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国体操科学训练新路径

中国体操科学训练新路径

1规则的演变导致对艺术体操本质特征的再深认识

1.1“UNIT”的出现使身体难度向竞技级别化发展随着本奥运周期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观赏性极强的艺术体操,以“难、险”为主的竞技特征突显。几十年来,数百个艺术体操身体难度仅仅用中难度和高难度两个级别进行模糊的划分,不能真正体现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入1993年后,以两个难度联合组成的C、D难度开始出现。而真正进入难度级别化是在2001年以后,规则不仅按照四大身体类型有了类的区别,而且每种类型又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A、B、C、D、E五个难度级别。不仅如此,在国际体联公布的创新难度中已经出现了F、G、H、L、J难度级别,也就是说,仅在两年之后的2003版规则又从5级跳至10级,即A~J,单个难度最高分值已经达到1.00分(表1)。这种高竞技级别化的难度分类使得艺术体操向着更加难新竞技化的方向发展。

更引人瞩目的是,在国际体联新近颁布的2003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又出现了一个新术语,即“UNIT”,即用特殊连接方式组成的“单个难度”,简称为“U”。它的出现标志着国际艺术体操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层面,使艺术体操进一步向着竞技级别化的方向发展。“U”尽管在技术的界定上是一个单独的难度,然而其实质是联合动作。它与普通联合难度的不同在于连接方式的加难和价值的提高。由于连接加难,增加了加分的因素,从而提高了整个难度的价值。但使用“U”难度具有冒险性,如果其中的某一部分未完成,则整个“U”的价值为“0”分。所以说“U”是为高水平运动员所设置的,“U”是优秀运动员能力、水平的象征。规则虽然没有规定运动员必须使用“U”,但是由于“U”的高价值具有吸引力;其特殊的连接方式可以充分体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因此是否使用“UNIT”以及使用“UNIT”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标志。

1.2“器械静止”概念新说运用各种器械技术来完成身体难度是艺术体操区别于其他竞技运动项目的“种差”,因此运动员手持器械时是不能出现静止状态的,否则就要减分。多少年来“器械静止”的概念在理解和运用上一直是比较模糊,缺乏明确的界定。直到1997年才开始对“器械静止”有了量化的规定,即:手持器械静止达2个动作则被判为“器械静止”。言外之意如果不超过2个动作的静止仍是允许的,这种貌似严格、实为宽松的规定一直持续到2001版规则。令人高兴的是,2003年规则中对“器械静止”的概念重新作了新的严格界定。尤其是在完成身体难度中,只要没有与器械技术结合,不论时间长短,均判为难度无效。更为严格的是一旦出现器械静止,将从原来的扣0.1分增至扣0.3分。这充分说明运动员在一套动作中应该充分运用器械技术,不能出现任何停顿,哪怕是短暂的。在我国先前那种“重身体技术,轻器械技术”、“仅仅满足于不扣分”的错误倾向曾一度阻碍了器械技术的发展,如今由于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器械技术这一艺术体操的主要特征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弘扬,从而为器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铺平了道路。

1.3正确理解成套编排中“硬、软件”的辩证关系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满分30分中,编排占据了20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运动员需达到量化的指标(编排硬件)最高为16分(技术价值10分,艺术价值6分),其他4分属于基本编排(编排软件)。两者分差之大,加之比赛中基本编排缺乏量化的评定标准,常常会使人忽视基本编排这一软件部分。然而正是这一基本编排,成为一直困扰中国艺术体操成绩提高的瓶颈。成套动作中有许多评分因素,相对技术价值、完成情况和特殊加分来说,基本编排是最稳定、最不易波动的因素,也是编排中最难构思的部分。其水平的高低往往在赛前训练中就刻画在裁判员的印象之中,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队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表2明显地显示出中国的基本编排两项都处于中下水平,直接影响了总成绩。而且由于中国的基本编排水平偏低,所产生的一系列负效应,势必会影响技术因素、完成因素和艺术加分因素的评判。因此,编排的硬件部分是成套动作中的外在表现,而编排的软件部分是成套动作的依托和内在基础;缺乏坚实艺术基础的成套编排仅仅是难度和惊险动作的堆积,那不是艺术体操的本质特性。

2整合艺术体操科学训练新理念,构建科训结合的操作平台

2.1专项身体训练对技术训练的“超前原则”过去由于只从艺术体操的一般现象来理解项目的特征与规律,导致在高级训练阶段忽视身体训练的重要性,造成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现代运动实践证明,动作越难,技术越先进,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高。在高级运动阶段,这种身体素质能力的差异可以直接决定技术水平的高低,身体技术“UNIT”的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如果从指导思想上加以明确的话,可以把这种“超前原则”理解为“素质先于技术”。创新一个难新动作或学习一个先进技术时,必须首先具备这些动作、技术所需要的身体素质条件,这是提高训练效果、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目前在我国艺体界广泛推行的“地面训练”、“把杆训练”就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专项身体训练、提高竞技能力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手段。当然这些训练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和运动员的水平不断更换。

