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9/30 16:32:54 阅读:
第一篇: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随着近年来防水混凝土在各项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防水混凝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因此有必要对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加以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与工程的耐久性紧密相连,特别是防水混凝土影响因素多,施工工艺都要求较为严格,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良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掌控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准备工作
首先,在保证排水可作业的条件下,进行模板钢筋及预埋套管预埋件稳固等隐检验收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钢筋预埋管件要加强牢固,不许移位,预埋管件标高正确无误,各种钢筋绑扎安装完成要在钢筋上绑扎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其次,对钢板止水带及各种穿墙管道进行架设,标高准确无误;第三、备好高频振捣器、电源、三级箱、自备柴油发电机、照明设施、防雨棚布、塑料薄膜、平仓抹面工具;第五、向混凝土预拌厂申报浇筑时间、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等级、混凝土用量。
2施工工艺
2.1关键部位重要工序
第一、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后浇带位置必须安装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上不得打孔,搭接至少5cm采用双面焊接,混凝土浇筑时止水带下部二分之一隐蔽上部二分之一待下次浇筑时再隐蔽,要做好这些关键部位的验收工作;第二、设有后浇带的加强筋要安装到位,后浇带两侧封堵必须严密以防漏浆;第三,墙体防水混凝土内外模板采用的对拉螺杆中间必须加焊至少5x5cm3mm厚止水环且与螺杆双面焊;第四,按照试验来确定防水混凝土配比,浇筑前审核预拌混凝土厂报送的出厂混凝土资料并对进场的首盘混凝土作开盘鉴定。
2.2按照配合比添加外加剂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配合成水溶液来使用,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按量加入,中间不能出现变量或者遗漏。
2.3预拌混凝土防水
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必须利用机械搅拌的方式,严格按照实验室配合比进行计量拌合,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抗渗性及密实度。雨季施工时每天都要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对每盘用水量进行调整,将坍落度控制在150mm上下。按照石子、水泥及砂的顺序进行投料,搅拌时间应该保证2min以上,掺加外加剂时应按照外加剂的技术要求对搅拌时间进行确定。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最好将振捣时间控制在30s左右,以混凝土翻浆、不冒出气泡为标准,避免出现超振、漏振及欠振等问题,在掺加引气剂、减水剂时,可以利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2.4混凝土运输
应集合建筑结构特点、运输距离、混凝土工程量等相关条件选择防水混凝土运输方案,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时间过长,避免出现混凝土漏浆、离析等问题,如果出现泌水、离析等现象,应在开始浇筑之前进行二次搅拌。高温季节施工应注意由于运输而出现坍落度损失,通常可以在现场对配合比进行及时测定。混凝土运输一定要保证浇筑操作的连续性,并争取在初凝之前完成浇筑工作,混凝土泵应该和搅拌运输车配套使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吸水、漏浆,在装料之前应该先用水进行湿润,在炎热的天气应将遮盖工作做好,以避免出现蒸发的现象,相反的,在冬季施工时,应适当采取保温性措施,避免出现混凝土冻结问题。
2.5混凝土浇捣防水
混凝土浇捣必须保证连续性,少留施工缝,完成振捣操作以后,上下层混凝土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注意分层厚度应该控制在30~40cm之间,中途临时停歇时间不能超过2h。在浇筑之前应该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对模板进行洒水湿润,混凝土浇筑泵管距浇筑层高度超过1.5m,这时可以借助溜管、溜槽等工具进行浇筑。利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结构断面如果比较小,也可以利用刀片式插入器或者附着式振捣器等,注意插点之间的间距即振捣半径不能超过30cm,不能出现欠振、漏振等现象,一直到混凝土翻浆、没有气泡为止。
2.6变形预留孔、施工缝处理
通常墙体只能留有水平施工缝,不能留有垂直施工缝,在必要条件下应该将其留在结构变形缝的位置,注意变形缝必须和施工流水段重合。墙体与底板交接的水平施工缝通常应该高出底板不小于20cm的墙身上,墙体如果设有孔洞,这时施工缝和孔洞边缘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30cm,顶板下墙身如果留有水平施工缝,这时在混凝土下沉终止时需要再进行顶板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施工缝之前,应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将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水将其冲洗干净,使其保持湿润,然后铺上一层水泥砂浆,砂浆成分与混凝土成分相同,厚度在20~25mm之间。变形缝位置应按照设计选用止水带,在使用之前应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没有孔眼、损坏等现象才能使用,施工之前应该将止水带清洗好,施工过程中保证止水带位置的正确定,利用预埋式止水带,底面下接缝应该进行严密的插捣,将气泡赶出,进行混凝土浇捣时,注意不能损坏止水带。一些锚孔必须预留在混凝土中,注意预留孔底部应该保证留有15cm厚度的混凝土,如果厚度不足15cm应采用适当的加厚措施。
3质量通病与防治对策
