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综述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综述

西方的文化发源于欧洲,海洋是西方文化的摇篮,人们的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水。所以在西方,人们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用likeafishoutofwater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当有人在恋爱中失意时,中国人可能用“天涯何处无芳草”来表示安慰,而西方人则用Thereareplentymorefishinthesea(.海里有的是鱼)表达。相比之下,中国则是陆地国家,大山大河是我国特有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治乱兴衰都与千山万水紧密相联。因此,就有了“大好河山”、“有眼不识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洗不清”。这样朗朗上口的习语。

由民族风俗习惯造成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习惯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习语与民族的风俗习惯是紧密相连的,英汉风俗习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比较典型的是对一些动物的态度上。比如,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意义相差甚远。西方人很喜欢狗,他们不仅把它当作看家护院的动物,还把它当作忠实可靠的朋友。然而在中国,人们讨厌鄙视狗,狗在汉语习语中常常含有贬义,被用来比喻坏人坏事。如“走狗”“、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

由宗教信仰造成的文化差异。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语言行为等方面。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信仰基督教,因此,也产生了很多和宗教相关的习语。例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CastPearlsbeforeSwine(对牛弹琴);nottoknowamanfromAdam(素不相识);Gotohel(l去下地狱吧);HellandTommy(彻底毁灭);abirdofillomen(指不吉利的人,常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等。所以就有了这些习语:topdog(最重要的人物);toleadadog’s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doghasits(his)day(.人总有得意时);Everydoghasitsday(.人皆有得意之时)。而在中国,长期以来,佛、道、儒三教一直统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汉语习语中有许多是和宗教相关的。例如“: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些耳熟能祥的习语。

由历史典故造成的文化差异。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好比一面镜子,能最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特色。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英汉典故产生来源大体相似,主要来源于历史事件、宗教以及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民间习俗和文学作品等。英语大多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习语来源于“荷马史诗”、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及经典名著。例如:sourgrapes(酸葡萄);likeaTrojan(英勇顽强);Achill’sheel(致命弱点);IamnotHemlet.(我绝不犹豫);Homersometimes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washone’shandsofathing(洗手不干)等。而汉语的典故多出自浩瀚如烟海的古书、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例如:“毛遂自荐”、“叶公好龙”、“初出茅庐”、“悬梁刺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造成的文化差异。中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最早的社会制度是君主制,人民长期遭受教皇和国王的统治,因而很多习语都表达了人们对国王和教皇的愤怒和厌恶。例如:pope’snose(熟煮的鸡屁股);Thekingandpope,thelionandwolf.(国王教皇,狮子豺狼);Kingshavelonghands(.勿与帝王争)等。但是,中国人民长期遭受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残酷统治的压迫,受贪官污吏、地主奸商剥削,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习语。例如“:官官相护”、“官逼民反”、“无官不贪,无商不奸”、“富家一席酒,穷人半年粮”等。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分析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为了在做英汉习语翻译时,译者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进行文化转换。谭载喜教授曾经说过:“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有关。”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我们既要找到英汉习语的差别,更要积极探索跨文化习语翻译的合理方法。

习语翻译的方法

1.直译法。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意思和表达形式进行对译。季羡林先生认为“:所谓‘直译’是指:原文有的,不能删掉;原文没有的,不能增加。直译的译文不仅要传达原文的内容,还要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采用直译法要文从字顺,符合遣词造句规则,这样不仅让读者体会到了英语习语的风采,也起到了丰富汉语语言的作用。例如:thelastsupper(最后的晚餐);Healthisabovewealth(.健康胜于财富);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Ignoranceisthemotherofimpudence(.无知是无耻之母);Distantwatercan’tquenchyourpresentthirst(.远水解不了近渴);Bloodisthickerthanwater(.血浓于水)等。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直译法能充分地表达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又不会引起误解,而且还有助于汉语不断地从其他语言中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使汉语日益丰富、完善、精密。但是直译不是生搬硬套的死译、硬译,也不是“字对字”的翻译。在直译时,译者应切忌望文生义,警惕“翻译腔”,而要发挥语言优势,兼顾“信”与“顺”。

