣,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戏曲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戏曲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戏曲文化内容不符合当前年轻人的审美取向,开始逐渐受到忽视,分众现象明显,娱乐节目和选秀节目属于大众娱乐内容,而戏曲艺术由于内涵深厚受众面积小。这意味着要想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播,就要利用新媒体来拓展传播途径,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利用互联网则是戏曲吸引大众目光的最好办法。为了更好地进行新时代戏曲文化传播工作,提升由于不理解戏曲内涵而忽略戏剧传播的群体的关注度,作为戏曲文化的社会团体需要在互联网概念的驱动下,建立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自媒体,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来普及相关概念,吸引当代年轻人的注意力,公众号的设立需要认真的考虑,内容既要新颖,还要不失戏曲的内涵。以黄梅戏为例,在设立公众号时,既要保持黄梅戏的原汁原味的特点,还要能够结合当代的特色。例如可以录制关于黄梅戏传唱的视频,以不同时代的扮相出镜,唱腔也可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改良,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将人流引到公众号。除了设立公众号以外,也可以通过戏曲频道推出互联网上的平台媒介,例如可利用抖音平台开创戏曲专栏,在此专栏中可以播放不同时代的名家唱段,也可以开设话题,如以“时代在变,戏曲不变”为题,以戏曲中可以拓展的一句唱词为引,如“苏三离了洪桐县”一句,开启大众模仿模式,人民群众以此句为引,模仿名家唱段,以抖音平台为出发点,将视频上传到微博或其他视频APP来吸引观众的参与,拓展戏曲传播的范围,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进行戏曲传播[3]。

(二)讲好“名家故事”,做好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播放平台,也可以为优秀的艺术家故事提供一定的展台。戏曲艺术的受众群体以中老年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对互联网软件的应用程度也越发熟练。便捷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为戏曲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优秀的戏曲艺术家可以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与大众见面,以信息推送的方式,呈现戏曲名家对戏曲艺术传播的贡献。优秀的人物案例可以激发人们想要去了解艺术的热情,也可以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工作。以优秀艺术家梅兰芳为例,他作为一代名家,曾影响了许多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似乎淡忘了梅兰芳对戏曲艺术传播做的贡献,也逐渐遗忘了他在动荡时代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为了将梅兰芳的故事进行再次传播,当代艺术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讲好名家故事,将梅兰芳的故事进行多次普及,做好文化传承工作。首先可以将梅兰芳大师演唱的曲目进行播放和推送,也可以将梅兰芳大师发生的趣事进行讲解,以抖音和微博为传播平台,对梅兰芳的故事进行再现。其次可以开设梅兰芳大师模仿赛的主题活动,全民参与模仿梅兰芳大师的唱腔扮相,也可以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讲好戏曲文化故事,做时代文化的传承者”为题,开启全民讲名家故事的活动,全民参与到名家故事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三)借助优质传播平台,保证戏曲文化传播方向

优质的文化平台可以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新媒体的发展,让艺术工作者认识到,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大众媒体,互联网可以成为戏曲艺术传播的全新途径,传承需要薪火相传,能否在新时代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工作,不但需要艺术本身的文化魅力,还要借助优质平台进行创新,以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来做好精神文化的传承,如何运用优质平台进行文化传承,成为了当代艺术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戏曲传播工作不能只是简单的依靠新媒体进行传播,相关工作者要学会以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承。例如可以开创选秀节目,如《国风美少年》综艺活动就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甚至成为了时下流行的内容,包括《梦想的声音》走出的优秀主唱孙旭,他在节目中所唱的《打虎上山》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注目,很多从未接触过戏曲艺术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戏曲艺术,甚至影响了部分粉丝开始想要去学习戏曲艺术,这表明借助优质的平台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可以保证戏曲文化的传播力度,让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应有的生机。四、结语在新媒体背景下,戏曲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学会利用平台来体现它真正的价值观念。要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工作,需要将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以开拓传播途径和整体的传播方向为主,将文化内容与时展特点进行融合,从时下最为流行的传播媒介入手,将文化与时展进行真正的融合,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漆婕.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艺术大观,2020,(33):127-128.

[2]赵子健.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传播之流变[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7):222-224.

[3]李婷怡.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传播中现代融媒体的作用分析[J].学园,2020,13(10):97-99.

作者:殷兆武 单位: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新媒体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谢耘耕工作室

网络新媒体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