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类招生;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方师范院校

21世纪初,北京大学启动“元培计划”,低年级实行大学通识基础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1]。此后,“宽口径、厚基础”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2010年基本形成“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招生培养新模式。2020年,有1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占同类型高校数量(134所)的85.82%,其中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师范院校[2]。大类招生改变传统按特定专业的招生方式,一定程度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使其获得更多有机会深入认知各个专业,并根据自身兴趣实现专业双向选择,有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3]。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主要承担中小学地理教师培养和教学理论创新的任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作为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既沿袭了地理学专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教学内容,又涵盖了软件应用、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等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4]。与地理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培养学生地学数据获取、管理、应用、分析能力为主,能在生态、环保、规划、教育等各个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科学应用、研究、开发等的复合型科技人才[5]。大类招生背景下,地理科学师范生及地理信息科学非师范生以地理学一级学科统一招生,招生、专业分流、教学、就业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重庆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地方师范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大类招生前后的招生规模、生源、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初探大类招生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专业招生情况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有190个院校开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表1),其中师范类院校50所,数量最多的三个省市有江苏省(18所,师范5所)、河南省(13所,师范5所)和湖北省(12所,师范2所),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总的招生规模达8000~9000人,男女比例接近1∶1,文理科招生比例为1∶9。重庆师范大学自2003年至2019年招收地理信息专业学生,每年招生规模40人左右,2020年招生规模升至50人。2021年,重庆师范大学实施地理科学专业大类招生200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5人。生源主要来自14个省市,本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宗旨,生源配置以重庆市为主,招生人数141人,占比达71%,其余以四川省居多,占比15%。文理科招生比例为4∶6,明显高于全国。

二、专业分流方案

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模式中重要的环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大类培养,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章制定选择专业。分流方案是进行专业分流的前提和依据,主要有分流对象、分流依据、分流程序、分流时间等多个方面的内容[6]。地理学大类招生的学生分流专业以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为主,在校学习1~2年通识课程后,按照成绩排名、志愿填报+成绩排名等进行专业分流,部分师范类院校为了平衡各专业,从成绩排名、志愿填报、教学实践能力三方面综合实施专业分流。重庆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按照地理学大类招生后,分流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两个专业,专业分流的基本原则包括:(1)学生志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积极瞄准社会的人才需求,综合考虑近期、远期社会需求和学院的发展,合理进行专业分流。(2)公平、公开原则。专业分流工作执行成员负责领导和执行专业分流,监督成员负责分流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根据专业分流方案,确保每个学生的专业分流工作透明与公平。(3)各专业(方向)接收学生的人数要兼顾学科建设和未来发展需求。按照志愿填报结合绩点排名的方式,在第一学年结束后,每名学生只有一次专业分流机会,分流以后不再进行转专业设置,与国内其他高校分流方式基本相同。

三、教学改革

地理学大类招生的培养期望是地理科学教育方向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具备师德情怀高、教学能力强、育人效果好、发展后劲足等能力[7]。地理信息科学方向学生从应用、研究工作,具备动手能力强、领导中小型团队、设计开发新产品和新系统等能力。教学中,需要优化师资团队,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专业引导,合理科学安排分流前的通识、学科基础教育和分流后的专业教育。

(一)优化师资团队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既要有扎实地理学功底的教师,又要有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相关教学研究的教师。大类招生后,重庆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教师团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团队成员共50人,学缘结构多样,专业教师来自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近20所国内外大学。学科背景涵盖了地理学、生态学、林学、灾害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地理学大类招生后,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特色和学科优势,有助于教师团队交流和共同学习,更有助于落实因材施教,培养高层次教育科研人才。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变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习效果和学生个人发展,从全程教师讲授到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过渡,将导入法、举例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法相结合,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加强地理学知识的感官认识。如开展地貌、地质、植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并结合区域遥感图像,深入了解遥感图像如何记录地物信息,开展植被、水系、农田等各类地物信息的光谱特征认识和遥感图像地物识别等实践。通过地理事件、现象导入课程内容,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事件,讨论区域特征及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地形、气象、地质结构等),激励学生逐步参与课堂讨论,提升学生兴趣,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

