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优化绩效管理的措施

优化绩效管理的措施

对于政府落实责任和实现预期施政结果来说绩效管理是重要的,尤其体现在政府管理绩效管理强制政府运作和管理中加进了成本—效益的考量,从而改变了政府机关的浪费现象,从而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绩效管理促使政府强调对结果的导向当前,政府管理越来越强调“结果导向”而非程序、规则导向。传统的政府管理由于强调过程、投入,不重视结果,往往导致重形式、严重浪费和官僚作风。其实,程序和规则固然重要,但是忽视“结果导向”往往不能得到公民的认可,因此,政府管理绩效管理能够促使结果的最终实现,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公民的需求。绩效管理能够形成政府的激励机制政府管理和其他管理一样,同样需要诱因机制的存在,才能激发人的工作激情和动力。而一个组织激励机制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将绩效和奖惩相联系。通过绩效评估,使组织激励约束机制有了依据,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奖惩,大大强化了组织的激励机制。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政府绩效管理在中国发展至今,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相比,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和管理还有明显不足。绩效评估实践中的问题,与政府管理理念和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问题主要表现价值、理念、制度多个层面,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认真的反思和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症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还没有形成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和组织的体系做保障目前,我国既没有关于政府整体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统一管理和监控的中央机构,因此,尽管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在进行绩效管理方面的各种创新和尝试,但是,这些绩效管理改革往往处于一种零散和自发的状态,在有些地方,许多时候绩效管理实际上演变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

(二)政府的绩效考核缺乏客观的考评标准目前,我国对公务员个人对绩效考核还处于传统的人事考核阶段,即依据“德、能、勤、绩、廉”这样一种笼统的绩效指标来加以考核,这种考核的内容与公务员个人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的联系,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大多都流于形式,同时,由于考核标准和依据不清,也无法告知被评价者到底如何才能改善自己的绩效。

(三)“官本位”和“唯效率”的治理取向也制约了对政府绩效的正确评价我国的政府绩效考核强调的是国家利益、强调政府权威,政府管政府。政府部门常常在行政中忽视个人利益的合法性,甚至发生任意处理和伤害个人利益和权益的事件。行政效率是行政投入与产出之比,由于行政产出通常是软指标,较难测量和统计,效率进行评价的结果常常变成对行政投入的考核,而不是对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之比的考核。这样往往造成政府管理领域形式主义盛行。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不能否认当前各级政府在绩效管理中下了很大力气,在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政府绩效管理的系统化、电子化、过程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显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改进机关作风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一点努力。

(一)政府要为绩效评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目前,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技术,一些地方政府也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自身特点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过,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存在诸如价值导向不明确、评估主体比较单一、指标体系不尽合理、评估程序具有随意性等不足,给进一步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带来制约。因此,我们要在培育社会组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以改善政府绩效评估的环境,制约行政权力,减少随意性,培育社会主体,培养绩效文化,使我们政府绩效评估得以顺利推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绩效评价的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基本价值导向真正发挥作用,实现责任和效能政府的有效结合。

(二)努力构建以公共服务为最终目的的绩效体系我们要努力让政府绩效评估能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变成政府决策,落实工作的“指挥棒”。我国政府改革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建设服务型政府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通过加大政府绩效评估力度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才能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实践中迫切需要构建以公共服务为主要价值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三)善于利用绩效评价理论工具解决政府绩效管理问题政府绩效中也存在着“测不准特性”和“绩效损失”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其目标和价值追求的多元化特征以及在绩效评估中,信息、技术以及评价各方认知差异,决定了政府绩效具有“测不准”的特征,产生“绩效损失”。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概念,“绩效损失”是我们进行政府绩效评价时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即怎样才能使政府绩效损失尽可能的小。一些基础性评价模型工具,例如民意调查型、考核型、治理型、参与型、决策型和监督型评估工具,这些基础工具都具有自身一个核心的单一功能。我们可以对政府绩效进行解剖性分析,并运用某一基础工具,且使这一工具的功能与评估目标一致,从而使政府“绩效损失”可以减小。

(四)利用全程效能监察保障政府绩效评价的效果我们必须实施全程效能监察,不但要对受理、审批、办结等部门审批工作环节要监察,而且要将公众咨询、资料申报、预约、满意度评价等审批前或审批后环节也列入监察当中,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尽可能减少了部门弄虚作假。可见,全程效能监察是真实反映政府服务实效的重要措施。实现全程效能监察是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好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其技术实现主要包括推行网上办事服务、推行自助行政服务,建立全程效能监察系统。基于网上办事服务和自助行政服务,实现审批服务过程的信息化,同时要对行政服务政务公开内容的完整性、时效性等制定效能监察规则;对行政职权行使方面的廉政风险点进行梳理,明确风险点和防控措施,通过效能监察系统进行重点监控。

总之,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内部监督难以体现公共性,容易失效”已成为共识。为了通过绩效管理督促地方政府效能的提升,我们就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克服制约我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体制性障碍,做好绩效管理顶层设计,把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部门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把绩效管理推向科学发展的轨道。

作者:谷雯单位:北京中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