运动训练的主要载体是人体,身体训练是进行运动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性身体训练主要用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全面发展运动员所需的各项身体素质,以保证专项训练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专项身体训练是根据专项的特点,选择一些在形式、结构、肌肉用力、机能特点等方面类似专项技术的练习来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特殊的专项素质,是直接为技术训练服务的。所以说即便是高水平的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也要坚持全年化、专项化、强度化和科学化,并且要有一整套专项身体训练的手段、测试方法和评定指标。

2.2“机能储备”是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由于艺术体操属于典型的技能类表现性项群,相对体能项目来说,运动员的机能水平长期以来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2001、2003年新版规则的不断修改、出台,有力地证明了当代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演变特点必须向综合性、均衡性过渡,而得以维持和保证这一能力发挥的是具有相应的机能水平。过去运动员在90s内仅需要完成8~12个中等难度,现在运动员在时间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不仅要完成20~30个高难度动作,而且还要完成一系列器械技术的使用和熟练性、惊险性加分,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表3可以清楚地表明,艺术体操运动员大部分难度、抛接和加分动作是在开始后40~90s之间在高强度无氧耐力中完成的,最高脉搏可达到180次/min以上。没有足够的机能储备水平是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成套动作。所以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机能水平、保证比赛正常发挥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家队教练组不仅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在训练实践中进一步实施。目前个人和集体运动员基本具备了至少2~3套动作的机能储备,从而减少了失误,提高了成套质量。

2.3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分类新释像艺术体操身体技术一样,艺术体操的器械技术在上一奥运周期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也开始向竞技级别化方向发展。几十年来,绳、圈、球、棒、带5个项目中无数个器械动作仅仅用有限的几个技术组动作来进行一般概括,不能真正体现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更不利于器械技术的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认为,为了更好的运用器械,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应该按照其运用的形式重新进行分类。

按照运用形式重新分类的器械技术很直观地反映出这样一种趋势:第1~6类的难易程度基本上是逐渐递进的,不同的类别代表不同的价值;在第2~6类器械技术中,又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成若干个级别,每一个级别的分差为0.1分。运动员从不同类别中选择的器械技术就可以直接反映出其运用器械的价值,并在评分中得到体现。在1997~2000奥运周期中,器械的运用是不体现价值的,价值高的器械技术与价值低的器械技术在评分上没有区别。许多运动员为了“求稳”而减少抛接动作,仅仅满足于“不扣分”的最低要求,导致器械技术停滞不前。新版规则特殊艺术性加分的成倍增长标志着国际艺术体操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层面,使器械技术进一步向着竞技级别化的方向发展,而新分类方法为艺术体操器械技术的竞技性级别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采取“扩大优势,创新制胜”的奥运战略方针

要想在短期内消除与第一集团的差距,在2008年进入前三名,就必须寻求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就是必须继续突出、扩大中国队技术价值与完成情况的优势,并以此为龙头带动艺术价值的突破。在改变艺术价值落后状况中,狠抓基本编排这一关键环节,把创新和发展难度作为突破口,以难出奇,以巧出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1987年第13届世锦赛上,平均年龄只有14.9岁的上海小将就是以独特、巧妙的编排征服了裁判与观众。取得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这说明只要我们在编排上有较大的突破,就会以“出其不意”的效果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为此体操中心从去年起就在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创新攻坚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调动了积极性。短短的一年内,战绩辉煌。在2003年国际体联公布的总共6个创新难度中,中国运动员就占据了3个。其中亚运冠军钟玲4项全能中就有3项具备了独创性加分,名列世界之首。同时集体项目5带的开始动作也被作为独创性的合作关系给以创新加分,这就为中国队突破性的进展打下了基础。

4扩大训练资源,创建中国艺术体操的“硅谷”

训练是艺术,控制是科学,是21世纪竞技体育对现代训练的再认识。“运动场上的训练”已不能涵盖现代训练的全部内容,如今已进入多学科综合利用的科学化训练新阶段。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科学选择重点训练基地进行集中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基地的优势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发挥基地人才的综合优势,扩大训练资源,形成以体育教育为依托、运动训练、科研为先导的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高科技园区”,新近挂靠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国家艺术体操队就是这样一种科训相结合的新模。,在这一园区中,是以多学科知识和各种科学原理作指导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优化训练过程。现代科学和运动实践证明,在集中的条件下各种优化因素的通力合作与合理冲撞,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创造最优异的成绩。

目前针对中国集体项目的编排弱势所进行的备战2008年奥运会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成套编排价值与创新的研究》,就是国家体育总局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择优委托的结果。课题组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并首次引进计算机技术参与辅助编排。国家队将定期召开成套编排的会,征求多方面修改意见,逐步提高编排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对训练的综合科技服务,从训练学、生物学、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进行多元监控,提高训练的成效。

5结语

艺术体操规则的演变导致对其本质特征与训练规律的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构建科训结合的技术操作平台:“UNIT”的出现为高级运动员提出了专项身体训练对技术训练的“超前原则”和“技能储备”原则;坚持走创新的道路;重新对器械技术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创建中国艺术体操高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