(三)调整课程设置

不同类型院校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专业特色不同,所开设的课程也具有明显差异。师范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可分为地理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测绘等几大类。其中,依托传统地理学为基础开设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地理类课程占比最高,如北京师范大学占比34%,华东师范大学占比54%,东北师范大学占比38%,其次是遥感或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师范大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占比均为22%,华东师范大学分别为17%和8%,东北师范大学分别为19%和24%。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依托地理与旅游学院,课程设置以地理类课程为主导,占比30%,其次是计算机类课程占比2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类占比均为18%(见下图)。大类招生后,将思政类通识必修课均放入第一学年。同时,加入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如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地图学等。强化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深入认识专业,培养专业兴趣,了解专业内涵特征,明晰专业如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便于后期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四、大类招生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突破专业单一培养的局限性,强化学科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据各高校地理学专业分流调查情况看,部分高校经过1~2年的专业引导和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都能较清晰地了解各分流专业,如陕西师范大学80%的学生非常了解分流专业,有25%的同学改变了最初专业选择意向,多数学生选择分流专业的依据为个人兴趣、专业发展、就业方向及教师团队等。经过学生志愿填报后,80%以上的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表示满意[8]。而部分高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专业分流政策了解不够,分流专业选择意向不清晰,出现“一边倒”的专业意向不均衡现象,学生未进入理想专业产生心理落差等[3]。同样,在大类招生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发展也面临众多机遇和挑战。面临的机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招生规模扩大,学生分数提高。大类招生之前,地理科学师范类是按照一类本科分数线招生,地理信息科学非师范类按照二类本科分数线招生。在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纳入地理学大类招生后,全部学生按照一类本科招生,招生规模和生源成绩较往年有明显提升。(2)大学科、大专业的理念下,有利于各学科专业教师的交流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地理学基础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交叉融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全面认识,构建综合地理学知识体系。(3)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专业认知增强,学习兴趣浓厚。专业分流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通过前期专业导论和各类专业宣讲,学生对专业的知识构建,专业的未来发展及就业前景等方面有了深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的选择专业,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高,学习动力足、投入时间多,参与教学、实践等热情高,教学效果好。面临的挑战包括:(1)学生对专业分流知晓度低,影响学生对录取专业的满意度。在分流前,大部分学校仍有近30%的学生对专业设置、分流程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专业就业等方面了解不足,存在不理性填报专业的情况,录取后,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低。(2)地方师范类高校以培养地方教师为主要目标,而地理信息科学等非师范专业就业方向不明晰,易导致专业分流“一边倒”。学生在报考地方师范院校的初衷是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区域、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范围宽泛,不能聚焦在某个行业或者领域,学生无法将所学专业与社会发展的行业需求相结合,导致就业信心不足,大批学生选择地理科学专业。(3)学生个体差异大,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多种因素影响专业选择,如学生的兴趣、学习和科研能力、专业就业形势、专业教学实力、专业分流限制等因素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专业分流之后部分学生对分流专业的承诺水平低,缺乏专业认同度,学习投入程度低,学习效果差。因此,在专业分流前,对学生进行分流政策的详细解读,阶段性地进行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宣讲;强化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引导,结合学生自身特征,明确就业方向;加强GIS和RS的实习实践,通过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环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过程,提高专业自信心和认可度。

结语

文章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大类招生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招生、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变化,结合部分师范类院校大类招生的学生情况调查,浅谈地方师范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参与大类招生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大类招生与培养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立足本土,地方师范类院校调整招生模式,在适应变化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宜本校、本科专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尤西林.当代通识教育的理论与改革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217.

[2]谭颖芳,张悦.大类招生与培养:历程、方案与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Z1):81-91.

[3]王永桂,王禹熹,谢渝.大类招生模式下地理学专业分流的挑战与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30(01):42-46.

[4]高思超.“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1(04):1-3.

[5]张晓露,王妮,孙铂.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6):232-233.

[6]李莉.大类招生制度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分流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4(01):112-115.

[7]胡最,刘沛林,郑文武,邓运员,邓美容.地方高师院校GIS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3):140-142.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2篇

一、学校概况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的公办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二、学校名称及代码

北华大学,学校国标代码:10201

三、学院简介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位于北华大学东校区,吉林省吉林市滨江东路3999号。现有美术学(师范)、绘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6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现有实习基地14个,辐射省内外,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近年来,学院学生共获得各类奖项近200项,师生累计在国内外展出、发表作品近1500件。学院注重开展国际间的教育与艺术交流合作,与意大利、俄罗斯、韩国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项目,开展学生交流。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位于北华大学东校区。现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师范)3个本科专业,设有艺术专业硕士、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等硕士学位授权点。近年来,多名教师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获奖,学生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基本功比赛”中获奖20余项。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教育、艺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意大利、韩国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项目,开展学生交流、培养工作。

文学院:

