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普通高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能够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新课标修订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解读,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与普通高中课程教育体系,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以及实践途径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需要,也是高中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生涯认知的进一步丰富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

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高中生全面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理念,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来发展自身的价值。高中课程体系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将劳动教育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个重实践路径,既能够充分凸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有效地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效达成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立德树人作为一项根本的教育任务,需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教学原则。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既能够引导高中生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形成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同时也能够从劳动教育这一根本理念出发,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方向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组织高中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习惯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劳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完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良好培育

核心素养理念以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核心,是新时代下的育人趋势和根本要求。在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课堂上的人文知识和教育成果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是日常劳作创作出来的,只有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人文知识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课程体系中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科教育的价值情感,从而自觉地形成价值认同。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学生必须具备动手动脑的能力,形成较强的批判思维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劳动意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探究

(一)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娱乐化倾向严重

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已经得到普及,但是由于大多数高中生面临着繁重的升学压力,无法在课程教育中将素质教育理念很好地贯彻在高中阶段素质教育体系中,导致劳动教育的实践效果不够明显。大多数学校的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课程表中作为摆设,甚至还存在一些学校都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只是将打扫卫生以及校园大扫除这样的劳动挂上了劳动教育的美称,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参与了劳动就算是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这种教育教学体系导致高中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形式化的问题十分严重,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也导致大多数学生都会将劳动教育当作是一个休闲娱乐的项目,既没有充分尊重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和教学实效,也没有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不够认可,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

(二)劳动教育错误解读,惩戒化利用明显

劳动教育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从劳动教育的具体应用来看,由于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解读,大多数学生都将劳动教育作为一个惩戒手段,学生犯错误以后老师的第一反应不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而是通过劳动教育来惩罚学生。例如很多学校都会存在由于学生犯错误而惩罚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劳动教育产生很深的误解,学生家长也会由于学生犯了错误而让他们进行劳动。这样一来,学生在潜意识里就会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惩戒方式来看待,既无法培养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和正确引导,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也会由于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而无法构建完善的高中课程教育体系,教师在劳动实践教育过程中也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导致在综合素质培育过程中学生劳动素养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教育内容相对简单,评价标准不统一

由于缺乏劳动教育意识,在当前高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导致教育内容相对简单,大多数高中的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值日卫生以及进行社会实践劳动等方面,在值日卫生劳动实践开展过程中,学生会认为这是他们需要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当作一种放松和休闲娱乐的教育方式。这些实践教育内容都无法真正起到劳动教育的作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提升自身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再加上很多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劳动评价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仅仅针对教育结果来进行评价,例如很多教师都会以学生在社区参加劳动实践的红印章和表格来进行劳动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只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再加上劳动教育的成绩不计入学生的高考成绩,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劳动教育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开展实效,无法起到育人的作用。

三、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落实劳动实践

新时代下为了保障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效,需要教师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有效地落实劳动教育,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明确劳动教育的实践目标,并将这一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确保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中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教师应当按照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及高中生的实际需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积极组织各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劳动教育来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形成较为积极的劳动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劳动品质的有效培育,让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实现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结合普通高中的劳动教育目标来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培育,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技能,通过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来培养劳动习惯。大多数劳动教育的目标与核心素养的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劳动实践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应当将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指向核心素养,以劳动教育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的有效落实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整个教育工作中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来提升劳动素养。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鼓励学生家长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家庭事务的过程中来,例如可以通过做饭、整理卫生以及洗衣服等各种日常事务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确保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引导性价值,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劳动技术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授课活动,其他学科的老师也不能随意占用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来鼓励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社会环境下各方面的资源都相对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中的一些实践场所来让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获得相应劳动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这对于有效劳动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创新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强化教育实效

