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管窥社会发展历史

管窥社会发展历史

一、社会发展历史进步需要梦想激励

一代代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梦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终于在马列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之下,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梦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追求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梦想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半个世纪的历程艰难曲折,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困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的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奋勇前进。因此,当前的中国现实,只有继续坚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梦想,激励各族人民不断超越现实,树立起梦想成真的信念,才是正确的执政理念。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勤于探索,已经使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影响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地区还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不公,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也非常严重,这使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正如总理在当选后首次面对中外记者时所言:“我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而伦理道德领域的建设也刻不容缓,这一方面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梦想生活重新审视,另一方面更需要新一届执政者对“中国梦”的积极呼唤,让更多的人把时间、精力、才能、智慧集中起来,培育与扩充社会正能量,不断超越现实,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早日能够梦想成真。

二、梦想产生超越现实的各种力量

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那么,大团结的力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而言,不外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团结的力量表现在每个社会成员充分挖掘自己巨大的潜力,力争在各自人生道路上取得相应成就,不但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时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研究发现,普通人只开发他蕴藏能力的10%,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世界赫赫有名的控制论奠基人美国的诺伯特•维纳说:我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便他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上述观点也许夸张,但人具有巨大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这种潜力与冰山理论相似,即海面上飘浮着一座冰山,阳光之下显得挺拔高大,颇为壮观。其实真正壮观的景色不是在海面之上,而是在海面之下。与浮出海面上的冰山相比,沉浸在海面下的冰山才是它的根本。正如国家主席于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民族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机会面前,每个人的潜力才会被充分牵引激发出来,潜力变成创造力,变成生产力,成为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力量,同时也成为改变社会、促进历史进步的力量。大团结的力量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激发出来的巨大活力,促进各行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庸懒懈怠之社会风气得以净化。目前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的号召,领会党中央的精神,如火如荼地在各自领域加强建设,制定新时期的理想目标,并为实现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具体而言,新一届执政者开启了强政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腐倡廉的举措赢得了民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一批身居要职的贪污腐败分子被揭发出来,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各级政府想方设法进一步增强执政的效率,改变政府的职能,使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得到了强化与完善,执政的服务性、公开性与法制性得以体现与贯彻,使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其次,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梦。内忧外患与积弱积贫的近代中国历史的惨痛教训,使中国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自身不断地强大,才能在当今这个群雄逐鹿的“丛林时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从昔日的“小米加步枪”,发展成为海、陆、空一体化、具有现代化装备与先进技术水平、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在广大农村地区,继续激发农民阶层甘愿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强农梦。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业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曾经很长一段时期,“三农问题”表现非常突出,直至今日这个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比其他任何国家走得更加漫长,更加艰难。强农梦在现今看来,无疑是要彻底解决“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使得农村真美、农民真幸福、农业真先进成为现实。要调动近十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力量来源于农村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的改善。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相距甚远,使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益差距巨大,从而制约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中国许多农民宁愿背井离乡在城市务工也不愿意安居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缺乏劳动力的现象日益严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农梦,就极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扶持力度,使农村整体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以吸引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回归。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教育先行。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从小学至大学,都在提倡强校梦,这是激励国人重视教育最好的契机,每个学校自身建设好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多出优秀人才。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各级教育机构培育竞争意识与时代使命感,把中国教育进一步推向更高水平。综上所述,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梦想,不安于现状、制定可行计划超越现实,通过激发各行各业活力,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团结的力量最终表现为汇聚全社会的合力,构成社会发展历史进步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自然历史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区别,在自然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外在力量,这些动力遵循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人类社会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主体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人,人们总是通过自觉预期的目标来创造历史,每个人的创造历史的活动则构成了社会历史前进的基本动力。马克思深刻地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这种合力的推动才不断发展进步。这个“合力”是一个动力系统,既包括自然客观因素,也包括人类主观因素;既包括社会外部诸因素,也包括社会内部各要素;既表现为利益追求,也表现为价值向导;既体现为抽象目的,也体现为具体手段。诸多要素构成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动力系统结构,各个要素又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综合形成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整体合力。社会历史的发展绝不是哪一个方面的力量能够单独推动发生作用的,哪一个方面的力量都需要与其他方面的力量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轨迹不难发现,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要素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但离开了各种要素所具功能的平衡统一,往往会导致社会的停滞不前,甚至是破坏性的倒退。“”时期一味地崇尚阶级斗争,而忽视其他各要素功能的统筹结合,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即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梦想“合力”无疑是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梦想力量呼唤培育与扩充社会正能量