2.意译法。意译是指在翻译时,译文主要传达原文的内容和信息,不注重与原文形式的对应。意译要求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译文可以摆脱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使译文符合语言的规范。例如:awetblanket(令人扫兴的人);cat’spaws(上当);tobreaktheice(打破沉寂);Everymanhasafoolinhissleeve.(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notstopuntilonereachesone’sgoal(不到黄河心不死);tal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说曹操,曹操到)等。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意译既适用于短语翻译,也适用于句子翻译。在习语翻译中,意译要兼顾两种语言的文化独特性,把各自的文化特性以形象鲜明的方式表达出来,达成了文意的共通,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并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译者在意译时也要注意:意译不是随意胡译、乱译。译者要在紧密联系习语的文化背景、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的汉语加以表达,这样才能将原文内容灵活处理,使原文的意义更通顺流畅,更为读者喜闻乐见。

3.附加注释法。英语中有些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地域色彩或具有典故性,有些习语是原语语言特有的文化现象,像这些习语必须加注释才能清楚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和意思,才可以将其深层次意义揭示出来,以免使读者产生困惑和误解。例如:Pouroilontroubledwaters.平息风波,息事宁人(注:传说航海遇到风浪时,若把油倒进海里,可起到使海浪平息的作用。);Goodwineneedsnobush.酒好客自来(注:英国从前流行一种风俗,人们常在商店的门口外挂某种东西作为该店经营某种商品的标志,挂常春藤ivybush标志的常为酒店);CarrycoalstoNewcastle.运煤到新堡,多此一举(注:新堡是一个地名,当地盛产煤矿,运煤到一个产煤的地方,实属徒劳无益);ThetouchofMidas.点物成金术(注:此语源自希腊神话。据说神给一个叫Midas的人一种特殊的力量,任何东西只要被他的手一碰就会变成黄金。后来,Midastouch便用来喻指“有发财的运气或技能”);aJudaskiss.犹大之吻(注:此习语出自《圣经》,据记载,希律王决心灭掉神子耶稣,便以重金招示,捉拿耶稣。在耶稣的12个门徒中有个叫犹大的(Judas),在重金诱惑之下出卖了老师。由于希律王派来的法利赛人说不认识耶稣,所以犹大就献计说,“当我走近一个人并与他接吻时,他便是耶稣”。现在用AJudaskiss来指“出卖朋友,阴险的背叛”等。)附加注释法给译者充足的空间来交代原语中字里行间含义,也让读者更加清楚明确地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译文不但有利于读者直接体会原文所表达的字面意思,更有利于读者了解蕴涵在文字里面的异国文化传统,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但是附加注译法不宜用得过多过滥,否则使人读起来索然无味。

4.套译法。有的英语习语和汉语同义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的和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如直译出来就会颇为费解,或原文的形象会引起另一种联想,从而影响到原文意思的准确传达,这时就可以采用套用译法,直接套用汉语与之对应的习语。例如: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Dragonborndragon,chickenbornchicken.(龙生龙,凤生凤);tokilltwobirdswithonestone(一箭双雕);morehaste,lessspeed(欲速则不达);thecheapbuyertakesbadmea(t便宜没好货);toaddfueltothefire(火上浇油);adropintheocean(沧海一粟);atsixesandsevens(乱七八糟);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等。套译法是最为简单、便捷的方式,它能将异方文化本土化,较完美地体现习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比喻色彩,摆脱翻译中的诸多问题。套译法虽然舍弃了原文习语的喻体,却用意义相同的汉语习语如实地再现了其喻义,这样一方面为译文增添色彩,另一方面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但是套译法的使用非常有限,只有当译者对中西方的习语都非常了解时才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

总之,习语作为语言文化中的一枚奇葩,是民族语言的精华与核心。要将习语翻译做到既传神又达意,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还要深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懂得如何根据习语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翻译技巧,将原文内容灵活处理,相互补充和完善。只有这样,习语翻译才能达到信、达、雅的标准,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才能得以流畅和谐地完成。

作者:惠海燕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