在将劳动教育融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创新劳动教育的各种开展形式,以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来强化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效性。大多数劳动教育都局限在课程讲解中,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日常的值日卫生作为劳动教育,这种狭窄的教育途径直接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效,在创新劳动教育途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高中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文化宣传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在各种学科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这样一来,既能够强化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培训,也能够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在课堂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通过拓展课程的有效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例如,教师还可以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强化劳动课程,将校园文化这种隐性的课程融入劳动教育中去,这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也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自主性。

(四)丰富教育评价的各项指标,细化评价标准

为了保障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教师还应当丰富劳动教育评价的各项指标,通过细化评价标准来保障学生劳动技能的有效培养和劳动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平时表现,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平时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能够将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为反映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以及劳动价值观形成情况的一个重要依据,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劳动认知以及劳动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有效地调整劳动教育的各种实践方案,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加强学段综合评价,将高中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基础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日常表现作为一个重要依据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能够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情况。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培养,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开展劳动素养的整体监测工作,由专业的机构定期开展监测工作来进行调查,充分运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手段对学生劳动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和反馈改进功能,也能够在长期有效的监测过程中保障学生的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正确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课程体系中去对于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来发展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劳动教育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将其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久俊.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2):3.

[2]张健,李明.基于学生自主实践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探究[J].辽宁教育,2022(8):4.

[3]张姝.在高中劳动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的途径[J].辽宁教育,2022(8):3.

[4]雒园.高中地理劳动教育观的培养——以“互联网+耕地认领”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4):2.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2篇

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尽管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但国际竞争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国家竞争在本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从世界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跨入了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队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教育不仅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教育如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服务,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此,需要培养一支有建设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明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建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就需要培养有素质的新一代社会公民。

普通高中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中等教育中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得到了大扩展,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新进展。但是,从普通高中的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实践来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困难和挑战。

二、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可借鉴的国际研究

讨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显然必须基于中等教育的框架内进行分析。从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等教育领域往往并不受到关注和重视,而且由于中等教育系统中双轨制的存在,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就业做准备,中等普通教育则主要是为高等教育做准备。在整体上,中等教育是联结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环节,它需要受制于初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

尤其是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成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正在逐步演变成为实践,重新审视中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重视对中等教育的研究,其在中等教育方面的战略是:第一,促进政策对话,讨论中等教育的新趋向,进一步规模扩展与中等教育的多元化和改进而需要的政策改革。第二,推进综合而整体的方法,更新和改革学习内容,以提高中等教育的适切性和质量。第三,通过各种网络,尤其是国家和地区项目,来鉴别和传播中等教育中的良好实践和革新的信息。基于这些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中等教育研讨会,提出的改革建议主要关注以下方面:教师角色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新方向、ICT和远程教育的运用、对年轻人的咨询和指导、生活技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桥梁、向高等教育的过渡以及质量评估等。

**年9月,世界银行应我国政府邀请,为帮助我国制定“十五”规划而提交了《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的报告。报告强调,“中国的竞争力将由越来越取决于其人民有效地创造、获取、分享和使用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批评性思维、有效交流、团队精神、企业家精神、语言、信息技术能力、社会性技能等。为此,报告呼吁必须“继续致力于将教育体系改造成一个内容丰富、广泛和富有灵活性的体系”,要“实现各级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培养知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新的基本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明确指出,“世界银行的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比例为50:50,这一比例偏高。因此,有必要大幅度降低职业学校学生比例”。而且,需要“减少教育中的过度专业化”。

综合上述国际研究和观点,不难发现,关注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重新审视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是一个具有全球性、时代性的国际教育发展与研究的热点课题。普通高中的发展与改革,在本质上需要更多地基于整个中等教育改革的大框架之中。

三、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新的政策方向

很显然,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的传统使命需要发生变化,需要寻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新指向。

1.全民终身教育引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世界报告《从信息社会迈向知识社会》中,明确提出了“走向全民终身教育”的观点,并指出,终身教育除了经济和职业意义之外,还具有开发个人潜能的作用。因此,终身教育“可以想象是对个人时间和社会时间的一种加工转化、一种再分配和一种新的协调”。