首先,防水混凝土施工经常会出现蜂窝、麻面及孔洞渗漏水等问题;浇筑前应在模板上设少许排汽孔,模板洒水湿润,注意分层浇筑,如果浇筑层高度超过2m应采用溜槽供送混凝土;其次,施工缝漏水问题也比较常见,要想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应该尽量不留或者少留施工缝,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施工缝留置作业;第三,混凝土裂缝漏水问题值得大家注意,必须将水灰比及水泥用量控制好,完成混凝土浇筑以后,及时用塑料簿膜覆面并加盖棉毯,约12小时洒水湿润,混凝土浇筑后12~72小时是水化热剧烈活动期,忌用冷水猛浇,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极易产生裂缝,常态化洒水养护不少于14天是防水混凝土养护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建议及时在混凝土表面喷刷养护剂,可起到既保证混凝土养护又不影响后续工作,但增加了成本,可供参考。第四,穿墙套管周边部分出现渗漏或其它部位漏振有渗漏迹象,可将渗漏处松散混凝土凿除,洞口冲洗干净,刷涂一层素水泥浆,用高一等级干硬性细石混凝士添加该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10~12%膨胀剂填塞捣实。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性能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将混凝土防水质量控制好,提升整个工程的防水质量和效果,工程建设中不仅要注意以上工艺的应用,同时还要提升整体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及验收检查制度,针对质量通病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有效提高防水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突现出工程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颖康,胡国荣.武汉水果湖隧道防水设计与自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建筑防水,2012,18:27~31.
[2]程定波,程从敏,徐椿萱.浅谈火力发电厂防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20:215~216.
[3]吴传洋.明挖法湖底隧道变形缝防水施工新工艺及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4,04:170,173.
作者:杨彦 单位:宁夏渠首管理处
第二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工程的发展,并且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重要的施工材料,对于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只有积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性;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影响了热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加强对建筑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势在必行。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的整体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施工管理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保证沿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能节约工程施工成本,保证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1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思想意识较为薄弱,不能积极开展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不具备理论指导,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过程中,导致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为了逐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虽然已经认识到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工作人员由于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的意识较弱,不能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工作水平落后,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建筑工程的质量;1.2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具备专业的施工团队,即使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另外,在施工过程,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的对工程施工进行控制,导致施工标准不能满足实际的施工标准,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2.1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施工人员首先应该混凝土的配置此材料进行控制,依旧工程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置比例,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并且,施工人员还应该积极的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控制,保证其能够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混凝土采购工作完成以后,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储存工作,保证储存环境的干燥,能够其性能良好。
2.2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我国建筑工程阶段的规定以及施工要求,混凝土强度的范围应该在C20-C50之间;施工中,依据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强度小是根据实际的进行确定。并且,基础钢筋在提高承载力的时候,不仅需求对其结构要求以及轴承的作用进行慎重考虑,还必须混凝土的配比方式进行考虑。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裂缝的现象发生,工作人员能够依据实际情况,添加构件的抗裂性。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对纵向钢筋进行加强,增加梁纵向截面配筋的数量,同时还要对水热化容易所产生温度应力以及温度裂缝的钢筋进行控制,才能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3加强对混凝土混合比的控制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对混凝土混合比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人员想要保证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应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工程技术性能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依据实际的状况对其进行考虑。另外,还有可以使用一些添加剂使得混凝土的特性发生改变。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如果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的强度就会对建设施工进度以及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对施工技术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应该依据实际的施工状况对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进行调整,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实验所得到的混凝土和易性和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和易性一些差异;另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备以及环境,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混凝土坍落度的变化,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调整混凝土中的含水量和用水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