文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南校区,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15号。现有播音与主持艺术、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3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语文教学)和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领域)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全国范围,与近40家广播电视台、新闻机构签订实习协议,几年来已向传媒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四、报考条件

1.凡符合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有关艺术类专业体检标准者,均可报考我校。

2.报考美术与设计类专业考生应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无色盲、色弱。报考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生应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口吃及发音器官疾病。报考舞蹈学(师范)专业考生,形象、形体应符合舞蹈学专业培养条件。

五、招生专业、拟招生计划及学费标准

专业 项目

音乐学 (师范)

音乐表演

舞蹈学 (师范)

美术学 (师范)

绘画

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播音与主持艺术

招生计划(人)

16

3

3

15

10

5

10

7

4

35

学费标准(元/年)

6820

6820

6820

5940

5940

5940

5940

5940

5940

6820

说明:

1.以上为预定招生计划,学校将视实际生源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数以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计划数为准。

2.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师范)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组织校考。

3.所有专业均文理兼招。

4.学费标准如有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六、校考报名、科目及分值

(一)校考报名

1.报考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音乐学(师范)、舞蹈学(师范)专业必须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相应专业课考试。

2.报考我校需要现场报名、现场缴费并确认。

3.报名费按吉林省物价部门审批标准收取。

4.考生凭《2016年吉林省高考艺术类专业校考资格证》和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携带5张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红、蓝底色均可)报名。

校考专业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地点

考试要求

播音与主持艺术

2016年1月9日

2016年1月10-12日

北华大学南校区理科楼

考生必须持有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考试。考试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

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师范)

2016年1月13日

2016年1月14-16日(1月14日上午8:30-9:10进行练耳、乐理笔试)

北华大学东校区国际交流学院办公楼

(二)校考科目

1.音乐学(师范)专业(总分200分)

①主项(满分100分):声乐或器乐(演唱或演奏2首作品,中外不限)

②副项(满分40分):器乐或声乐(演奏或演唱1首作品,中外不限)

③练耳、乐理笔试(满分50分)

④视唱口试(满分10分)

2.音乐表演专业(总分160分)

①该专业设声乐表演和器乐表演两个方向,考生依据自身特长任选其一参加相应专业考核。(满分100分)

声乐表演:招收美声、民族唱法(演唱2首作品,中外不限)

器乐表演:招收钢琴、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圆号、长号、扬琴(演奏2首作品,中外不限)

②练耳、乐理笔试(满分50分)

③视唱口试(满分10分)

3、舞蹈学(师范)专业(总分300分)

①基本功测试(控制、跳、转、翻,满分100分)

②自选舞蹈表演(配乐自备,限3分钟之内,满分100分)

③即兴创作表演(现场抽题,满分100分)

4、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总分600分)

①自备稿件朗诵(限现代散文,时间在3分钟以内,满分150分)

②指定稿件播读(现场抽题,满分150分)

③即兴主持(现场抽题,满分200分)

④才艺展示(限歌舞、乐器,满分100分)

注:乐器自备

七、录取原则

1.考生的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吉林省普通本科艺术类专业最低控制分数线。

2.我校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只招收吉林省美术与设计类统考成绩合格考生,其他专业只招收我校校考合格考生。

3.美术与设计类专业考生投档后,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的60%+省统考专业课成绩的100%”计算综合成绩,依据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4.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生投档后,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的60%+专业课校考成绩的40%”计算综合成绩,依据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专业课成绩高的考生。

5.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师范)专业,考生投档后,按校考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6.其他录取要求见《北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八、合格证书发放及成绩查询

1.我校依据各校考专业招生计划数确定专业课考试合格分数线,合格人数最多为相应校考专业招生计划数的4倍。

2.2016年4月15日前,我校将公布考生成绩及合格考生名单,考生可登录招生网站查询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下载打印《北华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网址:zsb.beihua.edu.cn)。

九、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滨江东路3999号北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132013

招办网址:zsb.beihua.edu.cn

招办电话:0432-64608596 64608592(自动传真)

