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主流意识与二次元文化共建探析

主流意识与二次元文化共建探析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前沿阵地。在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取向交织的社会环境下,深入探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如何有效传播是当前的关键所在。国产动画《领风者》在B站的成功播出可以看作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亚文化共建的一次成功范例,其中,主题的渗入化以强调对受众的引导性,历史人物的动漫化以突破内容传播的壁垒,叙事的故事化以保证受众对动画的关注是其成功的关键。要想主流意识形态与亚文化共建长期发展,需有效解决当前叙事能力不足导致故事缺乏完整性、动画技术不足导致画面未能达到目标人群审美要求、主流意识形态与二次元文化的结合生硬导致内容晦涩难懂等问题。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二次元;《领风者》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当前网络亚文化群体多样化,受众的圈层分化明显,对不同受众进行“共识”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愈加困难。同时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就要求主流意识形态走下“神坛”,与各种亚文化进行共建。《领风者》作为讲述卡尔·马克思传奇一生的国产动画,于2019年1月28日在B站首播。截至2020年3月24日,《领风者》的播放量达到904.8万次,追番人数达到59.2万人,弹幕总数达到10.6万条。可以说《领风者》在B站的播出为主流意识形态与二次元文化共建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本。同时二次元群体的主要受众多为青年群体,而青年群体是最容易发生认同危机或混乱的群体①。所以,应对青年群体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在青年群体活跃的网络平台及亚文化社区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正能量,积极引导青年群体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与思考,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广大青年群体的头脑,稳固占领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的最前线。

一、《领风者》在主流意识形态与二次元文化共建中的启示

(一)主题渗入化强调引导性。《领风者》以马克思的生平与奋斗历程为主线,详细描绘了其一生中的关键节点,将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受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意识形态作用,《领风者》以此为主题引起了一部分受众对于马克思其人及相关理论的兴趣,激发受众对我国国家制度、发展道路的自信,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动画作品大多承载着作者的价值观,而《领风者》则是起到积极引导青年群体学习关注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当受众观看动画作品时,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核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人物动漫化打破“次元壁”。长期以来,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都较为严肃,政治伟人的形象、思想政治理论给社会公众留下的印象都比较僵硬、刻板。然而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结合不同的传播形式来增强传播效果。《领风者》将马克思、恩格斯等历史人物都塑造成鲜活的动漫人物形象,让三次元现实世界的伟人们穿透次元壁,进入到二次元世界,让历史人物和政治理论都活起来,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感染力。《领风者》让马克思的形象不再是书本化、抽象化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同他们一样无异的活生生的人。同时采取动漫化的人物形象,符合二次元文化群体的审美风格,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精神文化内容,对传播的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叙事故事化保证吸引力。故事化的叙事要求故事中的人物具有人情味,在传递真情实感的同时,人物与事件也要处在不停地运动与变化之中。马克思被社会公众所熟知的身份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学家,而《领风者》中的马克思不仅是伟人,更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拥有自己的爱情、生活与友谊。《领风者》将这些与常人无异的生活细节展现给受众,既让马克思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又增强了融入故事中的理论叙述,具有更强的意识形态引导性和教育意义。

二、《领风者》在主流意识形态与二次元文化共建中的问题

(一)叙事能力不足,故事缺乏完整性。《领风者》用线性叙事的方式讲述马克思的人生历程,但是在事件的细节刻画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同时在剧情的衔接上过于生硬,缺乏转折。如马克思因《新莱茵报》的文章在法庭受审时所发表的言论慷慨激昂,但因为在讲话前缺少铺垫以及配乐、节奏与氛围渲染不到位,导致故事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领风者》的故事缺乏主线和逻辑性。动画在讲述马克思的伟大思想的同时,穿插了他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与燕妮的爱情故事,但在故事的整体安排与调整上明显缺乏条理,没有紧紧围绕一条主线来展开叙述。故事因为篇幅的限制,跳跃性较强,一些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不紧密,可能会导致受众对内容的理解不透彻、印象不深刻。

(二)动画技术不足,画面未能达到目标人群审美要求。《领风者》在B站的独播吸引大量二次元群体的关注。然而该群体对二次元文化有着一套独有的审美标准和要求,这种标准小到二次元人物的形象塑造,服饰设计,人物对白、配音,大到动画的世界观、画面制作技术等问题。《领风者》中的人物形象设计较为符合二次元群体的审美标准与要求,但由于使用的制作技术不成熟发生了一些掉帧、穿模的现象,使动画产生了巨大的违和感。这也导致部分受众在弹幕中吐槽“看《领风者》像是在看PPT”,动画的观看效果不好。

(三)主流意识形态与二次元文化的结合生硬。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在二次元领域的引领作用是《领风者》的创作初衷之一,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渗透到二次元文化之中,以动画形式引起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的伟大奋斗历程潜移默化地传播给目标受众是《领风者》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但主流意识形态在与其他亚文化共建时不应生搬硬套。《领风者》中许多马克思对资本的伟大批判和分析都是用慷慨激昂的演讲形式展现给受众,且理论内容并没有进行通俗化处理,导致不少受众表示难以理解,这些理论本身蕴含的哲理性和思辨性与二次元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割裂,无形中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在二次元文化中的传播门槛。

三、对主流意识形态与二次元文化共建的建议

(一)重点梳理主线,重视视听元素的使用。对于《领风者》在故事层面存在的种种情况,应对马克思本人的事迹进行深入挖掘、整合,挑选出能够体现人物特点、性格的特定细节,补充进叙事内容中;对整部动画的结构进行重点梳理,找到故事发展的主线,将其他内容围绕主线进行安排、建构,避免那些不明所以的故事搭建模式;对于《领风者》此类人物传记类的动画作品,可以更为重视旁白语言等视听元素的运用,丰富旁白的内容,将部分故事背景、人物事迹、理论要义以旁白的形式展现给受众,以增强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的理解。

(二)提高审美标准,合理运用先进技术。作为马克思主义二次元化、大众化的尝试,《领风者》首先应把握二次元文化的特点,摸清动画的创作规律和制作模式,努力制作符合二次元群体审美标准和要求的作品。合理运用各种制作技术、协调分镜头,提高人物形象的设计水平,在此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与二次元的表达形式相融合,将马克思的历史故事与当下流行的成熟的制作技术相融合,迎合亚文化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审美习惯,才能创造出更加脍炙人口、引发现象级传播的动画作品。

(三)贯通内外,寻找独特的共建结合点。对于不同群体,要创造便于该群体接受的传播形式与方法。在主流意识形态与二次元文化的共建过程中,B站热门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该动画将中国近代史的宏大叙事、中国近展的硬核内容与诙谐幽默的动物形象完美结合,自上映至今已经更新到第五季,获得了大批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追捧。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在与二次元文化的结合中,应找到主流意识形态中理论内核与二次元文化外壳的结合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述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领风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二次元化、大众化传播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存在些许不足,但在创作形式、角度选取、传播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作品将伟人事迹、政治理论进行了通俗化处理,采用二次元的外在形式与受众见面,把较为晦涩、深奥的政治理论融入到动画中,不失为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等优秀政治思想大众化传播的成功案例。《领风者》不仅是主流意识形态二次元化的典范,更是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启发。只有将经典的理论进行通俗化的处理,才能让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千古传唱。

作者:徐博雅 杜俊达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