大团结的力量来自信念,执政者与每个社会成员都坚定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信念不动摇,寻找产生超越现实的力量源泉。力量源泉不在人类社会之外,而是蕴藏在人类社会当中,是来自社会的正能量。所谓正能量,本是物理学上的名词,指以真空能量为零,如果能量大于真空则为正能量,能量小于真空则为负能量。“正能量”一词后来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社会的风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紧密相系,这种意义转换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他在这本著作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的潜能,可以使人表现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实际上,正能量一词放在今天时代背景之下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角度去考量,其内涵更加丰富,并且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正能量表现为勇于求真务实、敢于批判创新的思想能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知识可以化为技术,通过技术改造与升级可以转变成生产力。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几次工业革命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飞速发展充分证明了培根这句话的真理性。同样,思想也是力量,正确的思想蕴含着巨大的正能量,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因为人不同于动物,人有意识而具有理性,理性怀疑与思辨可以产生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与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通过正确思想涵养与武装起来。只有求真务实、敢于批判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才是激荡起这种正能量的基本方式。早在17世纪英国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就指出,理性思辨可以怀疑外在对象,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怀疑就无法进行。人的这种怀疑活动也就是理性活动,说明人是一个思想主体。只有通过理性的怀疑,才能让我们确立真理性的思想,从而指导我们从事科学实践。“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确定了自我是一个思想实体,但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思想的具体内容。现实的人必须从这个确定的命题出发,通过自我的思想活动即理性思辨与怀疑,去推导并形成各种知识的确定性,进而成为指导我们从事改造客观现实社会的真理性认识。从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指导思想来看,都是理论联系实践不断进行完善的结果,是求真务实、既继承又批判的结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都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了补充,有所超越与完善,体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紧密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与理论的科学性。社会正能量表现为追求公平正义,向外索取的同时讲求奉献的道德能量。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潮流之下,功利主义盛行,从而使社会在交易的时候缺乏公平正义、在索取的时候缺乏奉献精神,道德滑坡使整个社会充满焦虑。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问题层出不穷,“小悦悦”事件更是让全社会瞠目,甚至连老人倒在马路上应不应该去扶这样的最起码的道德常识,也成了媒体与个人热烈讨论的问题。一系列道德败坏现象让我们许多人心越来越冷,越来越寒,不禁对当下社会人情世态充满忧虑,逼使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利益与道德自觉的关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对义利关系的思辨。早在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伦理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财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两本著作中就提出了“经济人假设”与“道德人”理论。他在《财富论》中指出,经济人泛指从事各种商品交易等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社会利益的人,这是人们因受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控制与推动产生的社会行为。在《道德情操论》中他指出,道德人则是承认人的社会性,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崇尚一种为他人为社会进行奉献回报的道德情操的信仰。亚当•斯密说:有完全道德的人,是一个能把对于别人的原始的和同情心的微妙感情和得到最完全控制的、原始的和自私的感情结合起来的人。在亚当•斯密看来,有完全道德意识与能力的人与他作为一个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人并不是截然对立不可统一的,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索取的同时应该有奉献的意识。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对道德与功利的定位则表现为义利关系的思辨上,儒家讲义也讲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时代,提倡重义而轻利,道德的正能量曾经产生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使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稳定而和谐。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讲求的是竞争与优胜劣汰,注重利益的最大化,以义取利更切合实际。因此,在倡导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应该高扬道德的旗帜,培育与扩充道德的正能量,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注入道德的力量,温暖现实社会、提升生活品质。中国梦是要让每一个社会建设者懂得,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通过自己劳动与智慧向社会索取,同时意识到自己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为社会为他人奉献一份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必须让全社会都自觉地培育与扩充道德正能量。社会正能量表现为融入社会每个成员生命中的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情感意志能量。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对外在事物都会存在一个认同度的问题。当一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的时候,如果他热爱自己的职业,他会在情感上产生很高的认同度,从而迸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会产生坚强的意志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达到理想目标。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完整意义上的存在,纯粹的理性支配或者纯粹的非理性支配的人都是不健全的人,因为人的活动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是实体性要素与非实体性要素相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完整意义上的活动。人作为活动主体,除了需要与客观对象构成实在的活动统一体之外,还需要与自身的情感、意志等主观精神要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这就意味着人在创造历史的活动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去活动。现代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研究表明,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情感与不畏艰险、坚定不移的意志,能让人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非理性因素蕴育并产生巨大的正能量。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因此,人在自己情感与意志的激励之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活动能力的提高,影响人的活动领域的拓展。情感与意志作为主体精神体系构成因素与本质力量,通过主体有意识地培育才能变得强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充分激励每个社会成员的情感与意志的精神力量,充分挖掘出其蕴藏的正能量,就能促进各种社会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小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热门话题,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这并不是有意为之的政治宣传所产生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主要原因是这个口号最大限度地激起了深植于中华民族之魂的情结——对大同、小康社会的向往,对天下太平世界的追求,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的期盼,一句话,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国梦”已经自下而上、自内而外化成每个中国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动力。完全可以相信,未来的中国,必将在这个口号的激励之下,社会一定会稳步发展,历史一定会不断进步。

作者:尹业初单位:江西宜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