美术学院:0432-64608189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3篇

一、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机制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末,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经历了“培养主体更换、培养层次提升”的变革,“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被完全颠覆。市场主导的自费培养替代了政府主导的公费培养,高中起点为主的培养对象代替了初中起点为主的培养对象。从1997年到2006年的实践证明,以高师为主体进行的开放式收费培养机制无法满足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整个基础教育师资出现了质量下滑的趋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从2006年开始,湖南省采用“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模式培养10000名师范生以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2007年,国家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展了免费师范教育,这应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所暴露问题的回应。从免费师范回归到现在,当前的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出现了明显变化,年轻的面孔多起来了,原来不能开设的新课程有人承担了。但是,这种变化不完全是免费师范带来的,目前,农村小学新的师资有两种来源:一是定向分配的免费师范生,二是面向社会选聘的大学毕业生。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来看,一线农村小学对定向分配的免费师范生普遍看好,认为他们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职业技能、多学科教学的职业素养,又是本乡本土的毕业生,工作适应快且不易流失。而对选聘的大学毕业生则有诸多不满意,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这些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不如免费师范生,容易流失,不稳定。二是无法马上适应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主要表现为学科知识较为精深,但教师职业技能缺乏,艺体素质达不到职业需求。三是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一般强调对某一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没有进行小学多学科教学的系统训练,无法适应农村小学多学科教学的需要。免费师范生受欢迎,选聘的大学生受冷遇,但在各地新的师资补充过程中,免费师范生只是少数,选聘大学生占多数。这是一对矛盾,矛盾背后是两种小学教师教育模式的冲突,“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是封闭模式,而“综合大学教育加教师资格证申请”是开放模式。一般来说,封闭型的培养模式代表传统与保守,开放型的培养模式代表潮流与趋势。为什么“初中起点、公费培养”这种代表传统与保守的封闭型培养模式在湖南农村小学能受到广泛好评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机制改革与创新时期,对“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湖南模式进行分析和完善显得很有必要。

二、从继承的视角看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

从小学教师教育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免费培养制度是主流,其间中断过两次,即1922年至1932年在“新学制”条件下实行的师范教育收费制度和1997年至2006年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实行的师范教育收费制度。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这两次师范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都对当时的教师教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也损害了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实施免费培养制度,小学教师教育就能得到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走向低谷。建国以后到上世纪末,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的免费培养机制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到现在为止,这些教师仍然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这种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招收优秀初中生进行免费培养的机制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其生命力的源头就在于“公费培养和初中起点”。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由中专向专、本科提升,由封闭培养到开放培养的转变中,一度出现了继承断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招收初中生为主的中等师范学校淡出历史舞台,而以招收高中生为主的专科或本科院校成为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主体,培养主体的急速更换,导致培养模式的改变,以招收高中生为主,进行收费培养的模式完全颠覆了“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传统。“高中起点,收费培养”是对“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改革,但这是一种缺乏继承的改革。10年的改革实践也证明了这点,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损害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正常补充,对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消极影响。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我们发现“初中起点、公费培养”应该是现阶段培养农村小学师资的最佳模式。为什么强调“初中起点、公费培养”呢?必须回答当前围绕小学教师培养而产生争议的两个话题,一是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多,为什么还要政府费钱费力进行定向培养?二是为什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还要从初中毕业生中来招收?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必须了解小学教师职业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结构必须注重“宽口径、强技能”。“宽口径”是指学科知识面要广,以适应小学多学科教学的需要;“强技能”是指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必须过硬,包括规范用语、规范用字以及艺体素质都必须达到一定水平,这种技能训练的周期相对较长。在开放模式下开展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也有教师资格证培训与考核这一机制来保证教育理论和职业技能的落实,但是当前获取小学教师资格证只要参与短期的培训和考核即可,这种短训对于工作对象是成人的中学教师来说,稍许有点意义,但对工作对象是小学生,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则用处不大。此外,农村小学较为偏远,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艰苦,从市场经济视角来分析,这一职业缺乏足够的比较优势。因此,必须由国家公共财政支持,开展免费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才能保证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因答第二个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初中起点”招生可以吸引优质生源。在实施了“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机制的湖南省农村初中,中考结束后,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要么就读省示范性高中,要么就读有免费计划的师范院校。选择前者,具有不确定性,且费用较高,选择后者,对工薪阶层和农民家庭有较大的吸引力。其实,从2008年起,湖南省也尝试过通过高考招收免费师范生来培养农村小学师资,但与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年年爆满的情形相比,高中考生和家长的反应冷淡得多。2008年,全省只招收到180人,2009年也只招到了300多人,离每年500个招生计划相差甚远,生源质量也较低。因此,从生源质量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机制招收的学生质量更为优秀,数量更为充足。其次,青少年期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任职者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素养和艺体素养,这些特点决定了招收的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毋庸置疑,初中起点的学生在可塑性方面要比高中起点的学生有较强的优势,高中三年,为高考而学,目标单一,其音、体、美素质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被压抑,发展的关键期已经错过。第三,有利于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形成。初中毕业生的人生观还处在形成阶段,没有定型,容易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理想。

