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土流失治理在水利工程保护中思考

水土流失治理在水利工程保护中思考

[摘要]项目区位于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川地区,实施水保生态综合治理,既能探索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又能为铜川市及周边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丰富的治理经验、指导水土保持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在水库管理单位和灌溉管理单位二十年的工作积累,分析了水土流失原因及类型,总结了在水保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成绩,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及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应用分析;治理措施

2019年9月,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上对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出重要意见,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域,而铜川市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施该项目区水保生态综合治理,既能探索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又能为铜川市及周边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丰富的治理经验、指导水土保持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保护“母亲河”黄河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水库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塬、坡、沟等地貌类型并存,水土流失严重,从1998年开始实行水保治理、生态修复,经过二十多年的治理,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水土流失减少,项目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

1项目概况

项目区地处渭北高塬丘陵沟壑地带,塬、坡、沟等地貌类型并存,该区下覆基岩,上覆黄土层,在河谷中有砂砾石层堆积,长期受南北向河流切割及沟蚀发育的影响,加之黄土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易于冲刷和侵蚀,在长期的流水冲刷作用及其它外应力剥蚀作用下,形成了目前的黄土塬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塬、梁、峁相间,丘陵起伏的特有地貌。坡耕地、塬面和坡面以面蚀为主,在水库周边陡坡段,经过雨水蚕食,多处发生塌方,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项目区总面积10.92km2,水土流失面积9.09km2,占总面积的83.24%。最高海拔1000m,最低海拔700m,相对高差300m。土地坡度分级情况为:总面积1091.74hm2,其中≦5°面积299.86hm2,占总面积的27.47%;5°~15°面积191.08hm2,占总面积的17.50%;15°~25°面积377.18hm2,占总面积34.55%;25°~35°面积186.8hm2,占总面积的17.11%;≥35°面积36.82hm2,占总面积的3.37%。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项目区属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根据《陕西省水土保持区划》,项目区属渭北高原沟壑固沟保原区。

1.1项目区气象条件。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区。主要特点: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春季温度回升,降水增多,易出现寒潮、霜冻、大风,常发生春旱;夏季雨量大而集中,多雷阵雨天气,伴有大风、冰雹、暴雨发生;初秋多连阴雨,晚秋天气较晴朗。光热资源和水资源均较丰富。年均无霜期217d。年平均气温12.3℃,年日照时数2356.61h,≥10℃积温3369.2℃,年太阳辐射量为127.61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降水量为554.5mm,分布不均,70%的降水集中于7、8、9月份,10a一遇6h最大降雨量46mm。

1.2项目区水文条件。项目区水系为石川河水系,是黄河流域的二级支流,地表水基本全部汇入项目区内,除石川河主河道外无常流水。石川河流域面积4478.0km2,河长137.0km,河床比降4.6‰,总落差630m,流域平均宽度32.7km,年平均径流量2.15×108m3,最后于西安市临潼区的交口镇从左岸入渭河。

1.3项目区土壤条件。项目区受气候、地形地貌、生物等成土条件影响,经历漫长的成土过程,土壤类型以黄土和塿土为主。黄土性质接近黄土母质,持水力差,含多量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显著的垂直节理,无层理,干燥时较坚硬,一被流水浸湿,通常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坍陷;娄土层次分明,多为表层熟化土,持水力强,养分含量高。

1.4项目区植被条件。项目区属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项目区植被以人工栽培植被为主,天然林草植被分布较少,人工栽植经果林有苹果、柿子、软枣,水保林有油松、侧柏、七叶树、火炬、雪松等。

2结合项目实例分析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类型

2.1自然原因。项目实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项目区沟壑纵横,地形、地貌支离破碎。沟壑密度153km/km2,大于15°坡地面积占近50%,相对高差达300m,在暴雨作用下,径流冲刷十分严重。二是降雨集中,多暴雨。项目区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年均降水量为554.5mm,但雨水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为388.15mm,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剧了水土流失。三是土壤质地疏松,抗蚀能力低。项目区地面组成物质为黄土及黄土状岩石,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抗冲蚀能力差,每逢暴雨,即遭侵蚀冲刷、崩解,随水搬运,造成水土流失加重。

2.2人为原因。结合项目实例具体分析,流域内沿河道两侧,分布着大量的村民,围山开垦梯田,在项目区也存在大量开垦的梯田,放牧现象十分普遍,使地面植被遭到破坏,有的树木树皮被啃,枯死现象严重,没有高大乔木。更有甚者在项目区乱砍滥伐,致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加重。近年来,国家封山育林,大量梯田退耕还林,植被得到了很大的保护和恢复,但仍然存在放牧现象,对植被破坏较大。

2.3水土流失类型。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风蚀轻微。水力侵蚀方式主要有面蚀、片蚀和沟蚀等。面蚀一般发生在坡耕地、轮歇地、荒坡地及疏幼林地上。片蚀主要分布在沟壑区和水库岸坡,易引发崩塌、泻溜滑坡等,沟蚀多发生在水库岸坡和一些地形较陡、岩体破碎、堆积物较厚、植被稀疏的支沟。

3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和经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土流失对项目实例的危害主要是:

3.1水土流失危害。(1)土层变薄,土壤肥份减少,产出率低。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实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厘米,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走6~15t氮、10~15t磷、200~300t钾。项目水库周边的马咀村、韩古庄等村庄将耕地划分为三等,水库周边的坡地为第三等,就是因为历年的雨水冲刷严重,土壤较薄,基本产出量很低,慢慢的就荒芜,群众甚至愿意在库区开辟荒地种植玉米,近年来随着库区管理的加强和移民搬迁安置,库区已经没有人开地种植庄稼。(2)使水库淤积,影响水库水质和库容。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和水库时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积而减小容量。2010年7.25大洪水,笔者在基层管理站,用水库下泄的洪水进行玉米灌溉,连续三天,采水样6次,每次都做好标记,一周后发现低洼地段玉米开始死亡,实际调查发现,由于低洼地段灌溉后积水较多,泥浆水澄清后的淤泥堵塞土壤毛细管,致使灌溉用水不能及时下渗,中午在太阳的炙烤,积水迅速升温,玉米形成烫根,随后死亡。调查发现水样沉淀15d后,含泥沙量在30%~45%,沉淀20d后,采样瓶有20%~30%为泥沙,可想洪水含泥沙量的程度有多严重。(3)对水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5年水库蓄水在高水位运行时间较长,周围土崖长时间浸泡,变得酥软。笔者当时在水库右岸植物园从事管理工作,一天早上刚从园区跑步回到管理房,就听见巨响,接着像蘑菇云一样的尘土冲天而起,水库右岸部分垮塌,最后测量发现,一次性垮塌25×110×30m,估算在80000万m3左右,威胁水库安全。(4)水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对铜川、耀州区及焦化厂企业正常供水。洪水时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笔者单位承担铜川新区的供水任务,每年春季农灌后留足1000万m3左右,2010年特别干旱,群众灌溉急切,春灌后水库仅余水量800万m3,加之水库运行多年淤积严重,实际剩余可用水量500万m3左右。7.25一场大洪水,水位一夜上涨10m,蓄洪2000万m3,造成水库翻库,洪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和库底淤泥混合,水的浊度在65%左右,城市居民用水得不到保障,为及时供水,采取聚合氯化铝絮凝沉淀,先后投放近50顿聚合氯化铝,但效果不大,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根据笔者在水库多年的观察,发现具体到实际的项目区水工程中主要危害有如下几点:

3.2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具体危害。1)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导致水源的枯竭。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表面冲刷流失,腐殖质减少,土壤涵养水能力的降低、蓄水量减少,流域源头保水能力变差,流域水源减少。2002年降水是平时的3~4倍,水库下泄近2亿m3,随后的03-06年、08-09年水源短缺,2010年又发生特大洪水,干旱、洪涝接连发生。2)水土流失对水工程的影响。(1)造成水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和效益。在雨水的侵蚀下,大量表层土壤和泥沙流向河道、水库,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大量沉积到水库,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严重时造成垮坝、漫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河流河床抬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洪水水位上涨,宣泄不畅,故常常出现20a一遇的水位10a一遇的流量现象。(2)容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导致山洪灾害,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3)水质下降。由于洪水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增加了水的浊度,水体中含沙量增加,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4近年来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经验

4.1近年来治理概况。项目区从1998-2010年陆续投资1亿多元,主要为种植林草植被和开发建设项目修建的水土保持措施等,在项目区核心区有治理标准较高的苗圃园,项目区现有园地、林地、梯田等水土保持设施已治理面积6.72k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45.3%,初步形成地面成伞、地上成毯、地下成网的水保治理体系。从2016年起库区治理请专业团队进行施工,其中2016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3km2,道路边坡护坡9900m2,生态植物园入口边坡护坡2000m2,新建苗圃20.00hm2,封禁治理153.16hm2,补植苗木2.51万株,封禁网围栏500m。2017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65km2,包括修建生产道路500m,步道1000m,排水沟1000m,监测点3个,面源污染防治45亩;行道树1500m,步道护坡3000.00m2,果园改造10.00hm2;封禁治理55.17hm2,补植苗木1.27万株,封禁网围栏210m。2018年综合治理护坡11345m2,封禁29.89hm2,疏林补植10.2hm2,布设封禁围栏1.26km,封禁碑1座,栽植行道树6.6km,生态厕所1座、一体式气象站1座、标准径流小区2座、防虫网8000m2、诱虫灯20个、生态垃圾桶20个。

4.2近年治理经验。笔者单位十分重视库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近年来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对库区进行了绿化和美化,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为渭北丘陵沟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累了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以减少水土流失为前提,采用封山育林和种草措施。封山育林是以封禁为手段,采取封禁、抚育与管理相结合,促进水保林和草地形成的林草措施,主要是恢复和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种草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部分,选择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草种固定土壤。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水源地保护,用围网将流域彻底封禁,并撒播大量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草种,增加了植被覆盖率。(2)以保证水库运行安全、水库使用寿命和水库水质为前提,采取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体系,对库区两岸进行植树种草,对水土流失严重地段采用工程措施进行快速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3)强化绿化美化措施,对项目区采用水保林和景观树相结合,乔、灌、草、花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把库区打造成了旅游观光景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4.3治理效果。水源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治理度达到95.48%,林草覆盖度达到60.76%,林草郁闭度大幅度提高,区域小气候得到有效调节,环境条件大幅度提升。封禁治理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林地的形成,改善了区域环境,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由轻度流失降为微度流失,形成特色科技、教育、示范园的良好支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

5结语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不仅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还能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所以,我们需要将水土保持的意识建立起来,针对水利工程当中的水土保持问题,增强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以更加良好态度的做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晓锋 单位: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