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

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师范专科生的就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分就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全体师范专科毕业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创造活力

根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位相适、按劳取酬的社会。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分就业也就是他们做到了各得其所,社会利益得到了有效的协调,就业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得到了妥善处理,充满创造活力,这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有利于弥补农村、基层、西部边远地区中小学教育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的广大农村、基层、西部边远地区及一些民工子弟学校恰恰是需要大量的师范专科毕业生,因为这些地区因为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很难令本科毕业生满意,所以大多数本科以上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师范专科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就业,正是弥补了他们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需求,有利于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当地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和谐。

(三)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团结、协调有序的社会,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无论是任何一个就业群体,在不能够很好的就业的情况下,个人都会对社会对自己感到不满,都会影响家庭和谐,都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安定团结。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分就业,就是在社会岗位上实现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就能够做到人心安定,安心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二、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一)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以安徽教育学院2003~2005年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对其就业结构进行分析,该就业结构表显示了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虽然该校2003~2005年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例都在稳步上升,但其就业的途径和出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到教师教育岗位就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数据表明,师范专科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岗位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少,说明师范专科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教师教育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大多都是需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师范毕业生。这样,师范专科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岗位工作的路便越走越狭窄,不得不寻求其他就业出路。

2.专升本考试招生受限制,师范专科毕业生报考人数越来越少。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不再打算报考专升本,而是希望立即就业,在工作过程当中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学历。

3.到公司企业就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上述就业结构表显示,2003年该校到公司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只有16.52%,到2005年就已经升至33.42%了!这一变化足以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师范专科毕业生到公司企业已经成为实现其就业的主要途径。

4.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基层、西部和农村是我国目前最有潜力的就业市场,那里缺少更多的人才,是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上述数据也表明,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已经认识到这一广阔的就业天地,渐渐对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有了新的认识,思想上有了认同感,并且能够走出这一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该就业结构还表明,影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对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没有与市场保持一致,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高校对师范专科生的培养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脱离了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中小学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过高,限制了师范专科毕业生的求职;毕业生本人观念转变不够彻底,还寄希望于师范教育岗位工作,对社会其他实践技能掌握不够,缺乏就业竞争力。

(二)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1.师范专科毕业生不能够到教师岗位就业,会造成师专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浪费。师专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知识不一致,就等于他们在校三年的努力学习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就是没有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能位相适,也就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对师专毕业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浪费。

2.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会影响师范院校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师范毕业生在高考后填报师范专业志愿,就是对教师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情况下,他们毕业时却不能顺利地找到工作,更不能找到自己希望的教师岗位工作,这对毕业生本人及其家人都是一种打击,这样势必会影响以后师范专科教育的招生,不利于师范院校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会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毕业生本人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引起毕业生及家庭等对社会的不满,产生抱怨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如何促进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分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政府应加强对师范专科招生的宏观调控和对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国家应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针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进行宏观调控,加大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规模,减少甚至限制某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培养的层次和质量。

(二)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中小学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制定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给用人单位的挑选范围越来越广,这样,本来专科可以做的工作现在也需要本科生,本科能够做的工作却要研究生,无形中,师范专科生的就业出路被挤到了边缘,选择范围越来越小。因此,用人单位应根据自己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指定对人才招聘的学历层次要求,应以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根本标准,让更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参与到竞聘选拔当中,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四)毕业生本人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1.走出师范狭隘,拓宽就业渠道。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工作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毕业生应该走出师范狭隘,到各行各业去就业。上述就业结构显示,2005年,该校师范专科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占33.42%。种种迹象表明,到企业工作,现已成为实现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师范专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及早做好准备,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随时选择各种行业和岗位。

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即“骑驴找马”,近两年来,这一观念在高校毕业生中非常流行。原因就在于毕业生就业不能够一步到位、“一锤定音”,再加上招聘单位大多需要有工作经验,这无形中使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四处碰壁、束手无策。因此,毕业生只有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

3.准确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高校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与“精英教育”时代的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大学生仅仅是社会普通劳动者的一部分。因此,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

4.到农村、基层、西部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2006年6月1日,中组部、教育部等14部门昨日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区应贯彻落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如今,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学历不高,缺乏大量的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各个岗位上,这就需要广大师范专科毕业生转变观念,敢于尝试,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承载着许多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发展与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广大农村中小学师资建设中急需补充的一支新力量,做好师范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各界都应关心支持尊重和帮助这一就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6,(10).

[2]李国友.论大学生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3]王芳.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4]张文平.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