三、从创新的视角来看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机制

首先,从招生来看,主张在政府主导下制订招生计划,学生自愿报考,通过规范程序,多方监督公平。六年制本科和五年制专科在招生时必须经过以下几个程序:一是招生计划确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县、市根据本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出当年的定向培养招生需求建议计划,经市、州教育局审核汇总后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根据各地上报的需求,统筹安排下达招生计划。二是有招生计划的县、市、区,所有身体健康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三是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初选标准确定入选名单,其标准是相貌端正、身体健康,且中考成绩不低于当年当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四是县、市(区)公示通过初选的人员名单。五是市(州)教育局和招生学校联合进行笔试和面试。六是招生学校预录取。七是省教育厅对市(州)教育局预录情况及预录学生名单进行全面审核,并向社会公示。八是县、市(区)人民政府与考生签订培养协议书。

其次,从培养来看,主张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加强管理,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第一,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机制存在两个层次,即六年制本科和五年制专科。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六年制本科和五年制专科存在一些区别,表现为:五年制培养主要是培养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要求毕业生能胜任农村小学的所有学科。在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面广,包括文化课、技能课、教育专业课、教育实践课等,主要特点是“专科层次,全科培养,不细化学科(专业)方向”。而六年制的培养目标是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小学教师,为建设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四二分段”的模式进行培养。第二,加强管理,激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免费师范生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激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承担培养任务的院校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刚性管理,柔性引导”的管理机制。所谓“刚性管理”是指在实施免费师范教育机制之前,湖南省教育厅就要求在生源地政府、学生和招生学校签订的三方协议上,明确规定“乙方(学生)在学习期间自动放弃学籍、因触犯刑律或违反校纪被开除学籍,或因自身原因,学业成绩达不到甲方(学校)的培养规格要求,不能获取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应向甲方缴纳违约金”。所谓“柔性引导”是指校方开展的人性化管理。一是课程管理上,学校给学生留足个性发展的空间,除五个限选模块课程外,学校还开设大量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选修。二是对学生进行师魂典范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开展师魂典范教育,提炼教师核心价值观,开展实践体验教育,坚定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开展“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职业导向教育,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三是建立了一套与其他大学不同的“小学大专班”和“小教本科班”的管理模式。在五年制和六年制的前二年,学校为每班配备班主任,班主任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度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辅导,到三年级时改为辅导员制。采取这些措施,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创新实践教学,建立以专业能力训练与过关考核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标准(试行)》明确规定“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因此,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涵盖课堂内外,以专业能力训练与过关考核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从培养目标入手,层层建立专业能力子项,确立各能力子项的实践教学时间、场所、内容、考核等因素,并分成校外与校内实践教学项目。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心理调查和教育实习三类,以实习合作小学为基地展开,课时量约为总课时的16%。师范院校和生源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和指导校外实践教学项目,并对实践教学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适用于区、县教育局对师范生的工作岗位安排和校内的教育实习成绩鉴定。校内的实践教学又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层次,课内的实践教学项目,在学科考核时一并进行;课外的实践教学项目,由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专家考评小组,对各项能力进行统一的过关考核。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强化师范生的实践意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达到“无缝”就业的目的。

第三,从就业来看,主张各方统一意见,认真履行就业协议。当前,在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上,大多数县、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合同,并且认为免费师范生切实解决了偏远农村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但也有个别县、市对免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积极性不高,除了客观需求不足外,还存在两个认识上的偏差。第一种偏差是这些县、市的主要官员对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特殊性缺乏认识,认为小学教师不用定向培养。小学教师培养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周期较长。对小学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长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不是短期培训可以完成的。二是小学教师的稳定性受亲情因素影响。公开选聘的大学生,执教在偏僻的异乡,远离亲情,远离城市,很容易流失,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对这些特殊性认识不足,导致个别县、市领导产生“大学生俯拾即是,想招多少有多少,小学教师不用定向培养”的看法。第二种偏差是个别县、市官员缺乏责任感,把教师招聘当作权利运作的自留地。目前还不存在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只是有些不同的看法。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只要各级政府部门从教育事业大局出发,统一意见,认真履行就业协议,就不成为问题。

基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独特性。湖南省实行的六年制本科、五年制专科的“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模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更有实践的证明,这种培养机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林溪.不断创新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中国教师报,2010-5-26.

