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腐败产生思想及教育策略

腐败产生思想及教育策略

一是思想防线不牢。很多违法犯禁人员,都认为自己是被拖下水的,是被别人拉拢、诱惑、腐蚀的,但结合事件的具体进展就会发现,关键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苍蝇不叮没缝的蛋”,为什么会被苍蝇叮上?因为这个蛋有缝。刚开始有些人还坚持不熟悉的不收、金额大的不收。殊不知,不管熟不熟悉,不管金额多少,你的思想防线就已经出现了裂缝,那些苍蝇们嗅觉很灵,就会想方设法接近你,变通方式贿赂你。蛋本身并没有过错,但有缝就是你的不对了。

二是公私概念混淆。很多时候,行贿的人都是以朋友的身份或者借助朋友的名义出现。而有些违规犯禁人员,公私界限不明,是非概念不清,在处理感情和原则的关系时,没能正确把握尺度,甚至把不法商人当朋友,把非法利益当人情。有句俗话说得好,“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拿了人家的好处,就要替人办事。表面看是受人尊重,实际上是受人摆布;表面看是交流感情,实际上是谋取利益;表面看是哥们义气,实际上还是沆瀣一气、损公肥私。

三是享乐主义作祟。很多人在尚未掌权或者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还能够坚持艰苦朴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权力的增大,机会越来越多,诱惑越来越大,对于吃饭、洗澡这种小意思开始欣然接纳,慢慢地养成了享乐的习惯;还有一些人本身就追求物质,对于吃喝玩乐并没有当回事,可以说是来者不拒,甚至主动提出要求。“欲海无边、欲壑难填”,对物质的追求也会逐步增长的,当简单的享乐不能满足要求时,有人就开始跨越雷池,终于有一天拿了钱财、收了贿赂,触碰了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

四是侥幸心理严重。对于腐败行为,大部分人是心知肚明的,但存在极强的侥幸心理,有的认为是行业规则,即使有问题也是正常现象,法不责众;有的认为自己头脑聪明,做事隐蔽,只要自己不说,神不知鬼不觉。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犯了事,必将露出狐狸尾巴;只要想查你,一定能够查得到。通过很多反腐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一台微波炉、一部手机都能被公之于众,可见“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查出具体明细,但也会被归列为不明财产,同样会受到处罚。

五是法制观念淡薄。都说“无知者无畏”,腐败案件的产生,思想堕落、意志消沉、私欲膨胀都是原因,而最重要、最普遍的原因是不担心、不害怕。这个“知”既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更是对后果的了解。或者是不知触犯法律,或者是认为小事一桩,或者是把“潜规则”当成金科玉律,或者是以为自己权力通天、能够“摆平”,归根结底是对结果认识不足,胆大妄为,无所顾忌。如何避免腐败事件发生,个人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改造很重要,企业的教育、监管更重要。

针对腐败案件产生的思想因素,笔者对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反腐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突出重点对象。目标不准,力度越大越是浪费,所以重点一定要抓住,并结合重点的特点进行教育。而反腐工作的教育重点就是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他们有职、有权、有机会,是腐败案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要针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工作属性确定教育内容,针对他们的业务特点创新教育方式,尤其要抓住他们职务升迁的时机,及时跟进、更新,在上任之初就给予警示教育。

二要营造廉政风气。企业的风气决定着企业各级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廉政行为。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自学、培训、会议、参观等多种途径,提高各级人员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和政治敏感性;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消除人员的攀比心理、享乐心理和虚荣心理;要彻底扭转“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打造清正廉洁的工作环境,使贪污腐化的行为成为众矢之地。

三要加大惩治力度。对于腐败案件要加大查处力度,只要发现就坚决处理、绝不手软,这既是教育本人,也是教育他人。对于违规未违法的事件,企业要及时批露,在内部进行批评、教育、处理,警告员工“勿以恶小而为之”,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果触犯法律,则要站在企业大局的高度,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不袒护,不讲情,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让那些铤而走险的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名誉上、自由上都尝到苦头,把“痛苦一阵子、舒服一辈子”变成“舒服一阵子、痛苦一阵子”,把以惩促防的作用最大化。

四是加强“反面”宣传。反腐倡廉教育我们一直在抓,但多是从正面作文章,要求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加强党性修养和党风锻炼等。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实现以案促教,效果会更直观,也更有震慑力。通过对反面教材的广泛宣传,可以使全体人员都看到不讲原则、违法乱纪的下场,杀鸡震猴,以敬效尤。同时,通过对腐败案件的研究、分析,我们对腐败滋生的规律,对权力观、价值观的理解,对如何开展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也会有更新、更深的认识。