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材料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

材料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

摘要:河南工业大学依托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了与行业全方位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培养磨料磨具超硬材料工程人才的机制,创建了以科技合作为纽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完成科研实践的“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培养基地;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1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和合作科研优势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科与工程学科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郑州机器制造学校开办的研磨专业,从中专、大专到本科、研究生教育,为我国超硬材料、磨料磨具行业培养了10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行业的“黄埔军校”。2005年获批材料学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位授权点。以磨料磨具、超硬材料为特色,兼顾其他新材料及相关方向。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作为河南工业大学的实习基地可以追溯到1987年,从超硬材料及制品专科学生到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学生,30年来不间断接收学生实习。2005年与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联合申报“材料学”二级硕士点,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正式聘任三磨所朱峰、陈锋、刘明耀3位教授级高工为硕士导师,至2016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除此之外,河南工业大学与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联合申报的河南省高性能超硬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共同完成的《光学与电子行业关键零件精密切割用系列超硬磨具开发及应用》获201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由我校牵头,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20余家研究所、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组成的郑州超硬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这也标志着我校与三磨所等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进入新时代。随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我校积极与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联合申报2018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项目,《LED与半导体行业用精密超硬磨具制备技术与工程化研究》获批。在长期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发展成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该基地充分发挥了河南工业大学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方向的教学科研优势,建立校企联合培养超硬材料工程人才的机制,培养研究生服务于超硬材料、磨料磨具、涂附磨具等领域。

2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

2.1运行机制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实行“主任(学校)-副主任(企业)-导师(企业与学校)”三级责任制。基地根据实践阶段和实践内容,设置以下两个分部:副主任由企业相关科室技术负责人担任。聘用企业经验丰富的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河南工业大学配备专业教师管理教学指导。

2.2双导师制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学校聘任企业高工为硕导作为研究生的第一导师,负责研究生的选题方向、科研场地及课题关键技术攻关;河南工业大学安排专职教师作为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校内管理、课程学习、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方面的工作,并负责提供SME、XRD、拉曼光谱等先进检测手段。二者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科研场地、检测手段平台支撑。在这种模式下,全面体现理论教学融入工程实践、创新实践提高理论认知水平、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形成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

2.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研究生关于“专业知识深度与广度”“研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14项跟踪调查,对在校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关于“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导师学术性指导的满意程度”“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满意度”“对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的满意度”等11项问卷调查,综合运用调查结果后对材料工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以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修订,对授予学位的条件进行了修改。经过几年实践,依托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了与行业全方位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了一套提升研究生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创建了以科技合作为纽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完成科研实践的“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2.4考核体系

创新实践课程的考核根据教学大纲分别对研究生考核“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成绩评定包括现场实习、研究报告。成果报告在现场实习的基础上完成,内容包括产品简介、产品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效益评估等。评分标准突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案和成效。

2.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基地就课程设置、导师行为、学生能力培养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并完善了多个管理规定。如《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河南工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指导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河南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实施暂行办法》《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职责》《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企业职责》《河南工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研究生实习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等,为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3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成效

2007年以来,学院陆续与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创汇实业有限公司等9家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共建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其中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建成了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通过多年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和实践,河南工业大学与实践基地在联合培养研究生及项目合作等方面硕果累累。

3.1研究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由企业聘任的硕士生导师直接作为研究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学生的硕士论文直接来源于企业或导师的相关课题。结合企业重大工程实践、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与实施,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通过在企业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及组织实施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

3.2基地企业满意度高

由基地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提高了研究生就业率和适应性。在满足培养方案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前提下,研究生提前进入基地企业从事研究与实践,参与企业相关研发与生产,企业发现好苗子将来为我所用,将学校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效益,使双方受益。多名研究生毕业后留任基地企业,得到企业高度认可。

3.3利于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

充分利用高校在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工程专业领域基础研究的优势,联合企业科技攻关,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我校与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联合申报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项目获批,正是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产物。

3.4“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锻炼

校外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工程实践能力的平台,我们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青年教师的共建之路,如共同制订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新引进博士都安排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年轻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等,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教师通过与基地专家的交流合作,积极投身于产学研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如与实践基地联合申报的2018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项目《LED与半导体行业用精密超硬磨具制备技术与工程化研究》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矿用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的合成与表征》与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PCBN刀具涂层基础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等多项依托校外实践创新基地的项目,教师也逐渐成长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4结语

河南工业大学依托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立了与行业全方位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培养磨料磨具超硬材料工程人才的机制,形成了一套提升研究生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创建了以科技合作为纽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完成科研实践的“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类似的基地建设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由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中,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校外导师的管理和激励问题、企业导师遴选标准问题等,我们期待学校通过制度建设和激励保障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合作共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永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活力。

参考文献:

[1]李颖,王海阔.基于学习成果的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J].河南化工,2015,32(7):61-63.

[2]李颖.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化工,2014,31(8):59-61.

[3]左双英,陈筠,杨根兰,等.贵州大学地质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与教学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18,106(2):73-77.

作者:李颖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