[2] 詹小平,李茂平.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新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11(12).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4篇

一、办学层次、办学类型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二、专业介绍

河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200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艺术类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河北师范大学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新媒体等领域从事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以及各类活动主持、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将在系统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传播学、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表达的基本训练,掌握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文艺作品演播、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专项活动主持艺术、电视摄像、数字编辑技术等。

学费标准为6000元/年。

三、招生计划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2016年计划招生拟定35人,其中河北省30人,山西省2人,内蒙古自治区3人。

四、报名条件

1、考生必须参加本人户口所在地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2016年普通高考报名,取得高考报名资格;

2、艺术类文科、艺术类理科考生。

五、招生办法与录取规则

1、考生文化成绩要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播音类相应本科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河北省考生须参加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测试并且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山西省考生须参加山西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联考并且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内蒙古自治区考生须参加内蒙古大学组织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汉授)专业联考并且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男生身高不低于1.68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

3、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按所在省要求,填报我校该专业的高考志愿;

4、录取规则: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执行生源所在省该类专业的投档原则,对进档考生按照文化课成绩与专业测试成绩相加后的总成绩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六、文化考试与专业测试

1、文化考试

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课统一考试。

2、专业测试

报考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山西省考生须参加山西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联考,内蒙古自治区考生须参加内蒙古大学组织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汉授)专业联考,不需要参加我校组织的河北省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测试;河北省考生均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测试,专业测试安排如下:

(1) 报名:考生在2016年1月6日-2月23日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zsjy.hebtu.edu.cn/zhaosheng/ysxk2016/)。

(2) 缴费时间及办法:

考生须于2016年2月25日-2月28日凭本人高考《报考证》通过“河北建行——缴费平台”网上交费,标准为每生120元。逾期未交费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专业考试,请考生务必注意。交费方式如下:

①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输入下方链接,打开“河北师范大学招生考试”建行缴费平台;

②在对应位置输入《报考证》上14位考生号、身份证号,点击“登录”;

③登录成功后,先核对显示的“考生号、姓名”是否正确,然后选择未缴费订单(“考试类别”要与报考类别一致);

④点击“去支付”,即可通过建行“网上银行”或“账号支付”交费,支付时可以使用考生本人或他人的建行卡账号;

⑤提示“交易成功”后点击“返回商户网站”,可以查询交费结果。

(3) 下载准考证:考生自2016年3月4日起可以登陆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zsjy.hebtu.edu.cn/zsw/)下载专业测试《准考证》。

(4) 专业测试:河北省内考生持《报考证》、《身份证》、专业测试《准考证》于2016年3月8日开始进行专业测试,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

(5) 专业测试内容及分值比例

①形象气质(满分40分),允许淡妆上镜;②指定稿件朗读(满分40分);③自备稿件朗读(满分40分),时间为3分钟以内;④话题评述或情境主持(满分80分),时间为5分钟以内。

(6) 专业测试成绩公布时间:2016年3月31日前公布专业测试合格标准,不再寄发纸质合格证,届时考生可以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查询本人成绩。

(7) 专业测试成绩使用说明

经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批准,目前以下院校播音类专业招生使用我校河北省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测试成绩,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请参照各院校相关专业的招生简章,有关事宜由相关院校负责解释。

本科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廊坊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衡水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邯郸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河北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拟招生)专业。

专科专业:

邯郸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河北外国语学院主持与播音(外语播音员)专业,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

七、其他说明

我校2016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各省的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与录取规则按照各省相关政策执行,请以各省(自治区)招生考试部门公布的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和我校公布的2016年招生章程为准。

八、联系方式

学校名称:河北师范大学

院校代码:10094

学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政编码:050024

学校网址:hebtu.edu.cn

招生网址:zsjy.hebtu.edu.cn/zsw

电子邮件:zsk@mail.hebtu.edu.cn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5篇

【2017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划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选拔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内涵发展,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进一步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力保障高校考试招生安全稳定全面加强高考工作组织领导。

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是本行政区域内组织高考、治理考试环境、维护考试招生安全稳定、整肃考风考纪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落实考试安全主体责任,逐级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把试题试卷安全作为考试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制卷、运送、保管、分发、施考、评卷等全过程监督管理。各地要成立高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加强对舆情和应急事件的预判研判,细化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集体研判、科学决策、快速响应、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严厉整肃考风考纪。各地要按照教育部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和考试安全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4号)要求,完善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要加强标准化考点的日常维护和升级,把好考场入口关,采取多种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替考。要健全诚信制度,大力宣传《刑法修正案(九)》《教育法》中有关涉考条款,并在考生诚信承诺书、考生须知等材料中增加相应条款内容,教育和引导考生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

