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思考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思考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对象、场域,从一定意义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塑了思政政治教育者话语的全新的权力平台,进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控制力和影响力。不过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发展中遭遇了一定的困境,话语的利用力、传播力、调控力式微。因此,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要转换言说方式,构建话语的对话平台,形成新型的话语体系,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软硬件”,使之接地气、涵生气、蕴底气。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新媒体时代,网络空间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分享资源、交换思想、表达诉求的精神场所,形塑出一幅多元开放的话语图景。有关网络文化的占领,事关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网络文化的有效引领,同时对于构筑社会的稳定极其重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入网络场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应有之义,同时,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空间的话语权势必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任务。

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界定

在界定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时,要对话语的一些概念进行界定。“话语是制造与再造意义的社会化过程。”[1]按照法国思想家福柯先生的说法,话语不是单纯的语言,而是一种社会“事件”。新媒体话语的概念,我们可以界定为:新媒体话语是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诞生而出现的,它借由特定的网络空间和新媒体网络工具的合力,遵循特定的语言规则,建构特定社会意义的网络体系。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可以推导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新媒体的交互媒介,利用网络话语的系统表达,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对意识产品进行传播,形成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影响,从而建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网络话语体系。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特点

2.1话语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在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不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高校摒除了以往单一样式主体的传统,更加突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作为灌输的客体,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话语表达权威下的对象,话语的能力基本被忽略。网络信息源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学生的话语能力和话语权力得到觉醒。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软件应用,高校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快速转变为主动的接受者和信息制造者并高度觉醒,获得自身的话语权。

2.2话语传播具有自由性

在传统媒体下,高校教师和学生要针对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话题公开发表看法,需要经过学校严格的审查和批准才能进行,而且教师表达的效果和影响范围非常有限,途径也较少。而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言说准入基本没有,每个人只要有了电脑和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传播和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或者表达自身的看法和评价。互联网的开放催发了高校师生在平台上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上更具自由性。

2.3话语交互的趋广性

互联网使得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普遍联系性在互联网的交互下得到很好印证,它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延展,将虚拟与现实链接起来。作为新媒介代表的互联网,其特征之一是使用方式的选择极其丰富,实时与非实时,异步与非异步,实时同步与非实时异步,一切按你所需自主选择进行。[2]教育者可以自主选择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平台和教育的时间,进而引起传播影响性的趋广和延展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的缺憾问题得到保障。

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现状和问题

笔者从思想政治话语的利用力、传播力、调控力展开调研。

3.1思政教育话语的利用力

关于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怎么说、怎么利用是首要问题。教师和学生在其中的利用和互动决定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时间。在“是否在学校设置的热点问题上发表言论”的问题上,仅有45.8%的人选择浏览,选择经常的占11.2%,除外的选择没有。特别是“在思政问题是否在利用网络流行词进行”的问题上,教师利用网络流行词的比例只是占到11.2%,学生利用达到80%以上,这对于师生双方的话语交流带来困境。

3.2思政教育话语的传播力

国家文化的传播软实力是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传播力显示了信息的广度。“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在问题“学校在时事热点的传播性有多快”上,有36.2%的人认为很快,有33.8%的人认为一般,有24.5%的人认为很慢,有5.5%的人不清楚。从学生的质性调查得知,高校思政话语的传播,群体极化的效应展开还有待加强。

3.3思想教育话语的调控力

调控力包括了高校对网络硬件和软件的管理,以及新媒体中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调配和调度。而高校最重要的举措是对于校园网络的管理。“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3]在问题“您所在的学校有没有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制度”上,只有45.3%的人选择知道,有38.8%的人不太清楚,有的甚至回答“没有”。由此表明,高校在网络调控的制度和舆论规范方面有所缺失。

4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建构策略

4.1接地气——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网络与我们生活的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发生政治、经济、文化的交互。思想政治的话语不能再是传统客观理性的说教。反之,它应该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生活是人的生存方式中最完整、最生动、最质朴的表达”。[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由最初的宏大叙事转变为接地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从高校学生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话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学生的这种话语表达、话语认知、话语风格,构建更加开放宽容的话语体系。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新媒体载体中,实现理论的现实具体化,从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说服力和感染力。

4.2涵生气———构建话语的对话平台

在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上,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存在就近原则规律。也就是说,当你打开应用的时候,你的无意注意会在应用的最顶端。新闻的“头条”或“热点”标志就是利用了人的这种心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营造充满生气的对话议题设置,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舆论引导性。《领导人是怎么样炼成的》通过使用卡通形象介绍我国的领导选拔制度并引起热议,向群众传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制度认知,达到了良性互动。只有引发学生对话题的热议,形成如费孝通所说的“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放的性质”[5]的传播效应,[4]才能真正促成教育双方在思想政治话语中的有效沟通和成长。

4.3蕴底气———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软硬件”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话语教育出现困境,其根源主要在于大学生已经在新媒体时代的“彼岸世界”,而教育者还停留在传统的“此岸”。一方面,高校要响应2015年提出的融媒体建设。通过“纸、网、移、微、博、视”等融合发展,在硬件方面打破原有的传统校园网宣传的格局,创新跨界思维,积极同政府、新闻传媒企业等形成媒体融合,共同开发能够融铸综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善于运用新媒体的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言说,积极借鉴新媒体可以拓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合理利用互联网法律和制度去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思政大环境。

参考文献

[1]范敬群.网络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93.

[4]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J].2015(5).

[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作者:陈前梓 朱可峰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新媒体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谢耘耕工作室

网络新媒体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