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分析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分析

一、引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笔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病根在社会,不要责怪老师,也不要埋怨家长,是社会制度、经济等原因造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他原因都是由这一原因引发的次要原因。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较之前的时代有所加快,可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慢的。社会提供给国民就业的空间与机会有限,社会保障体系又不完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时,现有的社会救助实属杯水车薪。社会竞争激烈,竞争压力甚至漫延至幼儿阶段。因此,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不少幼儿教育科学理念遭遇了社会与幼儿家长的非议、排斥和抵触。因此,幼儿教育科学在这种背景下显得鞭长莫及、无能为力。难怪幼儿教师无奈地说:“我们知道如何进行科学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知道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要以游戏为主,但由于社会和家长的原因,科学的教育教学行为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现在许多家长评价一所幼儿园办园质量的优劣,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低等,都是以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多少个字(词),会背多少首古诗词,会计算几位数的加减法,会读会写多少英语单词等来衡量的,不是以幼儿是否健康快乐地成长为评价标准的。所以,不少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为了迎合社会和家长,只能放弃游戏和活动,违心地向处于幼儿灌输小学的语数外知识。

(二)家长原因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在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头脑中传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是对我国教育弊端最真切的描述,同时也折射出我国社会制度的诸多问题。于是,幼儿家长错误的子女观、人才观、教育观就出现了,致使无数幼儿的时间花费在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意义甚微的书本知识上。还有一种家长,他们的虚荣心太强,不是把学业成绩当成孩子今后的人生出路,而是当成自己的面子。若孩子的成绩不怎么样,就怕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愚蠢、智商低,感到很没面子。所以,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绩——其实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三)幼儿教师原因

除了以上两种原因促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还有一种原因即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幼儿教师缺乏教育法规和专业理论知识,对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幼儿园教育目标等缺乏清晰的认识与深刻了解,导致幼儿园教育失去了政策引领、科学指导,像一艘失去航向的扁舟。二是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低下,如不会创编、指导幼儿游戏,缺乏音乐、舞蹈、手工、美术等方面的专业基本功等,每天只会向幼儿灌输小学的语数外知识,从事违背幼儿教育科学、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所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与危害

(一)问题

1.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我国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规定:“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上述教育政策法规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无论什么层级和教育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二是任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2.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行为。幼儿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都有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存在于学前教育过程中,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它,都不能忽视或无视它。谁忽视它或无视它,谁的教育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就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无论他是如何满腔热血、奋发努力,都逃不出失败的结局。搞教育,也像农民种庄稼,心急不得。若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庄稼缺肥还是不缺肥,天天浇水、施肥,最终庄稼能如农民之意吗?而当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如进入小学,心智发展和认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许多知识学习起来就轻而易举了。像“1—10之内的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等,老师一教就会;像语文中的一些独体字(如“口、月、日、中、天、木、本、田、土、工、手、左、右”等)和常用词(如“山石”“田土”“北京”“天安门”等)学习起来也较幼儿时期轻松。总之,在幼儿园里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学会的东西,到了小学,往往只要几分钟就能学会。所以,虞永平教授说:“提前教育对幼儿有损害,对幼儿的童年也是浪费。”学前儿童的脑细胞还没有完全被髓鞘包裹,来自幼儿周围的各种刺激物(信息)作用于幼儿大脑,致使这些区域的信息相互干扰,导致学前儿童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加之幼儿生活经历少,对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及其千奇百怪的现象等十分陌生,所以就有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等天性。因此,幼儿教育必须迎合幼儿天性,满足幼儿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的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嬉戏打闹的活动中实现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否上过幼儿园,都是在游戏中长大的。孩子平时生活中的游戏是一种自发的、没有组织的游戏,没有从未游戏过就长大了的人。再就是,幼儿的脏器还很娇嫩,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很不成熟,骨骼很脆弱,大人的一点稍不注意的行为极有可能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可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既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又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二)危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可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整体发展的原则要求。不少幼儿教师和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盲目地向幼儿灌输小学阶段的书本知识,忽视了对幼儿智力及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幼儿的体育、德育、美育。其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智育”也不是真正的智育,不是科学的智育,是畸形的、变味的、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智育”,也就是要幼儿成天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智育”。幼儿的身心深受其害,影响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影响身体健康

“人的有些能力、官能是需要适度保护的,超越了规律就要承担后果。……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自然的法则,逾越这个法则,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因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导致幼儿教师每天都强迫幼儿长时间握笔写字或看书等,很容易引发幼儿近视、手指变形、弯腰驼背等不良后果。尤其是缺少户外活动,加之高难度知识内容的学习,这些孩子成天处于紧张惶恐的精神环境中,吃不香、睡不安,身体素质一天比一天差。

2.影响后续学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期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调查数据显示“;调查涉及的小学生80%上过学前班,但他们上学以后的学业成绩有两个10%令人意外: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没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而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多10%。”因为上过学前班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像炒现饭,缺乏新鲜感,感到厌烦枯燥,学习效果自然就差。而那些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知识时,有种压力和新鲜感,兴趣浓,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尤其是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幼儿,进入小学后,因为缺乏学习压力与兴趣,对学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滋生出“学习原来是如此简单和好玩”的心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每况愈下,对后续的学习埋下了祸根。

3.影响思维品质

幼儿教师们认为,幼儿年龄小、阅历浅、知识经验少,难以理解与掌握学习方法,难以像中小学生那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建构知识,因此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与培养。因此,机械灌输和填鸭式就成了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方法。后果是幼儿学会了死记硬背知识,不知道有意义的识记知识,不知道学习知识的方法;幼儿对于所学知识大多不理解,是“死”知识。因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理想。这就是我国的中小学生,抑或知识分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在国际上的排名老是靠后的原因之一。所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极其错误且危害性极大的“教育”行为。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因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促成原因主要是社会,其次是幼儿教师和家长。社会方面的原因又不外乎社会制度和经济等。所以,要想在我国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要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着手:第一,优化社会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因为教育的发展受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所以,建立法治政府,优化社会环境,发展社会经济,给国民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和机会,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从而使家长和老师摆脱书本知识的桎梏和绑架,放开手脚,轻松上阵,科学育人。第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打破传统的“不看人品,看文凭”的思想观念,营造“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唯才是举”的用人环境,给那些具有真才实学而又没有文凭的人才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与空间,从“重文凭”走向“重能力”,杜绝对有真才实学而又无文凭的公民的就业歧视和挤压。第三,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凸显幼儿教师专业角色。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使幼儿教师心中理解教育方针政策,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各科教学法等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幼儿教育专业基本功(如吹拉弹唱画写说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师抛开小学的语数外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转而从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再就是幼儿教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和协调,要具有对某些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思想与方法进行干预和矫正的策略与艺术,形成家园共育合力,使幼儿园教育走向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第四,建立健全监管法规,确保幼儿园规范化。任何工作,要想正常有序、高效前行,除了尊重科学,以人为本之外,还必须有法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泥淖,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一系列监管幼儿园的法规,如对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和成长检测等,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和规定。再就是要建立专门监管幼儿园的组织和队伍,确保相关法规落到实处,使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法可依,科学有序地开展,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确保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李康耀 单位:湖南省道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