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物教学中实验的作用

生物教学中实验的作用

一、用好演示实验,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生物科目是自然学科,她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数学、英语那些学科。它需要大量的观察与实验。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理论,然后加加以实验。它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行认识的、发觉的和总结获得的。实验的作用很大,它能清楚地把实验现象显示给学生,让学生兴趣大增,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和对知识的渴望。例如:在做“发酵现象”的实验时,拿个大的塑料饮料瓶,先放些干酵母、一些白砂糖,再加进些水,然后把瘪气球套在瓶口上,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发现,气球在逐渐变大,有时甚至涨破了。学生会对这个现象很是惊讶!这种现象会引起学生兴趣,不是的会问怎么回事呢?他们会在老师的指引下,对真菌知识这一块的学习兴趣大增。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的学习。生物知识有的还是比较难理解的。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于演示实验来讲解知识。学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结合实验演示现象来理解,这时就浅显易懂了,化难为简。有一章节是关于《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一节就是要告诉学生,认得呼吸时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但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满头脑糊涂,教师讲的幸苦,学生啥也不懂。这时老师可以借助演示实验来说明一切。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生活知识,这样教师可把清的石灰水倒进杯中,这时候教师让学生上台对着瓶口猛吹,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变浑浊了。这种现象很明显就是我们嘴里呼出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学们对折的实验很感兴趣,不少人都抢着上台来吹瓶子,亲身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激发探究的欲望,学习兴趣大增。教师的课就好上多了。还有一个小实验就是到底树叶上有没有气孔的问题,如果光凭肉眼是不可能知道的。我把一片树叶放在烧杯中,然后倒入开水,这时候杯中出现了很多气泡,我问这是啥原因呢?学生都说有气孔在枝叶上啊,有气孔才能产生气泡。后来我又让学生看看树叶两边的冒泡现象,他们又忙着看叶片的两边,正面与反面。他们也能看出正面与背面的气泡产出量不一样,这时候实验就说明了一切。理论知识再多,也不如动手去做一下实验。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次。

二、通过模拟实验,培养情感

对于地方经济不好的学校,可以多做些模拟示范实验。老师可以那些做一些改变。模拟制作些道具。如果总拿活生的动物成本也昂贵。只要达到作实验的目的就行。平时大家可以做些模拟实验。实物实验这样省事、省材。当老师在教《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我用硬纸板制作几条模型鱼,通过模型鱼观察尾鳍、胸鳍、腹鳍在游泳中的怎样活动的。不少学生观察时很兴奋、表情丰富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模拟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气氛良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观察到了实验现象,直观简洁明了,在看鱼鳍在游泳中的动作时,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三、做好分组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教材的要求下,教师要知道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理解教材所体现的理念与思想,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知识,形成现代人所需要的能力。新教材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其实不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这样集体活动一定是建立在有目标的基础之上,否则课堂活动就变成了活跃有余而知识不足。表象与本质不一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当学生自己不能归纳出来的时候,教师的导学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去解释,促进学生智力思维大开。未来的学习方式除了直观教学形式,还有小型研讨形式,分组项目式小组学习,小组合作是等等。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勇于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一般情况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要事先把组员分配好。这种分组搭配要考虑到小组里的互补性。分组要考虑到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等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生物课上进行分组实验既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固然重要,但也离开不了教师的引导与督促。进行课堂合作引导,可以让学生有方法有目的的进行自我完善,给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成功感,发挥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老师的点拨就是画龙点睛作用,于是产生了和谐的氛围,教的“轻松”,学的“愉快”。我认为分组教学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例如:在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这个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学材料,记住实验的步奏,并搞清楚每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小组同学间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然后,四人一组做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在旁边作提示并引导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等,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按程序进行实验,又能节省时间。学生做实验,目的明确,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另外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验交流也不能理解目标时,教师可以因势诱导,稍作点拨,保证课堂效率。

作者:殷雷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