二、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促进区域入学机会公平。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关部署,在国家下达的年度本科、预科招生规模和经教育部备案的高职招生规模内,统筹好招生计划的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合理编制跨省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进一步增加支援中西部地区和录取率相对较低省份的招生名额。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积极履行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社会职责,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逐步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渠道。各地要结合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实施区域划定、考生资格认定等相关政策措施,会同公安等部门,优化资格审核程序,为考生提供更加简便、有效的报考服务。有关高校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特点及相关地区基础教育实际,简化招录程序,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招生办法,努力完成招生任务。有关工作具体安排另文部署。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各地要进一步完善高考报名条件和办法,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部分特大型城市要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措施办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会同公安部门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跨省(区、市)获取高考资格的行为,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有序。

三、进一步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上海市、浙江省要细化完善录取方案,强化录取平台的测试和模拟演练。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分层分类开展系统培训,覆盖所有在本地招生高校、区县教育部门、中学校长和高三年级教师。要精心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投档录取等各个环节,逐项研判和排除风险隐患,确保改革措施平稳落地。其他省份要指导所属高校积极配合做好在上海市、浙江省的招生计划安排、招录政策衔接等工作。部属高校要带头配合、支持做好试点省份的录取工作。对于自主招生等招生类型,上海市、浙江省要依据往年录取情况合理确定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有关高校要将录取优惠方案调整为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上增加一定分值,达到要求的考生予以录取。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要积极借鉴试点经验,结合本地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研究制订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报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推进分类招考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各地要突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进一步完善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和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测试办法,积极探索在高职分类招考中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规范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的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高职贯通招生。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的比例,使分类考试录取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改进投档录取方式。进一步推进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有关省份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考生志愿(包括征集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办法及录取工作流程。加强政策宣传,指导考生合理填报高考志愿,努力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合并本科批次的有关省份,要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文化课分数线,不得低于合并批次前的相应要求。

四、进一步强化招生工作规范管理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和监管。

各省级招委会、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认真落实监管责任,会同教育纪检部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谁主管、谁审核、谁负责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报名资格、加分资格、农村专项资格等审核,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健全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加强对报名、审核、公示各个环节监督管理。自主招生、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以及中央部属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资格考生信息和录取要求须及时上传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录取。严格执行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等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不得超越职权制定招生办法或照顾优惠政策;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擅自调整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高校范围、招生计划和规定的项目范围;不得划转计划委托任何军队院校招生。省级招办不得违反投档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投放考生档案;不得将未按要求进行公示的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考生档案投放给高校或为高校办理录取手续;不得擅自改变高校招生计划类型;不得为无计划高校或擅自为高校突破招生计划办理录取手续;不得对已录取考生违规变更录取学校和专业;除国家特殊需要外不得在招生结束后违规组织特殊类型招生补录。各高校不得未经主管部门备案的招生章程或者进行虚假招生宣传;不得无计划或擅自突破计划规模进行招生或违反计划管理要求调整计划;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擅自扩大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规定的项目范围、招生计划;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标准录取考生、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不得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变更经公示的考生入选专业、录取优惠分值或录取不具备条件的考生;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不得在新生入学后将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调整到普通类专业或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不得向中学、考生及家长收取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或与招生挂钩的任何费用;不得避开省级招办通过中介机构或学校教师等自行组织生源违规录取考生;不得在单独考试、综合评价等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中组织不符合本地高考报名条件的外省生源。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不得在高考前以任何形式开展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考核活动。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特殊类型考试招生有关工作,或将审核、考试、选拔等工作下放至学校内设学院(系、部等部门)独立负责;不得未经考核发放专业合格证或圈定合格名单;高校、内设学院(系、部等)及教职工不得组织或参与考前辅导、应试培训。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不得代替或干预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高校收取与招生挂钩的任何费用;不得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考生推荐材料、证明材料等或在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中虚构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高考报名、考试、招生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视情节依照《刑法修正案(九)》《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依法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对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因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高校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五、切实保障高校考试招生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各地必须高度重视高考信息安全工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及时堵塞管理和技术安全漏洞。高考和招生录取期间,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强对重要设备、信息系统和网站的运行监控和安全监测,进一步完善防病毒、防攻击、防篡改、防瘫痪、防窃密的技术措施,加强对重要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监测和监控,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加强信息安全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置信息安全事件。切实做好考试数据备份,提高系统和数据恢复能力。严防信息数据泄露。要切实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防止考生志愿填报账号被他人盗用或非法操控。要通过严格工作权限、定期校验等措施,严防数据信息泄露。对工作中需要阶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个人的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以谋取非法利益。