在全民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传统的中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都不再具有终结性的特点;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机会将不应由于年龄增长或者离开学校而减少或者消失;对于个体而言,教育或者学习的选择将不因为选择之后而不可更改或者难以更改。

因此,高中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结构中的一个环节,具有自身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而不应该只是依附高等教育的需求,或者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后果。高中教育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将是为个体发展而提供的一种过程和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得到与其成熟和社会化相匹配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等。高中教育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过渡”型教育,向工作或者升学过渡,而应该更多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和成熟。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框架下,必须改变以升学为旨向的普通高中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全面发展的教育真正贯穿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全过程之中,真正面向普通高中教育中的每个学习者和参与者。由此,需要改变普通高中教育只是大学教育的学习准备的单一观念,要使高中教育成为促进个体发展和成长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的准备。充分认识到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特点。

2.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对个体发展的新要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个体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多极化的世界中,每个个体都需要有全球的视野,需要有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需要有和谐相处的能力,需要有积极而主动的社会参与,包括民主的社会建设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技术的变化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产生了新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现代产业和企业职工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正在发生变化。美国“21世纪技能伙伴”提出了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科技的21世纪基本技能是:责任感和适应性,沟通技能,创造性和求知欲,理性思辨和系统性思维,信息和媒体素养,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我引导,社会责任感。

在新的时代,年轻人群体日益产生分化,逐步多元化。在尊重个体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基于个体发展的需求,教育必须为反映这种分化的特点和满足多元化发展而满足个体的多元化选择。因此,为每个个体提供面向未来的生活技能,是教育内容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了三种类型的生活技能:沟通和人际技能、决策和批判性思维技能、应对和自我管理的技能。在这些技能下,又分别包含了更多的具体技能。

显然,高中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需要在满足个体发展的新需求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义务教育是面向个体的强迫教育,个体缺少选择权;高等教育即使更加重视通识教育,其在本质上还是一种高度的专业化教育。因此,必须适当淡化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之间的界限,逐步取消简单的、人为的文理分科教育;而应该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尤其是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必须增加生涯与职业指导和教育的内容,关注个体发展适应新时代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3.将教育公平与教育选择纳入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选择是满足个体不同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其实,基于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公平不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独有特点,教育选择也不只是指公立学校与私立教育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选择而已。事实上,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高中教育阶段同样必须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和教育选择的特征。

要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选择,就必须创造一个公开、透明和规范的教育环境。显然,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中学校等级制度、高中阶段教育的分数选拔与分流体系、高中学校功能定位的简单划分(普通的或者职业的)以及普通高中学校内课程体系与教学要求的同一性,都不可能产生高中教育中的教育公平和实现学习者的主动选择。

4.建立基于平衡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处于区域间不平衡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首先需要在地区间建立一种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从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角度,规划和发展高中及其普通高中教育,而不完全受制于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牵制。为此,需要在教育管理体制中更好地平衡分权与集权的关系。建议增加中央政府干预和支持措施,尤其是中央政府要优先关注和支持不发达地区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问题。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高中教育教学经验,部署20*年高中新课改任务,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我市高中教育简要回顾及基本估价

