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表演能力培养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表演能力培养

一、声乐教学中培养歌唱表演能力的重要性

(一)能够使声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我国,无论是音乐艺术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声乐表演教学都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科,可以说声乐表演课程的开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声乐表演课程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仍然单纯的重视歌唱技巧的传授上。随着人们对舞台表演要求的不断提高,要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在舞台歌唱表演中得到观众的认可,就要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既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又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

(二)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教学中单纯的注重歌唱技能的传授,对舞台艺术实践方面的培养予以忽视。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社会对于音乐艺术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更加重视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声乐教学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原有歌唱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加大歌唱表演能力的训练,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歌唱技巧同时具备一定的歌唱表演能力,从而在舞台上更好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歌唱表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

(一)牢固掌握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气息,语言和共鸣。首先,在气息方面,呼吸是生命的基础同时也是声乐演唱发声的根基。与自然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达到科学的歌唱呼吸要求。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的训练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歌唱的呼吸法主要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三种类型。其中以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应用最为广泛,此种方法能够使呼吸器官的功能得以更好的联合,使胸腔、横膈肌和腹肌相互更好的协调配合,共同控制呼吸,能够在歌唱时更好的气息进行调节和控制。其次,在语言方面,我国的声乐作用很多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特别是民族声乐的演唱,在对民族的语言、语调了解的基础上演唱,能够更加准确的表现出声乐作品的内涵。在演唱中咬字清晰,语义表达准确,是歌词读音与发声良好的融合,这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对于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就要从汉字字音的发音方法和部门着手,对字音的结构规律熟练掌握。最后,在共鸣方面,主要是指腔体的共鸣,只有共鸣的美化,才能发出更加美妙的声音。共鸣需要刻苦的练习才能不断的使音色美化,低声区、中声区、高音等声区的不同,共鸣的器官的运用比例也是不同的,在歌唱时要注意对混合共鸣的作用良好的运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共鸣比例的调整。

(二)协调优美的形体动作

1.面部表情

艺术界流传这样一句话:“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足可见面部表情在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在形体动作中,眼神在面部表情中是重中之重,眼神的千变万化,收放自如,造就了面部表情的多样性。特别是歌唱的过程中,观众首先从面部表情感受到歌曲作品要表达的情绪。学生必须不断的揣摩,不断的训练,才能使面部表情随心控制,准确的展现出作品中蕴含的感情。

2.体形体态

很多艺术院校在声乐教学中都将形体训练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培养学生在舞台歌唱表演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形体的对称,将动作、节奏、韵律、外表与内在等各方面协调起来。学生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不断提高对身体状态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能够在舞台表演时配合歌唱更好的展现作品。

3.手势动作

在艺术表演中,手势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它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表现和美化。声乐表演中,手势与形体训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其可以在表演中将音乐的旋律准确细腻的传递出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对于演唱者来书,眼神、姿态、手势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以给观众创造出一种画面。在对学生手势动作的训练中,一般采取“无实物训练”方法,这要求学生要具有无实物想象的能力,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再表演出来。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舞台表演中,对表演者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熟练的演唱技巧和充分的准备能够使演唱时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声乐演唱的技巧更好的发挥出来。对于声乐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歌唱表演的能力,对其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是演唱成功的基础。在歌唱心理训练中,教会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放松情绪非常重要。另外可通过自我暗示训练,让学生能够将自我暗示与放松。

三、结语

歌唱表演能力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声乐技巧训练相辅相成,要达到理想的舞台表演效果,声乐技巧和表演能力缺一不可。在表演能力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将声音与表演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用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加上学生刻苦的训练,实现二者的协调一致,使声乐作品得到更好的表现。

作者:许迪迪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