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升学生空间与图形意识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空间与图形意识的教学方法

一、探寻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抓身边的数学,带动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巧妙运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我们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画线(在同一张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其次组织学生合作分类,分析交流讨论分类的依据,感受相交和平行的存在;再次让学生找出身边的相似直线,给朦胧的直觉以直观的强化。学生很轻松地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长和宽、课桌面上相邻的边、日光灯与吊线,教室地面上互相垂直的线等等。身边的实物成了教学的学具,为学生正确地感悟垂直与平行,呈现了详实具体的感性材料,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的正确建构提供了厚实的贮备。寻找身边的实物、感悟数学知识的存在的学习情境,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融入学生身边的实物,贴近学生的教学设计,更能加速建构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可以更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二、强化实践操作,激励学生参与

搭建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关注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利用形象具体的操作不断强化学生的感知,促使其积累丰富的表象,为其逐步抽象深化认知,提供坚实的基础。“动手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有效地参与到学习研究之中,使学生通过动作形成表象,再通过动作制约改造表象,从而逐步正确概括表象,使头脑中知识的理解、记忆不断加深。这是学生思维内化的过程,是一种不易外显的逻辑思维推理的过程。将动手操作贯穿于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始终,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大量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推动教学的进程,更有助于学生对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概念的内化。同时组织设计作品竞赛,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设计轴对称的作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在思考和合作研究之后,展现了精彩纷呈的设计:对称的房屋、美丽的花园、漂亮的衣服、悦目的图案等等,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利用对称的原理设计出各种图形。数学思维和数学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块重要的基石,其中的空间知识与观念是这块基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操作为这块基石的奠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三、诱发图形类比,激发学生创新

波利亚说:“没有这些思路(普遍化、特殊化和类比的通用的基本思路),特别是没有类比,在初等或高等数学中也许就不会有发现。”“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学会类比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力武器,因此,我们在教学要重视类比推理的引导,强化数学方法探索的研究与实践,使数学思想方法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运用、理解、反思等学习活动中发展数学思想。在空间和图形的教学中灵活地引入类比机制,可以促使学生迅速地建立图像之间的连接,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类比研究的过程中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催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段,通过类比将物体或图形分类,从而感受类的认知,以此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应的几何知识。在中、高年级段,类比分析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例如,在“等腰梯形的认识”学习中,让学生从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中迅速迁移学习,在类似的辨析研究中理解认知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建立科学的完善的认知体系。

四、指导拓展运用,促进学生建构

在图形认识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只满足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师还应该安排丰富的多层次的拓展延伸活动,使学生探索而获得的结论、特征、方法更为深刻,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拓展和运用新知,使学生在认知的延伸中拓展视野,丰富感知,使所学内化为一种稳定清晰的知识结构,进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后设计观察图形的训练,从图中能想到什么样的分数?经过研究剖析得到蓝色部分是总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是总的几分之几?蓝色部分是红色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是蓝色的几分之几?教师适度追问,还有其他的思考吗?通过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得出:蓝色部分比红色的少几分之几?红色部分比蓝色的多几分之几?很显然,这样的训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加速认知系统的建构,形成了较为牢靠的知识链。

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方法并非仅如上所述,还有诸如联想、渗透、迁移、表达、猜测等的教学策略,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学会取舍,灵活运用,科学施教,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智能。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和策略,其宗旨都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