十五期间,市人民政府坚持保中间促两头的原则,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有效地扩充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缓解了高中“择校热”的矛盾。市教育局连续三年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就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探讨和部署,推动了全市高中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大幅度提高。20*年,我市现有普通高中18所,在校生22168人。共有普通初中毕业生16864人,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15240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38%,跟2001年相比,将近提高了20个百分点,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二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十五期间,我市新建成*中学、市第三中学、安阳高级中学、市第十中学。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共投入3.9418亿,占全市学校建设总投入的4/7。目前我市拥有省一级重点中学1所,省二级重点中学1所,省三级重点中学4所,*市级重点中学2所。三是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市积极探索高中学科中心组建设、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教学案例、优质课等各类评比活动、输送*市学科研修班学员等师资建设渠道,打造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现有高中特级教师5名,享受教授津贴的教师2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100多人,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2人,*市级以上优质课获奖50余人,输送*市研修班学院50多人。20*年,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市级获奖的37篇,省级获奖论文3篇,在省级以上的公开刊物发表24篇。*中学、隆山高中被评为*市级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中学物理教研组、隆山高中生化教研组被评为*市级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十中连续六年获*市重点中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四是建立健全教研员学科校本教研联系制度,教研组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我市以课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点,基本建成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科研活动、教研组建设、联片教研的互动体系。五是加强高三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高考质量。组织100多名高三教师参加20*年杭州高考备考研讨会。各学科先后召开高三复习课教学研讨会,全市300来名高三教师参加交流讨论,先后邀请*教科院院长、生物学科命题组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讲座,提高了高三教师的复习教学水平。召开高考备考研讨会,对*市二次模拟考试成绩数据统计分析。二模后,曾定煜副局长亲自带队到我市高中学校调研并指导备战高考。

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需要普通高中去拉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普通高中提供生源并保证生源质量。普通高中的发展,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高中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但是,目前,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在量上我们有了重大突破,但要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20*年,我局制定《*市*教育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印发到各直属学校。我们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入学率争取达到95%,高水平普及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4.5年。要达成这个指标,任务很重。

二、高中教育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应该说,十五期间,我市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是快的,成绩是明显的,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

(一)学校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我市现有普通高中18所,其中省三级以上重点中学6所,农村高中和民办高中12所,根据*市五个层次学校的划分,*中学属于第一层次学校,三中、四中、五中、十中属于第二层次学校,第三层次学校只有隆山高中,只占*市的1/24,第四层次的学校8所,占*市级的8/35,第五层次的学校3所,安阳高中未列为层次划分;瑞阳、21中、31中未作为独立学校划分层次,农村高中、民办高中部分规模较小,教学质量偏低,难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教育强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近几年来,由于我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高中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高考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20*年,*中学重点率创历史新高,高居*市前列,市四中前三本全面提高,人数突破62人,创历史之最。瑞中重点率,四中重点、二本、三本,三中的二、三本率,五中的重点率、二本率、电大率,云江高中二本、三本、专科、电大率,玉海高中重点、二本、三本、电大率均比往年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从第四第五批次的录取率来看,却呈现减弱的趋势。低层次水平的质量下降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影响。全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加3.8万,招生录取人数未增加。我市比去年报考人数增加211人,增加人数属扩招对象,入口成绩水平较低。今年各档次划线分数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去年约为20%,今年约为10%,投档分数线提高,该档入围的学生数量减少。市外招生的优惠政策导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外流较多,好的学生留外地考,差的学生回本市考。二是专科人数掉入电大线明显增多,组档线掉入未上线档人数明显增多,说明不读书的学生增加,基础题失分较大,部分第五层次水平的学校质量较差。三是高中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填压式教学、以练代教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研究不够,复习中盲点未关注,知识点复习不全面,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四是学校管理不科学。质量不理想的学校缺乏团队精神,部分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学校搬迁、校长离岗培训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加强

