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析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化,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日益显现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例如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越深入,提高其会计核算质量就越紧迫。因为在当前等事业单位的会计日常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大量会计行为不规范、信息失真等严重的问题。事业单位是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其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因而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在会计科目和核算内容的设计上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预算表报口径不一致,出现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可理解性不强等问题。随着各个地区文化、体育、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数量有限,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事业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

2.会计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就是对于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将收入确认为收到款项的期间,将费用确认为支付款项的期间,而不论其是否归属本期。

2.1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配比原则。

采用收付实现制虽然能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得到客观反映,但是它不符合会计收支的配比原则。事业单位在某一年度取得的收入可能是以前年度应收而未收到的款项,本年度所发生的支出也可能是未来年度将实际分摊的费用,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存在因跨年度收支而出现本年度收支结余不实的情况。

2.2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

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时,事业单位的结余就是当年实际取得的收入与支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这样可能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虽然从账面上看反映的事业结余比较多,但实际上该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很差,因为大量的预算被安排在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而暂时未能支出的项目上;二是一些事业单位为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人为地将下期的收入或支出列入本期,也可能将本期的收入或支出列入下期,从而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3.会计核算实务存在的问题。

3.1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

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该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基金来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修理和维护。因此,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对资产总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磨损等导致的资产贬值不予确认,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事业单位将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全部费用列入当期支出,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3.2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往往会忽略对本单位无形资产的入账问题,即使有少数单位对其入账,也仍然存在着核算方法不健全的问题,很难对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其次,事业单位对现有的无形资产没有足够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无形资产的闲置;再次,事业单位对于一些新的科研成果,既不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又没有及时的向社会投资取得投资收益,造成了对无形资产的浪费。

4.会计报表披露存在的问题。

4.1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收支情况。

事业单位会计的财务报告中,只反映了各项收支业务的实际发生数,而没有反映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收支类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中同时反映,形成报表项目重复列示。另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预算外资金形成的支出应当在收支表中单独列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将支出划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列示,从而很难确定事业单位的净支出。

4.2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

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中的固定资产和净资产类中的固定基金均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并且一般情况下是按照相等金额列示的。但由于受到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本身会发生贬值,使其历史成本高于实际成本,同时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也将会降低,从而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得不到准确计量,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和净资产情况,无法合理估计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潜力,也不利于同类资产之间的横向比较。

二、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方法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成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的管理也势在必行。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要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关键所在。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包括人员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行业的管理包括定级考证和会计人员年检。无论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管理都必须落到实处,决不能流于形式。

2.加强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包括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对于做好财会工作,外部或内部制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应由四部分组成,即规范性制度、程序性制度、标准性制度和复合性制度。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非常重要。这可以理解为从源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正所谓“标本兼治”。同时设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控组织,从定员定岗、明确岗位责任、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在此基础上,逐步按效益性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即内部牵制、成本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3.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审计部门的作用。

政府审计部门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事业单位及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事业单位要想搞好财会工作,需要审计部门的配合。首先,要加强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日常审计工作。其次,要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预算执行情况同晋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促进领导带头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建议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力度。一是要规范收入管理。二是要规范支出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现行财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事业发展上。

4.紧密结合会计核算基础。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收付实现制在一些情况下无法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而权责发生制则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其他费用均计入会计账簿,这样单位实际资产信息的反映就更加真实。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放弃收付实现制,而是可以按照实际的具体情况将二者有机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设备购进等经济事项发生时采取收付实现制,同时明确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并将不同收入来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分别列入不同的收入项目。

5.加强内部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到日常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审计人员,更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采取全面清理与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至少每年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抽查,并确保完整性,就可以有效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另外,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也应该进行自我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单位清查小组,如果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就需要认真的总结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清查小组并根据这一结果准确记录资产实际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清查,最后还要由科室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

三、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决定着国家财产是否能发挥其作用,因此我们要在遵守相关会计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李友波 单位:伊春市交通运输局驾驶员培训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