2.4混凝土浇筑和建筑梁柱节点箍筋的施工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的控制。例如: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以及持续推移等。掌握混凝土分层的厚度,然后在进行浇筑能够避免混凝土各层之间由于浇筑间隔时间间隔太长产生混凝土裂缝。另一方面,还应该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由于温度以及湿度影响出现的松动。在后两侧混凝土浇注完成以后,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做好清洁工作;梁柱节点箍筋施工过程中,构造复杂梁柱节点施工难度大,中间柱子、钢筋错综复杂,箍筋绑扎较难进行箍筋的操作难度大。因此,应该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5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促进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的同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温度控制措施有:保持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均应小于20℃;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可以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也可以采用投毛石法;采用保温法,在结构外漏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末、湿砂等),在缓慢散热的过程中,保持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小于20℃;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填或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出现裂缝。
3.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措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筑工程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施工人员应该从建筑工程实际出发,进行合理控制,才能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4,(5):123-124
作者:周平 单位:宁波美亚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第三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途径
摘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甚至可能影响住房的使用状况和使用寿命,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分析,提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对中国建筑业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1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配备过程中原料的配合比不当,如水泥种类选择不合理;为节约配备成本而水泥使用过少用水量过多;搅拌机在搅拌前的称量误差过大。裂缝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设计不当导致钢筋和石子的数量、尺寸在施工时不符合应用标准,比例不协调;构件标准过低、耐热、耐水的能力较差,因环境的变化导致构件收缩、膨胀等。
1.2麻面问题
麻面的表现是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麻点、坑洼和砂浆铺设的不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保证混凝土与壁板壁之间的空隙足够小,密集度、贴合度强,并且空气气泡全部排出,才能使模板表面足够光滑,麻面较少。因此,一旦施工中出现较多的麻面,主要从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入手分析原因。此外,模板脱模剂的使用不当,模板的光滑度标准不合格,也是造成麻面的原因。
1.3蜂窝问题
蜂窝问题的具体变现与麻面类似,但是危害却更加严重,麻面是呈点状分布的凹凸不平,蜂窝却是局部性的呈现酥散性问题。混凝土表面呈现蜂窝状,密合程度差,强度低。其主要的产生原因包括:石子尺寸太大、数量过多;振捣时间短,粘合程度不够;振捣程序不到位,要求不合格;混凝土模板安置不善的问题。
1.4孔洞问题
蜂窝问题是局部的不密集,但是一旦蜂窝问题严重,或者酥散状况达到一定的程度,结构内部蜂窝特别大,就会形成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空腔。结构孔洞会降低建筑整体的支撑性,如果发生在关键部位,甚至会影响整体的结构安全,造成质检不过关和施工失败。主要原因是原料的融合性差,振捣吃力或者直接骨料分离;振捣工作的不到位;没有按照标注的工序分层、分段、每次少量浇注混凝土,导致出现空洞;浇注途中受障碍物如钢筋的阻碍,浇注不到位,出现空洞。
1.5露筋问题