(三)教科研队伍实力不强,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需求。

目前,全市在职高中教师1000余人,只能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人数缺乏,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课题研究任务,反思教学的能力较低,实践课改的经验相对不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得不到有效提高。十五期间,我市为了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普及十五年教育,高中教育在量上有大幅度的扩展,但在内涵发展上,却尚未得以突破。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教育基础性的建设,*期间将是高中教育攻坚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大面积地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急待我们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三、紧紧抓住高中新课改的契机,扎实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一)扎实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高中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市从今秋开始在普通高中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我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改革。普通高中新课程与现行课程体系相比,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体系向素质教育体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国际相对成熟的基础教育课程相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课程结构还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课程类型的单一性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在所难免。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语文数理化英语等传统优势科目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三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长期以来为繁难偏旧所困扰。基于上述问题,新课程改革将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比重科目均衡化和课程内容精细化作为课程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从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均衡的科目结构、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等三个层面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既体现时代性,又反映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新课程有两大亮点:一是学生选课;二是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新增了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三门课程,学生高中三年总学分必须达到144个最低学分方可毕业。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而课改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20*年秋季启动的普通高中新课改,同志们必须高度重视。一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立足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力求在改革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现方式、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管理制度这5方面取得突破。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20*]60号)文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改革设置意见》([20*]135号)及《学科实施意见》([20*]136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4号)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实施意见》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二是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修课程,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课的教学管理制度,研究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认真执行国家和省课程政策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选课指导和学分管理的探索,确保课改顺利实施。三要引导教师努力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新课程倡导的教法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不同表述方式,这一理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四是新课程实验校本学校要积极借鉴省市二级校本学校的经验,认真做好研究和经验积累工作,及时推广交流取得的研究成绩。*市普通高中课改重点难点项目,学校要落实重点承担研究一个项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五是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和业务培训,除按要求参加各级培训外,重点通过校本教研、走研训结合的路子,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在课改、校本教研、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开发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并做好其经验的总结和成果的推广。课改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是主阵地,学校是主战场,改革是主旋律。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改革全面抓,负总责。分管局长和高中教研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改上,搞重点突破,要把抓课改作为全年深入基层的主要任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组长、段长都要率先垂范,具体分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所有教师都要进入新课改,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程与旧教材的整合,不能新课标、旧观念,新教材、旧教法,穿新鞋、走老路。学年末各校都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课型的集体展示,都要总结并推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经验材料。市教育局将适时举行新课改课堂教学精品模式展示活动。

(二)坚持量质并举,走高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道路。

在新的形势下,校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而且要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学校的办学规模要适度,要有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以校舍、设备利用效率最大化作为学校建设的目标,以适用、安全、高效为首要原则,使学校建设既符合教育功能的要求,又注重文化氛围,体现学校特色。教育局相关科室要继续抓好各级各类名优教师的评比,研究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形式,为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更快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平等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教学研究制度。通过校本教研建设,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培训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先导,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要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抓好教学基本建设,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促进教学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要处理好学校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问题。校长要鼓励、支持更多的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要切实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做法,努力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巩固高中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师生读书活动,大力构建学习型学校。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校长沙龙、校本教研特色校评选和活动。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反对轻负担低质量,重负担低质量,无负担无质量的教学行为,努力克服偏难繁重的现象。各相关科室、教研室要举办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各类活动。各学校要积极做好学科竞赛的辅导,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考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考改革、命题趋势,逐渐与课程改革同步。高中新课改了,高考也必将相应地进行改革。今年,省教育厅已经开始启动2009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方案的研究,年底将形成初步的框架,20*年初将出台2009年新的高考和招生方案。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各高中学校一定要密切关注高考改革的动态,切实根据新课改目标和精神,改革教育教学行为,将高考工作同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研究。下午我们还要专门就高考工作和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分组举行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关于20*学年的高考工作,我先谈几点看法。一是高考工作要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不同层次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高考质量目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从抓学科教学的基础入手和“以会考促高考”的思路指导教学工作。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实施分层教学。积极做好增优补差工作,在大面积提高会考质量的基础上,促进高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各学校特别是教导处一定要专门组织高三学科教师认真研究*年高考质量,试题特点,考卷答题情况。结合新课程改革,对高三教学提出新要求,认清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命题特点,把握高考改革的变化趋势。三是学校要结合实际,准确定位,制定升学预期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高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四是要加强高三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研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学会探索融会贯通知识体系的方法。学科教师要按照课堂备考复习教学目标达成度100%,复习时间利用率100%,学生学习参与率100%的三个100%要求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效率。五是各高中教研员要组织好高考复习研讨会,及时做好*市二次模拟考组织实施、成绩分析和命题特点分析工作,为改进模拟考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材料。六要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高中学校在教学研究中取得经验要及时交流,不能搞窝里斗,不能搞信息自我封闭,主张在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实现全市高考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以人为本,着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宁都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大力实施高中带动战略,加大高中教育投入,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强化高中教育管理,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宁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从年开始,通过4年左右时间努力,我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万人比、考生比及优质生源上线率等各项指标都有大幅度提升。具体目标为: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总人数全市排名进入前6名,万人比、考生比以及优质生源(高分生)二本以上上线率全市排名进入前10名;2016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总人数全市排名进入前3名,万人比、考生比以及优质生源(高分生)二本以上上线率全市排名进入前6名。

