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摘要〕学习到叙事疗法之后,我就在思考,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如何把叙事疗法用到教育教学中来,这也是一个挑战。小学生可能没有那么严重的问题,但是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胆怯、自卑等现象。班主任工作也是在班级中说教比较多,但是很多老套的说教对于学生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几乎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在叙事疗法的启发下,我也运用了叙事中的相关理论尝试,还真的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叙事疗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习到叙事疗法之后,我就在思考,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如何把叙事疗法用到教育教学中来,这也是一个挑战。小学生可能没有那么严重的问题,但是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胆怯、自卑等现象。班主任工作也是在班级中说教比较多,但是很多老套的说教对于学生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几乎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在叙事疗法的启发下,我也运用了叙事中的相关理论尝试,还真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丁刚教授曾经对好的教育叙事给出过最高标准,他说:“如果叙事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不仅在讲述某个人物的生活故事的过程中揭示了一系列复杂的教育场景与行为关系,而且‘照亮’了某个人物在此教育场景中的‘心灵颤动’,可以给读者一种精神震撼,那么这就是非常好的叙事了。好的叙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内心活动。”经历过两次叙事心理健康教育课,我觉得从叙述从主体来看,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展示”的叙事,即是自己的叙事。叙述者是自己,通过叙述自己的故事,重新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味和反思,获得认识和情感的升华。回忆亲身经历的事件,描述的情境有意义,真实地表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并能抒发个人独到的思考。二是“讲述”的叙事,即关于他人的叙事。现场的叙述者又成了影响者,在表述个人故事时,会对他人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不论哪种故事都会影响在场的人,同时在场的人都能自发产生与之一致的自我观念。在分享这样的自我观念时,简单的事件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这正是通过故事改变个人的理解和观念。以苏教版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我长大了》为例,我运用叙事疗法做了尝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他们的个性化意识发展,有的变得很要强,也有一些慢慢地变得沉默。几年的同学相处,他们彼此都有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对方,可能在很多方面已经忽视了对方的优点。我考虑在课堂上用叙事访谈的两种方法打开孩子内心关于成长的话题。

一、重写对话——寻找成长故事

在活动主题揭示会后,我采用聊天的形式,让学生表述内心所想到的生活中体现长大的故事,故事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场的同学相互倾听成长故事。我把关键点放在不被学生注意的积极变化和新颖体验上,我从学生的故事中挑选最能体现中心话题的内容,征求对方意见后开始访谈,我和学生之间一问一答,运用叙事访谈中的重写对话技巧,寻找学生关于成长主线故事之外的支线故事,通过丰富这些支线故事,使这位学生身上的亮点浮现出来,帮助他重新建构积极的自我认同。在课堂现场,其他同学听了之后也对他产生印象改变,重新认识该同学。受她的影响之后,其他同学也从她的叙述主题中找出了自己同等的观念,加深了当时的情境感知。当这位同学听到大家对她的赞美和认可后,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使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被调动起来。我再次推动,让她表达出带着这样的梦想,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会做什么,学生坦然表达要尽力做好妈妈的小帮手。在这一过程当中,既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了自己优势的一面,又让全体同学重新认识了她,一改往日的刻板印象。

二、定义式仪式——见证成长故事

在见证成长环节中,我同样利用叙事中的定义式仪式,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做见证人,让父母在全班师生面前讲述孩子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一件被感动的小事。往往就是这样的小事,最容易触摸到他们的内心,父母在讲述的几十秒中,孩子却是被爱包裹了好久的感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最后向父母表达亲情感恩。包括邀请班主任在这节课堂回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极小的故事,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是这些故事的主角,故事内容都是体现了学生慢慢成长的过程,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这样的特殊场合提出来,大家都是见证人,这是一种欣赏式的见证,是给每个孩子重新铺设了一个印象平台,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闪亮起来。每一次上课到了这个环节,氛围都很特别,学生们都在静静地倾听,去感受那个故事的宝贵,去被那个故事感动,还被故事启发。对每个孩子来说,每件事,每种感受的成长都是他们第一次经历,也许是悄无声息的,也许是花样多变的。当他们身边的重要人物在全班同学面前做见证时,学生们慢慢体会到长大过程中的付出与精彩,他们也感悟到别人眼中自己长大的样子,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的一切都是在成长,自己在成长路上也是一颗闪亮的星!每次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分享成长故事时,我都会和他们一起感同身受地流泪,也只有这时候的泪水,才能真正地说明我们在长大!课后,我梳理了整节课的思路,发现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运用叙事的方法解决问题,便捷高效,能很快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可取之处在于:

(一)叙事语言的神奇

叙事治疗认为,语言本身能创造出不同的意义,现实是随着语言意义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具体的访谈交流过程中,信念、关系、感受或自我概念都会发生改变,都源自语言的提问技巧。语言的变动性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充满发展新语言的机会。平时的教育语言可能更多地充斥着批评和责备,让学生不乐于接受,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而叙事的语言则通过发展新的语言来描述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以把有问题的信念、感受和行为转化发展出新的意义,由此产生许多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打开话题之后,学生们都积极表达个人的思想,当我抓住重点问题展开访谈时,学生们都进入安静思考的层面,这意味着他们开始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自我,他们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也会由此激发出许多的想法。

(二)叙事见证的魅力

通过前面的重写对话,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这对学生的整体形象就显得不一般了。在定义式仪式中,需要找重要人物来给学生做见证,我选择了他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父母或者是班主任。最简单的方式是提前准备好录音,通过录音留言的形式,唤起学生对过往画面的感知,具体到每一个人以及他发生过的每一件事,帮着学生从回忆中寻找新的意义与方向。当学生因为自己的生活经历得到重要人物肯定时,会更加充满自信;而重要人物的语言见证在这么重大的场合里展示,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来也是这么优秀。叙事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简单地表达生活故事,而是带着学生去观察与思考生活中每次经历之后的感悟,它是对过去的行为反思,又是对未来作出的新的计划和行动方向。我相信,用叙事访谈的形式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既让学生在班级体中看到自身的角色亮点,也让学生之间的认同感在班级中得以更好的发展。

作者:陈月芳 单位: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