钢筋是建筑物的骨架与结构,对于钢筋的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的主筋、副筋或其他结构部位部分裸露在混凝土结构层的外部,造成钢筋的生锈、腐蚀。而露筋问题发生的原因为:振捣时力度、深度控制不够,对钢筋造成破坏、移位;混凝土浇灌时的模板工作不到位,模板太薄或者浇注未实现全面覆盖;模板结构不稳定,造成边角混凝土脱落,钢筋外露;钢筋保护层垫块偏离固定位置,对钢筋的保护失效。由于混凝土的原材料中存在石子、水泥、石灰等不同物质,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明确的尺寸标准,进行搅拌配备,但是原料的数量分配不合理或者在实际操作中,未按照规定设计的比例调配,人为的环节操作失误、偷工减料、操作误差等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对于这些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程度较轻的可以进行防止和修补,一些比较严重的修补无效,不合标准,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需要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2.1保障结构稳定,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是以钢筋为基本框架、混凝土为填充内容,实现钢筋结构与混凝土、模板的紧密结合,才能很好地承担建筑的总体重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实现混凝土的高效应用,可以减少麻面、孔洞等质量问题的发生,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果质量过低,可能导致“豆腐渣”工程,威胁着业主和建筑周边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2.2有效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提高混凝土施工时的质量,减少施工问题,可以避免对建筑的二次修补,减少修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和时间的浪费,有效缩短工程工期,节约工程的成本。
2.3提高施工质量,促进行业进步提高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推动中国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可以提高中国建筑行业水平,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要想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主要应该从原材料、施工环节两个方面入手。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主要构成是石子、石灰和水等,通过对原料的混合搅拌,之后进行物理、化学手段进行放置凝结,提高混合物的可塑性和粘合度,形成施工材料中混凝土的基本雏形。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对配置方法和原料使用有极其严格的标准。
3.1.1原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选择必须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测,使原材料的标准符合技术性指标。材料检验是原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因为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一些原料供应商和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以次充好、优劣混杂,希望能蒙混过关。质量检测人员应该按照法定标准认真执行法定工作,绝不姑息;提高检测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加强岗位培训,增强对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准确度;提高工作人员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职业教育,避免出现私收贿赂、降低标准的行为;国家完善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规范材料采购渠道,行政立法作为行业后盾,明确原材料质检的环节和步骤,提高检测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制度,一旦在在建设结束后发生因原料不合格的安全事务,相关环节原材料供应商和质检人员要承担法律责任。
3.1.2配合比控制
配置前,施工工人应该按照使用环境和使用功能的不同,选择规定的原料和相应的配合比,如防水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耐火混凝土对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标准不尽相同。严格控制配比数据和和配比方式,根据相关的资料和统计数据,计算出水灰比与混凝土配制强度的公式关系,明确配比的误差范围,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减少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行为;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资料中的数据和调配标准,谨慎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放置时间,保障混凝土的强度。
3.2施工程序控制
对施工程序的控制手段,主要体现在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控制和养护控制。
3.2.1施工技术控制
对混凝土的合理使用、提高施工技术是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施工流程和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施工建造流程,对施工流程中的时间控制、温度控制、混凝土粘合特点进行重点标注,提高流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施工人员按照流程严格执行;在进行振捣工作时,施工人员应该掌握好振捣器的使用技巧,控制好振捣器的有效范围,避免对模板、钢筋等产生碰撞,引发移位,导致露筋、孔洞等质量问题。
3.2.2养护控制
养护工作是混凝土主要施工程序结束之后的后续保持工作,可以保证混凝土的硬化程度,达到工作的理想效果。在养护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应的养护方法、合理控制养护时间、遵守养护要求,保证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养护标准:Ⅰ级水平控制温度为20±2℃,Ⅱ级水平控制温度为(20±5℃),标准养护时间为28天;湿度不低于95%。
4结语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强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行业发展提出一些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孟路.浅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1):23-25
作者:邢春梅 单位:山西省绛县建筑公司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工业设计论文 电力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交通物流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环境与气候论文
建筑与生活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交通工程论文 水利施工论文
重金属冶炼论文 汽车制造论文
矿业技术论文 钢铁工业论文
工艺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制造业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海油工程论文
装备制造论文 桥梁工程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 军事科技论文
隧道工程论文 混凝土施工论文
爆破工程论文 石油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