三、工作措施

(一)优化普通高中教育网点布局

1.优化网点布局。在目前全县形成的由宁都中学、宁师中学、宁都四中、宁都私立英才学校、宁都私立春晖学校构建的“一重两普两私立”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基础上,结合永宁新城规划建设,科学谋划布局新的高中教育网点,通过5-7年努力,逐步形成“二重三普多私立”的高中办学格局。

2.提升办学品位。突出抓好宁都中学的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把宁都中学办成精品重点高中;以不低于宁都中学建设标准高起点建设宁师中学,力争5-7年内把宁师中学建成与宁都中学并驾齐驱的省级重点中学;大力提升宁都四中办学水平,努力把宁都四中建成省级优质重点建设中学。

(二)强化普通高中教育投入保障

3.确保普通高中办学经费。根据县财政实际情况,坚持“量入为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的原则,按时足额拨付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性资金,加大学校校舍维护、福利改善、教师激励等方面的资金补助力度。取消对各普通高中学校所收学费、择校费的调控。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以及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化解我县普通高中学校所欠经济债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等,多渠道筹措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所需资金。

4.促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每年筹集专项资金加大普通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设施现代化。统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经费,加快各普通高中学校电教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音体美器材的装配,普及普通高中学校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备。

5.设立高中教育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资金,同时,吸引社会各界捐资,作为高中教育发展专项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一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贫困生、高考成绩突出的学校和学生、在本县就读的中考优质生源以及引进的特级教师。

6.完善一线教师激励机制。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激励政策和措施向一线教师倾斜。对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财政给予特殊津贴,勉励教师安心一线教学。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提高班主任补贴标准,鼓励学校制订教学奖励考核措施,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三)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7.加强普通高中教学指导。针对每年的高考,县教育局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抽调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到各普通高中对高考有关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围绕普通高中教育近期发展目标,细化、量化各学校每年具体目标,确保每年高考目标如期实现。

8.强化普通高中教育科研。将普通高中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校长要亲自抓科研,重视学科建设,发挥教研组科研力量,逐步形成各自学科优势和教育科研骨干队伍。要加强高考策略研究,多渠道获取高考信息,敏锐预测高考走向,不断探索高考教研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大力提升服务应对高考的综合能力。鼓励各学校探索独具特色的育人办学模式。

9.着力抓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各学校要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坚持智力培养与人格塑造并重。要加大课堂改革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10.强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各学校要管好用好现有设备及各种资源,特别是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音、体、美器材的最大效益;要建立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把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有机整合,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四)深化普通高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11.创新质量提升机制。要树立全县教育“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各阶段教育的长效监督、考核、考评机制,将教育发展目标细化分解到普通高中、初中、小学,抓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衔接,建立各学段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讨的机制,解决学段之间教育教学脱节问题,切实为普通高中教育振兴发展夯实基础。

1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副科级以上校长及副校长由县委考察决定、县政府聘任。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充分的用人权和自主权,学校中层干部由学校聘任和管理(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聘期三年),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合理交流机制,大力把教学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反映良好、又有管理水平的中层干部和教师选配到学校领导班子岗位。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在年度教师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学校自主对教师实行一年一聘。

