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管窥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

管窥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理念

1.1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与建筑的安全可靠性息息相关,为了能够确保建筑物的构建达到客户预期的效果,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1计算建筑构建和建筑的材料的极限承受能力,对每个部分进行具体的强度和疲劳度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并且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参考这些数据,保留缓冲空间,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的安全。

1.1.2考虑建筑中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设计过程中,将有力构建组合设计在一起,尽量避免将相冲突的构件设计在一起,基于此,可以给建筑提供更可靠的强度值。

1.1.3在任何地方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有一个不得不重点考虑的问题:抗震设计。尤其对于那些处于地震比较活跃地带的城市,结构设计过程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抗震强度分为6-9度,建筑结构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必须以建筑所在区域的抗震等级为基准,选择适当的建筑构件和材料,并在主体设计环节中重点考虑抗震设计。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如下环节:结构计算;材料选择;构造设计;施工图纸设计。

2.1结构计算问题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必须兼顾到当地土壤质量、气候环境。尽量避免荷载计算错误,紧抓底框砌体结构验算问题以及准确判断结构周期折减的系数。但是目前的设计工作中,很多设计师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结构计算过于死板,考虑因素不够全面,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2.2材料选择问题

当前,众多工程事故发生的主因就是施工材料和构件的选择不规范,所以工程人员必须根据计算参数合理的选用建筑材料。比如对于高层建筑,根据其建筑特点可以考虑选择钢骨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可以有效地加强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但是一旦建筑的高度超过一定范围之后,考虑到高空风力影响,可以采用钢管混凝土来减小风力震动的影响。另外,当建筑的主体结构设计确定以后,各部分的材料选用必须兼顾到强度、韧性、抗水性、生存周期等因素,尤其是地基部分,地基是建筑之根,一旦建成,修缮困难,是一项不可逆的工程,所以对地基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设计师必须对当地土质进行实地考察,对打桩的深度,材料的密度等做出最缜密的规划,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3构造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的构造设计要顾虑到很多方面:等效荷载、抗震建筑的地基和基础设计、有效楼板宽度和典型楼板宽度、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楼梯对结构设计的影响问题、刚性楼板假定、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结构剪重比的问题、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确定、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确定、后浇带的设置、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端柱的设计计算、核心筒连梁的暗撑设置、转换层上下侧向刚度的计算等等。由此可见建筑构造设计是一个相当繁重的过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的因素太多,尤其对于高层建筑,对于构造设计师有相当高的要求,设计师必须跟建筑方、监理方、客户方多交流商讨设计图纸的不足之处,在投入施工之前,完善施工图纸。

2.4施工图绘制不规范

作为建筑工程的灵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施工图纸便是他们唯一的依据。所以施工图纸的规范性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制作施工图纸的过程中偷工减料,图纸设计粗糙,标注不具体,细节部分缺少详细解释和剖视图,对于有一定施工经验的建筑员工而言还可以将就,但是对于缺乏经验的员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了解这些细节的具体施工方式。另外,一些设计人员对建筑整体的防火防水设计不清晰。

3解决对策

3.1加强设计师素质培训

一个设计师职业素养直接决定其设计的施工图纸的质量,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蒸蒸日上,在大量的设计工作面前,很多设计师抛弃该有的职业素质,前期考察不全面,设计过程武断,施工图纸粗糙,这些现实的问题想要解决必须从培养设计师自身的素质做起。

3.2加强多方交流讨论

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从来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任务,客户提出自己的需求,建筑方给出施工经验、监理方提出规范要求,所以一项设计任务的成功完成是多方协作的结果。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除了自身收集资料,最初规划还要统筹相关单位的意见,并与他们交流设计方案,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完善设计方案。

4结语

建筑业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一大支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推动着建筑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要确保工程完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要兼顾美观、环保、多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所以,作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必须加快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紧追时代步伐,设计出优秀的建筑结构图,为施工带来便捷,并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建筑的社会存在价值。

作者:杨俊单位: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