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下的新农村建设论文

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下的新农村建设论文

一、当前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现状

(一)农村妇女人口多,受教育程度偏低,严重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快速提升随着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妇女,特别是中青年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男性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她们仍然属于弱势群体。据全国妇联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村女性中,58.8%只有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比男性多21.9个百分点;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少21.8个百分点;文盲占13.6%,比男性高出9.6个百分点。广大的农村妇女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和农业耕作,对那些高技术智能性强的工作无法胜任,对市场经济知识和规律掌握也非常有限。文化素质低下不仅束缚了农村妇女的思想和能力的发挥,也严重影响着农村子女教育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制约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二)农村妇女决策农村事务的意识不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农村妇女中根深蒂固。虽然改革开放使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参政议政的意识有所增强,但仍低于男性。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妇女比较重视家庭义务而忽视社会责任,对社会利益和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等知道的甚少,还有些妇女对全村的经济事务上的知情权和决策权为零。这就导致女性的意愿不能在决策层有效地表达和融入政策之中,使得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难以发挥女性特有优势和聪明才智。

(三)农村妇女负担在增加,健康状况下降由于多数青壮年男性要出外务工,农村妇女成为农业耕种,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主力军,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在加重。目前,我国妇女有七成左右处于“妇科亚健康”状态,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则更多。由于农村妇女普遍缺乏卫生知识,加上医疗障制设施不健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够健康,卫生条件差,直接影响到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健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多数妇女的平均身体状况差于城镇妇女,而且明显低于本地区的男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不少农村妇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我开发意识差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许多农村妇女丧失了应有的主体地位,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为己任,很少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现实中,一些农村妇女缺乏自信心,认命心理重,对性别歧视习以为常,把自己定位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她们从潜意识里就认为打工挣钱是男人的事情,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运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追求新的更高的生活目标缺乏信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妇女自身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五)少生优育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农村妇女活动时间和空间随着农业耕作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少生优育政策和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特别是广播电视的普及以及社会保障程度的逐年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现代意识和活动半径大幅扩展,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升。而闲暇时间的增多,既为她们学习技能,发展家庭经济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不良行为如农村流行的、,甚至等丑恶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二、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统领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是其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这就为我们做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们要把农村妇女的知识、素质、能力当作资源加以科学的培养和发掘,从而促进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获得与男子同等的机会和发展条件,在农村的经济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广大的农村,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大量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妇女劳动力已经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60%,有的地方已经占到70%—80%。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不仅是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农村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和农村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把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同农村其他工作统筹起来,实现农村妇女在文化知识、思想素养、劳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训事业,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金钥匙,通过加强教育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将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就必须优先发展农村人口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事业。首先,要强化落实农村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切实从女童教育抓起,着力提高每个阶段妇女受教育的比例,杜绝农村妇女新文盲的产生。其次,要根据农村妇女的实际和城镇化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家政服务,手工技艺,农业副产品加工技术等,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第三,要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分散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注重培训的层次化、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切实推进男女平等,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要想从观念上彻底消除农村妇女“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就必须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思想。调动她们参与家乡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她们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热情。各部门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妇女参与和决定公共事务,不断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水平和比例,使得妇女在管理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级妇联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农村妇女尽快实现角色的新定位,为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多渠道保障农村妇女健康权益,提倡科学健康生活方式人力资源的基础是要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农村妇女的身体素质既关系到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保证,也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其次,要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医疗的保障;第三,要加强农村卫生组织的建设,每年组织农村妇女进行健康检查,提高农村妇女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第四,加强卫生健康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讲座,提升农村妇女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

(五)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开发意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客观的条件,内因才是主导的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农村妇女有了自我开发的强烈愿望和需求,妇女资源开发的各项措施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用。因此,农村妇女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增强妇女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学习作物高产、畜禽养殖、蔬果栽培以及服务社会所需的各项技能。只有当农村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她们才会更有信心、更专注的投入到社会事务中去,才会以追求自我价值的社会实现为目标,达到农村妇女家庭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三、结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主力军。然而,农村妇女由于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社会需要的技能等,而导致了我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训事业,增强农村妇女参与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实现她们在文化知识、思想素养、劳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这支主力军在农村子女教育,繁荣稳定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何珊董树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