13.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打破年级组单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强化校本研究。积极探索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严格管理,严格考评,严格兑现奖惩。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公开制度,扩大普通教职工对经费使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切实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14.建立普通高中教育目标评估机制。建立普通高中学校分级管理考评机制,依据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科学制定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年度目标评估方案(考核评估方案由县教育局另行制定)。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年8月份前,县委组织部、县人保局、县教育局对各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校长业绩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告县委、县政府。对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学校校长诫勉谈话,相应任课教师不能评先选优、晋级晋职;连续两年未完成学校目标任务的,解聘校长及分管教学、年级分管副校长职务,相应教师不能评先选优、晋级晋职。

15.加大优质生源奖励力度。每年从县高中教育发展专项奖励基金中安排资金对中考成绩总分全县排名前100名且在宁都普通高中学校就读的优质学生进行奖励。具体奖励方案由县教育局制定,报县政府审定后实施。

16.设立“高考质量成果奖”。每年从县高中教育发展专项奖励基金中安排资金对实现年度目标的学校进行奖励。对高考应届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进入全市同类学校前五名的学校,分别依次奖励20万元、16万元、10万元、6万元、2万元人民币;获得省、市高考状元的,学生分别奖励20万元、15万元,学校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人民币;对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学生奖励5万元,学校每考取1人奖励10万元人民币;对考取国家排名前十名(权威机构认定)重点大学的,学生奖励5000元,学校每考取1人奖励5000元人民币。符合多项奖励条件的,按最高奖励标准奖励,不重复计奖。以上各项奖金奖励到学校的,主要奖励任课教师,由学校按照本意见的规定制定详细奖励办法。

四、保障措施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5篇

一、依法规范普通高中办学主体。普通高中教育要坚持政府办学为主,鼓励和规范民办高中教育发展。公办高中办学经费由当地政府负责筹集,学校不得自行贷款新建、改建和扩建。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设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公办高中擅自改制或按照民办学校机制运行的,当地政府要尽快恢复其公办学校性质,按照公办学校体制管理。公办高中参与兴办的民办高中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应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不使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影响公办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办普通高中的监管,依法规范其办学行为。

二、严格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普通高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招生行为的各项规定,在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开展招生工作,不得违规进行招生宣传,不得违规提前招生,不得招收规定区域外学生,不得超出学校合理规模和班额要求招生,不得违背“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招生,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不得接收已按规定程序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班,不得招收往届生插班复读。各设区市年度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要按规定时间报省教育厅备案。

三、全面执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修课程必须开全开足,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减课程和课时。要建立和完善学生选课制度,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普通高中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不早于第二学年末,要尊重、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不得强迫学生选择文、理或艺、体发展方向。

四、切实减轻高中学生过重学习负担。严格控制高中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双休日、节假日由学生自主支配。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科学指导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安排好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严格考试管理。学分认定考试、期末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除学业水平考试外,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可在第一学年末组织一次统一考试,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统一组织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严禁其他任何单位组织其他任何形式的统考统练。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工作。

五、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严密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严肃处理违纪、舞弊、作弊考生和工作人员;严密组织学分认定、基础素养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管理,客观记录、严格管理评价结果,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诚信可用。

六、努力形成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管理机制。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量、所教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等情况,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严禁以升学考试成绩为奖惩标准。依法保障教师权益,不安排教师在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上课,不安排教师辅导学生晚自习。

七、尽快建立实施科学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建立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涵盖更新教育理念、规范办学行为、实施课程标准、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要以落实课程标准的程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和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为主要依据。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严禁用高考成绩排名排队,严禁任何形式的高考表彰奖励。各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八、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要把教职工队伍建设作为促进高中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更新机制,按照编制标准和课程实施要求配备教师。建立高中教师、校长全员定期培训机制,继续实施“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广大教师要做到遵章守纪,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不搞有偿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