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略谈模具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略谈模具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改革教学过程

在设计电器接线盒的注射成形模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接线盒的结构分析、塑件材料性能分析、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的制订等,确定模具的型芯件和型腔结构及抽芯机构,进而确定接线盒成形模的总体结构,教师根据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一个一个的学习情景,带领学生做一遍,使学生了解模具的整个设计过程和方法,然后教师拿出与电器接线盒结构形状相似、工艺流程相似的塑件,让学生完成该塑件模具的设计工作。这样实现了教学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对接,从而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逐步获得模具设计的能力。再安排学生到校中厂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由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该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使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教学情景对接实际工作情景、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教学过程改革,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背诵,而是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将枯燥的文本理论知识还原于产生它的真实情境,使理论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充分激发,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二、改革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在模具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利用电脑学习软件的可视形式,让学生了解设计、装配过程,直观感知相关设计作品,通过仿真优化设计方案。在制造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仿真软件,模拟加工过程,优化加工路径,为真实加工提供保障。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利用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人机交互的动态操作,让学生从过程中获取学习材料,拓宽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革教学组织方式

完善校内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校企共同开发实施专业课程,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将教学管理向企业延伸。安排教师驻厂指导,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逐步形成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师傅指导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校外实习管理模式;形成既能满足多样性教学组织需求,又能切实保证良好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运行的组织形式。

四、改革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与硬环境,软环境是指师资力量、学习氛围、校园文化等,硬环境是指校园基建、教学设施设备等。

1.师资培养

按照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的要求,技校教师绝大部分应该是“双师型”的教师,所以技工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把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兼职教师(企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适应现代技工教育的需要。

2.学习氛围营造

学习氛围的营造涉及方方面面,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责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笔者学校的做法是实行分级考核,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即:学生从进校开始先进行初级阶段的学习,经考核合格后,升入中级阶段的学习,中级阶段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升入高级阶段的学习;升入高级阶段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国家高级工的考试,中级阶段的学生只能参加中级工的考试,没有进入中级阶段的学生要延长一年的学习时间,而且只能参加初级工的考试。实行分级考核后,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来了,同样也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师生互动达到良性循环,学习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校园文化要引入企业文化,实行企业化管理。比如笔者学校的实习工厂就引入了企业的6S管理,学生在校实训期间可以亲身体会到企业的管理过程,这样毕业后到企业就能马上适应企业,真正融入企业。据笔者学校的调查反馈,企业对学校学生的反映良好。

3.实训环境建设

一个风景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的配备,它是学生锻炼技能,实现实训场景与工作场景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对接的有力保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至少拥有一个模具拆装测绘室、一个CAD/CAM模拟设计室、一个钳工技能实训室、一个普通机加工车间、一个数控加车间、一个电加工技能实训室,最好还拥有一个冲压生产车间和一个塑料成型加工生产车间。当然就冲压车间和塑料成型加工车间来说,一般的技工学校达不到这个要求,解决的方法是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车间引入学校,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只有达到这样的硬件环境,才能将课堂搬入车间,才能实现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对接,才能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也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现代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

作者:肖宏伟单位:湖南省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