六、做好招生宣传服务工作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主动加强正面宣传,

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强政策解读、志愿填报、信访查询等服务工作。适时开展招生预警或案例宣传,提醒考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招生录取期间,各地和高校要向社会公开违规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安排专人接访,及时妥善处置高校招生信访问题。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为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治安、出行、食宿、卫生等方面的综合保障,营造温馨考试环境。请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将本通知转发至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普通高校。

【2017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贯彻落实市教体局(XX)1号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科学意识、形象意识、和谐意识,实现我校在XX年质量提升、形象提升、口碑提升、品味提升的目标。做好重点工作,即:实验楼建设工程、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建设、高效课堂达标、提高教师学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办学效益得以彰显。

二、重点工作

(一)、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资助。

(二)、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学前一年、三年受教育率分别达到98%、75%;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 职专10人招生任务,高中阶段升学率学率达85%以上。

(三)、投入35万元,新建27间三层实验楼一座;配套完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教职工活动室一个。

(四)、完成初中、中心小学学校图书仪器达标建设,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接受上级验收。

(五)、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改革,深入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组织参加首届高效课堂达标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六)、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课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决执行教体局要求的小学、初中分别控制在 45人、50人以下。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组织教师通过成人高招、电大、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实现中学教师本科(含在读)达75%以上,小学教师本科50%以上,专科100%。

(八)、积极发挥乡成人学校作用,完成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200人次,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9.8%以上,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

三、具体措施

(一)全面优化办学条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认真执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管好用好教育奖励及救助基金,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助资助。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力度,坚持政务公开,坚持勤俭办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加强教育实验楼建设,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督、确保6月份交工使用。投资15万元建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解决中小学生实验教学问题,保证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

(二)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校形象,扩大办学效益。

1、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认真落实《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班额分别控制在 45人以下,整体实现班额标准化。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每周五天教学工作日制度,严格执行学生作息限时、作业定量有关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纠正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继续深化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提升学校形象,辐射周边乡镇,扩大办学效益。开展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提升品位、扩大影响。

2、坚持育人为本,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公民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创新载体,拓宽渠道,增强实效,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三年级以上开齐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按照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校饮食服务管理工作,变换饮食品种,科学合理搭配,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落实学校卫生防疫制度,做好预防,晨午检,随访,登记工作,做好甲型h1ni流感等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

(三)、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

2、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抓好各年级常规教学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潜能生的潜力,以常规管理促课改深入推进。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

3、组织好说、听、评课和写教学反思等常规教科研活动,认真搞好周六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研讨教育教学方法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形成以老带青,老中青相结合,共同进步的局面。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定时检查各教师的听课记录,教案、业务政治笔记等教学常规的完成情况。组织教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观看相关的教学录像,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逐步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四)、以育人为本,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将更牢固地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念,采取各种灵活多样、具有成效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少先队、团委会、班主任、品德课教师和各科任教师的作用,明确德育工作职责,协调、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节庆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思想教育工作。

2、规范和落实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升国旗后,安排学校领导有计划、有内容地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讲话。

3、组织教师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把思想品德行为体现在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培训。

1、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要按照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品格优秀、业务能力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努力改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2、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对于教师有关学历提高学习的请假,学校一律绿灯放行,并将学历纳入教师业务档案,将学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加分内容。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年末达到中学教师本科(含在读)达75%以上,小学教师本科50%以上,专科100%的目标。

3、继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代课、听课制度,切实提高领导教学的能力,致力成为学科教学的能手、教学管理的内行、课改研究的专家。实施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制度,事项动态管理。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继续开展班主任比武活动,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六)、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创办平安和谐教育

坚持学校工作安全第一,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努力创办平安教育、和谐教育。一是强化安全领导责任。坚持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条块分明、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覆盖全面的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二是坚持安全工作教育为先。切实做到安全教育经常化、系统化,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使学生掌握安全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三是加强安全常规管理工作。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类聚集性活动。坚持安全工作定期排查制度、学校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坚持长期教育,防患末然、积极预防,科学预防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1、对学校电路坚持经常性的检查,确保用电安全。

2、请专业人员对学校建筑物安装避雷装置,并请专业部门验收。

3、学校安排教师值班并联系交警部门,规范学生乘坐农用车问题。

4、加强学校门卫工作。继续做好领导班子大门口值班和夜间巡逻工作。

5、认真落实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确保参保率达99%以上。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